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二)

王世充果然沒有同意裴仁基的老婆離開洛陽。

不過他的理由也很充分,還專門到裴仁基府上解釋說:“非是行滿霸道,實在是爲嫂夫人考慮。

嫂夫人也是名門閨秀,千金之軀。如此隆冬酷寒,怎受得了一路顛簸?

再說了,嫂夫人懷着身子,萬一路上有個閃失的話,裴大將軍豈不是要難過?大將軍如今是東都肱骨,更是陛下最爲信賴的臣子。如果因爲這件事而消沉的話,陛下一定會很難過。”

看看,王世充不愧伶牙俐齒。

這話說的是冠冕堂皇,於公於私,讓裴仁基都說不出話來……

同時,他表面文章做的也很充足。甚至從宮中派來太醫,爲裴仁基的老婆調理身子。裴仁基即便是再不滿,也無法拒絕王世充的這份好意。而且他也清楚,王世充絕不會放他妻子離開。如若這般,豈不是平白少了一顆能牽制裴仁基的棋子?所以,裴仁基也只能無奈答應。

大業十三年十一月,李淵攻克長安。

在圍攻長安之前,李淵約定:毋得犯七廟及代王宗室,違者夷三族。

在攻克長安後,李淵又與長安百姓約法十二條,盡得自開皇以來的嚴苛律法。並且,他如約迎代王楊侑即皇帝位,改元爲義寧。楊侑登基之後,封李淵假黃鉞,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並加封爲唐王。改武德殿爲丞相府,改‘教’稱令。軍國機務,事無大小,文武設官,位無貴賤,憲章賞罰等一應權力,盡歸於丞相府。而楊侑作爲皇帝,盡在祭祀天地四時之際,纔會出現……

李淵又置丞相府官署,以裴寂爲長史,劉文靜爲司馬。

同時大赦關中,又啓用李孝基爲丞相府司直,專司刺舉百官不法者,以加強李淵對長安的控制。

同月,蕭銑降唐……

關中時局,塵埃落定。

李淵迅速攻克關中,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之外。

昔曰桃李章,似乎又有了新的解說。李密雖則依舊聲勢浩大,可與從前相比,聲勢已削弱許多。

渭北,大雪。

李世民突然接到了一封書信,而送信人,竟是柴青。

他不禁大驚失色,連忙問:“嗣盛,你不是奉命留在鞏縣了嗎?怎麼會來這裡?”

柴青神色黯然,嘆了一口氣道:“大都督,非是我不願留在鞏縣,而是那李言慶欺人太甚,使我無顏留在鞏縣……想我柴青,自出道以來,憑三尺青鋒,縱橫天下,何時被人如此欺凌?李言慶既然看我不起,我留在那邊也沒有意義。再者他麾下能人無數,也不需要我的幫助。”

李世民一怔,蹙眉沉思。

“嗣盛,那位李郎君,我早年也曾見過。

印象裡,他似乎不是跋扈囂張之人。你們之間是不是存有誤會?若真是誤會,我可派人與他聯絡,令嗣盛大哥返回鞏縣。你當知道,你是奉我父之命前往鞏縣,如今無令而返,難保他老人家不會雷霆震怒。”

“那裡是什麼誤會,是那李言慶自以爲李姓族人,視我爲草芥耳。”

“李姓族人?”李世民心裡咯噔一下,輕聲道:“是哪個李姓族人?”

“大都督難道還不知道?李言慶乃是李公孝基親生子。不過受李公之託,一直留守在滎陽。”

李世民的身子,微微一顫。

其實早在當初李淵派李孝基和李道玄去滎陽時,他就已經隱隱覺察到了一些端倪。只不過此前還只是猜測,如今得柴青說明,他心裡如何能不感到震驚!李言慶,是九叔李公之子?

那豈不是說,他是我的堂兄?

思緒立刻飛速轉動,李世民開始思忖這其中利害。

“嗣盛,你說堂兄容不得你,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且和我說一說。若是堂兄的不對,我定爲你在父親面前擔保。”

李世民很聰明,竟順着柴青的言語,改稱李言慶爲堂兄。

柴青並不知,李世民其實早在之前並不知道李言慶和李家之間的關係。在他看來,李孝基既然把事情告訴了他,想必李家內部的人,已經知曉了此事。至少作爲李淵嫡傳的四個兒子,一定清楚李孝基和李言慶的關係。所以,他也沒有在意李世民對李言慶稱呼上的改變。

“事情是這樣的……”

柴青把事情的原委,經過,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李世民。

李世民很認真的聽完柴青的講述,不時還提出幾個疑問。

“如此說來,是道玄主動要求嗎?”

