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在舟山

在帆船和滑膛炮的時代,軍事指揮官想要渡海發動一場大規模的登陸戰,是一件很冒險的事情。

因爲,若是在缺乏偵察與情報的前提下,貿然在遙遠而又陌生的敵方海岸進行登陸,那麼下場很有可能會是一頭撞上鐵壁或陷進泥潭。但若是讓船隊長時間在近海徘徊,慢騰騰地勘察海岸狀況,那麼也是十分危險的事——往往只要一場毫無徵兆的風暴,就能把數萬武裝到牙齒的精銳部隊送入海底餵魚。

而在長途航海之中,幾乎是必然發生的迷航觸礁和掉隊失散,同樣足以讓指揮官感到頭疼欲裂。

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指揮官可以選擇的最穩妥的具體戰術,就是在正面攻擊主要目標城市或要塞之前,先在戰區附近尋找一處人口較少,防禦薄弱,基本不用付出什麼代價就能輕鬆奪取的小型海島,將其佔據下來,作爲登陸作戰的跳板、中繼站和艦隊錨地。然後一邊偵察對方的兵力佈防和調動狀況,一邊發動小規模的試探性攻擊,最後找到弱點、一擊斃命,或者就算髮現實在是無從下手,也可以從容退卻。

所以,盟軍在策劃江南攻略的時候,就很自然地把舟山島選定爲此次登陸戰的跳板和兵力集結地。

舟山羣島位於杭州灣以東,長江口東南的汪洋大海之中,乃是天台山脈向東北延伸入海的餘脈。各島普遍怪石嶙峋、地勢崎嶇,頗多深水避風良港。但也因爲同樣的緣故,導致大多數的小島上水源有限,難以保障大量人口的淡水供應……所以,舟山羣島的島嶼雖多,但可以充當臨時集結地的選項卻很有限。

——從一開始,華盟江南攻略部隊圈定的跳板目標就很明確,那就是面積最大的舟山主島。

對於指揮黎族山地步兵營的陣煥上尉而言,舟山島的登陸戰絲毫沒有什麼挑戰可言——爲了穩妥起見,艦隊沒有直撲島嶼中南部的定海縣城,而是在島嶼東端,後世普陀區朱家尖的一處沙灘上岸。

在來自海南島山區的陣煥上尉眼中,這裡的海邊風景比故鄉的熱帶海灘差得多,一眼望去都是難看的碎石和泥灘,後面的矮山上則是黑黝黝的松林。不過林邊的空地上倒是有一些積雪——對於他和他手下這些海南島黎人來說,還是第一次看見真正的白雪,故而一個個都看得挺興奮,很想上去踩幾腳。

當地原本有明軍的一處水營,乃是昔日戚繼光平定倭寇的遺產,但隨着倭寇平息已久,海防日漸廢弛,如今已經退化得只剩了一座烽火臺。而更加讓人感到奇怪的是,一直等到龐大的艦隊靠近到岸邊,也沒見烽火被點起來……於是,李華梅船長下令選出幾個水性好的人,每人賞了一碗禦寒的烈酒,然後跳進冰冷的海水,游泳上岸查探,結果很令人哭笑不得——烽火臺裡空無一人,估計早已回家過年去了。

於是,在沒有遭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華盟軍隊開始登陸了。一個營的黎族士兵們揹着沉重的行囊,在陣煥上尉的指揮下,挨個兒爬下了掛在船邊的繩網,跳上了起伏不定的舢板。然後迎着略帶鹹味的海風,一起用力搖動船槳,划着小舢板慢慢接近了那片荒蕪的海灘……那邊有一條腐朽不堪的木質棧橋,也不知是什麼時候建造的。大家先用纜繩把舢板繫牢,然後一個個身手敏捷地依次往棧橋上跳。

可惜這條棧橋實在太過於年久失修了,缺乏防備的黎族士兵沒走幾步路,就聽得“噗通”一聲,有人一腳踏穿朽爛的棧橋,掉進了海里……幸好,這樣的事情在每次登陸演習中都有發生,大家早已見怪不怪。很快就有人用長竹竿把掉進海里的倒黴蛋撈起來,而炊事班的人已經在岸上燃起篝火燒薑湯了。

