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炎炎夏日

大安朝的早朝說是早朝,但其實在太祖期間還好說,每日辰時,大臣們一定都的到齊了,不過到了太宗期間,就把時辰給改了,每日辰時四刻纔開朝儀,也讓不少上了年紀的老臣心中舒坦了不少,至少每日不需要再早起半個時辰。

這下了朝的大臣們一個個都走出了議政大殿,能上朝參與大安朝議的文武百官,最低的也得是五品,當然多數是文官。走在最後的幾位就是站在百官最前的,所以一般他們都是等其他大臣走後才走,不時的也交流幾句,當然最少的前提就是,都得等皇帝宣佈退朝之後才能散去,“老夫怎麼沒聽到皇上說及昨天的事啊?”這時一個看上去五六十歲的大臣低聲的說道。

“估計本來沒什麼大事吧!對了,前幾日,我給你說的事情考慮的怎麼樣?”一旁聽他說話的人跟他也是同齡樣子,這兩人都是輔政閣的閣老,一個是兼着戶部尚書的陶炎生,號定極殿大學士,一個是兼着兵部尚書的嶽中書,號文真殿大學士,不過都不是輔政閣的首參大臣,問話的是陶炎生,回他的是嶽中書,眼見着其他大臣都走的差不多了,這時輔政閣首參大人丁歲安走了過來笑着對兩人說道“兩位,既然已經下朝了,有什麼事情去閣部再說吧!”說着自己倒是先走了。

“呵,丁成隆性子也就這樣了!”成隆是丁歲安的字,這嶽中書似乎和他不太對付。

“哎,清廉兄,不是老夫說你,這裡是說話的地方嗎?再說老夫早就提醒過你,就算政見不合,在這可是皇上看着的,我們還是先回閣部吧!至於你說的,我還得先考慮着!”說着率先離開了這議政殿,後邊的嶽中書字清廉,聽着這老頭似乎反說一頭,自己倒是成背鍋的了,怒極反笑的跟着走了出去。

“啊,我說陶老兒,這可出了大殿了,前幾日我問你,你說考慮幾天,今天我問你你怎麼還是這麼回我?什麼意思?是覺得我家的兒子配不上你女兒了?”追上來的嶽中書就是一頓問話,就差沒指着鼻子說了。

“嶽清廉,你可不要胡攪蠻纏,老夫既然說考慮,自然會認真考慮,你當老夫什麼人?還有本來我就覺得你兒子配不上我女兒!”這陶炎生雖然也是一大把年紀了,但是說起話來也是吹鬍子瞪眼的。

“你……終於說出來了,不想結親你就直說,你那寶貝女兒再過兩年,我看嫁給誰去!”說着嶽中書先行離開了。

留下了還在沉思中的陶炎生,對於他來說,女兒是自己唯一的子嗣,自然慎重一些爲好,嶽中書看似誠心的結親,但是,其目地就是爲了拉攏自己對付輔政閣的首參丁歲安而已,這些在他想來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的看宮中的那位,也就是平慶帝怎麼看待了。

這裡得說一下,大安的權利核心基本上就是通政司收傳百官奏摺,遞給輔政閣看後給出建議,交由司禮監遞給皇帝批註斥準,然後傳給六部執行,在安太祖期間,基本都是他自己處理每一件政事,而安太宗卻懶散多了,很多瑣事,一般都是交給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批註,之後的景儀二帝也是如此,平慶帝自然也就不多事,依舊如此,所以,現在的格局就是司禮監的權利越來越強勢,都快趕上朝廷上的實責機構了,而且,最開始,也多是幫皇帝分擔政事,到現在慢慢演變成了,平衡輔政閣權勢的一股力量。

也就是自古以來的,太監監督文官的這麼一套體系出現了,其實早就前定朝之前,皇帝所要面對的是世家大族,隨着時間的流逝,世家成爲了歷史,寒門子弟想一躍成爲朝廷重臣已經不是問題了,雖然這種機率還是很小,但相對於當時世家大族掌握着朝廷的中層以下官員來說,已經好很多了,到了大安朝建立,文官的權勢已經直逼皇權了,所以,安太祖早就廢棄了前朝的宰相制,分六部直接管理天下各個行省的大事,到了安太宗登基,組建了輔政閣,文官的權勢進一步加強了,到景儀兩朝的時候,不得不利用太監來制衡文官的強勢。

