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父仇不共戴天

山勢陡峭挺拔,因多荊樹,春天是漫山紫花而得名。古傳荊紫止北麓多金,故而又名金子山。

山海經中,亦有關於荊紫山的記載,名爲教岸山。

眼見除夕將至,而一場本應極爲慘烈的大戰,消聲於無形之中,洛陽城中張燈結綵。熱鬧非凡。

可徑自山下,卻格外冷清。

大業十年的時候,楊廣遷三萬戶入洛陽;武德二年初,王世充爲提防關中兵馬,實行堅壁清野,荊紫山下的住戶,紛紛被遷入洛陽城內。遠遠看去,昔日的荊紫村已經變成了廢墟。在這隆冬最後的日子裡,更顯幾分幽寂和清冷。

尉遲敬德跨坐烏雕馬,嘴巴里嘀嘀咕咕。

“好端端跑這裡喝個什麼酒。鬼影子都不見一個”老秦和老程可真是麻煩,一會兒還要爬山。”

玉皇閣,位於荊紫山主峰,海拔近九百米。

山上雖有盤道,但山路崎嶇。不利於戰馬行進。所以要想上玉皇閣。就必須要先到荊紫山腳下的通仙觀。那本是一出道觀,早在戰火中荒蕪。觀中的道人,也不知道跑到了何處,只剩下一座空蕩蕩,佔地面積還頗廣的道觀。裡面的香火幾乎斷絕,偶爾有上山的人,會在通仙觀停留,把馬匹寄存於通仙觀中,然後順便燒幾柱香,這才使得道觀保存了幾分人氣。

尉遲敬德帶着百餘名親兵,來到通仙觀外。

倒也不是他想要擺譜,只是習慣問題。慈澗一戰。李世民險些遇難。使得李唐將領出巡時,都非常小心。哪怕這戰事已經平息,可小心無大錯。焉知會不會有流寇,或者鄭軍造反?

在通仙觀外勒住了戰馬,尉遲敬德在馬上向四周環視。

一名親兵上前挽住馬轡頭,想要伺候尉遲敬德下馬。卻不想尉遲敬德看罷四周後臉色一變,順手從馬上摘下雙鞭,將那親兵拍翻在地。

“大家不要下馬。立刻返回大營。”

親兵們心裡不免奇怪。

大半夜要跑來這裡喝酒的是你,到了地方還不等喘一口氣就走的人。也是你,

尉遲將軍這是怎麼了?臉色看上去那麼難看?

尉遲敬德卻顧不得解釋什麼。撥馬就準備安,同時還吆喝着:“把酒水扔掉,趕快離開這裡。”

秦瓊和程咬金都是好酒之人,尉遲敬德同樣喜歡烈酒。

洛陽投降之後,李世民賞了麾下大將一人十罈美酒,敬德想着,既然大家要喝酒,索性把這些酒拿出來,大家一起分享。可是,當他發現這通仙觀內外寂靜無聲,頓時就感覺不妙。

原因很簡單,秦瓊和程咬金既然請他上玉皇閣,這通仙觀裡即便不是人滿爲患,也應該很熱鬧纔是。如今,通仙觀裡寂靜無聲,而通仙觀外,更是連個人影子都不見,豈非不太正常?

如果單從外貌來看,敬德很容易被認爲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一類。

可實際上,尉遲敬德出身將門。在隋末時能官拜散朝大夫,雖沒有什麼實權,卻也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可以坐上。他能察言觀色,認清楚時局,本就說明尉遲敬德不是單純武夫。

情況既然不太對勁,理應迅速撤離纔是。

蓬二

通仙觀中,突然傳來一聲巨響。

一團焰火沖天而起,剎那間從荊紫山兩邊山麓中,蜂擁而出兩隊騎軍。這些騎軍並非傳統的重裝騎兵。也沒有配備什麼甲裝騎具。清一色的輕騎兵,但在行進之中,蹄聲錯落有致,宛如千軍萬馬,從四面八方衝擊而來。馬上的騎士,全都是白衣白袍,白巾抹額,一副孝裝。

騎士們,也沒有發出什麼喊喝。無聳無息,隨戰馬衝鋒。

但正是這種沒有任何喊殺聲的衝鋒。卻給人一種震撼的效果。天地之間,只剩下馬蹄聲的轟鳴,遠遠看去,就好像兩股白色的洪流,瞬間衝過來。不過這些騎軍並沒有立刻投入戰鬥,而是有條不紊的散開,形成了一個半圓形的包圍圈,把尉遲敬德一行人,團團圍困起來。

“尉遲敬德,既然來了,爲何又急於離去?”

