第188章 南美洲的新年(上)

南美洲,東岸共和國,拉普拉塔河畔,歸義堡(後世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市附近)

本應寒風呼嘯的歲末臘月,如今卻是驕陽似火,烈日炎炎。

纔是雨後初晴,便已有熾熱的陽光炙烤在水泥路面上,隱約可見升騰着的水蒸氣。

沒辦法,誰叫這裡位於南半球呢?

很顯然,這樣跟傳統常識完全相反的氣候,讓新來此地的中國移民很不習慣。

好吧,雖然感覺有些彆扭,但歸義堡的居民們還是無奈地接受了這一現實。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由於處在南半球,季節與北半球相反。東岸共和國已經組織人手花費數年時間,編制了一份東岸曆法。仿照中國農曆,依據本地氣候編制出了新的二十四節氣,與西曆並行,具有指導農業生產的意義。春節的日期也從年初挪到了年中……但大多數移民顯然還是更喜歡按舊日期來過年。

“……喲!是阿妮啊,這是去賣魚啊。”

“……是啊,田伯伯,今天是大集嘛。早點去把魚賣了,家裡還等着辦年貨呢!”

一名村婦帶着一名少女,各自揹着一個比少女身子還大的大魚簍,走在通往歸義堡集市的鄉間小道上,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六,已經到了傳統中國人採購年貨的日子。

本來在福建故鄉的時候,毛阿妮和她母親都是沒賣過魚的,因爲那些河裡的魚都是屬於老爺們的,偷偷抓幾條吃是沒問題,可若是出來賣,被老爺們的狗腿子發現了就要罰銀子,交不出來就打個半死。雖然阿妮並不懂得這是什麼道理,但那些被狗腿子們打得血肉模糊,捆在村口哀嚎的鄉親們卻做不得假。

不過自從一家人跟着澳宋大兵離開了村子,來到了這個奇怪的地方之後,故鄉的規矩也就全都不管用了。搬家到這邊的一個多月裡,阿公和阿爹一有空就去河邊抓魚,然後交給阿妮和她媽媽去附近的集市賣掉:雖然本地官府給家裡發了糧食和房子,但如果想要置辦一些零碎傢什的話,還是少不得要花錢的。

跟初來乍到的毛阿妮一家人一樣,歸義堡也是一座新建立的小鎮,從破土動工迄今纔不過一年時光。

歸義堡位於聖盧西亞河和拉普拉塔河交匯處的平坦沖積平原,這裡土壤肥沃,降水充足,氣候優越,進行農業開發的條件得天獨厚,而且附近河流縱橫,稍加改造便是上好的灌溉水渠,進行農業開發的潛力非常大,否則現代的烏拉圭也不會定都於此。而目前東岸共和國首都東方港附近的沿海地區,反倒是不太適合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沒有別的原因,主要就是缺水,缺少大型地表徑流,通俗點說,就是沒什麼大河。只有一些水量不是很豐沛的小溪小河,其中還有很多是季節性河流,所以普遍呈現出草原地貌。東岸共和國政府爲此不得不花費大力氣、大代價修建了大量的蓄水池、雨水收集池、人工水庫以及農田水利灌溉設施,才勉強實現了首都地區寥寥幾萬人口的糧食自給自足。

因此,爲了利用內陸豐沛的水資源,東岸共和國從很早以前,就已經有了開發內陸拉普拉塔河流域的想法,但一直苦於移民數量的不足,而遲遲不能開始墾荒,直到華盟的成立和明朝大陸攻略的展開,讓涌入共和國的移民數量在這兩年裡暴增十幾倍,共和國政府纔有了開發這些地區的人手。

如今的歸義堡興建不久,規模還很有限,條件也比較簡陋,都是些看上去很粗糙的木質和磚石的房屋,只有碼頭附近的一條大路鋪了水泥,其它的地方還都是沙土路。整個鎮子也不過一兩千常住人口,所以除了不定期的集市之外,總共只有一家經常性營業的百貨商店,販賣從共和國首都東方港運過來的各種商品,碼頭旁邊還有兩家飯店,生意也不怎麼紅火。然後還有一些理髮鋪子、裁縫店、鐵匠鋪之類的服務行業。

