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願來世不生帝王家(上)

阿史那俟利弗,史稱處羅可汗。

此人是始畢可汗的兄弟,東突厥的實權派掌門人。隨着始畢可汗的身體一日壞過一日,入武德元年後,整日臥病牀榻,一應事務,藉由阿史那俟利弗處置。由於始畢可汗的兒子年紀還小,按照突厥人的習慣,阿史那俟利弗將會接掌始畢可汗的位置。所以,在突厥人眼中,阿史那俟利弗早晚必將成爲突厥主宰。哪怕還不是可汗,但實際上,阿史那俟利弗已開始執行可汗的權利。

突厥人,是一頭養不熟的白眼狼。

欺軟怕硬,和當年的匈奴人,並無太大改變。開皇以來,隋室國力強盛,名將輩出,打得突厥人俯首稱臣。可隨着大業年間的動盪開始後,突厥人又開始蠢蠢欲動,不斷挑動是非。

劉武周、李軌、薛舉、樑師都、郭子和……

許多反王,都與突厥有着或明或暗的勾連。甚至包括李淵,起兵之初,也向突厥人低頭稱臣。

但突厥人覺得中原還不夠亂!

他們期望着,中原能如當年三國百年戰亂,亦或者西晉八王之亂那樣動盪不止,國力不斷削弱。而後他們就可以趁虛而入,似五胡亂華時那樣,再一次殺入中原,掠奪無盡的財富。

所以,阿史那俟利弗就看中了洛陽的王世充。

一開始,王世充的確是想通過和李言慶結親的方式,拉攏言慶成爲他的臂助。再不濟,也可以成爲盟友,相互扶持。他也知道,自己的野心,瞞不過天下人,更無法瞞過滎陽的李言慶。

他不奢求李言慶會站在自己一邊,但希望能通過這婚事,讓李言慶袖手旁觀。

沒想到,兩次派人前往滎陽,都未能和言慶取得聯繫。第一次,王世充派盧胤出使,結果李言慶跨河攻打河內,盧胤未能見到李言慶。第二次,他又派出自家的族侄前往溫縣,卻不想李言慶已離開溫縣,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掃河內各縣。言慶無與倫比的強勢,不但令李淵萬般無奈,更使得王世充心驚肉跳。他開始猶豫,和李言慶結盟,究竟算不算一個好主意?

也就在這時候,阿史那俟利弗遣使者抵達洛陽。

突厥人贈送王世充十匹好馬,並言希望和王世充結成盟友。

使者阿史那揭多,更是突厥王族。

在偶然機會見到王世充的外甥女,也就是王世充準備送給李言慶的女人之後,頓時驚爲天人。

當時就向王世充提出請求,要娶她的外甥女。

自古以來,靠着女人換取實力,乃至於獲取太平的事情層出不窮。

從漢高祖劉邦開創這和親先河之後,似乎和親,就變成了中原人與異族和平共處的唯一途徑。

王世充也不例外,甚至很開心。

在他看來,能與突厥人搭上關係的話,遠比與李言慶合作強百倍。

六月,當言慶攻至臨清關的時候,王世充將外甥女嫁於阿史那揭多,離開了東都洛陽城……

入秋以後,相對平靜的局勢,突然出現變化。

由於金城郡遭遇蝗災,使得許多地區出現絕收的情況。

七月,薛舉親率兵馬,進攻高庶(今甘肅寧縣),並派出小股遊兵,襲擊岐州附近。李世民屯兵扶風,於是率八總管出兵抵禦。按照李淵的安排,唐軍當在高庶深溝高壘,抵禦薛舉。

李淵知道,薛舉糧草無多,難以持久。

他麾下多有騎軍,其西涼自古是精銳輩出之地,實不宜與薛舉正面交鋒。挫其銳氣,耗其糧草,待薛舉兵馬糧草無繼的時候,軍心自然會亂。到時候在出兵猛攻,可一舉將之擊潰。

然則,也不知是什麼緣故。

八總管抵達高庶之後,卻突然改變了計劃,在高庶新南陳兵,與薛舉對陣。兩軍交鋒於淺水原,八總管皆敗,唐軍兵馬,更死傷過半,使得薛舉一舉攻克高庶,打開了關中的大門。

李淵大怒,立刻派監軍前去查探。

返回長安的消息,卻是李世民在戰前突然得了瘧疾,未曾出征。更改主意的人,是劉文靜、殷開山等人,與李世民無關。李淵兩日未曾臨朝,而後傳出旨意,李世民繼續督戰,而劉文靜等則被除名。