一個清冷的聲音,從通仙觀中傳出來。

緊跟着,一個白衣白袍,頭裹白巾的俊秀青年,縱馬從通仙觀大門中躍出。只見他,年紀大約在二十一二歲的模樣,跳下馬身高八尺開外。體型略顯清瘦,俊面含煞,目光冷森。

掌中一杆奇形長槊,槊首大約有嬰兒手臂粗細,卻呈一個三棱刺刀的形狀。

胯下一匹中原罕見的龍子天馬。揹負銀鞭,馬背兜囊中掛着一張強攻。殺氣騰騰,直視敬德。

青年馬前,是兩個步行的巨漢,一個揹負雙斧,腰間繫着牛皮大帶。倒插十柄手斧。

另一個略顯瘦削,不似負斧巨漢那般形容可怖。不過近丈身高,同樣給人帶來一種難言的壓迫感。掌中倒拖一柄陌刀,冷冷凝視敬德。那目光好像是看着死人一樣。兩個巨漢,一黑一白,給人以極強的視覺衝擊。那身上散發出來的冷冷殺氣,足以證明他二人曾經歷過無數次慘烈的搏殺。

青年身後,則是兩個騎馬巨漢。

一個手持獨角銅人槊,一個揹負雙槍。

這五個人從通仙觀裡一出來,周遭白衣騎軍,幾乎是同時向後退出十步,將場地騰空出來。

指揮騎軍的兩員大將,尉遲敬德並不陌生。一個名叫劉黑閣,一個名叫王伏寶,都來自於豪陽兵馬的統帥級人物。

這兩人在馬上,向從通仙觀出來的青年微微一欠身,沒有開口說話。其實,眼前這狀況,不需要他二人開口,尉遲敬德也能猜出對面青年的身份。他很清楚。劉黑閣和王伏寶都是桀驁不馴之人,即便是在和秦王李世民商議軍務的時候,也未見他二人表現出如此恭敬態度。

能讓他二人如此這般,恐怕這世上,也只有一人而已,,

尉遲敬德的臉色,變了!

他自認是個膽大包天的人,可不知爲什麼,當面對眼前這青年的時候。竟生出一種懼意。

“尉遲恭!”

青年的聲音很好聽,帶着一種磁性。

他神色平靜,但目光卻極爲森冷的看着敬德道:“我久聞你的大名,卻沒有想到,會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和你見面。我是李言慶,至於我的身份,想必你已經知道,我無須贅言。”

果然是池,,

尉遲敬德心裡一咯噔,同時又覺的有些奇怪。

李言慶的語氣非常古怪慈濃濃點中,卻好像帶着幾分惋且,尉汰敬德削出世”來,都是以別名行世。知道他叫尉遲敬德的人有很多,但直呼大名尉遲恭的人,卻非常少。

即便是李世民,也多稱呼他敬德,而不是呼他的名卓。

可這李言慶,居然一口就呼出他的大名,語氣裡似乎還對他頗爲熟悉。讓他不免感到古怪。

隋唐時期,很多人都是以表字爲名行世。

比如顏師古。大家都知道他叫顏師古。其實他真名叫做顏箱,師古只是他的幕字。可除了少數親近的人之外,大都是喚他顏師古。再比如柴孝和,大名一個“鬆。字。只是知道柴鬆的人很少。而聽說過柴孝和的人,卻很多。諸如此類,包括房玄齡,同樣也是以別名行世。

尉遲敬德猶豫了一下,雙臂倒拖,雙拳一碰。

“末將尉遲恭,參見河南王,”

他是出來喝酒的,所以沒有穿甲冑。自然也說不出什麼“甲冑在身。不能大禮參拜。的話語。

李言慶把他引到這裡,目的已經非常明顯。

幾乎是在剎那間,尉遲恭心裡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他可不會認爲。李言慶把他騙到荊紫山下,是爲了和他飲酒作樂。偷眼向兩邊看了一下,敬德心裡也是暗自叫苦。王伏寶和劉黑閣雖然並沒有關注他。可是那兩隊白衣騎士,卻把他死死困住。粗略觀察,這兩隊白衣騎士,大約有千人左右,想必就是李言慶麾下赫赫有名的墨麒麟如今則更名爲萬勝軍。