全體上岸之後,黎族山地步兵們先是烤了一會兒的篝火,又好奇地搓了幾個雪球,打了有生以來第一次雪仗,最後每人喝了一碗熱騰騰的紅糖薑湯,這才整隊出發,對登陸場周邊展開火力偵察。

舟山古稱昌國,雖然從唐代就建立了縣城,到宋代一度人丁頗爲興旺,但在明代,由於禁海和倭患的緣故,舟山的人口數量開始急劇下跌。在洪武年間,朝廷甚至一度對舟山進行毀城內遷,把全島百姓都強制遷移到內陸,讓舟山變成荒蕪的無人島。之後雖然政策稍有放緩,陸續有百姓回到島上生活。但各路倭寇也紛紛在舟山羣島設立據點、大肆劫掠,使得這座島嶼總是發展不起來。一直要到隆慶、萬曆年間,舟山的局勢才基本穩定下來,但早已傷了元氣——直到明末,全島也只有約莫三萬人口,故而顯得格外荒涼。陣煥率領的黎族山地步兵差不多搜索了定海縣城以東的半個島,也只發現了兩座軍寨和兩個村子而已。

接下來,跟之前完全是在跟空氣作戰的登陸行動一樣,攻打明軍寨子的作戰行動依然完全不值一提。

在陣煥上尉的眼中,這些所謂朝廷官軍的頑強程度,比臺灣那些土著人都要差得遠——他手下的黎族士兵們架起兩門輕型野戰炮轟擊了兩輪之後,其中一個寨子裡的明朝軍戶就統統出來投降了,雖然登陸部隊射出的四發炮彈,其實連一發也沒打進寨子裡……而另一個寨子裡面的明朝守軍,甚至還要更撲街,進攻部隊剛剛出現在寨子附近,都還沒來得及整理隊形,寨子裡的人就已經先自個兒嚇軟了腳,隨即更是發一聲喊,丟下山寨內僅有的一點兒破爛家當,爭先恐後地奔出寨門逃走了,就連竈臺上剛燒好的熱飯,也便宜了各位翻山越嶺跋涉了一天的黎族士兵,讓原本還在摩拳擦掌的陣煥上尉一時間看得目瞪口呆。

至於島上被發現的那兩座小漁村,面對這輩子都沒見過的“海上巨寇”,更是完全不敢抵抗。奉命前去進行偵察的先遣小分隊還沒走到村口,當地村民們就已經推出幾位長老,挑着幾籮筐臭鹹魚酸蘿蔔之類的東西前來“勞軍”。而村裡的人則是忙着關門閉戶,男人們絞盡腦汁地往地洞或草堆裡藏匿僅有的一點糧食和財物,女人則往自己臉上抹竈灰,或者抄小路躲到山上……顯然對海匪過境這種禍事已經很有經驗了。

於是,在這種“軍民融洽”的氣氛之下,陣煥上尉捏着鼻子收下了這些臭鹹魚酸蘿蔔,然後送給村民一小袋糖果作爲回禮,並且在村口升起一面紅底星環旗,宣告了對這座島嶼的初步佔領。

當孫陽少將終於走下旗艦,踏上舟山島的土地之時,一座臨時碼頭已經在工兵部隊的趕工奮鬥之下初步成型,而登陸部隊也已經對定海縣城完成了合圍,只要稍事休整之後,即可發動攻擊。

在之前的掃蕩作戰當中,盟軍一共獲得了一百多名明軍俘虜,不過……這些連最起碼的號衣和兵器也沒有,一個個面黃肌瘦看着像是乞丐的傢伙,到底能不能算是士兵,實在是一件令人感到比較糾結的問題。

而且,這個數字也完全對不上號——“……怎麼才這麼點人?舟山這邊好歹也是一個衛所,按照規定應該有五六千軍戶吧!剩下的人難道都逃進了定海縣城?”孫陽有些不滿意地問道。

“……城裡也沒幾個人。據說自從倭患平息之後,上面就漸漸不再給沿海衛所撥發糧餉,於是就養不活那麼多的人了。而且這幾年雨水少,島上的耕地收成不好,所以軍戶逃亡很多。”他的副官如此解釋說。

“……就算種地不成,難道還不會靠海吃海?不是說舟山羣島就是中國最大的漁場嗎?”

