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法主風雨上瓦崗

鞏縣男李言慶,遭遇盜匪攔截!

當言慶和長孫無忌還在途中的時候,消息已經在鞏縣大街小巷傳開。而負責把這消息傳播出去的人,正是提前得到了通報的王頍。

三年間,王頍以李府一個內宅管事的身份,幾乎從不拋頭露面。

誰都知道,李府的內宅是由毛小念掌控。一個如花似玉的小女婢,竟成爲堂堂縣男府邸的內府管家,李言慶和毛小念的關係,也隨之令人們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其實,似毛小念這樣的貼身女婢,遲早都會成爲主人家收入房中。只是執掌內宅,這權利可就變得巨大。

那小婢女,有何德何能?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毛小念的身上,誰又會去在意一個垂垂老矣的二級管事。

加之王頍素來低調,在李府諸多下人當中,也不太搶眼。人們只知道,這老兒似乎和李縣男有一些關係,不過看李言慶平日裡對他也不甚在意,盤根問底的心思,也就隨之降低下來。

可誰也不知道,這看上去一陣風就會被吹倒的老傢伙,竟是李府之中,李言慶之下,最具權力的人!

王頍一手打造出了遍佈整個滎陽的情報網。

可以說,滎陽之下的風吹草動,他可以在第一時間得知。

當李言慶派人先行回府的時候,也把遭遇伏擊的事情,傳到了王頍的耳中。如何處理?李言慶沒有任何交代,因爲他相信,王頍會做出最爲合適的安排。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王頍馬上就明白了李言慶的意思,在蒐集情報的同時,又迅速放出了消息,以增加縣府方面的壓力。

堂堂縣男,竟在鞏縣治下遭遇強盜襲擊,你柴孝和該當何罪?

不管柴孝和會做出什麼反應,都勢必會行動起來。如果這件事是受人指使的話,那麼指使人,必將收斂行跡,甚至於會在種種壓力之下,而露出破綻。王頍就在暗中,悄悄觀察……果然,柴孝和得知李言慶遇襲之後,大驚失色。

他親率鄉勇,在鞏縣城外迎接李言慶一行人。

“柴縣令有心……區區毛賊,不足掛齒,我已將其擊潰,首領也被我當場格殺。

只是有件事情需提醒柴縣令,陛下即將南下江都,到時候定然會途經鞏縣,在河洛登舟。

三年來,鞏縣在縣令的治理下,可謂風調雨順,百姓安樂。此大好機遇,柴縣令飛黃騰達之時指日可待。若因區區毛賊,而耽擱了縣令的前程,實在不值得。如今徐郎將被調至鹿蹄山,羅口府羣龍無首。毛賊就敢如此猖狂,豈非是對陛下言明:鞏縣安治,非柴縣令之功?”

柴孝和的臉色,頓時變得難看。

他本是濁官出身,早先是下郡小吏。

蓋因劉元進肆虐江南時,縣令棄城而走,柴孝和挺身而出,這纔算是得了機會。後又得到吐萬緒的推薦,柴孝和從一個下郡小縣的縣正,一躍而成爲一方縣令。三年來,鞏縣安治,有徐世績的功勞,也有柴孝和的努力。而今李言慶這一席話,卻讓他心中,生出一絲擔憂。

是啊,徐世績出鎮羅口的時候,鞏縣治下,從未有過盜匪劫道的事情。

而今徐世績一走,就立刻鬧出這樣的事情,豈非是告訴旁人:鞏縣安治,與他柴孝和無關?

“敢問李縣男可知道,這些盜匪藏匿何處?”

李言慶搖搖頭,“這個倒不清楚。只是盜匪似乎對縣令治下的情況非常瞭解,觀其裝備,似乎也不是普通毛賊。最重要的是,他們竟知道徐郎將調走,而縣令尚未接手治安的空擋時間,這其中……”

“縣男之意,莫非是城中有其耳目?”

李言慶微微一笑,“此事,還需柴縣令查明。”

說罷,他向柴孝和拱手告辭,與長孫無忌並轡離開。

鞏縣城門下,柴孝和眉頭緊鎖,沉吟半晌後,突然道:“從今日起,鞏縣兩門加強盤查,出入城池,必須發放腰牌,纔可以通行。入夜之後,實行宵禁,對過往商戶,更需登注在冊。”

“大人,如此是不是太突然了?”

“若不突然,如何抓捕得毛賊?”

柴孝和深吸一口氣,目光向李言慶一行人的背影看去,陡然間,變得深邃!