“據他們說,是這個樣子。只是道玄公子沒有告訴我,我也不清楚究竟是不是真的……好吧,就算我那樣做有不對之處,可那李言慶也不能這樣子羞辱我吧。我又沒有惡意,只是擔心道玄的安全。他卻在大庭廣衆之下,不但言語辱我,更令其手下將我擊退。我呆在那邊還有什麼意思?連武士彠都比我受他重用……他如此對我,我又豈能任由他羞辱不成?”

李世民皺眉沉吟,許久後輕輕頷首。

“此事我已知曉,嗣盛你既然不願再回去,那不如暫時留在我這裡。

不過就事論事,堂兄說的倒也沒錯。那縣衙是鞏縣的顏面所在,更是他的顏面所在。你堵在縣衙門口,可不只是羞辱了鞏縣縣令,更是羞辱了堂兄。只是堂兄的做法,未免太粗暴了……

恩,你這一路想必也辛苦了,就先下去休息吧……對了,文靜讓你來,究竟有什麼事情?”

“哦,他讓我給您帶來了一封書信。”

柴青心氣平和了不少,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遞給了李世民。

送走柴青之後,李世民立刻命人請王通過來。這王通原本是太原府的書記,是李淵的手下。

不過隨着李世民被封爲敦煌公之後,王通就被李世民從太原府要了過來。

李淵對王通沒有好感!

當年,他可是親自參與了王通和李言慶之間的那場文鬥。後來,李言慶以一篇原道,而震驚四座,李淵本來是準備評定李言慶勝出,卻不想太原王氏花費重金,最終還是王通獲勝。

也因此,李言慶寫出《傷仲永》,使得李淵對他更加喜愛。

後來他出任樓煩太守,才知道了李言慶和李孝基之間的關係。更因此,他向長孫晟提出請求,收李言慶爲徒。

不管當初那場文鬥,是否是出自王通的意願。

也勿論王通十載苦讀,勿論心姓和氣質,都與十年前有很大不同。

李淵就是對王通非常厭惡,所以當李世民提出徵調王通的時候,李淵毫不猶豫的點頭答應。

他麾下能人無數,也不在乎這區區王通。

但對於李世民來說,王通是他的智囊,是他可以信賴的人。

“大都督喚我,有何事吩咐?”

王通走進書房之後,非常恭敬的拱手詢問。如今,他已不是當年那個和李言慶文爭時的莽撞青年。白牛溪十載苦讀,令他錘鍊出超乎尋常的冷靜和幹練。在龍門山中,陪伴他的只有青山和溪水。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下,王通想清楚了很多事情……他和李言慶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說穿了,當年那一場比拼,不過受人挑唆罷了。至於重金賄賂,也非是他本意。

如今,王通已娶妻,還有了一房孩子。

更使得他清楚認識到,辱人者,人恆辱之的道理。想當初,他姓情飛揚,驕橫跋扈,不把天下人放在眼中。甚至時常對一些當時大儒口出不敬之言。人家是看他年少,不予理睬,等遇到李言慶,遭遇那一場敗績之後,王通終於悔悟過來,併爲他那獨子,取名一個‘福’字。

“我不望吾兒文采飛揚,只盼他一聲平平安安,平安,即是福。”

只這一句,就可以看出王通與早年的不一樣。

李世民把書信遞給了王通,“文靜說,熊耳山有李密麾下驃騎將軍秦瓊和程咬金,意欲歸降,還說此二人有大將之才,堪可重用。更有李密帳下魏徵,也願歸順,我當如何是好?”

“魏徵?”

王通想了想,“此人我倒是聽說過。他本是武陽郡元寶藏的書記,後元寶藏戰死,他歸順了李密,是個頗有才幹的人。至於秦瓊和程咬金,的確是李密麾下大將。如若大都督能收詞三人於帳下,無異於如虎添翼。”

“我也如此想,只是如何才能收服此三人?”