不過,在臘月二十六的歸義堡,依然洋溢着一股節日的喜氣,隨着春節的接近,市面上的貨物多了起來,既有本地的各種農產品,也有來自於大城市的精緻工業品,當然最多的還是賣鹽醋糖茶和布匹的。從附近農村趕來城郊的居民是一波一波的,把不甚寬廣的馬路擠了個水泄不通。小孩們在人羣中鑽來鑽去,呼朋喚友、嬉笑打鬧,好不自在。而大人們則駐足在一個個攤位上,費盡口舌與商販們進行着鬥智鬥勇的侃價,當真是一副和諧繁榮的鄉鎮集市圖。而零星響起的鞭炮,更是給這副熙熙攘攘的圖景增添了幾分“年味兒”:畢竟到了年根底下,即使是初來乍到,即使是身在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這年還是要過的。

走在擠擠挨挨的人叢之中,毛阿妮忍不住擦了擦脖子上的汗珠子,又摘下遮陽的大草帽,來回扇風。跟集市上的大多數人一樣,毛阿妮和阿媽也都穿着淺色的短袖衫、大短褲,然後是涼鞋和草帽。

雖然有些老人總是嘀咕說,這種露出胳膊和小腿的衣服實在是傷風敗俗,但大多數人在中暑了幾回之後,還是不得不換了打扮。按照幾個軍爺的說法,這樣熱的天氣還穿得那麼嚴實,根本就是自己作死,本地的土著人連衣服都不穿呢!嗯,毛阿妮還真的見過幾回這種不穿衣服的土著!

好不容易擠進了集市裡,阿媽和阿妮就把各自揹着的魚簍放在地上,因爲來的晚了,集市裡已經沒什麼好地方了,母女二人只好就找了一個角落,叫賣了從附近河裡捕撈起來的奇奇怪怪的魚。

真的是一些奇奇怪怪的魚!在這邊河裡撈起來的魚,全都是阿妮一家子在故鄉從來沒見過的,不認識的品種。其中甚至還有一種魚的牙齒可以做成剪刀來用(食人魚),讓移民們歎爲觀止。爲了確認這些奇奇怪怪的魚真的能下肚,隔壁王大叔家裡的花貓便有了口福:每當捉到什麼不認識的魚,都得先讓這隻貓試吃,確認沒問題之後纔敢拿出來賣,否則萬一毒死了人,那阿妮一家子可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了……

幸好,看着那隻花貓依然喵喵生風的樣子就知道,這地方的魚雖然品種奇怪,但多半還是能吃的。

衆所周知,中國人自古就講究“年年有餘(魚)”,所以年夜飯上的魚是絕對少不了的,哪怕是實在窮得買不起真魚吃,往往也要用木頭雕刻一條魚,過年的時候擺在桌上裝裝樣子。所以阿妮她們這些奇奇怪怪的鮮魚,在辦年貨的集市上居然相當走俏,儘管攤位比較偏僻,但還是很快就有人來光顧了。

“……哎,這還有賣魚的,趕緊買了,差不多夠全連的人吃了吧。”

幾個身穿土黃色卡其布短袖制服的陸軍士兵,慢吞吞地走到毛阿妮的攤子前,翻了翻簍子裡的鮮魚。

“……軍爺,咱家這個魚都是一大早打的,都還活着呢。”

毛阿妮攤子上賣的魚都算比較大,幾個歸義堡駐軍的士兵一邊嘀咕,一邊把那些看起來比較有活力的魚挑出來,比比劃劃的開始算賬,最後給了阿媽幾張紙做的票子。這樣輕飄飄的紙票子,阿妮和阿媽雖然也見過幾次,但從內心深處還是比較抗拒的,如果有選擇的話,大家還是寧可收銅錢和銀幣。

(東岸共和國原本一直是使用金幣、銀幣和銅幣的純鑄幣貨幣體系,直到華盟成立之後才引入了通用紙幣,但在民間頗受抵制。由於不缺貴金屬的緣故,政府也無心強制民間使用紙幣,故而尚未完全推廣。)

然而,古往今來的老百姓都深知一件事:千萬別和當兵的廝殺漢們講理。

“……姆媽,怎麼辦吶,這花紙能用嗎?”看着黃衣大兵提着最大的幾條魚遠去,阿妮有些沮喪地說。

“……小姑娘,這不是花紙,這叫鈔票,絕對能用的。”

旁邊一個清瘦黝黑的老頭兒,突然用福建話插了一句,讓許久不聞鄉音的阿妮大爲驚喜。

“……老大爺?聽這口音……莫非您也是福建人麼?還有您知道這個鈔票能用?”

