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畫一個圈

大安王朝元興元年,甲申年二月初,在大安朝楚親王的引領下成立了鹽商總會,當天各行省的販賣許可競價獲得了國庫收入的近三成,消息一經傳出,不僅是朝廷震驚,就是民間也是議論紛紛。

而二月中旬,楚親王再次上奏,請以江南一地爲實驗點,實行土地革新制,新的土地制度將變成各地有多少田地,納多少賦稅,而且是有多少田地納多少稅銀,改賦稅爲稅銀,也就是說朝廷只要收銀子即可,而且舉人以上的士人,只規定每人免多少畝的稅賦。

這個消息一出,就更加引爆了許多早就不滿藍承羨的人,朝廷攻訐他的人不知多了多少,而且江南一地稱之爲魚米之鄉,賦稅重地,如此一來,等同於士紳階層都得納稅,而且是你田地越多,繳的賦稅也就越多。

而新的政策對於普通百姓來講是好事,就算不識字的百姓看了這個也是拍手稱快,因爲不用按戶籍納稅,而是按田產納稅,這樣一來,普通百姓家裡自然變少了,而多的卻是士紳階層出。

如果說前面的革新鹽政,還只是動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此法卻觸動了天下所有士紳的利益,這下子就算是藍承羨的老丈人,戶部尚書陶炎生此時也緘默不言,他自然知道這新法的好處,對於朝廷來說不僅是好事,而且是大利。

新法不僅僅是減少了朝廷要做的事情,而且按照各地承報上來的戶口人數,定下來年某一地應該收回多少的銀子,而不是以前的稅糧,銀子相比起糧食,自然好運送多了,其二自然就是士紳們如果也乖乖納稅,那麼國庫的收入不知要增加多少,不過此法無異於從士紳口袋裡掏錢,陶炎生想着,這天下悠悠衆口都掌握在士人的手中,恐怕藍承羨難過此關了。

不過兩位皇帝對於此事態度是不同的,元興皇帝自然是高興,讓各個朝臣發揮自己的才能,只要不想着攻訐藍承羨,他都准許談,而太上皇態度則隱晦許多,看不出他到底是支持還是反對,不過朝堂上大多數人是持反對的,理由無非就是士人有權不用納稅,此法無異於與民爭利,而且如果士紳階層也要納稅的話,佃農們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當然在他們的口中和奏摺上,自然是普通的百姓了。

而對於這種說法,藍承羨早就準備好了說辭,在朝堂議論不休的時候,在江南的楚親王再次上奏,關於臨江城附近的土地做了一份詳細的奏摺,而讓朝臣們無話可說的是,臨江城外的田地土地皆由士紳望族所把控,而藍氏皇族的田產卻只佔了不到一成,更甚者,藍承羨在奏摺裡詳細的說明了應天府朝天縣的土地,竟然有一半是一個名叫吳自立的人擁有的,而吳自立卻是江南蘇家在外的一個管事而已,由此可以說明,這些土地不過是蘇家的了,而且藍承羨還列舉了有關陳代榮一家的冤案,一個本算富足的家庭,因爲家裡有一定的土地田產遭人惦記,硬生生的被逼的家破人亡,由此可見,如再不制止這樣的吞併土地,恐怕再過一段時日,這朝天縣的土地將全部變成一家的,朝天縣的百姓全部將變爲佃農,變成無地之人。

藍承羨的奏摺一出,讓這些喧囂的攻訐變得有些不三不四了,而且藍承羨呈現了不少證據,而有關陳家一案的關鍵,還有朝天縣的知縣華英淙,明着是爲百姓辦事,背地裡不過是望族世家的背鍋之人。

華英淙此時正關在刑部的大牢內,還沒有拷問他什麼,元興皇帝就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經過,由此元興皇帝大怒,天下間竟然有如此可恨之人,直接親自判了貶至交州的一個巡檢司做小吏,這無異於發配邊疆做苦力,交州是西南的一個附屬國安南的府治,名義上是歸大安王朝管轄,可實際卻是安南的地盤,所以這和送去做苦力沒有什麼區別,而且還是他國做小吏,生不如死了,更何況交州蠻夷之地,中原之人過去,水土不服也很難說。

不過,南邊許久沒有出現在衆人視線裡的東安郡王也親自上奏,奏摺裡的內容是彈劾楚親王藍承羨,因爲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藍承羨並沒有及時的處置應天府知府鄒稹禮以及真正擁有土地的蘇家,這無異枉顧王法,包庇罪犯,楚親王這是犯了大錯!

