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哈士奇(上)

清早,洛陽縣衙門前,就聚集了許多人。

自大隋開國以來,首次外交衝突事件的噱頭,的確是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昨日事件發生後,洛陽人就開始對事件的處理結果,做出了許多判斷。其中不泛一些耆老儒生們,搖頭晃腦的訴說着關於這件事的看法。他們的觀點出奇相似,無非是大隋乃天朝上國,自當胸懷廣闊,以仁德來教化海外蠻夷……等等強調。

如此一來,倒使得許多人,對雄大海的結局報以不樂觀的態度。

當然也會有人提出反對的意見。明明是那些倭奴國人的牲口在路上傷了人,雄大海上前阻止,才和倭奴使者的護衛發生衝突。再者說,明明是倭奴國的人先動手,打不過雄大海才致死,憑什麼要雄大海償命。難道說,我大隋朝的子民,就不值錢嗎?

持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但卻不知該如何反駁那些儒生口中的‘仁德教化’。

總之,這件事的確讓很多人產生了興趣,以至於一大清早,縣衙門口就人滿爲患。

鄭言慶並沒有去旁觀,而是在縣衙附近找了一家比較偏僻安靜的小茶肆中坐下。

其實也算不得茶肆,準確的說,是一家小吃店。

賣些蒸餅、湯餅之類的食品。許多客人並不會在這裡吃東西,而是買來打包帶走。所以,小茶肆的環境倒還算安靜,言慶給毛小念要了一碗湯餅,自己則坐在茶棚下,看着過往的人羣,聽聽茶肆老闆和那些客人之間,看似隨意的談話。

他能做的,都已經做過了。

雖說他去縣衙,或許可以引起一些關注,但卻無法改變一個正五品縣令的主張。

與其去那裡湊熱鬧,到不如坐在這茶肆中聽聽人們的閒聊。

鄭世安雄大錘,還有一些老街坊們卻放不下心來,全都湊到縣衙門口旁聽結果。

用雄大錘的話說:“大黑子看見我們,至少不會太害怕!”

“少爺,您怎麼不吃東西?”

鄭言慶正在聽老闆和買蒸餅的客人之間對話,被毛小念問起,輕聲回答說:“我這會兒不太餓,你快點吃。估計縣衙那邊的判決不會太久,過一會兒可能就結束了。”

毛小念很想和言慶多說幾句,但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斷決了,縣令大人斷決了!”

就在這時候,一個少年匆匆跑過來,氣喘吁吁的說:“爹,縣令大人做出斷決了!”

“是問斬,還是怎樣?”

不僅僅是茶肆的老闆感興趣,許多買東西的客人,以及在茶肆裡用飯的客人都對此感興趣。

“你們絕對想不到……嘿嘿,是監三年。”

“啊?”一個客人似乎有些失望,“這都出了人命,居然只給了一個監三年?太輕了吧!”

這傢伙,屬於那種典型的唯恐天下不亂。

鄭言慶眉頭一皺,看了看那傢伙,心中頓爵有些不快:難不成,非要雄大海死了,才甘心嗎?

有客人說:“你這廝怎麼如此說話?倭奴國人差點傷了我大隋子民,雄大海也是爲救人才起了衝突。聽你這口氣,是不是覺得我大隋子民的性命比不得倭奴國人?”

“我可沒這麼說……”

“你們別吵,聽小六說說,究竟是怎麼回事?”

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擠在洛陽縣衙外看熱鬧,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對這件事漠不關心。事實上,歷經三百年動盪之後,大隋朝迎來了一個錦繡時代。新洛城的營建,以及大運河的開掘,固然有勞民傷財的說法,但比起連年征戰,這算不得什麼。

也許正是因爲從那個黑暗的年代中走出來,生活在底層的百姓,較之那些老學究們,更容易產生一種強烈的自豪感。爲一個海外蠻夷,一羣三寸丁就要讓我大隋子民償命,對許多平民而言,恐怕並不容易接受。所以,有人急切的詢問夥計。

名叫小六的夥計得意洋洋,“謁者臺的訴狀中說,雄大海是甩刀殺人。而且雄大海在堂上也沒有否認他殺了人,縣令大人就認爲,既然是甩刀殺人,當屬無意。既然是無意,那按照開皇律,雄大海就不該被處斬,所以只判了個監三年。”

