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上

洛陽城東有一家書館,開設已有許多年了。

書館名洛浦,創立者據說是因爲曾在洛水河畔讀書,所以就以洛浦爲名,開設書館。

洛陽人稱其爲洛浦先生。

洛浦先生的學問一般,名聲也不算響亮。

出身不好,年輕時得了個濁官品秩,幹了十年,好不容易要升官了,正趕上北周篡魏,結果十年苦功,化爲流水。先生落魄,好在家中倒也充裕。於是在洛陽城裡開了一家書館,專門收集漢魏以來的種種雅士筆錄,生意倒是做的越發紅火。

把收集來的書,拓印書冊,然後販賣之。

幾十年下來,老洛浦先生已經故去,但小洛浦先生卻繼承了家業。

許是受了老洛浦先生的教訓,小洛浦先生從一開始,就絕了仕途的心,專心經營書館。自開皇二年接手,轉眼間已二十餘載,小洛浦先生的名氣卻是越來越響。

有錢的世族子弟,好來此處附庸風雅,買幾冊高價書,回去充充門面。

窮苦士子則跑來蹭書看,小洛浦先生也不會驅趕,看順眼時,說不定還會奉送幾冊。一來二去,小洛浦先生的雅名就越發響亮。即便沒有什麼出衆的才華,也沒有留下什麼詩篇文章,可洛陽城裡的讀書人,見到他十居五六,要稱一聲‘先生’。

小洛浦先生對此,也是頗爲得意。

“聽說,半緣君又有新作。”

兩個讀書人坐在書館裡閒聊,不自覺的又談論起了前兩天發生的一件趣事。

新任司隸臺別駕,洛陽紇豆陵家族的族老竇威,突然登門拜訪了王通。

他將一紙書信交給了王通,說半緣君,鵝公子請王通指點。

其中一香賦十詩,令在座之人不由得動容。大家都知道,詩詞雖是小道,卻最考驗才華。自江左學風興起,人們大都好華麗句章。所以對詩詞的要求也變得嚴格起來,平仄對應。其中尤以應題詩最難,不僅僅是考驗才學,還要有些急智。

一首應題詩不難,難的是在規定時間裡,連續數首,極爲困難。

竇威身爲竇氏家族的族老,如今又在司隸臺出任洛陽別駕,這公正性自然能得到認可。

況且言慶並非單隻賦詩,還做了一篇小品,向王通發出了挑戰。

你是否成竹在胸呢?

如果是,先應了我的挑戰,然後再來教訓我。否則的話,就好像畫竹,沒有這個本領的話,只能突遭羞辱。至於你說我的兩項罪名,我可擔當不起。佛也求財,我只是俗物,求財又有什麼不對?你說我心達而險,我更是愧不敢當。我就是一小孩子罷了,也沒有少正卯的才華。倒是閣下,真的能有孔聖人的學識嗎?

一篇文章,從頭到尾沒有爲自己說一句話,但句句都在辯駁。

乃至於最後,連挖苦帶諷刺,說王通你也不過是個沽名釣譽之輩,有什麼資格數落我呢?

詩文,顯然是出自另一人之手。

杜如晦雖非名士,卻也是官宦人家的子弟。所以許多人都知道他,而且也清楚他和言慶關係非常好。但沒有一個人會懷疑一個官宦子弟,會去包庇別人而作僞證。

這牽扯到一個品性德行的問題。

魏晉餘風的影響猶在,品性德行依舊是士人立足的根本。

自古以來,這世上從不缺小人。但小人終歸是小人,到最後會被揭穿。如果杜如晦以後不想混了,那作僞證倒也無妨。可他將來始終是要走上朝堂,而言慶也終究會長大,做僞證又有何用?

王通在酒席上,被憋得臉通紅,半天也說不出一句話來。

竇威說:“王生也可自行命題,倒無需以竹而詩。一香十詩,就算王生你過關了。

以十日爲限,十日之內王生若無迴應,當視爲認輸。

在座諸君皆可作證,不知老夫這個提議,王生可敢應下呢?”

在座的人,都是連連點頭,認爲竇威的提議,可說是非常妥當,並無半點偏向之處。

甚至,從某種程度上還偏向了王通。

十日之內,你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做功課。若是這樣子還不行的話,可真就丟人嘍。

但有聰明人卻覺察到,竇威的老謀深算。

十天時間,就算王通真的一香十詩,恐怕在外人看來,不管他是否做出,都已落在下風。

聽說,那半緣君和竇家關係不錯,如今看來,倒是確有其事。

兩個書生聊起此事,這立場不知不覺,已經偏移到了鄭言慶的一方。

“虧得王通也是出身名門,還被薛大家所贊成。卻平白欺負一個小孩子,依我看就是嫉賢妒能。”

“甚是,甚是!”

