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大清分裂最後角逐

僧格林沁直接拿出聖旨道:“惠親王,我手中是有聖旨的。”

說罷,僧格林沁直接拿出之前的那份讓蘇曳退兵的聖旨。

“先帝說得清清楚楚,任何聖旨都有三部分構成。顧命大臣擬旨,兩宮太后用印。我這份聖旨三部分齊全,是真正權威聖旨。惠親王你的那一份呢?沒有顧命大臣擬定,只有母后皇太后的御賞之印,如何比得上我的這份?”

惠親王道:“聖旨有先後之分,在同一件事情上,後面的聖旨往往覆蓋前面的聖旨,這點僧王不懂嗎?”

僧格林沁寒聲道:“誰又知道,母后皇太后和皇上,是不是已經落入蘇曳的控制之中,這份聖旨就是被逼寫出來的。”

惠親王怒道:“僧格林沁,你把我當成了什麼?”

僧格林沁道:“惠親王,難道你要和蘇曳這個董卓同流合污嗎?你不怕遺臭萬年嗎?”

惠親王氣極反笑道:“行,行,行!”

“僧格林沁,聖旨我已經給念過了,有膽你就抗旨吧。”

“太后和皇上就在京城,就在皇宮之內,你就率軍繼續南下,直接攻打京城吧。”

“告辭!”

然後,惠親王綿愉直接轉身離開。

僧格林沁站在原地,掙扎了好一會兒。

“原地紮營,駐守!”

“立刻派遣使者,前往承德!”

接下來,僧格林沁的近兩萬騎兵,就在距離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紮營下來。

既不前進,也不後退。

………………………………

次日,承德行宮內。

九個顧命大臣,還有慈禧太后在議事。

“傳遍天下,蘇曳擄走太后和皇上,形同謀反!”

“蘇曳即董卓!”

“當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現在我們立刻號令天下,諸省軍隊進京勤王,拯救太后,拯救皇上!”杜翰高呼。

恭親王奕道:“現在關鍵出頭的是惠親王,而不是蘇曳,他完全躲在後面。”

伯彥訥謨祜道:“那也改變不了他擄走太后和皇上的事實。他想要證明自己不是董卓,很簡單,直接退兵,再把京城完整交給我們。”

僧王暫時不在,伯彥作爲世子,就代替其父發言。

杜翰道:“蘇曳把惠親王推在前面,就完全了掩飾了自己是董卓的事實。所以我們必須讓惠親王住口,不能讓他代表京城,更加不能讓他成爲蘇曳的喉舌,只要蘇曳自己出來張目,那他這個董卓的真面目就遮不住了。”

“現在皇上和太后被蘇曳囚禁,所以京城就失去了號令天下的權威。”

“必須告訴天下人,諸省督撫,現在承德才是朝廷的中樞。”

“三管齊下,第一,傳詔天下,蘇曳擄掠太后和皇上,董卓之罪,已成事實,京城的任何旨意,都是太后被蘇曳逼迫寫下來的,完全失去了權威。”

“第二,讓京城的官員站隊,至少所有人閉嘴,誰敢說話,誰就是和董卓一黨。派使者前往各個行省督撫,讓他們站隊,是效忠蘇曳這個董卓,還是效忠承德中樞。號召天下行省,進京勤王,十八路諸侯討伐蘇曳。”

“第三,讓各國公使,前來承德遞交國書,承認承德中樞纔是大清合法政府。”

“另外,最最重要的是。大行皇帝的棺柩依舊在承德,請太后和皇上返回承德扶靈。”

“諸省督撫,也立刻進京爲大行皇帝送葬!”

這話一出,所有人頓時望向杜翰。

厲害啊!

蘇曳那邊掌握了太后和皇上,杜翰立刻就提出更高的大義,已死的大行皇帝。

果然,有些時候死人,比活人有用啊。

九個顧命大臣定下來之後,立刻派遣使者,朝着天下各個行省進發。

整整幾十路使者。

“要不要傳言,蘇曳穢亂宮廷,引起天下民憤?”伯彥訥謨祜忽然道:“如此一來,更加坐實了他是董卓事實。”

“不可,萬萬不可。”杜翰道:“母后皇太后的聲名,不能遭到玷污。”

頓時間,所有人都明白了。

現在慈安太后確實是在蘇曳手中,但是未來大家還是需要這位太后的。

因爲九個顧命大臣中,整整有六個和慈禧太后不是一夥的,只是現在形勢所逼,必須站在慈禧太后身邊。

未來的事情,誰說得清楚啊。

…………………………

很快,整個天下引發了軒然大波。

當然了,在整個天下人眼中,蘇曳當然不是董卓。

真正讓所有人駭然的是,大清是要分裂了嗎?

要出現兩個中樞了嗎?

整個輿論,完全愈演愈烈。

致使整個京城,都風聲鶴唳。

匡源再一次進入了惠親王府。

“惠親王,天大的好消息啊。”匡源道:“承德行宮覺得您勞苦功高,德高望重,有意冊封您爲議政王!”

聽到這話,惠親王綿愉微微一顫。

這麼捨得下本錢嗎?

這邊冊封了軍機大臣,御前大臣,那邊就要冊封議政王?

惠親王綿愉道:“條件呢?”

匡源道:“蘇曳強行擄走太后和皇上,並且非法囚禁太后和皇上於京城,完全就是董卓,您作爲皇叔祖,爲了列祖列宗的江山,要站出來指責他的罪名啊。”

“您作德高望重,只要您站出來說話,天下立刻雲而從之。”

惠親王綿愉聽完之後,道:“太后和皇上留在京中,本就是正常的,何談囚禁?”