所以,在思考的陶炎生自然也想到了,輔政閣以後的事情,丁歲安肯定是能熬過很長一段時間,那麼平慶帝自然不希望看到輔政閣是一體的,做爲帝皇,制衡纔是王道。

所以,如果自己答應了和嶽中書聯姻,勢必可以架空這首參手中的權利,以他們兩個目前所在的位置,戶部掌全國的銀錢稅收,自然是六部中最重要的,兵部掌管武官選用及兵籍、兵械、軍令,雖然有五軍都督府節制,但是,兵部也是很重的一員,雖然目前朝廷多是文貴武輕,但是兵部官員卻多是文官。

這輔政閣雖然有首參的位置,名義上並不設次參,但多數情況,私下裡官員還是會稱他們兩閣老爲輔政閣的次參,所以如果他們兩個想要聯合對付首參丁歲安,也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又想起了自家寶貝女兒的年齡,陶炎生也是愁白了頭髮。

早早就取妻的陶炎生一直到了四十幾歲纔有了一個女兒,自然是捧在手心疼着呢,一直到陶炎生加封大學士,晉升輔政閣之後,求親的人不少,可是真的能門當戶對的又沒幾家,這次,嶽中書爲自己的庶出的兒子求親,他本來就是不怎麼樂意的,只是,隨着自己官做的大了,面子上自己也看的中了許多,很多大臣勳貴家都有點看不上,這一耽誤,女兒都快滿及笄之年了,再耽誤下去,恐怕也再難找到合適的人家,想着想着,這當日的政事就這麼處理完了,出了宮門回自己府上去了。

……

藍承羨每日自然是睡到太陽升起才起牀,對他來說,充足的睡眠纔是最好的,說白了就是懶散不已。

“嗯,這早飯清淡了許多,以後叫廚房裡這般就行!”吃了幾天早飯的藍承羨覺得王府的一日三餐都是大葷大肉的,就吩咐不必做的如此,今日早上倒是不同了。

站在身後的夏禪也笑着回道“也許是怕王爺吃不膩吧!”說着捂着嘴輕笑起來。

“好了,午後我還是自己出門走走,你替我去看望一下在前面偏院的羅家,還有那個丫頭,多陪陪她,就說不要想太多,好好的在王府住下了,我會安排好的!”私下裡藍承羨也就不擺什麼架子了,夏禪停止了笑聲應承知道一會就去。

出了王府,這次他打算出城看看,所以就叫小六備好了馬車,騎馬他自然是不會的,在宮內其實是有學騎馬的,但大多數皇子宗室出了皇宮,也鮮有騎馬的時候,所以,藍承羨沒有騎馬出城也不算什麼了。

就算是坐着馬車,藍承羨看到臨近京城的城門也是花了足足半個時辰,這邊是京城的東面城門,守門的將士一見楚王府的馬車自然也就不敢盤查了,這楚王開府封爵,朝廷自然也有抄送邸報的,所以,作爲守城的士兵自然也是知道京城的各家的馬車樣式,況且馬車上大大的楚字也彰顯着馬車主人的身份。

出了城門,馬車的速度快了起來,“王爺,咱們去哪啊?”一同坐在車伕位置的小六開口問道。

“去河邊吧,本王想着親自去釣幾條魚回去嚐嚐!”藍承羨拉開馬車的簾布說道,這次他也就帶了小六出來,說起來這小六都快成他的貼身下人了,這馬車伕自然也是王府的,想來京城應該還算太平,自己一個閒散王爺,也沒人會謀財害命吧,再說,也沒人敢吧。

“那咱們走對路了,王爺,這東邊正好是信通河,不少京城貴人都是來這邊踏春遊歷,垂釣的也不少。”雖說現在過了踏春的季節,藍承羨還是聽了小六的話,讓馬車趕向信通河。

這信通河是京城東邊的大河,自北向南,最南段被人爲的改道流入了大運河之中,藍承羨一眼看去,河邊玩耍嬉戲的人不少,看來夏天,河邊避暑也是不錯的選擇,還真有不少的人在垂釣,河邊柳樹還有一些植被覆蓋,倒也不少陰涼的地方,加上不時有河上的水浪拍打吹過來清爽的涼風,讓人一下子就舒服不少,藍承羨覺得這是個好地方,讓小六他們找個人少能乘涼的地方。

