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且聽下回分解(上)

大業元年,新皇帝楊廣下詔,命尚書令楊素、納言楊達河、將作大匠宇文愷負責營建東京。

拋棄了漢魏以來的洛陽城,而取用漢魏洛陽城西十八里處,洛水伊水教會之地。每月動用民夫二百萬,把江南的奇材異石,源源不斷的運至洛陽……至大業二年正月,新洛城營建完畢。周圍共五十多裡,氣勢雄偉,規模宏大,遠勝舊城。

整個新洛城,由宮城、皇城、外廓城三部分組成。

宮城是宮殿所在,位於新洛城西北角;皇城則是中央衙署所在地,北街宮城,南臨洛水;外廓城則以裡坊構建,分佈於洛水南北兩岸,是百姓混雜居住區域。

坊,約一里見方,故而又名裡坊。

整個新洛城共132坊,漢魏舊城的百姓,以及附近居民,天下豪商,還有南朝工戶,多達數萬家,遷移至新洛城中。至四月時,皇帝楊廣登皇城端門門樓,向普天下宣佈大赦,免除百姓租賦。一時間,舉國歡慶,過往數年間的陰霾,隨之煙消雲散。

隋文帝楊堅駕崩後,漢王楊諒起兵造反。

手握數十萬雄兵,但在楊素如同疾風驟雨的打擊下,幾乎沒能堅持三個月,就煙消雲散了。在這三個月中,原滎陽太守,隱太子楊勇之子楊湛,試圖呼應楊諒造反,楊勇其餘諸子,也都蠢蠢欲動,更有甚者,楊勇長子集合舊部,試圖刺殺楊廣。然消息泄露而事畢……李淵於滎陽斬楊湛、楊浩兄弟,其餘諸子也紛紛被抄斬於長安城內。一場本應掀起血雨腥風的叛亂,在無聲無息中被楊廣平息。

楊諒被俘後被囚禁於長安。

楊廣淚漣漣,口稱‘不忍手足相殘’,然則在大業元年末,也就是楊諒兵敗一年之後,暴死於長安家中,時年三十歲。同年,楊廣以宣化夫人、榮華夫人以巫蠱術弒君爲名,將兩位夫人烹殺。樂平公主楊麗華,則以身體不適,需靜養的理由,被楊廣送至仁壽宮中。數年後,楊麗華隨楊廣行幸張掖,因病猝死……

天津橋頭,有一塊告示牌,每天都會有許多人,聚集在告示牌前。

新洛城的這座天津橋,並非漢魏舊城的天津橋。興建於大業三年正春,溝通洛水南北,連接建國門大街與皇城端門的必經之路。因舊城毀去,老天津橋被拆掉,所以就把這座新橋又命名爲天津橋。這裡人來人往,也是新洛城中最繁華之處。

“張翼德勃然大怒,口稱‘三姓家奴,燕人張飛在此……”

告示牌前,一個體態單薄,書生打扮的中年男子,正津津有味的讀着告示牌上的一篇文章。說到精彩處,旁邊圍觀者忍不住齊聲喝彩。更有一些書生在一旁抄錄,或是頓足搖頭,亦或者點頭讚賞。與那些聽衆看上去,似乎是格格不入。

人羣外圍,顏師古苦笑連連。

在他身邊站着幾個青年,則顯得頗有些憤怒。

“顏兄,這半緣君簡直是胡說八道。這汜水關,不就是虎牢關嗎?什麼溫酒斬華雄,什麼三英戰呂布……明明是孫堅斬了華雄,怎地到他筆下,就變了味道?”

一名青年咬牙切齒的咒罵:“此君不學無術,還敢妄言與顏兄比試,解說三國?”

“杜兄,你這話就說的偏頗了。

若說別人不學無術也就罷了,你說半緣君不學無術,難不成是忘記當初王通的下場?再者說了,半緣君在開篇已寫過:此書一紙荒唐言,若有緣時自通明嘛……人家已經說了,這就是一個自己編纂的故事,以娛樂世人,我倒不覺有甚不妥之處。

若論修史,顏兄方作的《三國注》,的確是近年來少有之鉅著。但裡面修文,與這些普通人而言,只怕難以清楚;反觀半緣君的三國演義,倒是頗有些意思。我前些時日抄錄了幾篇,回家後仔細揣摩,愈發感覺半緣君的學識果真博雜。”

說完,這人還向顏師古拱了拱手,“顏兄莫怪,小弟絕無半點詆譭顏兄的意思。”

顏師古笑了笑,“薛少兄無需客套,半緣君所做的這部《三國演義》,確有可取之處。呵呵,不瞞諸位,有時候我就想,這小孺子何來這許多奇思妙想?乍聽荒誕不經,甚至有些大逆不道。可細一想,又覺得這其中,似乎是別有一番滋味。”

衆人有的點頭,有的搖頭……

不過這並沒有妨礙告示牌前的那些聽衆興致,一個個津津有味的聽書生誦讀文章。

《三國演義》出現於年初,大約半月一更。

一開始,倒也沒有太多人留意。後來還是有一人偶然間發現,於是開始流傳出去。由於這《三國演義》,並不是以衆人所熟知的詠鵝體書寫,而且用之以隸書。如此一來,自然未如鄭言慶其他文章那樣的轟動,但慢慢的,有人品出滋味來。