“……剩下的這些軍戶主要就是靠打魚爲生,但這年頭漁民的日子也難過啊!木頭漁船又小又破,在近海也很容易沉。天然纖維的漁網很不耐用,一不當心就破。哪怕好不容易打到了魚,古代又沒有冷藏技術,想要賣到大城市裡賺個高價也是幾乎不可能的……此外他們還得跟島上其他的漁民展開競爭,頭上又有一幫坐享其成的所謂‘軍官’在盤剝壓榨,日子過得實在是慘不忍睹,能活下來這點人就不錯了。”

“……聽上去真的是很可憐吶!”孫陽少將嘆息着搖了搖頭,“……他們在這地方估計是活不下去了,而我們也用不上這些人,還是讓他們去北美吧。五大湖畔的土地,要多少都有。想繼續打魚的話,河魚和海魚也都隨便他們撈……先對他們進行剃頭淨化,然後如果隔離檢疫沒問題的話,就可以組織移民了!”

處理完了俘虜的問題之後,孫陽少將便在一衆軍官和衛兵的簇擁下,對佔領區進行了巡視。

——雖然已經率領艦隊來到東方一年多了,但他之前要麼是待在巴達維亞之類的西方人殖民港口,要麼是待在臨高、三亞、澎湖和高雄,這些被未來穿越者經營開發起來的土地上。所以,這還是他第一次真正踏上大明帝國統治下的土地,第一次親眼看到“原汁原味的大明風貌”,故而多少有些好奇。

然後,這位略帶文藝青年氣質的穿越者,就充分感受到了一種難以形容的,極度的貧苦、破敗和麻木。

——舟山島上的這兩座小漁村,全都直接亂七八糟地建造在平緩的濱海小山坡上,四周是小塊的山谷和臺地,依照距離溪流和泉眼的遠近,分別被開墾成了水稻田和菜地。而在下面的沙灘上,則曬着紫菜、海帶和魚乾。雖然這些漁民們如此勤勞地發展多種產業,又種地又打漁,卻窮得連木板房都蓋不起,最多隻能住那種泥牆茅草頂的草泥房,既漏風又漏雨。爲了防止屋頂被大風颳跑,還不得不在茅草上壓着許多石頭。而且屋內也同樣是潮溼的泥地,在這種地方睡得久了,就會很容患上皮膚蘚和風溼病。

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兩座漁村都擁擠得像個集中營,只不過更加缺乏衛生——骯髒的道路純粹是被人踩出來的,堆滿了各種垃圾,作爲飲用水源的小溪直接在村中流過,經常有大人小孩若無其事地往水裡大小便。村民的房子同樣污穢不堪,而且一家人往往只有兩三件像樣的衣服,唯有出來種地打漁的男人才能披上,而女人小孩則只能光着屁股躲在屋裡,透過門縫驚恐地望着外面的異鄉來客。

即使是走在田埂和海灘上,忙着插秧割稻和收拾漁網的青壯男人,看上去也顯得很邋遢——每個人的頭髮裡都爬滿了惱人的蝨子和跳蚤,衣服襤褸不堪,補丁上又打着補丁,簡直像是佈滿了網洞的舊抹布。

在村子裡,無論男女老幼,基本上全都臉龐瘦削、面色青灰,顯示出嚴重的營養不良症狀,還遍佈着許多膿包和瘡疤。雖然由於長年從事體力活的關係,他們的手腳骨節都很粗大,肌肉也很結實,但這種健壯其實是一種假象——長年累月的繁重勞動,確實是迫使他們擁有了一身發達的肌肉。但在營養不足、生活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像這樣過度榨取體力的做法,其實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

因此,他們的手臂上青筋暴起,皮膚顏色暗淡,缺乏光澤,顯得很是乾燥。在年輕的時候尚不覺得如何,但年紀一旦上了三十歲,就要開始爲過去的歲月“還債”了——這些人往往在三四十歲的時候,就會開始變得彎腰駝背、體弱多病,被風溼病、關節炎等痼疾所困擾。如果有誰能夠活到五十歲以上才死去,便會普遍被認爲是壽終正寢。若是成功活到了六十歲以上,就已經完全有資格被稱爲老壽星!

