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卌一章 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河南討捕大使,秩比正三品。

表面上,這屬於地方官制,負責剿匪平亂,維持地區安寧。然而自討捕大使這個職務出現後,權力不斷增長。這也與各地叛軍層出不窮有關,地方越亂,盜匪越多,討捕大使的責任就越大,權力自然隨之增長。討捕大使一下,節制所治地區內。所有鄉勇和郡兵。包括各郡郡尉,司馬,同樣需要聽從討捕大使的調遣。討捕大使無權干涉政務。但卻擁有督導之責。

同時,討捕大使根據區域劃分。

可以跨郡征伐。比如河北討捕大使楊義臣,所治就是太行山爲中心,周遭所有的郡縣;而山西討捕大使,則是由李淵兼任。樓煩、雁門。太原等六七個中上郡,盡歸於李淵所治。

河南討捕大使的職權範圍,包括了滎陽,濟陰,東郡等三個上郡,並擁有拱衛東都洛陽的職責。

所以,相比較之下,河南討捕大使的地位,在各路討捕大使中,最爲高崇。

張須陀死後,楊慶曾有意推舉李言慶出任這個職務。但正是因爲這個職務的特殊性,一個多月過去,卻沒有任何結果。楊慶私下裡對李言慶說:“留守洛陽的三大輔臣中。除了樊子蓋贊成你繼任河南討捕大使之外,元文都和盧楚,似乎都不太願意。所以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準確的回覆。”

那言下之意就是告訴言慶:我已經盡力了,可是洛陽方面,似乎不太同意。

原因嘛,主要還是集中在李言慶的年紀上面。

隋唐時期,已經不是那種“十二歲可以爲宰相”的甘羅時代。爲官者需要有資歷,閱歷,一步步歷練。軍中的情況還好一些,有出身、有戰功,就能提升的很快,可是這地方官員,就不僅僅要是依靠出身、戰功就能快速升遷。閱歷、政績,各方面的協調能力,就需要做出覈定。

哪怕是宇文成都那種深得楊廣喜愛的人,別看如今出任正三品的天寶大將軍,課如果下放到地方,最多也就是個從四品的職務。而且還是類似於司馬,郡尉之類的軍職,主官基本不用考慮。

言慶以二十歲年紀,出任正五品軍職,從四品的地方官職,已經是酌情提拔了~

如果他沒有那麼大的名聲,如果他沒有高句麗和抗擊楊玄感的戰功。如果他沒有保護虎牢關的功勞,只怕連滎陽司馬的位子都難以作文。提升爲河南討捕大使?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就連言慶自己,也很清楚這其中的困難。

所以楊慶和他談及此事的時候他也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

一方面是因爲這件事情的操作太過於複雜,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夠韜光養晦。畢竟成爲河南討捕大使之後,他所要承受的壓力,以及外界的關注度,都將變得巨大。甚至有可能被赤裸裸的擺在檯面上被人剖析……那樣一來,他諸多秘密,包括麒麟臺,都有可能暴露。

而這,絕非言慶所期望的事情。

可是現在,王世充來了!

李言慶就不得不重新考慮,早先做出來的種種規劃。

不管史書上如何記載王世充的無能。不管後世影視作品中,王世充是何等的昏庸和殘暴。但這個傢伙,最終擊敗了李密,殺死了楊侗,滅掉了元文都盧楚等人,建立了雄踞中原的大鄭國。

李密,非比常人。

元文都,盧楚,雖則接觸不多。可是也聽過他們的種種傳聞。

王世充能在諸多英雄豪傑中崛起。並稱王建國,本身就已經證明了他個人的能力。李言慶不是那種熱血青年,斷然不會因爲史書上的記載。而去輕視任何一個人。事實上。王世充長於審時度勢,善於把握時機。他比李密更能隱忍,比李密更能看清楚時局的變化,比李密,更加果決狠辣。??只是王世充有點倒黴,遇到了一個比他更能隱忍,更善於把握時機,更能審時度勢,果決狠辣的李淵。

於是,他悲劇了……

對付一個李密,言慶已經感到吃力。

雖然憑藉着穿越者特有的預知能力,而獲得先機,可是與李密交鋒時,他同樣感受到壓力。

李密攻取了金堤關;言慶就設計了離間計。

李密殺死了張須陀,言慶就搞出一個二虎爭食……

兩人從頭到尾,並沒有實實在在的交鋒。可是兩人的暗戰,似乎是從未停止過。大街彼此出招,到目前爲止,李言慶略佔上風……而這個小小的優勢,言慶也不知道能否保持下去。

猛虎尚未走,可這後門又來了一頭狼!什麼叫前門拒虎,後門進狼?李言慶現在算明白了!

原本以爲徐世績在鹿蹄山能擋住王世充進入東都。

沒想到,王世充竟然弄出了一份詔令,使得徐世績之前所做的種種。都成了畫餅。

李王交鋒第一回合,王世充勝!

“王公,得了河南討捕大使。就能擋住王世充嗎?”

