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式馬車

乙酉年正月十五,大安京城御南街,早有告示說了的‘京城首條軌道交通馬車’今日便完工了一半。

同時準備試運行,大安楚親王親臨現場,在衆多百姓的關注之下,吩咐人將新式馬車上軌,多數來看的有沿街的店鋪東家,以及一些外省來的商人,還有一些就是好奇的百姓。

大家都不怎麼理解,爲何要給馬車加上一條木軌?細心之人倒是看到了木軌之上細微的東西,不過既然已經造出來了,許多人還是挺期待的。

看到比普通馬車足足長了一倍有餘的車廂,加上通體比普通馬車還要寬的新式馬車,所有人都在想着,這馬能拉的動嗎?

當新式馬車前,兩匹壯馬往前拉着,終於進入了木軌的軌道之前,馬車木軌下的木板也隨之掉下,衆人這纔看清楚,原來馬車之上不僅有紅色的綵帶,還有許多的店鋪招牌。

不少普通百姓覺得新奇,而店鋪東家們卻笑的很開心,畢竟這裡人不少,給自己店鋪帶來的效益肯定高了,此時正直入城的人多的時候,因爲是元宵節,所以街上本就人多,加上京城外的一些百姓也趕着進城裡來逛街遊玩,御南街的正南方,也是京城的正南方的城門口,四面八方的人從這裡進入京城,加上新奇事物的出現,倒也引得不少人觀看。

接着便有人開始喊道,新式馬車上車只需要兩文錢,即可乘坐到皇宮門前,不少人覺得這個划算,兩文錢誰都出的起,爲了讓他們有秩序的上車,藍承羨早早派人維持着這裡的秩序,同時有了皇帝的准許,順天府衙役、五城兵馬司的士兵,都來了不少。

最終整倆馬車終於坐滿了,大概可以坐足足一百多人,加上馬車的重量,此刻整個馬車上的重量已經達到了一萬多斤,藍承羨也在偷偷的捏了一把汗,不知道前面的馬能否拉動了。

還有許多的人嚷嚷着要上車,不過裡面座位已滿,只能乘坐下一輛了,而因爲另一邊的木軌還沒鋪設完,藍承羨設計只當做單行線,由南城門口到皇宮門口的單行線,大概沒隔兩刻鐘,便有新的馬車到來,而到達終點的,只能撞上特定的輪子空車跑回來了,如果另一條木軌鋪好,就只需點頭,變成往南城門口方向的行駛馬車即可。

不過當駕車的車伕揮動馬鞭時,兩匹馬堪堪的將新式馬車拉動了,藍承羨看了心裡悄悄的鬆了一口氣,就怕沒拉動就尷尬了,而且當時藍承羨並沒有這個動力的概念,後來驗證了一番,得出了大概的數據,此刻兩匹馬能夠拉動,加上木軌馬車是做滑輪運動,只要起始的動力足夠,後邊所需要的力基本就只需要很小了,加上光滑的木軌給馬車輪一個很輕微的摩擦力。

慢慢地木軌馬車開始加速了,加上御南街大多數是平地,也沒有出現需要過橋的情況,衆人見證了一個新的事物出現,都覺得十分的新鮮,而且慢慢地坐在車內的人,不僅覺得這馬車十分的穩,而且就如同坐在平地上一樣,要不是外邊的街道在後退,他們還以爲馬車沒動呢。

而藍承羨也是坐着馬車,一路跟着新式馬車前行,即便是加快了速度,也有點趕不上這新式馬車,因爲此前告示上說了,如果是不得不行走於木軌之上,一定不要走,所以木軌之前基本已經空曠了,加上馬車上有警示的鈴聲,提示着路邊的行人,有馬車的到來。

而藍承羨更加註重馬車車輪和木軌之間的間隙,馬車經過加固,所以理論上承重基本沒問題,而且最重要是兩排輪子的設置,讓馬車本就是自成一體,而前面的馬只是提供動力而已,不需要馬匹再承受一些沒必要的力道。

藍承羨看到基本沒有差別的新式馬車,也是覺得很是欣慰,讓小六不需要如此快的跟着新式馬車,因爲需要運營這條公共交通線,所以藍承羨不緊成立一個專門負責的機構,自然是請示了元興皇帝的。

而後邊的事情自然不需要他再去操心了,便吩咐小六直接去皇宮,藍承羨心裡不僅受用不已,而且也是有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接着只要有了這種經驗,藍承羨覺得是否可以考慮更復雜的軍事作用上了。

不過還是該由誰來承擔費用的問題,如果從九渡府直接鋪設至東盛城,藍承羨覺得耗資巨大,而且恐怕一時半會弄不成,而且加上地形複雜,有些地方還需要架橋修路的情況,恐怕也不是想一想就能成的。