李言慶,這是要把他留在荊紫山下,

言慶心情複雜的看着尉遲恭,也沒有開口。

不可否認,前世尉遲恭在他心裡,也算是個了不得的大英雄,還是他少年時心中的偶像。

門神,,

那是神話。算不得數。

可後世流傳的評書當中,尉遲恭也算是他最爲喜歡的幾個人物之。

只是,李言慶沒有想到,有朝一日,這尉遲恭會成爲他殺父的仇人。和他對陣於疆場之上。

這種古怪的感覺,讓言慶非常不舒服。

但他不會說出來,而是上上下下的打量尉遲恭。

許久,李言慶開口道:“敬德。你是一條好漢,而且也知是非輕重。我對你也頗爲看重,本不該用這樣的手段對付你。只是”原因想來你也清楚,我不和你廢話。有道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我不管你是因爲什麼原因,也不管什麼各爲其主”總之,殺人償命,天經地義。朝廷可以對你既往不咎,可是我卻不能。今日我非河南王,而是李孝基之子尋你報仇。”

一句話,讓尉遲敬德準備好的諸多託詞,全都說不出口來。李言慶說的很清楚,我不用河南王的身份來壓你,我是以人子的身份。找你報仇。

所以,什麼朝廷律法,什麼大局觀,我都不會在意。我就是要殺你。這是爲人子的一點本份。

話說到這種地步,尉遲恭別無選擇。

要麼自盡償命,要麼和李言慶一戰,最後落個身死。反正不管是什麼結果,這一戰不可避羌

可是,他真的能和李言慶一戰嗎?

李孝基雖然是宗室,可聲名並不彰顯。殺了他,李淵會難過,但從大局考慮,卻不會追究。但如果殺了李言慶的話,尉遲恭唯死而已。李言慶不同於李孝基,那是當今天下士林的代表,同時更立下顯赫的戰功。如果他殺死了李言慶的話,李淵不會答應,李世民更別想把他保下來。

這絕對是一場不公平的較量,當他成爲李言慶的仇人時,就註定了他的下場淒涼,

敬德,不由得露出苦澀笑容。

他深吸一口氣,雙鞭在手中撲棱一轉,鞭梢遙指李言慶,“李公子。可敢與某家一戰?”

你不是說你不拿出河南王的身份嗎?

好吧,我就直呼你李公子,向你邀戰,

尉遲恭本以爲,李言慶不會應戰。卻不成想,李言慶聞聽這句話,清秀的臉上,露出一抹笑容。

“敬德,如此方不負尉遲恭之名。”

尉遲敬德有點不明所以,被李言慶這一句話說的有些發懵。

卻不想李言慶突然厲聲喝道:“今日我以人子身份,和尉遲敬德

戰。

勿論勝負。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手,否則格殺勿論”若我被殺,請轉告萬歲,不得追究尉遲敬德之罪。”

“大王,萬萬不可!”

劉黑閣王伏寶等人,大驚失色。

李言慶厲聲道:“我意已決。爾等休要呱噪,敬德,今日你我一戰。不死不休!”

尉遲敬德眼中,顯出敬重之色。

雙鞭左右一分,大笑一聲!“李公子,休怪尉遲恭無禮!”

說着話,他一催胯下烏雕馬,大喝一聲,躍馬揮鞭,向李言慶撲去。李言慶一擺手,雄闊海閣棱兩人左右一分,讓出一條通路。就見象龍希倖幸長嘶爆吼,脖頸上趴着的那一層肉鱗,似乎是充了氣一樣,突然膨脹起來,變成一圈肉疙瘩,蹄聲如雷,擦着地面長身竄出。

手握沉香槊七寸之處,李言慶迎着尉遲恭就衝上前來。

這不是什麼切磋武藝,一個是要爲父報仇,另一個則是想要竭力活命。雙方都不可能留手。

就連兩人胯下坐騎,似也通靈一樣的清楚,這將是一場生死之戰。

衝刺的過程中,烏雅馬和龍子象龍各出決戰。四蹄極有韻律的踏動。節奏變化不止。短短的十數米距離,烏雅馬和象龍數次變速,試圖來協助主人取得勝利。不僅僅是人在鬥,連戰馬也在鬥智鬥勇。眼見二馬照面,李言慶突然長身而起。沉香槊順勢隨着他的身體拔起,在手中詭異的滑動。