王頍不知道言慶爲什麼會對王世充如此忌憚。可是他也收集了不少王世充的資料,對此人多多少少也算做過了解。和言慶所想法差不多,王頍同樣認爲,這王世充是個厲害角色。

他想了想,“如果郎君能夠獲得此一官職,至少可以保證,你能站穩。

而且,河南討捕大使所治三郡,能給郎君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可如果這討捕大使被王世充得到,他定然會設法打壓郎君。畢竟郎君在滎陽郡,聲望太搞,必然遭遇王世充的忌憚。

郎君出任河南討捕大使,則滎陽依舊掌控在郎君之手;若郎君不出人河南討捕大使,則滎陽必被王世充李密索多。”

李言慶聽罷,也不禁露出苦惱之色。

朝廷讓什麼人出任河南討捕大使,可不是李言慶能夠決定。

楊慶身爲宗室,所做建議依舊無法通過。那麼自己,有如何能說動朝廷統一自己出任討捕大使呢?

這可是一個大難題!

若不能順利解決,必然會前功盡棄。

李言慶擡起頭,想王頍看去,“那王公可有妙計教我,如何奪取這河南討捕大使的職務?”

“老朽無能,一時間也想不出合適計策。”

連王頍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那又如何是好?

新年祭祖,在言慶滿腹心思中,悄然結束。

當晚,李言慶在府中擺設酒宴。於衆人同慶新年到來。杜如晦、長孫無忌、許敬宗、顏時相等人紛紛前來。甚至袁天罡和趙希譙,也帶着李淳風來到了鞏縣,共慶這一年一度的佳節。

薛收沒有出席酒宴,卻是因爲他收到了一封家信。

原來,薛道衡膝下還有一女,名叫薛瑛,是薛收的妹妹,年方雙十。由於河東地區,現在也變得不太安穩,所以薛瑛和家人商議之後,決定從河東,前來投奔薛收,滎陽雖然也不算安靜,可畢竟比起其他地方,還算不錯,而且薛收在滎陽混的不錯,薛瑛自然前來相投。

大年初一,薛瑛一行車仗,度過黃河。薛收提前趕赴虎牢關,迎接妹妹一行人到來。

人家是兄妹相會,李言慶自然不可能阻攔。他甚至希望薛氏族人紛紛來投,只可惜……

薛道衡的兒子們跑去了太原。而且大多數族人似乎也不願意遠離故土。

畢竟薛氏太大了。

也並非所有人,都會信任薛收。

家宴上,言慶於衆人把酒言歡,表現的舉止得當。

可是家宴結束之後言慶就把那些心腹都召集過來,討論如何獲得者河南討捕大使的問題。

其實,他的心腹也不算太多,只有長孫無忌和杜如晦兩人而已。

孔穎達幾人已經向言慶提起過。年後他們將離開鞏縣,前往長安有理。孔穎達、顏時相,這都是當時名士。他們對如今時局,自然有自己的看法。雖然言慶名望足夠,但不足以讓他們投靠。之前因爲編撰聖賢錄,所以聚集於麒麟管。現在,聖賢錄已經編撰完畢,他們也就不願意,繼續留在鞏縣。人各有志,不能強求……李言慶也沒有阻攔。給了豐厚儀程,並恭祝他們,能夠一帆風順。

至於許敬宗,倒是願意留下。

不過這個人太過機靈,李言慶願意用他,卻無法把他當做心腹。

杜如晦這段時日,也對王世充做過一些瞭解。

得知王世充要進入洛陽,同樣也是感到幾分憂慮……可是,如何幫助言慶那到河南討捕大使的職務,他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這刀把子攥在別人的手裡,主動權不在他們。

長孫無忌說:“既然是河南討捕大使,相比楊慶的建議,非常重要。

言慶你既然想得到這個職務,應該從兩方面下手。一方面,要讓楊慶加大對你的舉薦力度。另一方面,還要設法說服元文都盧楚等人。元文都還好說,只要楊慶願意出面。問題應該不大。可是盧楚……此人性格剛直,不是用人情關係,金珠錢帛可以打動的人……加上你此前曾反出鄭家,雖然說現在你和鄭家關係不錯,可是對盧楚而已,怕是留下不好的印象。”

“楊慶能說服元文都?”

言慶不禁詫異詢問。

長孫無忌說:“當然可以。楊慶的生母,就是元文都的姐姐。聽說元文都的母親死得早,他父親又常年不在家,是元老婦人一手把他撫養成人。元文都對老婦人,可謂是言聽計從。只要楊慶能說動老婦人出面,元文都絕對不會有人和異議。只是,這位老婦人,深居簡出,甚少拋頭露面。”

弱勢如此,則說明楊慶並沒有下定決心,舉薦自己啊!