於是,每逢初一十五,這告示牌前就有人駐足等待。

來發文的,是一個瘸子。有認識的人說:這瘸子名叫毛旺,早年曾是鄭家的佃戶。後來因爲小兒子毛八出事,而被趕出鄭家田莊。如今被鄭世安收留,一家人都在竹園做事。說起來,那毛八還曾想陷害半緣君,可半緣君以德報怨,果不負虛名。

不過,這三國演義的出現,在士林之中,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有贊成者,有反對者,更有人破口大罵,說鄭言慶這是篡改史書,乃當世大奸。可更多的人,則是冷眼旁觀。三年前王通的事情,至今餘波未息。王通隨獲得了勝利,但卻無顏面對世人;那位河間名士劉炫,也因此而聲名狼藉。其好友劉焯,更因爲這件事情和劉炫割席絕交。劉炫在大業元年,舉家遷往了欽州。

顏師古的思緒,極爲複雜。

他雖然也是嚴謹之人,對鄭言慶編纂三國,頗不以爲然。只是人家從一開始就說過,只是自娛,或以娛人。而且鄭言慶以小說而自居,並沒有說,這部書就是正史。但凡小說,總有不實之處,流傳於市井之中,有些誇張篡改,也在所難免。

正如言慶所說:三皇五帝事,又有何憑據?

若非聖人整理收集,誰又知道那堯舜禹湯?難不成,你說孔聖人也是在篡改嗎?

想到這些,顏師古不由得輕聲的嘆了一口氣。

“若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那誦讀的書生,這時候也到了尾聲。他呆怔片刻,突然一甩袖子,“荒唐,簡直就是胡說八道。也不知那半緣君知不知三國,如若不知,我倒是可以向他講解一番。”

周圍,頓時一片噓聲。

一名書生擡頭看了一眼那人,冷笑道:“每每半緣君出新,總見閣下在此。每次讀比演義,也總聞閣下說這些話。算一算,你從開始到現在,已經說了多少次?

但卻從未聽說過閣下有登門竹園……若是不敢,就莫要再說這等話語;如若真敢與半緣君對面,我等自然爲閣下助威。只以我看,閣下多半是不敢對面半緣君吧。”

“你……”

書生被嗆得面紅耳赤,周圍更有人不停的起鬨,似是在嘲笑此人。不過他倒真不敢去找鄭言慶的麻煩。天曉得那半緣君又會出什麼幺蛾子?三年前,鄭言慶就能寫出‘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詩句,三年後,他苦讀於竹園之中,幾乎從不拋頭露面,甚至沒有半點墨寶流出。天曉得,如今會是何等妖孽?

書生似是不屑於對方爭辯,甩袖離去。

————————————————————————

第三更晚上八點左右更新。

第81章 鄴城之戰第卅八章 父與子上第81章 鄴城之戰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一第64章 父女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九第卅五章 各懷心機第廿三章 俚人之王第92章 龍子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下)第卅四章 風暴之清明第57章 東都(五)第64章 胡馬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上第卅九章 魏徵初露崢嶸第11章 我心似君心(中)第卌章 機關算盡下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七第88章 孤教得你否?第廿章 啓程第卌四章 最後一課中第卌八章 小郡主第51章 屍山血海(七)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二第57章 俱傷第卌四章 王白牛下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七第卅五章 分道揚鑣第71章 花郎隱者第14章 不簡單的柴孝和第廿四章 三國演義第86章 踏雪獅子驄第76章 登門尋釁第57章 東都(四)第7章 舉賢不避親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上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三第3章 門閥之鄭氏(上)第14章 平南十策第69章 獅虎兒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二第75章 河東第62章 人善被人欺第87章 歸去兮第廿二章 做個小說家下第卌六章 屍山血海二第56章 入榖第69章 獅虎兒第卅四章 回滎陽完第96章 洛陽求救第18章 仇人第18章 別惹我!第9章 悍匪解象第廿二章 做個小說家下第5章 七學士(二)第81章 鄴城之戰第72章 新年第54章 小風口第卌八章 屍山血海四第11章 我心似君心(續一)第61章 雄大海出獄第卅二章 回滎陽五第13章 授藝第13章 新官上任之第一把火第5章 父子情(下)第10章 法主風雨上瓦崗第84章 洛陽城下第50章 屍山血海(六)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下)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下第18章 金堤關(四)第73章 三槍第卅八章 父與子上第卅章 平壤一夜三第18章 金堤關(四)第廿章 欺人太甚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一)第54章 暗涌(二)第2章 開皇十八年(上)第卅章 天下棋局一第12章 麻煩來了(下)第廿七章 緣來如此第卅九章 魏徵初露崢嶸第3章 海門鎮(一)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三第卅六章 風暴之迴歸第廿一章 李先生上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中第62章 房彥謙的決斷!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三第4章 所謂天朝上國(上)第卌三章 女兒心思第廿四章 三國演義第卅四章 回滎陽完第廿六章 昔日袍澤週末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五第51章 裴淑英的迷茫第55章 交易第19章 黃口孺子言太平第廿章 八百年門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