另一個書生表示贊同道:“半緣君雖說是當世奇童子,也只是個幼齡童子。你說,他王通那麼大的一個人,沒事兒跑去欺負小孩子,就算是贏了,又能怎麼樣?”

又有書生湊過來,輕聲道:“依我看,他多半是贏不了。”

“是啊,是啊!”

三四個書生湊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評論王通。

也難怪,王通名好,不但是出身名門,父親還是一位名士。加之他拜多位名士爲師,令許多人都覺得眼紅。相比起來,雖說鄭言慶也是出身名門,一來他年紀小,二來不過是一個旁支,無父無母的靠着一個殘廢祖父養活,更能博取同情。

再者說了,人家半緣君可是真材實料。

你王通又有什麼?

靠着門蔭,拜了幾個好老師。哪怕是有一個薛道衡薛大家捧你,卻無什麼作品流傳出來。

此消彼長之下,言慶在輿論上,已佔據了上風。

這時候,卻見從書館後院走出來幾個人。爲首的一個,赫然正是小洛浦先生,手裡捧着兩個卷軸,一臉欣欣然之色,走到櫃檯的旁邊。

身後四個人,兩個手捧書籍,一個則捧着一個匣子。

只見小洛浦先生和幾個書生點頭打招呼,然後讓人把書放下來,將手中卷軸交給其中一名夥計。

“去,把這兩幅字,掛起來。”

“洛浦先生,您這有拓印了什麼書籍?”

“哦,前些日子偶得一卷《東山集》,所以就拓印了五十冊,這不剛拓印出來,還未整理呢。”

《東山集》,是東晉名相謝安手筆。

謝安字安石,號東山。最著名的事件,就是主導了淝水之戰,導致前秦的分崩離析。

謝安的手筆流傳不多,所以極爲珍貴。

書生們聞聽這一摞書冊是東山集,頓時來了興趣,紛紛走上前來。

有機靈的書生,卻注意到了那幾個僕人的舉動。只見他們取下正對書館大門那面牆上的字畫,先掛上了一副老洛浦先生的畫像,然後將兩副卷軸懸掛於畫像兩側。——————————————————————————————

第三更完畢,求推薦吧……

第12章 麻煩來了(下)第7章 哈士奇(下)第6章 朵朵失蹤第14章 反常的毛旺一家第卌四章 絕境第11章 大定酒樓第廿章 啓程第廿八章 安遠堂告急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1第81章 鄴城之戰(三)第51章 喜盈門(一)第廿七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卌四章 最後一課上第3章 所謂劃江而治第57章 東都(二)第4章 所謂天朝上國(上)第卌五章 若有緣時自相逢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1第廿八章 平壤一夜一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上)第73章 身世大白第廿六章 春江花月夜第74章 化工產業雛形第卌七章 漁人上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上第廿二章 都棱鎮二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一第19章 黃口孺子言太平第15章 決戰玄武門(二)第卌三章 女兒心思第12章 豎子敢稱霸王?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一第卌二章 竹園深深第5章 七學士(二)第卌章 機關算盡上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中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九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二第57章 東都(二)第90章 這只是開始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八第74章 化工產業雛形第卌章 火馬奔騰第卌七章 漁人下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八)第卌一章 前門拒虎後門進狼第17章 好鬥世家子第卅九章 石灰吟上第81章 鄴城之戰(二)第51章 喜盈門(一)第17章 郢州之變第56章 入榖第7章 無垢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八第87章 多事之秋第12章 李玄霸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下第16章 崔道林(中)第卅六章 瓦崗興李當王五第卅一章 驅虎吞狼乎第87章 歸去兮第卌一章 一千貫下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下)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三)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五第55章 約定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上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三第1章 今夕是何年第65章 不如意事常八九第1章 且聽下回分解(下)第81章 鄴城之戰(四)第卌五章 鳩殺第2章 長安風雲(二)第9章 江湖風波將起第卅七章 瓦崗興李當王六第15章 且行且珍重第11章 武德年間的官二代第51章 喜盈門(五)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二第83章 公子威武第64章 李神通(三)第15章 且行且珍重第6章 刀筆之下斷生死第87章 歸去兮第卅章 唐猊玉帶第卅三章 風暴之忠誠下第廿二章 都棱鎮四第廿五章 拜師上第卌七章 我本一俗物上第卌九章 白龍馬第17章 好鬥世家子第2章 長安,長安第6章 刀筆之下斷生死第59章 擒王第12章 長安一夜(二)第53章 養真第18章 決戰玄武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