即使是村子裡僅有的幾個所謂“地主“,最多也不過是住上了瓦房,臉色稍微紅潤一點兒,衣服上同樣也點綴着補丁和洞眼。而他們家中的女眷,同樣是素面朝天,用不起任何最廉價的化妝品。

總之,當孫陽少將這一行身穿閃亮耀眼的華麗軍服,面容乾淨整潔的“短毛大官”,昂首闊步地走過破敗的村莊之時,一時間竟然收到無數敬畏和羨慕的眼神,被村民們認爲是宛如天神下凡一般。

然而,根據軍隊裡那幾個西北籍貫的士兵的說法,跟此時赤地千里、到處啃樹皮吃人肉的陝北和河南相比,眼前舟山島上的這些貧苦漁村,居然已經算是老百姓日子過得比較“寬裕”的“好地方”了!

在巡視完破爛不堪的村莊和窮困潦倒的居民,隨手丟給那些留着鼻涕的髒兮兮邋遢小孩幾塊糖果之後,興致大壞的孫陽少將便無心繼續在這地方多待,而是以最快速度離開了彷彿泥潭或茅坑一樣散發着臭氣,處處骯髒不堪的村莊,返回了他的旗艦,然後便下令升火起錨,駛向被合圍的定海縣城,預備親自督戰。

——跟攻擊島上軍寨的行動一樣,定海縣城的攻略戰也堪稱平淡無奇。大約兩千名黎族山地步兵、日本治安軍和黑人僱傭兵,在一番跋山涉水之後,平安無事地相繼到達城外的預定位置。幾個指揮官碰頭開了個短會,便一邊安排士兵進食休整,一邊尋找靠近城牆、土壤結實的高地,預備按照條令展開炮擊。

另一邊,海上助戰的三艘蒸汽戰艦,也抵達了正對着定海港的小五奎山島海域。從望遠鏡裡看着這個所謂的“縣城”,扶着船舷的孫陽少將頓時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這地方說是縣城,他倒覺得更象是一個村莊或者鎮子什麼的,土壘的城牆居然還不到三米高,包在外面的磚頭也已經掉得差不多了,其防禦能力簡直就是對中華傳統築城技術的侮辱。他原本思索了很多攻城的招數,看來這一回根本就不可能用得上。

片刻後,海上陸上的火炮一齊打響,年久失修的定海城牆隨即應聲而倒。爲了達成最大程度的恐嚇目的,孫陽下令讓黑人部隊擔任攻城先鋒,還吩咐他們按照傳統習俗,往臉上多塗些五顏六色的油彩,儘可能弄得好似地獄惡鬼一般……之後的事情就變得非常簡單,面對那麼多宛如夜叉的黑人“猛士”,城裡那幾個原本就腿肚子發軟的民壯,當即就嚇得一鬨而散,躲進各自的家中瑟瑟發抖。當陣煥上尉率領後續部隊進城的時候,整個定海縣城家家關門閉戶,軍靴的踢踏聲在空蕩的街道上顯得異常寂寞,開始還有幾聲狗叫傳來,可惜叫了幾聲就嘎然而止,彷彿是被什麼人忽然卡住了喉嚨一般。

前後不過半小時,攻城戰就順利宣告結束,定海縣令照例抓緊最後的時間,在衙門裡上吊自盡了。不過他僱傭的幕僚清客,還有自典史以下的一干小吏,倒是全都很沒骨氣地成爲了俘虜,被五花大綁捆得結結實實,然後押送到城外的碼頭上進行審問——孫陽少將目前已經對明朝的居住條件感到絕望,即使打下了縣城,也沒有搬家到縣衙的打算,而是繼續把指揮部設置在旗艦上。