“……呵呵,我是南直隸人,不過在福建也待過一陣子,所以會說幾句福建話。這個鈔票你可以拿到前面那家百貨商店裡。裡面有鹽,有糖,有玩具,有針線,還有花衣服,都是可以用這個鈔票買的。當然,你也可以把錢攢着,等攢夠了,再到銀行裡去換銀元,不過那要積攢好多好多才行咧。”老頭兒和善地說。

“……呼,這票子能用就好!阿媽,咱們一會就去那家店裡買鹽吧,上回阿公做鹹魚,把從官府賒來的鹽都用光了,家裡都沒鹽了呢。啊,對了,還有謝謝這位老大爺!”

徐霞客笑着摸了摸小姑娘毛阿妮的腦袋,就穿過集市,繼續往前走了。身爲一名“奉旨寫遊記”的作家協會委員,徐霞客當然不是隨便來瞎逛的,他是來考察東岸共和國的風土人情,給華盟寫宣傳材料的。

徐霞客老大爺走了之後,毛阿妮就一直惦記着去買東西,阿媽也不放心手裡的這幾張花紙,於是母女倆一合計,便讓阿媽繼續在集市裡賣魚,而阿妮則拿着鈔票去百貨商店買東西。

歸義堡的百貨商店規模不大,就是一間小平房,裡面的貨物也不多。但在眼下這個即將過年的特殊時刻,依然是熱鬧非常。四鄉八里的男女老少,都匯聚了過來,到了百貨商店門口已經是人潮洶涌。而買完了東西的人們,則已經提着大包小包,絡繹不絕走出來。男人們肩膀上扛着大口袋,裡頭可能是晶亮的大米,也可能是雪白的麪粉,手裡頭還拎着雞鴨魚肉、精鹽砂糖;女人們挎着個塞得滿滿的小包袱,頂上的縫隙隱約露出一塊布或者是一套衣裳;小孩子們無疑是最高興的,或者抱着一個大大的玩偶,或者拎着木質的刀劍,無一例外的是嘴巴里塞滿了蜜餞和糖果。不論男女老幼,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滿足的笑容。

正當毛阿妮準備按計劃去百貨商店買鹽的時候,一股熱辣的香味卻悄然飄進了她的鼻腔。阿妮尋香望去,卻看見了一個正在賣香辣烤牛肉串的黑人小販只見那牛肉串在鐵製的烤架上,被炭火炙烤得滋滋流油,撒上了孜然、塗上了蜂蜜的肉塊的表面,散發着油潤的光澤,瀰漫着濃郁的甜香氣息,以及飽滿的蒜香味。那醇厚的肉香濃郁不散,讓人幾乎癡迷於其中,簡直將人的饞蟲都誘出來了。

於是,在發現這個黑人小販肯收“花紙”(鈔票)之後,小姑娘毛阿妮就果斷地把去百貨商店買鹽的任務給丟在了腦後,丟下手裡的鈔票,抓起兩串滾燙的香辣烤牛肉串,就高興地甩開腮幫子大嚼起來……

且不論這個饞嘴的小姑娘毛阿妮,在私自拿家裡賣魚的錢,換了香噴噴的烤肉串打牙祭之後,會被暴怒的阿媽如何打屁股懲罰。與此同時,已經走出了歸義堡集市的徐霞客和他的幾個僕人,還有負責護送他的一名東岸共和國穿越者軍官,正一起行走在拉普拉塔河畔的公路上,饒有興致地看着周遭景色。