第二天傍晚,王頍就發現了頭緒。

初夏時節,陰雨霏霏,時斷時續,留下遍地桃杏飄零。

李府後宅的人工湖上,漂浮着一層淡淡的水汽。李言慶則坐在湖畔的一塊方石上,靜靜垂釣。

後院靜謐,顯得格外祥和。

只是偶爾從雄闊海口中傳來的鼾聲,多多少少有些不太搭調。

釣魚?

雄闊海不擅長!不過吃魚,確是頗爲老練。

他實在想不明白,少爺如何能坐在那裡,半晌一動不動。而且釣出來的魚,到最後又放回湖中,爲的又是哪般?他品味不出這釣魚之樂,所以也只能靠在遠處的涼亭裡,呼呼大睡。

王頍,踏踩着小徑上的桃杏殘落,悄然來到言慶身後。

李言慶有所覺察,但沒有什麼舉動。

王頍也不說話,在一旁坐下後,靜靜的看着湖面上的浮標,似乎想從那紅色的浮標上,看出些有趣的事情來。

突然,浮標一顫。

李言慶臉上露出一絲笑容,手上用了個巧勁兒,把魚竿收起,釣起一尾金背花鯉。金背花鯉,是鯉魚的一種,肉質鮮美。被釣上來後,猶自撲騰不止,似乎想要掙扎離去。李言慶哈哈大笑,取下鯉魚之後,對着魚口吹了一口氣,然後把鯉魚又扔進湖中。就見金背花鯉在湖中拍起一片水花,旋即逃之夭夭。

“先生是否來試試手氣?”

王頍笑着搖頭,而後輕聲道:“公子,有頭緒了。”

“哦?”

“尹家在十天前,曾送出三十車糧草,但不知是送給何人。

還有,據九山的探子說,不久前,尹家的二管事曾託人訂購了一些輜重。其中有五十副甲冑,還有兩百把大橫刀。說是要給家中的護院裝備,但是這批輜重,卻始終沒有出現在尹府。”

“呵呵,也許是送人了吧。”

王頍一笑,“卻要看送給什麼人!”

“王先生,最近東郡的瓦崗活動極其頻繁,已經數次逼近滎陽縣城。你說,這解象和瓦崗,是否有聯繫呢?”

“從目前來看,二者間尚未有聯絡。

不過以後卻說不準,瓦崗賊的聲勢越來越大,前些日子又吞併了韋城人周文舉的兵馬,其聲勢更加浩大。楊慶數次和瓦崗賊交鋒,都未佔到便宜。解象若是投奔了瓦崗,斷不會躲在這邊。若說他有其他目的,焉能爲了五十副甲冑,就冒然襲擊您?那豈非是暴露了目標嗎?”

李言慶點點頭,“既然如此,且先派人查探解象藏身之地。”

“我已安排下去,嚴密監視尹家的一舉一動。

想來解象這次判斷失誤,損兵折將,斷然不會善罷甘休。他還會和尹家聯絡,而尹家如今,怕也是騎虎難下。只要他們還有聯繫,那麼解象的藏身之地,就一定會被我們打聽出來。”

“如此,你且安排。

想必柴縣令也不高興,從昨日開始,執行夜禁。如此一來,定然會給尹家造成巨大的壓力。”

“公子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

王頍說罷,起身離去。

李言慶也意興闌珊的收起魚竿,朝着涼亭中的雄闊海大喊一聲:“大黑子,該吃飯了!”

“該吃飯了嗎?我這就來!”

雄闊海噌的一下起身,快步跑向李言慶。

看到他這副模樣,李言慶忍俊不住,笑了……

也就是這個傢伙啊,能讓自己開心一笑。不過輕鬆過了以後,他還要迎接,更爲巨大的挑戰。

從樑老實的口中,李言慶大致上知道了解象的情況。

解象原本是齊郡的一名獵戶,隨其父練就了一身好武藝。但因脾氣暴躁,與當地人發生衝突,失手把人打死,就逃入山中。後來遇到了左孝友,就隨着左孝友一同起兵。大業十年中,左孝友聲勢浩大,麾下有十萬衆。但是遭遇張須佗以隋軍八風陣的攻擊,一戰而潰。

左孝友隨之投降,但他麾下四大將:解象、鄭大彪、王良、李畹各帶一部人馬,繼續和隋軍交鋒。說起來,這解象也端地不容易。竟然在張須佗重重圍堵中,殺出一條血路,逃至滎陽。

只是樑老實卻沒有說出解象的藏身之處,頗有些可惜。

李言慶倒是能看得出來,樑老實這傢伙膽子雖不算太大,卻是個有底線的人。

當然,若是嚴刑逼問,也不是不可能問出結果。但李言慶並不想這麼做,他也希望藉此機會,來考驗一下王頍的能力。至於樑老實?李言慶也沒有殺掉,而是讓他在沈光身邊做事。

以沈光的手段,樑老實想要出幺蛾子,估計也就是個死無全屍的結果。

說實話,李言慶並沒有把尹家和解象放在眼中。

這不是自大,而是在經歷過無數次血腥殺戮之後,錘鍊出來的自信。如果連這麼一股殘匪,一個過了氣的豪族都搞不定,他又如何能掌控滎陽?這三年來,他耗資數十萬貫打造出來的勢力,豈不是變成了一個笑話?所以,在和王頍商議過後,李言慶就把這件事,拋在腦後。

因爲,從樑郡方面傳來了一個消息,引起了李言慶的關注。

李密,出現了!