本來,李言慶握在沉香槊槊首一下七寸之處,而隨着他這一長身,大槊滑動,等到李言慶握緊的時候,正是在距離槊纂七寸。大槊一招靈蛇出洞,迎着尉遲恭分心就刺。這槊出的突然。扎的詭異,猛然竄出。果如靈蛇撲擊,快如閃電一般。再加上象龍突然間提速,大槊眨眼間就到了尉遲恭跟前。

尉遲恭也是嚇了一跳

在他想來,李言慶早年以文出名。後來雖有李無敵之名。估計也是長於謀略戰術。

至於武藝嘛,也許不會太差。但未必能有多麼厲害。可這一交手。尉遲恭不免感到吃驚。這位河南王的武藝,絕非等閒。單隻這簡簡單單的一招靈蛇出洞,若非無數次搏殺,絕難有如此造詣。槊未至。而銳氣已然臨近。尉遲狐心入吃驚。匆忙間在馬卜個側香槊幾乎是貼着犧浙刁午,擦了過去。胸口只覺一涼,錦袍被撕開了一道口子,露出赤裸胸膛。

如果他躲閃的慢半分,這一槊就能讓他見血,

尉遲敬德不免心驚肉跳,左手鞭豎起一招順水推舟,貼在沉香槊上向外一推,右手槊趁勢摟頭就打,掛着風聲,呼的砸向李言慶的腦袋。哪知,象龍在這個時候,卻突然間向後一頓,言慶讓過鐵鞭,沉香槊順勢劃了一個古怪的圓圈,槊首變槊尾,槊幕鎖的撞在鐵鞭上。

鐵鞭被崩開,但李言慶卻感到手臂發麻。

這黑廝好大的力氣,不愧被後世稱之爲門神。不過,李言慶心裡雖然驚歎,可胯下馬,掌中槊卻沒有停下。二馬錯蹬一剎那,李言慶單手輪槊,翻手一記橫掃千軍,而尉遲敬德雙鞭揹負,招出蘇秦背劍,雙鞭十字交叉向外一崩,鎖的一聲,就撞開了李言慶勢大力沉的一擊。

只一個照面,兩人鬥智鬥勇。各出絕招。

只看到一旁觀戰之人,一個個心驚肉跳。臉色變幻不停。

“尉遲恭,咱們不死不休。”

李言慶撥馬盤旋,搶先發動攻擊。經過剛纔的交手,他也大致上瞭解了尉遲恭的狀況。單論力氣。尉遲恭比他略勝一籌。所以再次交手。言慶決定不再和尉遲恭硬碰硬。大槊呼呼作響,以雷霆萬鈞之勢,分心就刺,左一槊,右一槊。槊槊相連,槍槍奪命,就如同疾風暴雨一般,將尉遲敬德圈在其中。而尉遲敬德也不示弱,雙鞭上下翻飛,左封右擋,兇狠無比。

一個槍疾馬快,一個勢大力沉。

兩人鬥在一處,只殺得難解難分。而觀戰衆人。則顯得無比緊張。死死的盯着疆場上兩個兩騎。

大約三十多個回合,李言慶的槊。是越來越快,尉遲恭的鞭,也是越來越猛。

兩匹戰馬更紂纏一處,互不相讓。你咬我一口,我踹你一下,忽而馬頭相抵,忽而仰蹄奮起,

就在這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更有人厲聲吼道:“敬德叔父。休要驚慌,我來救你!”

從金猜城方向,衝來一羣人。

爲首的,赫然正是秦瓊叔侄。那秦瓊,手擎大鐵槍,風馳電掣衝在最前面。在他身後。則跟着秦用、程咬金、牛進達、秦武通等秦王府帳下大將。李言慶和尉遲敬德正斗的難解難分,誰也沒有留意身外的變化。而尉遲恭的那些親兵,好像看到了機會,齊聲發喊,向外衝去。

如果尉遲恭死了,他們的結暴,恐怕也不會好到哪兒去。

王伏寶冷笑一聲。完全無視尉遲恭的親兵,撥轉馬頭厲聲喝道:“鄭大彪、柳亨,隨我迎敵!”

