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郡王之殤

江南東安郡王的郡王府內,這裡原本是太宗皇帝賜給東安親王的府邸,東安郡王承爵之後自然也就將府邸繼承了下來,不過規格方面自然比起親王的規格變得窄了些,因爲府邸是宗人府報備的。

東安郡王此時正坐在一間屋子裡,手中正拿着一封書信看着,好一會才放下手中的信,眼裡流露出了一絲不可思議,沒想到朝堂對於他的彈劾,似乎沒有什麼異動,東安郡王站起來看着窗外,此時郡王世子正坐在涼亭裡,逗弄着侍女,這也是東安郡王的長子。

東安郡王本來心情不好,看到了這一幕,氣的讓人將郡王世子轟走,由於太祖皇帝定下的宗室規矩,所以他的兒子的爵位只有鎮國將軍,而且因爲是第三代,他的兒子是他們這支最後一個宗室了,他的孫子就沒有爵位可承了。

轉過頭不看窗外的東安郡王閉上了眼睛,面容上盡是痛苦,他恨那些老傢伙,爲什麼沒有讓他坐上藍約連盟的盟主,所以一氣之下,他自然也不稀罕這個盟主沒有加入藍約連盟,等待着如果他們能成事,自己在一旁吶喊助威也不錯,如果沒成,對他來說也沒有什麼損失。

可東安郡王似乎忘記了,他們家的餘威也因東安親王的逝去而去了,再說太上皇此時已經讓位,現在是新皇元興皇帝的時代,他兩次重傷楚親王藍承羨,在朝臣看來似乎是一個忠治的郡王爺,可在元興皇帝眼裡,這無異於在打他的臉,而且上一次是因爲新法觸動了所有人的利益,元興皇帝事後不好發作,這次就不同了,所以朝堂上的朝臣並不僅僅是因爲上一次的緣故,很多明白的都知道,東安郡王在挑戰元興皇帝的耐心。

東安郡王又一次上奏,還是關於素寧衛被裁撤的這些人,爲他們喊冤,爲何徒然將他們裁撤,素寧衛向來都是代代相傳,這是祖業,楚親王藍承羨在毫無理由的情況下,不僅將人家的祖業給剝奪了,更甚着像南鎮撫使千戶使這般重要的官員,說撤職就撤了,這是把官場當兒戲,把官職當做自己的喜好!

東安郡王再一次的彈劾就更加沒有人出聲了,如果前面一次,還有人想着是不是當一次直臣,就算得罪楚親王的前提下,卻討好了東安郡王,而且自己可得一個一個臣的名聲,可再一次出現的情況,就算再不懂的人,也知道,這是無理取鬧啊,素寧衛可是皇上管着呢,東安郡王已經連這個都分不清楚了嗎?

而早上的朝儀就更加的讓人覺得風雨欲來的感覺,果然元興皇帝親自拿出了東安郡王再一次彈劾楚親王藍承羨的奏摺,徵詢朝臣們關於此時的看法,可滿朝文武,卻沒有人敢站出來表態,總感覺元興皇帝似乎在隱瞞着什麼。

元興皇帝讓大內太監周奎再一次拿出了一封密信,卻是楚親王藍承羨呈現出來的,周奎親自大聲的唸了出來,原來早在東安郡王上奏彈劾的時候,楚親王藍承羨已經給元興皇帝上了密奏,而內容卻是關於原素寧衛南鎮撫使魏昌榮和素寧衛江南千戶陳艾中,他們兩個的一些事情,而方家一案東安郡王早就解釋過,而楚親王藍承羨卻在密信中提及了另一個人,讓人知道了更多細節。

而接下來又披露了其中陳艾中綁架了藍承羨的侍女,甚至逼得藍承羨親自回到了臨江城才解決這件事情,這讓朝臣看得有些目瞪口呆,沒想到楚親王藍承羨這麼重視兩個侍女,可是他們卻是沒看到重點,藍承羨的重點是陳艾中哪來的膽子而綁架自己的婢女?

而再接下來,楚親王藍承羨在密信裡詳細的解釋了爲什麼陳艾中會有如此的膽量,因爲有人給他撐腰,而這個人就是東安郡王,再接下來就是藍承羨秘密呈現出素寧衛收集了有關東安郡王的所有罪證,其中包扣私自會見官員,比如江南江南提刑按察使汪春木、前素寧衛南鎮撫使魏昌榮,還有壓迫世家商行給他賣力,比如鹽商陸家、望族蘇家、江南織造鄒家等等,收受他人的禮物,以保自己在江南的權勢不被他人破壞!

對比起東安郡王不痛不癢的彈劾,楚親王藍承羨的密信裡卻是殺人誅心幫的鐵證,這些鐵證藍承羨自然早就準備好了,各地的官員不用說,素寧衛纔剛詢問幾句,他們就交代清楚了,而蘇家陸家早就說了,緊跟楚親王的步伐,一定按朝廷的新法來行新賦稅之法。

所以基本可以肯定東安郡王的不臣之心已經昭然若揭了,元興皇帝等周奎將密信讀完,再次詢問起了關於該如何處置東安郡王的事情?