自大業十年逃走之後,李密就銷聲匿跡。

他化名劉智遠,藏匿於民間,以教書爲生。只是這傢伙,頗有幾分宋江的風采,竟然在酒肆中題寫反詩。而後又先後投靠了郝孝德等人,卻不受重用,甚至連生存都變成了問題。

當時,郝孝德等人的聲勢正強盛,勢力正大,怎容得他一個落魄書生指手畫腳。

你若真有本事,那楊玄感又怎能失敗?

加之李密出身世胄門閥,帶着些許貴族氣,與郝孝德這些草根階層,本就有些格格不入。於是乎,李密只得再次隱姓埋名,投奔了他的妹夫,雍丘縣令丘君明家中。丘君明是個老實人,對李密也頗爲照顧。在他的引介下,李密娶了本地王秀才的女兒爲妻,總算是站住腳。

卻不成想,那王秀才的女兒,本是丘君明侄子丘懷義的情人。

丘懷義得知後,憤怒無比,登門質問丘君明,卻被丘君明一頓羞辱,狼狽而走。

也正因爲這個原因,丘懷義懷恨不已。在偶然機會中,他從李密妻子口中得知了李密的身份,立刻呈報本地郡府。雖已時過三載,楊廣卻沒有忘記李密這個人。所以當樑郡郡守楊旺得知以後,立刻下令緝拿。也真是運氣好,李密正好不在家中,躲過了一劫。可是丘君明一家,以及王秀才一家,盡數被楊旺拿住。因爲跑了李密,楊旺同樣很不高興,於是下令,將丘君明、王秀才一家老小共五十三口人,就地問斬後,屍體被棄之於荒野中,任由野狗爭食……李密逃出雍丘之後,同樣是走投無路。

在無奈之下,他再次投奔了當地變民反賊。

只是這一次,他的運氣不錯。

外黃人王當仁,昔日曾隨楊玄感效力。楊玄感失敗後,他逃回老家,並集結起本地的少年,佔山爲王。後來時局越來越亂,王當仁乘勢起兵,立起名號。緊跟着,他同宗兄弟,與外黃隔濟水相望的濟陽人王伯當,也起兵造反。兩兄弟隔河而立,互爲掎角之勢,竟使得濟陰郡官兵束手無策。

至年初時,兩人麾下,已聚衆逾萬人……

同年,又有雍丘人李公逸造反,投奔王當仁兄弟。

三方合併之後,竟有兩萬多兵馬,其聲勢越發強盛,使濟陰郡官軍,不敢觸其鋒芒。

李密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來到王當仁麾下。

王當仁當然知道李密,同時也知道李密曾經是楊玄感的謀主,曾爲楊玄感獻策,卻未被採用……他把王伯當和李公逸召集在一起,商量說:“李密此人,頗有才略,我非常瞭解。他出身高貴,志氣高遠。如果我們推舉他爲首領,定然能吸引更多英雄豪傑……當年我在楚少公麾下時,就聽說過他的才能。只可惜楚少公剛愎自用,有此高人卻不肯用,我們不可再效仿。”

其時王當仁所部的發展,已達到了一個瓶頸。

他們也急需有一個名聲顯赫之人,來吸引更多的力量。

只是王伯當等人很猶豫,畢竟把自家基業拱手讓給別人,實在是心有不甘。

王當仁說:“我曾聽過一個讖語:楊氏當滅,李氏當興。這個李氏,莫非就是李密?自古以來,帝王有上天護佑,即便身臨險境,也能遇難呈祥。你們看,當初楚少公兵敗,李密被隋軍俘獲,卻離奇逃走;前些日子,又差點被官軍捉到,但毫髮無傷。此若非天佑李公,焉能如此?”