此時,剛下過一場雨的田野還有些潮溼和泥濘,但這並沒有影響徐霞客這位參觀者的興致。腳下這條新鋪設不久的公路路面極爲平整,上面還鋪了一層奇怪的黑乎乎的物質。聽身旁這位軍官的介紹,他這才知道這是一種名爲瀝青的物質,在海南島也被用來塗電線杆,有着很好的防水防蛀功效。

沿途所見,除了剛剛開墾出來的糧田和菜畦,就是大片的蘆葦蕩和雜樹叢。到處都是一望無際的廣袤大平原,大小河流交錯縱橫,氣候非常宜人,村落市鎮都是沿河修建,不時還有小舟在水面上盪漾,偶爾可見有人在船上或岸邊垂釣,讓徐霞客這個蘇州人感覺自己彷彿又一次回到了熟悉的江南水鄉。

確實,從氣候和地理的角度來說,位於拉普拉塔河下游沖積平原的東岸共和國,各方面條件都跟中國的江南地區差不多。二十一世紀初同一地理位置上的烏拉圭,雖然主體居民是西班牙裔和混血種族,擅長種植水稻的東亞移民少得可憐,但由於氣候和土質適宜的緣故,依然盛產稻米,乃至於成爲了世界第六大稻米出口國。而在本時空,來自中國南方各地的移民們,更是一心要在這裡重現江南魚米之鄉的富饒景象。

然而,即使氣候地理條件再合適,想要將一片蠻荒之地營造成魚米之鄉,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任何適合開墾的土地上,都肯定已經長滿了天然植被,所以在開荒之前必須要先燒荒,也就是把地裡的灌木和雜樹砍掉,高大的雜草也要砍倒,等曬乾了就放火燒,燒光了纔算是完成了開荒第一步。

接着,就是用鋤頭挖掉那些能挖掉的草根和樹根,一些非常粗大的樹根,恐怕要留到幾年之後,等木質完全腐爛了才能挖得動。這活兒自然是相當的辛苦,但殘留在地裡的樹根又不能不挖,不然還怎麼犁地呢?搞完這個之後,還要把地裡的大塊石頭給撿出來,之後纔可以挖地鬆土。而且在這時候暫時還用不了犁,因爲地還太硬,軟硬也不均勻,牛拖着犁是耕不動的,能用牛耕的田一般都是熟地。

wWW✿ тTk án✿ Сo

然後,在初步整完了地之後,還要開挖排水溝,不然一場暴雨下來,你的地就完蛋了。等到挖完了排水溝之後,總算是勉強可以種點易活的粗糧了,比如大豆、紅薯、牧草和玉米之類,但水稻小麥之類的精細玩意兒還是不行的,有顆粒無收的危險沒辦法,這是第一年開荒,能夠搞到這樣就已經很不錯了。

接下來的田間管理也很費人工,一方面是生地的肥力不夠,另一方面是地裡野草種子也很多,即使你施了化肥,農作物也可能搶不過雜草,爲此你需要天天不停地除草,否則野草肯定比農作物長得好。

到了第二年,日子總算是好過了一點,因爲土地已經鬆了,就可以用牛拉犁了,不過這地還很生,還要深翻,同時還要大量施肥以恢復地力,所以工作量也不小。一般要到第三年,才能種出水稻和小麥來。

光是看着以上的這些程序,就知道開荒的日子有多麼辛苦了。

而對於現實中的墾荒者來說,他們所需要面對的難題還不止於此,光是一個水土不服就足以要了很多人的命,還有各種從未接觸過的新病菌,也足以讓任何人望而卻步。中國古代不是沒有組織過移民實邊,但因爲水土不服和疫病,每一次的死亡率都高得恐怖。即使是素稱富饒的江南各省,也是經歷了好幾個朝代的上千年歲月變遷,才一點點地開發出來的。在漢唐的時候,南方各省都是罪官或者犯人流放的場所!