這個態度可和之前大有不同,東安郡王的彈劾,元興皇帝只是徵詢意見,卻沒有說要直接處置楚親王啊,這下可好,不問其他的了,直接定罪。

大理寺寺卿、宗理寺寺卿、禮部尚書兼宗人府大宗正紛紛站出來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畢竟此事涉及到了宗室郡王。

而他們的意見是,東安郡王的罪證需要覈實,如真如楚親王藍承羨這般所說,那麼東安郡王將由宗人府和宗理寺判罪,削其爵位,收回王府,貶爲庶民,不過前提是必須的慎重取證。

元興皇帝顯得年輕而稚嫩的臉龐上佈滿了寒霜,這個東安郡王在他看來,就是舊臣遺孤,固執且自私自利,還不知時務,不知從何時起,藍承羨給他的密奏中,多出來一個郡王爺的信息。

因爲大安王朝的宗室規則問題,所以大多數皇帝其實對於宗室們是不太關心的,最多直系至親在重要的佳節會見一見之外,並不會有其他的照顧,基本都是放任自流,而江南竟然不知不覺中,竟然出現這樣一個宗室的存在,甚至可以說是暗地裡凌駕於江南三司的地步了,這個消息如何不讓元興皇帝憤怒。

所以從一開始,元興皇帝就讓藍承羨暗中收集他的黑料,只是藍承羨覺得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一段時間沒有去理會,而是交給了呂森派人去查探,卻不知,他竟然自己往元興皇帝年輕湊,這不就更加給了元興皇帝處置他的理由了嗎?所以藍承羨從一開始就沒有在意魏昌榮和陳艾中死活,他們兩個死得不冤,就算方鬆憐憫不殺他們,也是離死亡不遠了。

第七十一章 起風場外第四百三十二章 北出定京第一百一十八章 世事無常第一百一十九章 落幕第四百零五章 各自目標第二百五十五章 論而外放第一百二十五章 東安郡王第二百四十九章 家有一老第三百二十六章 及時救場第三百四十四章 後院佳麗第一百四十八章 分道第三百五十二章 權勢漸顯第八十九章 應對之策第二百六十五章 彈劾爲止第三百五十九章 期望來臨第一百一十七章 認人有門第三百零三章 擔憂和變革第六十七章 第一才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就此揭過第三十五章 贖身不由已第四百三十二章 北出定京第三百零一章 不拘一格第二百零一章 明白糊塗第二百四十六章 以勢壓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帝王心思第一百一十八章 言老忠告第五十九章 幕後權算第二百八十三章 混入海寇之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接連而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愁緒第一百七十八章 人之仗義第一百三十八章 訕時第一百零九章 朝堂第四百二十七章 鮮花着錦第三十九章 翁婿初見第一百五十五章 時運第三百八十章 將復出京第四百零六章 後定撤軍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聲奪人第九十五章 大戲第四百一十五章 心由赴京第二十三章 指點迷津第二百一十章 一眼盡底第一百三十五章 相爭第三百零八章 主次敵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海上迷霧第三百六十九章 急流勇退第三百六十三章 末路體面第三百九十八章 兩信二聞第十四章 陶府間夜話第八十八章 內幕已顯第二百九十九章 誘而爲良第三百一十五章 團聚第二百八十六章 更加駭然的聽聞第八十章 判法刑名第二百三十二章 愧疚難當第六十八章 時餘謀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勾結外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的師妹第三百一十章 最後一站第三百八十九章 猜疑推斷第一百九十六章 當堂再審第二十七章 病去如抽絲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法疑論第三百六十五章 商鋪損失第三百五十三章 強勢如此第四十五章 觀見諸親第三百九十二章 乙酉年初第一百一十八章 世事無常第二十七章 病去如抽絲第十四章 陶府間夜話第二百四十三章 閒言淡語第九十二章 偶遇奇事第四十二章 迎親大婚第三百七十七章 嶽中書邸第二百零六章 憤恨有加第八十九章 應對之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內訌第二百四十二章 鹽商總會第二百六十五章 彈劾爲止第五百四十五章 最後榮光第二百九十九章 誘而爲良第一百二十二章 行賄第三百零八章 主次敵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攏異士第一百七十八章 人之仗義第二百五十六 再次支持第四百三十九章 可疑身原第二百五十五章 論而外放第八十八章 內幕已顯第七十三章 推波助瀾第一百一十四章 不了了之第三百五十六章 重起輕落第一百零三章 虛驚第一百六十四章 買通第三百一十五章 團聚第四百零一章 奇兵之計第一百八十章 不受常規第四百三十章 木軌工程第一百零七章 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