一旁觀戰的鄭大彪和柳亨,早就迫不及待。

王伏寶一聲令下,這兩人縱馬就衝上前去”而劉黑閣更是冷哼一聲。也不打招呼,撥馬就走。

雄闊海咧嘴嘿嘿一笑,“兔崽子們不老老實實待着,阿棱,可敢與我比試一番。”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閣棱大笑,不等雄闊海反應過來,拖刀就衝向那些試圖突圍的親兵。陌刀戈着一道綺麗弧光,刀雲重重。不過。他的速度是快,雄闊海絲毫不比他慢。雖然比閣棱起步晚了,但見他雙腿飛奔的同時,帝撈哂三道寒光出手。三柄手斧飛出,將三名親兵,劈翻在馬下”

“阿棱。你小子又要許!”

雄闊海衝進人羣。那對板斧已經握在手中。

斧過人亡,血肉橫飛。這萊陽黑白雙煞在人羣中攪起腥風血雨,只殺得親兵們鬼哭狼嚎。

尉遲敬德這時候也覺察到了援兵。可不知爲什麼,心裡卻不太高興。

李言慶崩開雙鞭,冷聲道:“敬德,你的援兵來了”不過你且放心,今日你我之戰,無人可以打攪。”

掌中大槊招數一變,頓時變得狂野無比。

槍槍相連,全然不顧及自身安全,正是魚俱羅當年所傳的無回槍法。

尉遲敬德頓時手忙腳亂,雙鞭上護其身,下護其馬,拼命的封擋李言慶的招數。只是,李言慶的大槊卻越來越快,一槍未回,一槍又出。槍槍連接一起,在夜幕下利破一道道虛影。也分不清楚,哪個是真。哪一個是假,而無回槍的精蓖,也就在於此。虛虛實實,無從分辨。

秦瓊和程咬金,本是想找尉遲恭喝酒。

洛陽城裡的繁華之氣,也使他們心醉神迷。除夕將至,大戰結束,可謂雙喜臨門,正可一醉。

可沒想到他們到了尉遲恭大營後,卻聽說尉遲恭去荊紫山赴宴,而且是受他們邀請。

秦瓊立刻意識到事情不妙。連忙和程咬金帶上兵馬,趕往荊紫山,同時又派人即刻入城,向李世民稟報。

尉遲恭曾殺了李孝基!

而李孝基和李言慶的關係,隨着大戰結束,也浮出水面。

這時候,秦瓊就算是用腳趾頭也能猜出。邀請尉遲恭的人,就是李言慶。雖則李言慶也是李唐宗室,可終究不和秦瓊屬於同一體系。甚至說,李言慶是脫離出長安派系之外的獨立體系,秦瓊即便心懷顧忌,也不能見死不救。只是,秦瓊本不準備和李言慶問題,因爲那結果於他絕無好處。他只希望,能夠拖住李言慶,等秦王出面,再設法挽回尉遲恭的性命。

想是這麼想,可壞就壞在,他那侄兒的一句話。

秦用和尉遲恭的關係非常好,尉遲恭也從不吝嗇對秦用的指點。

眼見尉遲恭和人鬥在一處,秦用急了,在馬上喊了一嗓子,原本是想要給尉遲恭打打氣。可他沒有想到。正是他這一嗓子,卻激起了王伏寶等人的敵視,不等他們靠上前,就發動攻擊。

秦瓊連忙大喊:“王將軍,劉將軍”住手!

我們不是來打架,有話好好說”河南王,手下留情,秦王殿下馬上就來,倒是慢慢商量。”

李世民要來了?

李言慶聞聽這話,心中殺機更盛。原本,他對李世民挺有好感。甚至在重生。乃至李密被殺之前,他還想着去抱李世民的大腿。

可李世民,明知尉遲恭是自己殺父仇人,卻仍留在麾下。

這,又算是什麼事牽

今天,就算是天王老子來了,我也不賣面子,”

想到這裡,李言慶出手更快,更狠,更加毒辣。尉遲恭的武藝,和李言慶在伯仲之間。他長於奪槊,可李言慶的槊太快了,他難以奪下來。門剛,李言慶招數吊然狠毒。但想要殺尉謀恭,也不同標斤八兩,很難分出高下。而這時候。坐騎的優劣,就顯得格外重要。