不過,儘管有着上述種種的艱辛之處,但對於在故鄉從來沒有過立錐之地的中原移民們來說,能夠獲得一大片屬於自己的肥沃農田,即使是尚未開墾的荒地,也足以讓他們興奮到發瘋了。

更別提東岸共和國憑着遠遠超越時代的生產力,還竭盡所能地給他們提供了各種便利房屋、農具、第一年的口糧和生活必需品都是現成的,他們這些新移民只需要專心賣力幹活就行了。

此刻,徐霞客就在那位軍官的帶領下,閒庭信步地走進了一座集中安置了大批新移民的村莊。

ps:最近氣溫驟降,稍有感冒,故而更新有些不規律,請見諒。

第139章 烈火烹油(上)番外的番外二明末大亂鬥副本大魔國篇之大聖出嫁中第535章 這個國家真是太廢柴了第76章 墨爾本的陷落(下)第120章 餘杭鎮掃蕩戰(中)第168章 二帝殯天(下)第116章 三戰時期的血色情人節(上)第72章 王秋家的愉悅日常第12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二)第158章 最後的槍聲(中)第70章 彈指間,萬軍灰飛煙滅(上)八既不自由也不民主更無人第55章 白頭鷹不想當冤大頭(中)第31章 騎士、女王與教皇(上)第62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下)第25章 貧道自請北伐第3章 穿越北宋的政委第101章 京師大亂鬥(上)番外五那些曾經被穿越者造訪過的世界二第191章 荷蘭人的澳洲異聞錄(上)第65章 不如歸去(上)第2章 華夏文明的悲歌第70章 明穿農家女的“平凡”...第56章 把英國變成印度吧!(中)第103章 新月旗墜落(上)第12章 從一個煉獄到另一個煉獄(下)第29章 熱鬧喧囂的東方海洋(上)第77章 國際考察團的異聞錄(下)第65章 小兔兔,白又白第138章 這個只管殺不管埋的世界(完)第118章 三戰時期的血色情人節(下)第139章 黑暗時代的衆生相(上)第一百一九章 金陵歌舞何時休一第153章 對美最終解決方案(中)第115章 在舟山第121章 王秋的選擇(中)第706章 出日本記(下)第29章 穿越尋親之旅第139章 黑暗時代的衆生相(上)第157章 最後的槍聲(上)第62章 南海鐵道紀行(二)第89章 王秋的麻煩還未結束(下)第4章 涼宮春日與《死神來了》(中)第137章 這個只管殺不管埋的世界(下)第9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九)第56章 把英國變成印度吧!(中)第1章 歡迎來到紳士與淑女的時代(上)第17章 祖國需要你們的子宮第19章 史塔克家的天外來客番外二離開王秋的日子中第162章 南京!南京!(續)第138章 這個只管殺不管埋的世界(完)第47章 城管犬牙國際縱隊第20章 節操過多的煩惱(中)第20章 哆啦a夢的財務危機第19章 史塔克家的天外來客第96章 大明帝國的喪鐘(下)第75章 墨爾本的陷落(中)第52章 八方風雨會瓊崖(五)第1章 女穿越者的肚皮由我們來負責搞大!(上)第16章 暗流涌動(下)第84章 流寇崛起第32章 城管大隊長王秋(下)第2章 女穿越者的肚皮由我們來負責搞大!(中)第32章 點餐好辛苦第5章 攝魂怪之亂第163章 兩個皇帝共用一個朝廷第46章 藥渣兔爺的榨汁人生第4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四)第67章 不如歸去(下)第95章 大明帝國的喪鐘(中)第180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六)第106章 崇禎五年的尾聲(上)第105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一)第115章 在舟山第15章 涼宮春日的暴走第95章 燃燒的巴黎第119章 餘杭鎮掃蕩戰(上)第45章 虛僞的樂園(下)四百四十四萬字的完結感言第4章 雞飛狗跳的開場白第87章 蘑菇雲下的地球(中)第88章 王秋的麻煩還未結束(上)第13章 國之將亡,遍地艦娘(下)第195章 荷蘭海軍上將的報告(中)第31章 神兵天降相州城第189章 南美洲的新年(下)第33章 卡洛琳的悲鳴第76章 墨爾本的陷落(下)第68章 “東林黨偵察隊”的覆滅第16章 克里特島的瑣事(中)第4章 鋼鐵雄心:旭日帝國(上)第12章 密諾亞使者的請求第9章 初探卡恩村第39章 攻入會寧第47章 妹子們的大和號(中)第63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續)第9章 中世紀歐洲生活的初體驗第15章 初訪野比家一兩極分化的民國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