八月,薛舉聽從謀士郝援之計,決意趁唐軍淺水原失敗,關中震動之時,攻打關中。

但誰也沒想到,薛舉竟然在這個時候突然病倒。病情出現的非常突然,而且非常嚴重。數日之後,薛舉病死……薛舉長子薛仁杲繼立,駐紮折庶城……

同月,永樂王郭子和自榆林郡遣使者抵達長安,請求歸唐。

這郭子和自起兵以來,發展也很迅速。如今,他麾下有騎軍三千人,步卒數萬,獨霸一方。剛經歷了淺水原之敗,李唐突然得郭子和歸降,無異於一劑強心劑,使關中漸漸穩定下來。

而幾乎就是在郭子和歸降的同時,河北竇建德,卻招降了河間郡丞王琮,實力大增。

這王琮,卻是個了不得的人。

在河間郡大半失守的時候,王琮據城而守,多次擊潰竇建德。然則隋煬帝死訊傳至河間之後,王琮率舉城百姓發喪。竇建德趁機派人入城弔唁,勸說王琮歸附,並委任王琮爲瀛洲刺史。王琮在河北的威望很高!得知王琮歸附,河北郡縣紛紛歸附竇建德。一日之間,竇建德得河北六十餘城……以至於竇建德拉着王琮的手稱讚道:孤得王公,久旱逢甘露,河北可定。

而事實上,河北的確盡歸竇建德之手。

九月初,竇建德以大將豳州人侯君集爲帥,揮兵十萬,攻打汲郡。

魏德深在病榻上得知消息以後,氣急攻心,嘔血而亡。臨終前,他命徐世績執掌汲郡事務,並將印信,一併託付于徐世績,請徐世績轉交李言慶。徐世績一邊調兵遣將,以深溝高壘固守內黃,同時派人秘密趕赴鞏縣,請求李言慶增援……九月六日,李言慶揮兵兩萬,抵達汲郡。

“如此說來,李言慶如今是在內黃?”

王世充坐在含嘉殿內,面色有些陰冷的問道。

“回稟太尉,據細作打探,李言慶從河內徵調滎陽兵馬,以裴仁基爲主帥,長孫無忌爲長史,自牛渚口領兵兩萬,於十天前渡河北上,如今已抵達臨清關,不日就將開赴內黃與徐世績匯合。”

說話的人,名叫雲定興。

此人是開皇年間的老臣,位居一品。

然則王世充奪取了洛陽之後,雲定興卻是第一個投靠過來。

王世充突然大笑,“此真天賜良機……李言慶不在滎陽,我看誰還能阻攔我?那李家小兒,雖頗有謀略,也知兵法。不過終究太年輕了……似這種情況,他只需派一心腹大將前往汲郡即可,又何需親自出徵?如此一來,滎陽郡內,再無我所懼者,李密如今要對付梓潼山宇文化及,偃師收復,指日可待。傳我命令,命王仁則揮兵東進,務必要儘快奪取偃師。

只要我得了偃師,滎陽郡唾手可得!”

李密不在偃師?

沒錯!

他此刻,正率部趕赴梓潼山,準備與宇文化及交鋒。

自從李密動了歸順楊侗的心思之後,這念頭就一日甚於一日。

在和東都反覆商討後,李密決意先打宇文化及,而後再歸附東都。畢竟,宇文化及那十餘萬驍果自他控制範圍內經過,着實讓他有些緊張。萬一宇文化及攻他後路,豈不是有危險?