桃李章的謠言,早已流傳天下。

王伯當和李公逸也不由得心生幾分敬畏。

和李密一番談論之後,他們又發現,李密的確是有才華。

王伯當更是當下拜李密爲老師,隨他學習兵法。李密在穩定下來之後,似有恢復到當年在楊玄感麾下時的意氣風發。

他在瞭解了王當仁等人的情況之後,開始籌謀計算。

“我們如今依濟水而立,看似風光,實則兇險萬分。

如今朝廷已開始針對各地義軍鎮壓,濟水乃八通之地,從滎陽出兵,可以在一晝夜間抵達濟水。而且,我們在這裡無險可依,更無所依持。長此以往下去,只怕遲早被官軍消滅。”

“那老師以爲,當如何爲之?”

王伯當連忙詢問。

李密正色道:“楊廣無道,天下遲早大亂。

如今各地英雄紛紛揭竿而起,看似聲勢浩大,可實際上卻是各自爲戰,如同一盤散沙。這就等於給官軍機會,各個擊破我等。此前盧明月、郝孝德、王薄、左孝友,皆可爲我們前車之鑑。

論實力,我們無法與這些豪傑相比。

可是他們卻被官軍擊潰,又是爲何?只因他們沒有長久目光,相互間非但不合作,反而爲地盤發生衝突。盧明月被張須佗攻擊的時候,郝孝德王薄,隔水相望,卻不肯出兵救援。

左孝友被圍困時,郝孝德卻在爲一個縣城,和王薄相互攻擊,遲遲不發援兵。

待到盧明月和左孝友被消滅後,郝孝德和王薄,也相繼被擊敗……是他們不得民心?還是他們沒有精兵悍將?非也,只因他們目光短淺,只計較一時得失,而不知圖謀於將來。

所以,我們現在看似無憂,實則已是在生死關頭。

我有一計,可令我們實力增強。白馬,乃東郡要地所在,東可圖謀黎陽倉,西進則可佔居滎陽,挺進河洛。翟讓得瓦崗之所,只知一味劫掠。我們可以前往瓦崗,投奔於翟讓,做棲息之地。如此一來,我們可以暫時獲得瓦崗的護佑,同時又能以瓦崗之名,召集天下英豪。

翟讓,有勇無謀之輩。待時機成熟,我等取而代之。東有黎陽倉可爲進軍河北之前哨,西取滎陽,佔居洛口,直逼洛陽,則大事可期。”

李密畫出了一個好大的畫餅,讓王當仁等人怦然心動。

大業十二年四月中,李密率部抵達瓦崗。

同月,楊廣的儀仗抵達洛水河口處,登上了南下的龍舟……

第81章 鄴城之戰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八)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九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五)第96章 洛陽求救第12章 李玄霸第98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57章 東都(一)第8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一)第卌一章 一千貫上第75章 河東第51章 喜盈門(五)第卅五章 瓦崗興李當王四第53章 屍山血海(完)第51章 屍山血海(七)第8章 鞏縣第一豪門第卅一章 竇文蔚第15章 且行且珍重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五第卅四章 瓦崗興李當王三第57章 東都(五)第11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96章 洛陽求救第81章 爾欲戰 便來戰第69章 末日(二)第卅一章 平壤一夜四第70章 贏家第卌二章 新羅七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三)第77章 何人死期?第卅七章 新羅二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一第卅一章 竇文蔚第廿三章 汝非蒲山公第廿九章 平壤一夜二第卅章 唐猊玉帶第13章 詠鵝(上)第卌五章 鳩殺第67章 誠意第卅八章 新羅三第卅四章 王室追殺令上第97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第15章 決戰玄武門(二)第55章 孝文之殤第1章 長安風雲(一)第卅九章 新羅四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廿二章 都棱鎮三第卌九章 三娘子第13章 授藝第11章 我心似君心(中)第廿章 欺人太甚第67章 誠意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五第卅六章 新羅一第7章 魏徵的決斷(三)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中第廿章 滎陽李無敵第卅七章 囚徒下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下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一)第15章 決戰玄武門(二)第卅四章 風暴之清明第9章 無間道第53章 言慶收徒第卅一章 竇文蔚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中第卅四章 回滎陽完第卅四章 風暴之清明第卌三章 薛伯褒第一謀第14章 平南十策第72章 新年第95章 江淮第一悍匪第91章 蝴蝶第90章 伊人遠去第81章 鄴城之戰(五)第卅七章 又聞彌勒聲第17章 長命鎖第7章 哈士奇(下)第86章 父仇不共戴天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廿章 滎陽李無敵第6章 刀筆之下斷生死第16章 金堤關(二)第50章 被姑姑痛恨的男人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七)第廿一章 先聲奪人第51章 喜盈門(七)第72章 言虎第85章 各懷心機第1章 血案第廿一章 先聲奪人第56章 辛文禮新文禮?第7章 遇故人第卅九章 石灰吟上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上)第70章 贏家第57章 東都(三)第55章 交易第18章 八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