烏雕馬,是一匹寶馬良馳

甚至當年勇猛如楚霸王項羽。也是一匹烏雕馬縱橫天下。

但象龍,卻是龍馬,是天馬。被視之馬中妖魔的存在。網踏入巔峰狀態,勿論體力還是反應,都處於最佳。一開始。烏雕馬和象龍能鬥個不分上下。但百十回合以後。烏雕馬的體力和反應,就明顯處於下風。要說起來,如果烏雕馬和其他戰馬鬥在一起。百十回合也算不的什麼。只是在面對象龍這個無論是在體力,反應,力量都略勝一籌的妖魔時,烏雕馬所要付出的精神和體力。遠遠大於和晉通戰馬的交鋒。不僅僅是要鬥力,更要隨主人鬥智。

一百多個回合過去了,烏雕馬疲態盡露。

尉遲恭也覺察到了情況不妙。手中鋼鞭招數一變,以慢打快,一鞭強似一鞭,一鞭重似一鞭。

他儘量想辦法節省烏雕馬的體力。以保持和李言慶的僵持。

秦瓊等人的到來,給他帶來了一個生機。之前,他是和李言慶搏命”可說心裡話,他的確是不想打。哪怕李言慶說過,不會追究他的罪名。可殺死一名宗室。更是天下聞名的名士,那將會給他帶來巨大的麻煩。李言慶和李孝基雖然是父子。可尉遲恭面對的狀況,完全不同。

秦王若能說和,那是最好!

如果不能說和的話,至少雙方可以暫時休戰。

了不起,自己日後躲着李言慶就是”正所謂殺人不過頭點地,不就是裝孫子嗎?尉遲恭沒裝過,卻不代表他不會裝。

從一開始決死之念,到現在的心情轉變,尉遲恭可就落了下風。

李言慶絕不會罷手,豁出去今天和李二大戰一場,他也要取尉遲恭的首級。不僅僅是爲父親報仇,同時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李言慶也清楚,自己如今算得上是功高震主,,

否則李淵怎麼會這麼着急的讓他前往長安?

這種時候,李言慶表現的越是謹慎。就越是會顯得心虛。

他和柴孝和商量過,覺得在這種時候,他不能低調,而是應該高調!以前,言慶太低調了,低調的有些過頭。現在是他該高調的時候”自污其名也好,高調囂張也罷。都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畢竟。李言慶不同於其他功臣,他是李淵的侄子,這本身就是一層保護。

所以,高調一些好!

那麼殺死尉遲恭,也算是一舉兩得。

荊紫山腳下,秦瓊等人所帶來的兵馬,甫一和萬勝軍交鋒,頓時潰敗。

王伏寶攔住了秦瓊,劉黑閣擋住了牛進達秦武通兩人,柳亨對上秦用。鄭大彪和程咬金捉對。

萬勝軍早已練出來,只需一聲令下,就可以自行作戰。

但秦瓊等人的麾下將領卻不一樣,失去主帥,雙方兵對兵將對將的鬥在一處,遠沒有萬勝軍那樣縱橫自如。

秦瓊不禁焦急萬分,大聲道:“諸位將軍,我等並無惡意,只爲勸戰而來。”

“我家王爺有令,這是他與尉遲敬德的私人恩怨。任何人想要阻止。格殺勿論”王伏寶冷聲回答。手中大刀開闔揮灑,刀雲翻滾,和秦瓊打得難解難分。

秦瓊心裡有苦說不出!

他是真不想得罪李言慶。可事到如今,卻是騎虎難平

秦瓊和李言慶交過手,自然清楚。李言慶的手下,都是一羣怎樣的人物。王伏寶也好,鄭大彪也罷。哪一個不是勇冠三軍。劉黑閣當年更和他同在李密麾下效辦,而且是四驟騎之一,彼此更加熟悉。只看那邊劉黑閣進退自如,圈住牛進達和秦武通,就知道今日一戰,凶多吉少。

牛進達和劉黑閣,也有袍澤之誼。

不過如今,已是各爲其主了,,

尉遲敬德眼見援軍潰敗,心思越發慌亂。

“李王爺,昔日逛王之事,不過各爲其主,並非敬德本意,你又何必苦苦相逼。”

“若我殺了你兒子,再告訴你不過是各爲其主,你該如何?”