鄭言慶從口袋裡摸出了五枚銅錢,放在食案上。

“小念,我們走吧。”

他已經不需要再聽下去了。一切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雄大海甚至被免去了杖三十的處罰,再也沒有什麼,能比這樣一個結果圓滿了……而且從市井小民的口中,言慶多多少少也瞭解到,洛陽人對這樣的結果還沒有什麼意見。這一點很重要,因爲司隸臺按察刑案,有時候就是從民意出發,對一些有爭議的判決進行重新審判。

既然洛陽人沒有意見,就看倭奴國人是什麼情況。

若倭奴國也對判決表達不出什麼異議的話,司隸臺就不會過問此事,事情也就算過去了。等三年後,雄大海從獄中出來的時候,照樣還是一條響噹噹的好漢。

鄭言慶很怕在這件事上出現反覆。

一旦司隸臺要發還重審此案,不僅僅是對雄大海有英雄,對雄家上下也是一種折磨。

可倭奴國人會是什麼態度呢?

鄭言慶也無法去影響,只能在一旁,默默的關注此事……

“小念,爺爺他們現在應該去了縣牢,你過去和他們匯合吧。”

言慶在街口跨上了青驢,對毛小念吩咐了一聲。他沒有騎玉蹄俊進城,經過昨日莫名其妙的衝突,讓言慶也不得不小心一些。青驢小青不如玉蹄俊,但貴在性子柔順,不會去招惹是非。

毛小念說:“少爺,您不回去嗎?”

“我要走一趟大同市。洛浦先生前幾天派人過來送信,說是淘來了幾部漢魏碑帖。

你也知道,再過一個月,就是杜大哥的生日。他去長安縣上任時,我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禮物送他。他喜歡碑帖,我過去看看,若有合適的,就送給杜大哥。”

“那,小婢陪您一起去吧。”

毛小念的口吻中,帶着一絲絲期盼之意。

鄭言慶搖搖頭,“不用了,你先回去吧。爺爺他們的年紀都大了,昨夜估計也沒有休息好,更需要你隨行照顧。”

毛小念心裡有些失望,不過臉上並沒有表露出來。

她應了一聲,轉身離去。

這裡距離縣牢並不遠,沿着上春門大街過一個裡坊,就是縣牢所在,所以無需擔心什麼。

言慶騎着青驢,走在深秋時節的日光中。

有些蕭瑟,但陽光暖暖的,照在身上也很舒服。縣衙位於洛水以北,言慶要到大同市,必須要經過洛水,走很久才行。這也是他不願意讓毛小念跟着的原因。

那麼遠的路,他騎着驢,毛小念難道走着嗎?

從端門外的天津橋通過,鄭言慶看了一眼天津橋下的那塊告示牌。依舊有許多人駐足告示牌前,不時的還能聽見人羣中有人陰陽頓挫的誦讀着他寫的三國演義。

言慶笑了笑,催着小青走了。

外界對他這部三國演義的評價,他如何能夠不知道?他還知道,許多人說他江郎才盡,甚至往他身上潑髒水……呵呵,這也正是他所希望的事情。文壇大盜這種事情還是少做爲妙。三年苦讀,他倒是掌握了詩詞歌賦的一些技巧,但並不代表他能做出如早先那樣流傳千古的詩篇。不到萬不得已,還是別做這種事。

一方面是不好意思,另一方面,則是因爲一件事。

大業二年,也就是去年的這個時候,隋煬帝楊廣啓用了薛道衡爲秘書監,引起了鄭言慶的關注。薛道衡,是河東汾陰薛氏族人,也是當世大家。開皇年間,他因被人彈劾結黨,而被隋文帝發配嶺南。當時楊廣還坐鎮江都,對薛道衡的才華,素來仰慕。於是密令人前往長安,請薛道衡取道揚州。到時候他可以把薛道衡留下來,然後再稟報他老子,讓薛道衡做他的幕僚,就無需再前往嶺南。