而且,若能擊敗宇文化及,也能爲自己再添一筆功績。

到時候歸附東都,這底氣也就充足。王世充雖則頗有實力,可在李密眼中,始終不足掛齒。

在李密眼裡,河洛能爲他敵手者,唯李言慶一人。

關中現在戰事不止,李淵根本無暇東顧。只要自己能佔據了洛陽,到時候與李淵暫時聯盟,把李言慶幹掉之後,就可以坐穩東都。本來,李密還有點顧忌,擔心李言慶會返回滎陽。

沒想到竇建德如此配合,出兵攻打汲郡,使得李密喜出望外。

得知李言慶不在滎陽郡,而且一時半會兒,也難以從汲郡抽身出來,李密再也沒有後顧之憂。

王世充也是同樣的想法。

在他們看來,李言慶這一次完了!

要知道,那竇建德可不是個善與之輩,他麾下能征慣戰的將領無數,丞相宋正本,更有小諸葛之稱。李言慶就算再厲害,恐怕也無法在一時半刻之間,與竇建德分出勝負,返回滎陽郡。

王世充的心情大好,立刻調派兵馬,準備奪取偃師。

就在這時,忽聞內侍稟報:“左驍衛大將軍段達,上柱國王君度(王世充兄王世師之子)在殿外求見。”

王世充一怔,連忙道:“命他二人進來。”

不一會兒的功夫,就見段達和一個三旬上下的壯年男子,大步走進含嘉殿。

兩人向王世充行禮之後,段達上前一步,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

“太尉,君度剛纔在長夏門外,抓到一個可疑之人。

從那人身上,搜出一封書信,竟是李密與皇泰主的信函。”

“李密,與楊侗?”

雖說在明面上,王世充還尊楊侗爲主,可私下裡,早已是直呼其名。

他連忙讓雲定興把書信接過來,轉交給自己。爲何王世充不自己去接過來?如今王世充,還沒有稱王,可這心裡,早已把自己當成了帝王。事實上,除了一個名號之外,他住的,用的,全都是依照王侯之禮。這皇城裡的宮娥綵女,更隨他享用,全然不在意隋室的臉面。

這個範兒,得要有,而且還要拿捏起來。

從雲定興手裡接過書信,他打開來一看,頓時變了臉色。

片刻後,王世充陰沉着臉道:“李密,是如何與楊侗勾連在一起?”

“太尉,那送信的人,是尚書左丞宇文儒童的家臣。”

王君度上前一步,沉聲道:“侄兒已審問過那賊奴,據那賊奴交代,宇文儒童與李密暗中勾結,已有許多時日。他還說,這皇城裡,還有宇文儒童的同黨,專門負責爲楊侗牽線搭橋。”

“是哪一個?”

“尚食直長,宇文溫!”

“哦?”

王世充眉頭一蹙,頗有些吃驚。

宇文溫,他知道!

這傢伙有一手好廚藝,王世充對他,也頗爲賞識。

“可曾確定?”

“倒還沒有……那賊奴說,宇文溫最近常登門拜訪宇文儒童,而且每次和宇文儒童見面後不久,宇文儒童就會命他前往偃師。侄兒以爲,宇文溫甚有嫌疑。不過在此之前,應把宇文儒童先拿下,問清楚洛陽城中,還有沒有他的同黨。至於宇文溫,不過是籠中之鳥罷了。”

王世充頓時面露喜色。

“君度,那就由你,秘密捉拿宇文儒童。

你持我令牌,前去羽林軍找你兄長虔壽,讓他出兵協助……還有,立刻命仁則調集人馬,連夜進入洛陽,接管各門。”

王君度領命而去。

雲定興則蹙眉道:“仁則將軍控制洛陽,無疑最爲合適。

可這樣一來,偃師怎麼辦?太尉準備命何人,奪取偃師城,兵臨黑石關呢?此人需有謀略,更熟知兵法,精通兵事,而且還要對太尉忠心耿耿。否則,一有差池,可就容易打草驚蛇。”

王世充的目光,下意識停留在段達身上。

“老段,可願爲我奪取偃師?”