留守洛陽的三大輔臣,樊子蓋已經認可了自己。如果楊慶舉薦力度能夠增強一些,元文都自然不成問題。只要元文都點頭,盧楚即便是反對,向來也無法阻止言慶出任河南討捕大使的植物。

“看起來,問題還在楊慶啊。”

李言慶和杜如晦相視一眼之後。露出了若有所思之狀。

杜如晦突然道:“河南討捕大使關係滎陽安危,同時也會威脅到楊慶對滎陽郡的掌控力度。

楊慶若要舉薦,必然會舉薦一個有能力,同時又聽從自家命令的任務。言慶你顯然不太合適……即使楊慶想用你嗎,恐怕也要顧及你在滎陽的影響力。一旦你得到河南討捕大使的職務,恐怕會威脅到他在滎陽的地位。所以我推測楊慶如今也在猶豫,想用你,又不敢用你。”

▪тт kΛn ▪CO

“那我該如何是好?”

杜如晦想了想,輕聲道:“盧楚!”

言慶和長孫無忌一怔,立刻明白了杜如晦的意思。

“你是說,說服盧楚嗎?”

長孫無忌連連搖頭,“盧楚那個人,可是不好說服……而且我聽說。王世充乃是太原王氏族人,盧楚對言慶本來就沒有好感,而與王氏,又有姻親之好。這種情況下,他怎麼可能回心轉意?”

杜如晦說:“不試一試。又如何知道不可以?”

“那老杜你的意思是……”

“我和無忌的意見一樣,一方面要令楊慶加強舉薦力度,另一方面。你必須前往洛陽,面見盧楚。不過,我以爲楊慶點頭的可能性不會太大。雖則他欣賞你,也願意用你。但絕不會允許你,威脅到他的地位。所以我思來想去,倒是覺得說服盧楚,可能性會更大一點。”

李言慶眉頭緊蹙,陷入深思。

杜如晦說的沒有錯,自己在滎陽郡的聲望,着實太大了!

李無敵,李大善人……

如今滎陽郡誰個不知,哪個不曉?

自己戰功顯赫,文名熾盛,再加上和滎陽郡大大小小的世胄家族,關係也算是不差,楊慶有怎能沒有幾分顧忌?言慶做鷹揚郎將,做滎陽司馬,始終是楊慶的麾下。課一旦成爲討捕大使,幾乎是和楊慶平起平坐,甚至軍事上面,比楊慶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焉能沒有顧忌?

所以,說服楊慶,難度未必會比說服盧楚的小。

而且即使是說服了楊慶,這其中還有需要有種種盤根錯節的關係要去處理,着實有一些麻煩。

既然如此……

言慶站起身來,“正好這兩日我要前往洛陽,向右翊衛府述職。

藉此機會,正可以拜會一下盧太府,順便還可以探聽一下洛陽和長安方面的消息。能否奪取河南討捕大使,只看此次洛陽一行。老杜,你且留守黑石關,加強對瓦崗的管處。無忌嘛,隨我一同前往洛陽。

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五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卅五章 瓦崗興李當王四第51章 喜盈門(五)第98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63章 關中來客第卌章 機關算盡下第6章 七學士(三)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69章 末日(七)第卌二章 武僧第12章 麻煩來了(上)第16章 崔道林(下)第9章 悍匪解象第65章 不如意事常八九第廿八章 滎陽攻略第一彈下第64章 父女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一)第57章 東都(五)第16章 崔道林(上)第卅五章 各懷心機第廿四章 孝子第3章 希譙道長第廿章 割喉禮第廿六章 河南討捕大使第50章 真邪?假邪?第6章 朵朵失蹤第1章 血案第卌七章 我本一俗物上第卅三章 回滎陽六第卌七章 漁人下第14章 反常的毛旺一家第15章 翠雲回家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下)第卌三章 新羅八第廿一章 武德三年的餘韻第廿二章 都棱鎮六第53章 屍山血海(完)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下)第廿二章 都棱鎮三第廿九章 回滎陽一第87章 歸去兮第51章 喜盈門(四)第4章 有故事的人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四第80章 投名狀第卅一章 平壤一夜四第54章 暗涌(二)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九第91章 父子相見第79章 關中再來客第3章 所謂劃江而治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六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一第17章 長孫大人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下第卅一章 驅虎吞狼乎第卌三章 二月春風似剪刀第13章 突厥十不戰第卌章 機關算盡下第86章 父仇不共戴天第4章 七學士(一)第78章 有子第廿二章 都棱鎮一第61章 雄大海出獄第卅四章 王室追殺令下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五)第卌四章 不肯吃虧第50章 真邪?假邪?第卌五章 若有緣時自相逢第卌九章 白龍馬第13章 詠鵝(上)第卅五章 瓦崗興李當王四第卅二章 回滎陽五第廿五章 拜師下第卌四章 最後一課中第廿章 欺人太甚第1章 且聽下回分解(下)第6章 七學士(三)第12章 麻煩來了(上)第53章 屍山血海(完)第57章 東都(三)第8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一)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九第6章 刀筆之下斷生死第16章 未雨綢繆第卅七章 囚徒上第85章 紅土坡鄭善願歸天第81章 鄴城之戰(四)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九第9章 無間道第廿六章 長孫有女初成長第81章 鄴城之戰第77章 魚與熊掌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第9章 江湖風波將起第9章 僚亂(二)第卅九章 遇襲第1章 桃花三月下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