不一會,就找到了只有一個老人在垂釣的地方,似乎周圍也沒什麼好的地了,藍承羨吩咐就這吧,自己下了馬車,走向了河邊,有着大樹擋住太陽,這會倒真的清爽了不少,看了看旁邊的老人,看上去也就六十歲的樣子,垂暮之年,但是雙眼炯炯有神的盯着魚竿,而手裡卻拿着一個大茶壺在往嘴裡倒着什麼,藍承羨覺得有意思,走了過去。

“老人家,看你這麼緊張,莫非真的是來垂釣的?”藍承羨見他好似並沒有帶魚簍,自然也就沒收穫了,出口調侃了一下。

“噓!魚兒上鉤了!”而老人做了一個噤聲的樣子,讓後收起了魚竿,藍承羨卻發現掛在細線上的魚一下子就又回到了河中去了,老人把絲線撈過來,竟然沒用魚鉤,直接繫上了一點魚餌,繼續垂釣了起來。

這讓一旁看着的藍承羨驚疑不已,這是姜太公呢?願者上鉤呢這不是?搞笑呢?藍承羨什麼想法都來了,敢情自己剛剛調侃彷彿就是嘲笑自己的無知一樣,人家的境界可比自己高多了!

“怎麼,年輕人也來垂釣啊?老咯,好不容易找了沒人的地方,又讓你給擾了!來都來了,一起吧!呦,富家公子啊,出門還帶着僕人?”老人轉過頭也開始毒舌起來。

“哈哈,小子剛剛魯莽了,不知老人家境界如此之高,小子慚愧不已!”說着,讓小六架好凳子後,就專心的垂釣起來,說起來他只是一時興起,安排小六準備一任東西的,自然沒帶茶杯這類的了,自然什麼點心或者其他地都沒準備了。

第三百一十六章 憂驚恐變第一百四十四章 勾結外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女子百戶第三百九十章 究其因過第三百六十八章 甲申年末第三百二十二章 情長意短第二百九十三章 聞夷人說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攏異士第一百六十二章 將至第一百九十三章 常陸解除婚約第三百九十二章 乙酉年初第二百三十五章 陳年枉事第一百五十章 疑惑第三百七十六章 聞說葉家第二百五十二章 女子百戶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歧第二百八十五章 駭人聞說第四百四十四章 情意難解第三百四十三章 親人相見第一百三十五章 相爭第二百二十二章 改年元興第三百零八章 主次敵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行賄第一百四十章 贖銀上山第二百七十章 海寇來襲第二十六章 皇宮選秀第二百六十六章 皇帝選秀第一百一十五章 各種猜疑第一百八十六章 又見交換第四百二十三章 望族末途第一百零四章 禪讓第一百一十四章 不了了之第三百四十一章 夏禪身世第二百四十五章 家財難分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蘇家第二百一十章 一眼盡底第三百三十六章 查缺補遺第三百一十一章 糧道被劫第三百零四章 全新作物第三百二十八章 就此揭過第四十六章 於太子言第七十四章 朝議之事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林新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猜疑不定第一百八十三章 情深義重第二百六十二章 應聲而動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朝之恥第三百二十一章 找尋憂患第三百六十章 事態轉變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蘇家第三百九十二章 乙酉年初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換第一百一十二章 風雲際會第十二章 天下之勢第六章 仗義之事第二百八十一章 究竟在何處?第三百六十三章 末路體面第三百二十三章 漠語言情第三百六十四章 工程開建第二百七十四章 輕鬆制服第一百七十九章 蠻橫無禮第四百三十九章 可疑身原第三百五十二章 權勢漸顯第八十六章 威逼利誘第四十三章 緣分如此第四百五十章 牽線搭喜第二十三章 指點迷津第一百九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一百八十六章 又見交換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獄第四百四十章 平論疑心第二百五十章 下以而音第三百四十二章 悲涼世道第一百三十六章 問尋第二百三十七章 弱情之面第四百一十五章 心由赴京第三百四十六章 納娶庶妃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攏異士第三百章 請願招安第六十九章 事內之人第四百零九章 信與不信第十九章 聽而不得第一章 遊戲的世界第八十九章 應對之策第二百零二章 閣內互諷第四十六章 於太子言第四百零二章 無意回援第九十七章 上演第三百五十九章 期望來臨第三百零四章 全新作物第二百三十五章 陳年枉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暗招第三百七十二章 閒逛所得第四十三章 緣分如此第三百八十一章 家室溫情第二百零六章 憤恨有加第四百二十三章 望族末途第三百零三章 擔憂和變革第二百九十七章 ‘回馬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