與此同時,北上前往岱山島、衢山島和嵊泗列島等地,搜索明朝水師或海盜蹤跡的那一支分艦隊,向旗艦發來了電報。說是在岱山島和衢山島除了少量嚇得魂不附體的漁民之外,沒有發現任何海上武裝力量。至於嵊泗列島更是渺無人煙,除了早已荒廢的建築殘骸外,連一根海盜毛都找不着,根本就是一串無人島。

然後,在卸下了黎族山地步兵營之後,到南邊去巡航了一圈的李華梅船長,倒是帶來了幾艘小破船和一羣怎麼看都像是乞丐的所謂“海盜”,據說是看到諸位“短毛大當家”北上,特意前來投奔的……不過在一番盤問之後,孫陽少將失望地發現這幫只會在自家島嶼附近划着舢板打轉,依靠勒索漁民或者自己打魚來餬口的孬種,甚至連當嚮導都不合格,相當一部分人連最近的寧波府都沒去過……

總的來說,明末的舟山羣島實在是荒涼得夠嗆,那麼多星羅棋佈的島嶼統統湊起來,總人口恐怕還沒到十萬。很多後世赫赫有名的漁港小鎮,這年頭乾脆就是無人島。就連舟山南部的六橫島,也就是嘉靖年間大名鼎鼎的倭寇巢穴和貿易私港“雙嶼”,如今也只剩下了一地殘垣斷壁,搜遍全島也沒看到幾戶人家。

這樣的情況對於盟軍來說有好有壞——壞處是,就跟太平洋戰爭時代的美軍一樣,無法從前線島嶼上就地籌集到任何物資補給;好處是,也跟太平洋戰爭時代的美軍一樣,完全無需擔心本地島民的反抗。

在整個舟山羣島,除了定海縣城所在的舟山之外,目前人口最多的地方居然是普陀山……而且,普陀山跟被孫陽選作艦隊集結地的朱家尖錨地之間,堪稱是近在咫尺。所以在定海縣城被攻克之後的下一件事情,顯然就是出兵討伐普陀山上的這些和尚,消除周邊一切潛在的不穩定因素了。

但是,究竟該用哪一支部隊去攻打普陀山呢?

盤點着自己手下這些七零八碎的雜牌部隊,孫陽少將又一次感到遲疑了。

之前帶上黎族山地步兵的時候,是考慮到他們在臺灣和海南島戰場的赫赫威名,卻忘了這些熱帶山民固然慣於跋山涉水,卻非常不擅長冬季作戰——僅僅是舟山島這種南方地區的冬天,就讓這支部隊發生了嚴重的非戰鬥減員,感冒發燒的,手腳凍傷的不計其數……至少短時間內是不能出動了。

那些剛剛從日本近畿戰場上撤回來的日裔僱傭兵,倒是不太怕冷。但他們之中有不少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在日本又是慣於燒寺廟殺和尚的,如果讓他們去攻打“海天佛國”普陀山的話,其後果可想而知……雖然孫陽少將並不信佛,但是如果要他親自率領一羣日本鬼子屠了普陀山的話,感覺還是有點怪怪的。

不過,孫陽少將也知道,明朝的那些大寺院,基本沒有幾個好東西,真要屠了也談不上冤枉……前有織田信長火燒比叡山,後有民*閥火燒少林寺,自己要不要也弄個模仿秀,搞一個火燒普陀山來玩玩呢?

站在朱家尖的海灘上,望着遠方海平線上若隱若現的“海天佛國”普陀山,一心想着如何出名的孫陽少將託着下巴若有所思——如果當真把這座山燒起來的話,想來必定就會跟晚霞一樣美麗吧!

幸好,就在孫陽少將反覆思忖了多時,終於忍不住要將腦海中恐怖設想化爲現實之時,他卻突然看到一扇淺黃色的小門,在沙灘上緩緩浮現,然後便從門裡走出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呃……王秋同志,你怎麼來這兒了?是發生什麼事了嗎?”

