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一章 武德三年的餘韻

錢塘,西子宮。

武德二年末的時候,堯君素兵臨錢塘縣,沈法興舉城獻降。

沈法興的投降,也預示着江東的統一。蕭太后下令移駕錢塘縣,置西子宮,終於穩定住了蕭隋的局面。沈法興在武德三年初時病卒,也代表着江東混戰落下帷幕。

蕭銑定都江陵,與蕭太后形成掎角之勢。

在不經意間,二蕭李唐變成了三足鼎立之局面,隱隱重現東漢末年三國之勢態。

甚至有好事者,把李唐比作曹魏,蕭隋比作孫吳。

如此一來,蕭銑自然就成了蜀漢的代表。只是比起三國時期的蜀漢,蕭銑的勢力明顯不如。特別是在夔州失守之後,蕭銑失去了巴蜀的支點。而在此前,巴蜀雖然已表示歸附李唐,卻由於種種原因,僅止岷蜀地區聽從長安的調派,巴蜀卻有些不太安靜。如今,夔州失守,蕭銑只能退居江陵,其實力自然隨之削弱。

這也是蕭銑爲何拼命想要和蕭太后結盟的重要原因。

畢竟同爲蘭陵蕭氏族人,雙方合作的空間很大。蕭銑自信,只要他保住荊襄,再加上蕭太后的合作,足以站穩腳跟。想當初,他不過是一個縣丞,而今,已經成爲了帝王。從一開始歸附李唐,到後來的起兵讀力,蕭銑似乎已沒有了其他選擇。

武德三年十月,李淵再次傳詔。

敕天策大將軍,秦王李世民爲尚書令,總督荊襄戰事。

如此顯赫的職務,從某個方面而言,似乎也說明了李淵平定江南的決心。一時間,江南各地,人心惶惶。

房彥謙自入冬以後,變臥病不起。

江南的水氣雖並不烈,卻又蝕骨**。

哪怕是來到江東多年,房彥謙依舊有些不太適應。特別是這幾年,隨着時局不斷髮生變化,房彥謙的身子骨也越來越差。每至隆冬,他必然會有一場大病。

每一次病倒,這身子骨也必然衰弱三分。

時至今曰,房彥謙已病入膏肓。

然則國事繁重,卻讓他難以脫身。張仲堅才華卓絕,卻因爲種種原因,使得蕭太后不敢太過依持。畢竟,蕭隋如今是在張氏家族的地盤上討生活。張仲堅雖說忠心耿耿,有些時候也不得不顧念自家的利益。同樣出身門閥世族的蕭太后,又豈能不知?

所以,房彥謙在朝堂上一曰,即能制衡張仲堅一天。

至於堯君素雖然忠直,卻因爲姓情剛烈,難以成爲張仲堅的對手。

於是乎,蕭太后對房彥謙的依靠,更甚於張仲堅……————————————————————北方初雪已至,想來老家更是白雪皚皚,銀裝素裹。

房彥謙瘦削的身子躺在榻上,原本八尺的魁梧身材,因爲這兩年來的艹勞,而變得瘦小枯乾。

屋中,火塘子裡的獸炭通紅,藍汪汪的火苗子,不時夾雜着低弱的噼啪聲響,散發着一股股暖意。

身體蜷縮在厚厚的狼皮褥子裡,房彥謙蠟黃的臉上,透出一抹潮紅。

“房公,李言慶這封書信,您如何看待?”

張仲堅跪坐牀榻邊,輕聲的詢問。

別看蕭太后有些忌憚張仲堅,卻真的離不開張仲堅。

而張仲堅和房彥謙呢?既是親密的夥伴,同時又彼此提防。

不過有大事發生的時候,兩人會放棄所有成見,坐在一起商討。房彥謙的身旁,擺放着一卷地圖。他身下墊得很高,半依着牀褥,眉頭緊鎖一起,陷入沉思。

“仲堅以爲如何?”

許久,房彥謙開口,卻是一句反問。

張仲堅輕聲道:“李世民不是李言慶,但亦不可小覷。

此人熟讀兵法,且麾下亦有猛士……而李唐對他更是毫無保留的支持,相比之下,此人的威脅,更甚於李言慶。蕭銑雖來信說已經做好了準備,但恐怕是……”

“擋不住?”

張仲堅點點頭,面色凝重。

“如若蕭銑失利,則江東獨木難支啊!”

房彥謙突然擡起頭來,凝視張仲堅道:“如此說來,你以爲李言慶所言可行?”

“倒也不是說不可挽回,但多一個準備,總是沒有壞處。”

張仲堅撓撓頭,不誤疑惑的說:“只是我不明白,李言慶怎會知曉的這麼清楚?

他讓小房大人送來的這份地圖,雖說不太準確,卻並非虛構。

早年間我行商海外,曾聽人提到過一些。說遠在海之涯,尚有廣袤大地,更甚於中原。那裡多爲土著,若要立足,並不困難。但海路甚遠,其間風險頗多。”

房彥謙一陣劇烈的咳嗽,身子幾乎蜷成了狀。

張仲堅連忙上前,輕聲道:“老房大人,還請多多保重身體啊。”

“仲堅,我這身子骨,我心裡清楚。”

房彥謙擺手,枯瘦的大手,一把攫住了張仲堅的手臂,“你以爲,這戰局真就不可挽回嗎?”

“怕是很難!”

張仲堅說:“李言慶倒沒有誇海口。若他統兵,集李唐傾國之力,半載可平定江東。

我皇雖說站穩了腳跟,可江南畢竟不比中原,勿論人口還是國力,遠非李唐可比。如果蕭銑同意我出兵荊襄的話,說不定我能拖些時曰。但也僅止是拖延……”

“如此說來,這天命已定!”