不過藍承羨覺得可以在北林府附近動一動心思,至少可以保證北林府物資可以源源不斷的供給,如果後定與大安打消耗戰,最後扛不起的終究是後定人。

當藍承羨一路越過新式馬車時,周圍圍繞了許多的人,因爲每隔一里左右便有一個站點,可供上下乘坐,藍承羨覺得無需再關心了,便直接讓小六越過了,趕去皇宮向元興皇帝報喜。

此時新式馬車也引其了更多人的關注,不僅是馬車的形式還有新奇的行駛方式,還是可供普通人乘坐,一般的百姓,哪裡捨得僱馬車坐啊,這隻需兩文錢便可乘坐一段路程,不少人也是覺得太划算了,一定要來看看。

還有馬車上的店鋪招牌,以及站點的招牌,站點名稱前的店鋪名稱,這些廣而告知的東西,一下子讓衆多的生意人看到了商機,原來還可以這樣打開自家商鋪的名聲?

連忙打聽起來,這馬車上的招牌如何才能弄到,此前京城的商人就聽聞了有這回事,不過當時沒太當回事,再說御南街店鋪雖多,可相較於整個京城來說,也不過是大一點的街道罷了,還有許許多多的街道和店鋪。

現在看來,這種新式的宣傳方式,讓許多的店鋪商家開始眼紅了起來,而且每日都有馬車在行走,爲何此前就沒有人想到呢?還有外省入京的商人想着,要不要在自己的城池裡也弄一條這個新式馬車?

新式馬車一出,便引爆了各種談論和打探,有的談論馬車的作用和新奇的行駛方式,還有人在打聽馬車由誰負責的,造價如何?又有人打聽着馬車上的招牌可否增加?等等不一而足。

第五十八章 邢衛死士第三百一十九章 可憐父母心第一百八十七章 難題相加第四百三十三章 謹小連大第一百三十八章 訕時第三百四十六章 納娶庶妃第八十九章 應對之策第二百五十二章 女子百戶第二十一章 再遇佳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落得乾淨第四十九章 對策來了第三百零五章 元興中興?第二百三十六章 表心比意第三百章 請願招安第三百六十三章 末路體面第一百七十章 思慮第四十三章 緣分如此第三百二十一章 找尋憂患第六十九章 事內之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情深義重第一百四十二章 反目第一百三十二章 暗招第一百六十八章 對質第二百二十三章 元興元年初第三百二十章 兒女私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人呢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財無人繼第二百七十二章 急忙上奏第三百二十七章 兩相爲難第二百二十五章 支持革新第四十二章 迎親大婚第一百八十三章 情深義重第二百四十二章 鹽商總會第六十章 新年將至第一百八十三章 情深義重第一百八十九章 魯莽成拙第十九章 聽而不得第三百六十章 事態轉變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情往復第二百七十二章 急忙上奏第一百一十章 素寧衛官衙第六十八章 時餘謀事第三百二十章 兒女私情第二百二十六章 暫待其行第三百零二章 存變之秋第一百三十八章 訕時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歧第四百二十章 舊世族家第三百二十四章 當頭薰心第三百三十九章 疑論猜證第八十九章 應對之策第四百一十五章 心由赴京第二百七十二章 急忙上奏第一百九十六章 當堂再審第三百九十六章 趨於明朗第六十八章 時餘謀事第八十八章 內幕已顯第二百二十四章 革新鹽政第一百四十九章 暢聽第四十四章 終成眷屬第四百五十二章 內爭紛起第四百三十二章 北出定京第三百一十一章 糧道被劫第一百三十六章 問尋第四百三十三章 謹小連大第三十一章 不滅的求情第一百九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二百八十四 搜刮錢財第七十九章 大案了結第三百一十章 最後一站第二百一十一章 打亂節奏第三百二十章 兒女私情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情往復第二百五十五章 論而外放第一百零三章 虛驚第一百三十章 狗血第四十章 太子小朝堂第五十三章 徐府門前第二十八章 佳節家宴第一百八十五章 爲情而殤第三百八十六章 東盛城內第七十三章 推波助瀾第二百九十二章 路遇夷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罪名難定第一百一十九章 相認不得第三十一章 不滅的求情第五十一章 月滿省親第二百七十八章 理清緣由第二百七十四章 輕鬆制服第三百四十三章 親人相見第一百六十九章 循序第三百七十二章 閒逛所得第四百零六章 後定撤軍第二百八十三章 混入海寇之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歧第二百四十八章 勤國公府第四百一十八章 殘兵互換第四百一十五章 心由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