說起來,楊廣也是好意,愛惜薛道衡的才華。

可薛道衡也不知道是哪一根筋出了問題,關鍵時刻偏偏來了書生氣。明明就快要到江都了,卻突然間又改道江陵,繞過江都南下,狠狠的給了楊廣一記耳光。

這件事,讓楊廣記恨在心。

不過楊廣登基後,念薛道衡才學出衆,還是重又啓用了他。

哪知薛道衡一到長安,就奉上了一篇名爲《高祖文皇帝頌》的文章。楊廣看罷之後,惱羞成怒,曾私下裡與大臣蘇威說:“道衡至美先朝,此《魚藻》之義也。”

魚藻,是詩經裡的一篇文章。

據詩序裡講解,這首詩是通過歌頌周武王,而譏諷周幽王。

楊廣那是何等自負的性情,如何能接受這樣的羞辱?且不管薛道衡是不是真的在諷刺他,這根刺只要在楊廣心中生出,那薛道衡……事實上,薛道衡後來的確是被楊廣殺了。至於原因,則是他妄議朝政。想薛道衡也是朝中大臣,如何就不能議論朝政呢?反正這種事情,皇帝老兒說你有罪,你沒有罪也會變得有罪。

鄭言慶依稀記得,史書中曾留下這樣一段記錄:薛道衡死後,楊廣曾說過:看你還能做出‘空梁落燕泥’的詩句嗎?

別讓楊廣盯上了自己,到最後來一句:看你還能做‘士甘焚死不公侯’嗎?

所以,言慶在這樣的情況下,推出了三國演義。一方面既可以讓人保持對他的關注,另一方面又有自污其名的效果。這種一舉兩得的事情,他又何樂而不爲?

————————————————————————

公衆章節的最後一次更新,還請大家在上架後,一如既往的支持!

恩,差不多有三十萬字了吧……^_^

第83章 真兇第6章 朵朵失蹤第79章 滎陽之變第4章 所求者何?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15章 一畝甘蔗林第廿七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89章 未來的路第2章 觀音來第18章 別惹我!第12章 沒有想象的好第卌三章 薛伯褒第一謀第51章 喜盈門(一)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二第50章 真邪?假邪?第廿二章 都棱鎮三第廿八章 滎陽攻略第一彈上第廿八章 滎陽攻略第一彈上第廿二章 楊慶鼠輩第2章 開皇十八年(上)第廿九章 遍地黃金第17章 長命鎖第廿八章 孔融讓梨下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完)第14章 反常的毛旺一家第廿五章 拜師中第10章 唯別而已矣第2章 觀音來第卅二章 瓦崗興李當王一第卅六章 新羅一第卌六章 回洛陽第87章 多事之秋第廿二章 緣由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六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三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上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1第卅八章 古廟逢貴客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六第93章 夜談第卅三章 回滎陽六第廿六章 昔日袍澤週末第17章 決戰玄武門(四)第卌七章 我本一俗物上第18章 金堤關(四)第94章 麒麟館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三第廿四章 傀儡第廿二章 都棱鎮三第85章 紅土坡鄭善願歸天第廿九章 黃雀第6章 七學士(三)第卌五章 屍山血海一第17章 長孫大人第廿八章 滎陽攻略第一彈下第52章 何爲盛世?第卅一章 回滎陽三第卅六章 新羅一第8章 殺人了(上)第85章 紅土坡鄭善願歸天第卌五章 屍山血海一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下)第卌章 機關算盡下第14章 徐世績的缺點(下)第12章 豎子敢稱霸王?第18章 別惹我!第58章 君何人(下)第廿六章 昔日袍澤週末第卌三章 新羅八第69章 末日(一)第卅三章 瓦崗興李當王二第4章 所求者何?第11章 我心似君心(下)第57章 俱傷第87章 多事之秋第廿八章 孔融讓梨下第97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第廿五章 招攬第69章 決裂第11章 我心似君心(續二)第82章 河南王(中)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四第53章 屍山血海(完)第15章 且行且珍重第74章 化工產業雛形第2章 仙醫何處尋?第卅九章 魏徵初露崢嶸第61章 武邑故人第1章 血案第卌八章 李道玄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八)第63章 裴世矩第82章 河南王(上)第16章 崔道林(中)第廿二章 都棱鎮四第53張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中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中第1章 且聽下回分解(上)第6章 刀筆之下斷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