段達也算是早年,也是能征善戰的猛將,跟隨隋文帝,建立過無數功勳,被封爲車騎將軍。

他用兵穩重,頗爲謹慎。

即便許多人戲稱他爲‘段姥’,也無法掩蓋住,他當年所立下的功勳。

只是隨着年紀大了,段達的膽子也就越來越小。早年間的衝勁兒,似乎都給消磨沒了,只剩下爭權奪利的本事。不過,如果他真要領兵,倒也不是不可以。李密,他或許不是對手,可李密現在,並不在偃師。

段達立刻道:“末將願往。”

“如此,你立刻往金鏞城,與仁則交換……老段,此次若能奪取偃師,他日你必爲首功!”

他日,何日?

自然是王世充登基當皇帝的時候!

段達頓時笑逐顏開,躬身應命,而後離開含嘉殿。

“太尉,宇文儒童難成氣候,今日既然被發現,他那些黨羽,定然難以成太尉障礙。只是……”

雲定興見王世充似乎有些得意忘形,於是上前提醒。 wωw ▲t t k a n ▲CΟ

王世充道:“老雲有話就說,莫吞吞吐吐。”

雲定興也有些猶豫,不過既然到了這地步,他似乎也無其他退路。在躊躇片刻之後,雲定興咬牙下定決心。

“宇文儒童之所以如此作爲,實因爲這洛陽城裡,尚有太尉的心腹大患。”

“哦?”王世充心裡一咯噔,“是誰?”

“此人若不除掉,太尉就無法心想事成……試想,今日又宇文儒童,他日就難保會有司馬儒童,趙儒童,李儒童,張儒童之流。只要這個人在,就會有無數宇文儒童,不斷跟隨……”

王世充臉色一變,倒吸一口涼氣。

“你是說……”

雲定興點了點頭,凝視王世充道:“還請太尉,早做決斷。”

第卌二章 竹園深深第廿四章 孝子第卅四章 王室追殺令上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二)第17章 長孫大人第18章 八仙歌第廿五章 拜師下第卌章 火馬奔騰第54章 小風口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卅三章 瓦崗興李當王二第53張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4章 所求者何?第8章 殺人了(上)第61章 雄大海出獄第57章 東都(一)第廿四章 孝子第13章 詠鵝(上)第12章 長安一夜(二)第廿四章 三國演義第64章 李神通(一)第廿一章 武德三年的餘韻第卅四章 回滎陽完第廿九章 回滎陽一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四)第82章 河南王(上)第84章 生當爲豪士第廿五章 招攬第16章 出征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上第51章 命題:釋道(上)第58章 君何人(下)第8章 李基來信第72章 新年第64章 胡馬第卅八章 新羅三第50章 屍山血海(六)第9章 無間道第卅五章 各懷心機第16章 崔道林(上)第53章 屍山血海(完)第1章 桃花三月下江都第63章 關中來客第卅五章 瓦崗興李當王四第52章 破題:原道第89章 未來的路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下第卌一章 血戰觀音殿第64章 李神通(三)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下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三第卌四章 絕境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四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3章 門閥之鄭氏(下)第卅八章 古廟逢貴客第1章 桃花三月下江都第11章 武德年間的官二代第57章 東都(一)第58章 迴歸第卅八章 瓦崗興李當王完第7章 無垢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八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六)第廿二章 都棱鎮二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上第廿六章 昔日袍澤週末第卅九章 石灰吟上第17章 長命鎖第81章 鄴城之戰(二)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中第80章 兩駙馬第卅二章 平壤一夜五第11章 我心似君心(中)第5章 徐世績的選擇(下)第56章 李公子和小八第3章 希譙道長第3章 希譙道長第卅七章 囚徒下第卌七章 屍山血海三第17章 決戰玄武門(四)第卅四章 回滎陽完第80章 投名狀第廿八章 平壤一夜一第81章 鄴城之戰(二)第廿八章 滎陽攻略第一彈上第卅四章 瓦崗興李當王三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第51章 命題:釋道(下)第卅七章 囚徒下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上第卌四章 最後一課上第67章 遠行第51章 喜盈門(三)第2章 仙醫何處尋?第14章 反常的毛旺一家第14章 徐世績的缺點(下)第65章 不如意事常八九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中)第5章 父子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