李世民頗爲苦惱的說:“這三人如今皆在熊耳山,北有宜陽和澠池,想要歸順,兇險頗多。”

王通想了想,不禁一笑。

“這有何難?他三人既然無法過來,那大都督索姓就兵出潼關,迎他們就是。”

“兵出潼關?”

“沒錯!”

王通說:“王世充此前在洛陽弄事,誅殺了盧楚、元文都等人,更試圖挾天子以令諸侯,其野心已昭然若揭。丞相新取長安,遲早必攻洛陽。既然如此,何不以清君側之名,攻略洛陽?”

“可長安雖得,關中未定。

薛舉虎視眈眈,李軌盤踞武威。更有那樑師都和劉武周,與突厥勾結,一直想要犯我邊城……這種時候,父親未必肯同意和王世充交惡吧。”

“王世充,胡蠻耳!

我視他如草芥,若取之,易如翻掌。大都督只需向丞相進言,說此戰名爲攻取,實爲威嚇。王世充東有二李牽制,斷然不敢與我們交鋒。大都督,我們擔心關中腹背受敵,他王世充同樣要擔心,三面受敵……我可以肯定,王世充必不會與大都督交戰,而是與丞相乞和。”

李世民眼睛一亮,“以先生所言,父親會同意我出兵?”

“這是自然,需知丞相也正要藉此機會,震懾中原。大都督只需真戲假作,必使中原大亂。”

“而我,亦可得三士!”

李世民說罷,和王通相視而笑。

“對了,還有一件事,需令先生早知曉……此前我們在太原猜測的那件事情,恐怕已經成真。”

王通一怔,“哪件事?”

李世民輕聲道:“李言慶李郎君,正是我九叔親生子!”

(未完待續)

第廿二章 都棱鎮二第11章 僚亂(四)第69章 末日(五)第卅四章 風暴之清明第58章 君何人(下)第14章 徐世績的缺點(上)第卅八章 古廟逢貴客第3章 沉香槊第卅章 平壤一夜三第11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90章 伊人遠去第63章 關中來客第67章 竇夫人求醫第卌七章 我本一俗物上第卌二章 新羅七第79章 滎陽之變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七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下第卅七章 瓦崗興李當王六第53章 言慶收徒第卅九章 石灰吟上第51章 命題:釋道(上)第69章 末日(一)第廿五章 招攬第69章 決裂第卌一章 一千貫下第19章 黃口孺子言太平第廿二章 言慶出招第卌七章 朵朵第卅六章 釜底抽薪上第54章 暗涌(二)第卌六章 屍山血海二第73章 身世大白第卌五章 若有緣時自相逢第81章 鄴城之戰(二)第10章 流言第11章 我心似君心(續一)第卌二章 竹園深深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三第廿三章 懦懦竇奉節下第67章 遠行第3章 海門鎮(一)第72章 言虎第51章 喜盈門(七)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四第13章 授藝第9章 種子(下)第11章 我心似君心(下)第19章 冼夫人第廿四章 傀儡第65章 一字並肩王第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二)第53章 言慶收徒第82章 罵死虞柔第廿章 滎陽李無敵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二)第8章 殺人了(上)第4章 所謂天朝上國(上)第4章 海門鎮(二)第廿九章 黃雀第15章 彌勒弟子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七第69章 末日(一)第廿二章 都棱鎮五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中)第79章 關中再來客第12章 沒有想象的好第51章 裴淑英的迷茫第13章 長安一夜(三)第3章 海門鎮(一)第77章 魚與熊掌第52章 屍山血海(八)第80章 投名狀第廿八章 僱傭軍初構想第卌四章 王白牛上第8章 僚亂(一)第12章 麻煩來了(上)第67章 誠意第卅八章 瓦崗興李當王完第93章 夜談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四第83章 公子威武第64章 父女第71章 花郎隱者第53章 屍山血海(完)第卌五章 若有緣時自相逢第51章 喜盈門(四)第6章 七學士(三)第7章 哈士奇(下)第卌二章 竹園深深第卅三章 回滎陽六第卌章 火馬奔騰第57章 東都(三)第66章 李道彥第12章 李玄霸第廿三章 懦懦竇奉節上第11章 大定酒樓第廿二章 緣由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一第卅三章 風暴之忠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