尉遲恭有一個兒子,名叫尉遲寶林,同時也是尉遲恭最爲疼愛之人。李言慶面色沉冷。沉香槊飛舞,而尉遲恭則無話可說,只好拼死抗衡。兩人又鬥了數十個回合,尉遲恭一咬牙,撥馬就走。

李言慶怎肯罷休,拍馬追趕,二馬眼見追上,就見烏雕馬好似突然間馬失前蹄,噗通跪倒在地。

幾乎是在李言慶出槍的一剎那。尉遲恭在馬上徒然轉身,雙鞭撒手飛出。

這叫做連環撒手鞭,是尉遲恭的絕招。李言慶沒有想到尉遲恭還有這一手,匆忙間舉槊撥打,拍飛一支鋼鞭。另一支鋼鞭隨之到了跟前,象龍四蹄突然一軟,匍匐在地,鋼鞭擦着李言慶的頭,就飛了過去。如果剛纔象龍慢半步,李言慶不死也是重傷。尉遲恭一見絕招失手,心知大事不好。想要撿回雙鞭,李言慶斷然不會給他機會。趁着象龍還沒有起身的一剎那,尉遲恭催馬就走。

老子打不過你,還躲不得你嗎?

遠處,李世民率領兵馬,向荊紫山趕來。

尉遲敬德喜出望外,大聲吼道:“大將軍,救我!”

“王兄,手下留情啊!”

尉遲恭背對李言慶,看不清身後的狀況。可李世民卻看的清清楚楚。頓時亡魂大冒,

就見李言慶縱馬追趕,卻收起了沉香槊。

他在馬上彎弓搭箭,遙遙對準尉遲恭,李言慶箭術,師出長孫晨。而且大有青出於藍勝於藍的趨勢。

李世民大聲呼喊,希望能阻止李言慶。

而言慶,則弓開如滿月。

這一箭射出,只怕自己和李世民之間,離無半點寰轉餘地。

說不得在將來,李世民會和自己,,不過,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李言慶腦海中,剎那間浮現出老爹慈祥和藹的笑容,昔年寞家學舍中。老爹的諄停教誨,更在耳邊迴響不息。

我也許唱不出什麼貞觀長歌,,

我也許做不得什麼千古一卑,,

我只知道,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什麼狗屎的政治頭腦,什麼狗屎的大局觀”若我連父仇都不得報。我妄爲重生這世上一遭!

弓弦輕響,利矢電射而出!

第62章 房彥謙的決斷!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中)第卌四章 最後一課中第15章 且行且珍重第57章 東都(一)第50章 前夜第卌章 機關算盡上第11章 大定酒樓第1章 且聽下回分解(上)第71章 勿重滔覆轍第60章 禽獸第8章 江山一盤棋第廿八章 滎陽攻略第一彈下第16章 居江湖之遠上第72章 新年第81章 鄴城之戰(三)第卅九章 石灰吟下第13章 新官上任之第一把火第58章 君何人?(上)第69章 末日(七)第12章 長安一夜(二)第83章 公子威武第10章 流言第9章 種子(下)第8章 鞏縣第一豪門第廿三章 俚人之王第14章 決戰玄武門(一)第17章 長孫大人第廿七章 俚之危第廿五章 拜師下第58章 迴歸第52章 麥子的野望第69章 決裂第1章 血案第5章 父子情(下)第85章 各懷心機第54章 小風口第74章 化工產業雛形第64章 父女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下第13章 新官上任之第一把火第82章 河南王(上)第9章 種子(上)第11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卌四章 絕境第廿一章 程咬金的斧頭第85章 紅土坡鄭善願歸天第57章 東都(二)第88章 皇泰主第卅一章 平壤一夜四第60章 鄭言慶,回來了第卌三章 新羅八第68章 願來世不生帝王家(下)第17章 郢州之變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下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下)第51章 喜盈門(八)第卅六章 瓦崗興李當王五第81章 鄴城之戰(二)第2章 長安,長安第2章 禮物第14章 平南十策第卌二章 新羅七第17章 郢州之變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一第81章 鄴城之戰(二)第4章 隋楊安在第60章 禽獸第廿五章 拜師下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七第廿九章 遍地黃金第2章 開皇十八年(上)第17章 郢州之變第54章 天下大勢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上第19章 言慶就學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二第94章 麒麟館第54章 天下大勢第12章 班底第51章 屍山血海(七)第8章 鞏縣第一豪門第廿二章 緣由第16章 崔道林(上)第8章 殺人了(上)第卅六章 釜底抽薪下第16章 出征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三第7章 魏徵的決斷(三)第卅七章 新羅二第卅三章 平壤一夜六第卌章 機關算盡上第卌五章 若有緣時自相逢第83章 公子威武第卅章 天下棋局二第廿二章 做個小說家上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二第12章 長安一夜(二)第12章 長安一夜(二)第2章 觀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