“……阿嚏!……是的,計劃有變,上面決定再次推遲遼東攻略,同時擴大江南攻略的規模!”

感受着橫掃過海灘的呼嘯寒風,通過【隨意門】從暖氣辦公室瞬間來到舟山野外的王秋,有些不適應地打了個噴嚏,同時裹緊了軍大衣,然後拍了拍孫陽少將的肩膀說道,“……我給你帶援軍過來了!”

第6章 出師不利的王秋團隊第127章 樹倒猢猻散的先兆第91章 瘋狂動物城(中)第18章 臨走前再掉一回節操吧第25章 這年頭連豬都能上宇宙了?第57章 把英國變成印度吧!(下)第27章 戰士不是一天就能練...第34章 東亞戰雲起(中)第10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第159章 南京!南京!(上)第38章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上)第3章 來自東方的騎士(中)第18章 關於開設分基地的建議第87章 穿越結束了,異變還沒完呢第12章 蒙大拿州的新據點(下)第24章 魔幻時代的來臨(中)第70章 充滿慘劇的時代第51章 如此“高潔”的聖騎士第98章 兔兔女王的野望(下)第84章 核爆再起(上)第23章 馬里布大轟炸第168章 風中的女王(下)第68章 迴歸與終結(上)第49章 這算是找到組織了嗎?第702章 大統領の憤怒(下)第23章 馬里布大轟炸第3章 尼羅河畔的天體營(下)第29章 阿爾努斯山丘的奇蹟之城(上)第194章 荷蘭海軍上將的報告(上)第35章 對未來的思考(下)第39章 天使也需要宣傳包裝(上)第3章 來自東方的騎士(中)第62章 郵輪上的日本(下)第28章 魯濱遜鬼畜島(上)第28章 魯濱遜鬼畜島(上)第40章 星船傘兵?第35章 見怪不怪(上)第65章 紫藤之死四所謂不重視知識分子的真番外六那些曾經被穿越者造訪過的世界三第58章 高城沙耶的鬱悶(下)一沒羞沒臊的全裸風尚第36章 被忽略的前兆第41章 無可抵禦的征服者(中)第20章 好聚好散(上)第31章 姑娘們的災難日場景3穿越日本平安時代第54章 崩壞吧!歷史!第5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五)第108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四)第27章 瘟疫時期的悠閒日常(中)第35章 見怪不怪(上)第10章 舌尖上的無限第28章 熱鬧喧囂的紅色陣營第14章 跨時空援貓行動(下)第155章 走向廢土(上)測試第62章 郵輪上的日本(下)第36章 必要的取捨第141章 烈火烹油(下)第39章 聯合艦隊歸來(中)第6章 出師不利的王秋團隊第59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上)第169章 在上海有皇帝出沒!(上)第8章 劇情什麼的都是浮雲啊!第100章 郭政委的鋼鐵雄心(中)第39章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下)第6章 輕易到手的方舟反應堆第29章 阿爾努斯山丘的奇蹟之城(上)第12章 國之將亡,遍地艦娘(中)第32章 請小心保管好您的手機第165章 三戰終結之時(完)第18章 野比家的驚悚日常第27章 瘟疫時期的悠閒日常(中)第28章 魯濱遜鬼畜島(上)第51章 大英帝國的迴光返照(上)第8章 只有五百円也要吃火鍋!第73章 全球華人穿越者同盟...第145章 核戰默示錄(上)第8章 初步忽悠成功(下)第43章 煩心事(上)第16章 悲催的金軍場景5穿越到民國年間第12章 倫敦的生化末日第10章 修仙艱難,陛下還是當超...第46章 再見仙人同志第19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九)第28章 毀滅前夕的平靜(下)第42章 王秋的喪屍知識講座(中)第27章 戰士不是一天就能練...第95章 帝國女皇的憧憬(中)第27章 毀滅前夕的平靜(上)二衣衫笨重勝鎧甲第10章 刷分好輕鬆!第130章 南美洲驚變(下)第8章 最犀利的嘴炮第48章 失足的郭教授第36章 印度人也要打怪獸!第32章 騎士、女王與教皇(中)第156章 走向廢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