東安郡王的這一奏摺一樣引起了轟動,朝臣們直接改變了攻訐藍承羨的方向,轉而開始說他不顧王法,自私自利,不忠不孝,就應該召回京城,永世不得再出京城,也不得再插手朝廷政事!

而幾位閣老們卻發現,不管是楚親王的摺子還是東安郡王的摺子,裡面的證據都足以說明朝天縣知縣華英淙和應天府知府鄒稹禮,俱是有權濫用,徇私枉法,而且爲蘇家打保護的實證,這樣的事情不是在挑戰朝廷法度嗎?

首參丁歲安開始領頭,揚言要查清楚這位蘇家的管事吳自立名下的田產究竟怎麼來的,另外,關於應天府知府鄒稹禮的事情,應該先由都察院出面,派巡察御史查探以後,如確實是東安郡王所說,那麼不管是應天府知府鄒稹禮還是楚親王藍承羨,都有不顧王法的罪名,理應問罪!

朝廷的旨意來的也快,而作爲工部右侍郎的蘇撫,在聽了朝廷的動向,以及首參丁歲安的說法後,下了朝直接跟家裡的老太太說了這事,而且朝廷的旨意這幾日就要達到江南了,到時候蘇家如果真的扯上了什麼關係,到時候就是抄家滅族之禍,而此時蘇鑾也正從江南趕回了京城,帶回來許東福和許儀蕊給他的銀子。

許家的財產問題,因爲楚親王藍承羨的介入,變成了完全按照許東福生前留下的遺願執行,所以許衍自然也就成爲了許家的新少爺,而且大家知道,這位新少爺,可是很受楚親王的信賴。

第一百一十九章 落幕第二百章 提刑按察使第十七章 公堂之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越州府治第一百四十三章 內訌第三百三十六章 查缺補遺第二百六十四章 郡王之殤第二百零七章 兩家會商第九十五章 商議第四百二十五章 娘娘回門第一百零二章 內應第二百七十五章 楚王世子降生第三百七十一章 查而求援第四百零一章 奇兵之計第四十九章 對策來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負苦心人第四百二十章 舊世族家第十八章 解鎖成就第三百七十三章 輿論疑雲第一百二十八章 患難第八十八章 內幕已顯第三百七十六章 聞說葉家第二百零九章 點破之處第十二章 天下之勢第四百二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二百九十四章 百年之擔憂第三百零二章 存變之秋第二百七十五章 楚王世子降生第一百五十八章 平常心第一章 遊戲的世界第一百三十六章 問尋第三百七十八章 佳節閒話第二十五章 輔政閣老第三百八十二章 名義巡撫第二百九十二章 路遇夷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期望來臨第二百八十一章 究竟在何處?第三百四十七章 喜宴來賓第五十九章 幕後權算第四百二十九章 落得乾淨第五百四十五章 最後榮光第一百三十八章 訕時第二百八十五章 駭人聞說第三百零二章 存變之秋第二百四十六章 以勢壓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主僕第二百三十章 有恃無恐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式馬車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的師妹第三百六十九章 急流勇退第二百二十六章 暫待其行第七章 直達聖聽第四百二十七章 鮮花着錦第五十四章 回見言老第二百七十八章 理清緣由第三百一十三章 回京第三百六十章 事態轉變第二百八十三章 混入海寇之中第一百五十章 疑惑第三百零三章 擔憂和變革第三百三十章 知恥而指第十二章 天下之勢第十四章 陶府間夜話第四百二十七章 鮮花着錦第二百八十三章 混入海寇之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打亂節奏第二百七十四章 輕鬆制服第八十八章 內幕已顯第七十九章 大案了結第四十八章 計安將出第四百二十六章 辰事生起第十六章 謀面而謀生第三百一十二章 北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名義巡撫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鶴第三百三十四章 奇思妙想第三百五十一章 扳倒首參?第四十九章 對策來了第四百三十章 木軌工程第三百七十七章 嶽中書邸第二百四十九章 家有一老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情往復第八十七章 素面碰撞第四百零六章 後定撤軍第八十三章 王府異動第九十二章 偶遇奇事第三百二十四章 當頭薰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期許而造第四百五十二章 內爭紛起第七十三章 推波助瀾第二百五十四章 迫使持新第八十九章 應對之策第四百零九章 信與不信第三百六十九章 急流勇退第三百八十九章 猜疑推斷第三百八十五章 席間默論第一百六十八章 對質第二百八十九章 局勢穩和第一百六十九章 循序第三百八十三章 沿途聞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