張仲堅和房彥謙之間,並不需要太多勾心鬥角。

二人都清楚,這時候他二人若是分裂,只能使局勢更加惡化。

所以,有什麼話語,但說無妨。不過出了這個屋子以後,兩人都不會承認今天的這些言語。

“仲堅,你是否已着手準備?”

張仲堅猶豫了一下,輕聲道:“不瞞老房大人,小房大人消息傳來之後,我即開始命人收攏船舶。同時,我在胡豆洲(今南通)的狼山船塢,也全部改造五牙海船,以防不測發生……如果能拖延半載,狼山船塢可造出百艘五牙海船。

再加上其他海船,可達千餘艘,足以承擔起我們轉移之用。

但現在的狀況是,我們必須要堅持半年……時間拖得越久,我們的準備就越充足。”

房彥謙在心裡,暗自嘆息一聲。

“仲堅可全力準備,朝中事情,老夫會盡量爲你分擔。

不過,單純這樣準備恐怕還不夠,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哪怕李言慶這份海圖是真的,你也需另有謀劃。一旦真要遷移,我們也需有一個根基……你手中,先有幾多五牙海船?”

“若到立春時,可湊足三十艘。”

“讓堯大將軍帶船先行出海,攻取流求(今臺灣)。

以流求爲根基,我們進可以襲掠東南,退可以佔領……那個叫什麼來着?李言慶圖中標明的地方……哦,婆羅洲。不過與堯君素談及此事的時候,務必要說明,咱們這是擴土開疆。否則以他那驢脾氣,只怕不會同意,就這麼輕易退走。”

張仲堅連連點頭,“堯君素姓情剛烈,正可擔當重任。”

兩人又商議片刻,張仲堅起身告辭。

看着張仲堅離去的背影,房彥謙又是好一陣子的劇烈咳嗽。一直守在他身旁的少年,連忙上前照拂。這少年是房玄齡的長子,名叫房遺直,已有十歲。也許是長久和房彥謙一起,使得房遺直頗有乃祖之風。

房彥謙止住了咳嗽,擺手示意房遺直坐下。

他突然笑道:“可看到了嗎?”

“爺爺,看到什麼?”

“李言慶的手段,越發的老辣了……”

房遺直愕然不解,輕聲道:“爺爺,您這是什麼意思?”

“李言慶看似是爲我等着想,實則不然。

他用一份海圖畫了一個大餅,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動搖了張仲堅決戰的信念。

三個月前,張仲堅猶自說,與李言慶不死不休。

而今卻已思考退路……兵法有云,圍城必闕。此前我等沒有任何退路,所以不得不和李唐死戰。現在呢,李言慶用一副地圖,使得張仲堅再無死戰之心。看着吧,不出半載,江南必定。”

房遺直猶自不太明白,而房彥謙,也沒有再解釋。

許久之後,他輕聲道:“是時候做出決定了!想必那個小子,也快要抵達襄州了……”

說着,房彥謙臉上,不自覺露出一抹奇異笑容。

只看那位尚書令大人,會有怎生的手段?

(未完待續)

第廿二章 言慶出招第53章 養真第54章 小風口第卅八章 新羅三第11章 長安一夜(一)第廿四章 三國演義第8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一)第16章 金堤關(二)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二第16章 崔道林(中)第廿一章 武德三年的餘韻第5章 父子情(下)第廿五章 招攬第12章 沒有想象的好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中第1章 且聽下回分解(上)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五第卅章 平壤一夜三第17章 好鬥世家子第廿七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廿二章 都棱鎮六第廿二章 都棱鎮三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上)第17章 長孫大人第卌七章 漁人下第74章 籌謀第81章 鄴城之戰(五)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上第卌六章 屍山血海二第57章 東都(六)第廿二章 做個小說家下第卌六章 屍山血海二第3章 門閥之鄭氏(上)第4章 所謂天朝上國(下)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下第14章 平南十策第7章 哈士奇(下)第74章 籌謀第11章 我心似君心(續一)第82章 河南王(中)第65章 一字並肩王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二)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二)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三)第81章 鄴城之戰(四)第卅一章 驅虎吞狼乎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下)第97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第廿七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11章 我心似君心(下)第11章 武德年間的官二代第19章 金堤關(完)第19章 歷史,由勝利者書寫!第11章 我心似君心(下)第卅章 回滎陽二第卅三章 風暴之忠誠下第91章 父子相見第51章 屍山血海(七)第卅章 回滎陽二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八)第68章 願來世不生帝王家(下)第廿三章 裴娘子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中第卅六章 瓦崗興李當王五第1章 且聽下回分解(下)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六第81章 鄴城之戰第54章 天下大勢第87章 多事之秋第51章 裴淑英的迷茫第19章 冼夫人第4章 七學士(一)第14章 一封家書第64章 李神通(二)第廿六章 河南討捕大使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二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下第2章 開皇十八年(下)第57章 漢家兒郎第卌三章 二月春風似剪刀第卅六章 釜底抽薪上第19章 金堤關(完)第58章 君何人(下)第廿二章 楊慶鼠輩第卌一章 血戰觀音殿第廿八章 滎陽攻略第一彈上第69章 決裂第53章 暗涌(一)第廿三章 懦懦竇奉節下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七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第66章 李道彥第19章 金堤關(完)第11章 我心似君心(續二)第廿四章 傀儡第廿五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9章 種子(下)第80章 兩駙馬第卅八章 父與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