匡源道:“大行皇帝的棺柩還在承德,難道皇上和太后,就不該去扶靈回京嗎?”

聽到這話,惠親王綿愉微微一愕。

對啊!

這,也是大義。

承德方面,也確實厲害,一下子就找到反擊要害。

足足好一會兒,惠親王綿愉道:“你們這個議政王,我當不起。我年紀大了,想要在府中好好休養。”

匡源道:“惠親王?您德高望重,這個議政王,您完全名正言順啊。”

惠親王綿愉大聲道:“送客!”

匡源道:“惠親王,下官有一件事情想要問您。”

綿愉道:“說。”

匡源道:“承德行宮已經傳詔天下,說蘇曳董卓行徑,囚禁太后和皇上,下令天下諸侯進京勤王,拯救太后和皇上。”

惠親王綿愉面孔顫慄道:“你們瘋了嗎?伱們難道不知道,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是天下大亂的開始嗎?”

匡源道:“對,這樣動盪確實太大了。但是讓各省督撫前往承德拜見大行皇帝呢?”

綿愉立刻知道承德行宮的打算了。

用大行皇帝的屍體作爲最高名義,讓各省督撫強行站隊,站在承德一邊。

這是誰的主意?確實厲害啊。

匡源道:“惠親王作爲皇叔祖,德高望重,既然主持了皇上的祭天大典,那主持大行皇帝的大葬,也是理所應當吧。”

惠親王陷入了沉默。

匡源道:“下官告辭。”

離開之後,匡源微微露出得意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的目的達到了。

匡源走了之後,惠親王綿愉立刻將王府大門,緊緊關閉。

他已經是不知道第幾次這樣做了。

…………………………

天下督撫中,很快就有人做出了響應。

奉天,吉林,黑龍江三個將軍區,立刻答應奉詔,前往承德。

直隸總督,山東巡撫,四川巡撫,山西巡撫,陝西巡撫,答應奉詔,前往承德。

江西巡撫,閩浙總督,浙江巡撫表示完全服從京城的旨意,母后皇太后和皇上讓他們去,他們就去。

然後……天下所有人的眼睛都落在一個人身上。

曾國藩!

此時的湘軍,已經掌握湖南,湖北,江蘇,安徽,還有大半的江西。

儼然間,整個天下,湘軍竟然掌握了四分之一人口。

而此時,安慶之戰已經打了一年多了。

不過,當皇帝南巡之後,湘軍立刻減輕了攻打安慶的力度。

這架勢很簡單,不願意損耗手中的兵力,而是要旁觀天下了。

承德行宮的使者來到揚州。

來的是老熟人翁同龢,這個狀元郎如今也已經飛快崛起了。

“總督大人,蘇曳囚禁皇太后和皇上,形同董卓,曾大帥乃是天下第一督撫,爲了大清的江山社稷,當振臂高呼,號令羣雄,拯救太后和皇上於水火之中啊?”

曾國藩此時正在掏耳朵,側過頭道:“什麼?叔平你在說什麼?我沒有聽清楚。”

翁同龢沉默了一會兒道:“承德行宮詔書,大行皇帝棺柩依舊停放在承德行宮,請曾大人前往承德,瞻仰大行皇帝遺容,並且一起扶靈回京,讓大行皇帝下葬東陵,入土爲安。”

這下子,曾國藩不能裝作沒有聽見了。

足足好一會兒道:“此事,確實應當。但是我這邊和發逆大戰,需要安頓一二。”

翁同酥道:“當然。”

翁同酥離開之後,李鴻章走了進來。

“老師,大爭之世要來了嗎?”李鴻章聲音顫抖道:“大清是要分裂成爲兩個朝廷中樞嗎?”

他接下來的話,沒有說完。

如果大清真的分裂成爲兩個中樞的話,那湘軍的機會就徹底來了啊。

佔據四五省的湘軍,至少能夠三分天下吧?

曾國藩道:“母后皇太后,溫柔慈善,不忍心趕走蘇曳。可是一旦大清要走向分裂,她是不會坐視旁觀的。”

“承德行宮的這羣人,就是在逼迫母后皇太后。如果他支持蘇曳到底的話,那大清就真的要分裂了。”

“而且承德行宮已經下詔讓天下督撫去承德行宮瞻仰先帝遺容,這個聖旨,誰能拒絕?就是要製造天下督撫都承認承德中樞,而不承認京城中樞的事實。”

“這個時候京城的慈安太后怎麼辦,他難道還能下旨讓天下督撫不要去承德瞻仰大行皇帝嗎?”

李鴻章道:“所以,爲了讓大清不走向分裂,慈安太后只能放棄對蘇曳的支持?而且原本她的支持,也並不堅定。”

曾國藩道:“對,京城的這位母后皇太后,性子是很柔軟的。”

李鴻章沉默了一會兒道:“老師,我們掌握五省。唯獨九江在蘇曳手中,簡直如鯁在喉啊。”

曾國藩擺了擺手道:“關鍵不在九江,在蘇曳這個人。沒有了蘇曳,九江就是任人宰割的肥肉。”

李鴻章道:“那接下來,我們如何走?如何站隊?”

曾國藩道:“不站隊,我們就在長江邊上,那就看着滔滔江水,推波助瀾吧。”

他當然不會把話說死。

但是意思卻表露得很清楚了,坐收漁利,關鍵時刻隱晦地推波助瀾,甚至讓清廷的假分裂,走向真分裂。

接下來,曾國藩下令,湘軍進入休整。

於是乎,原本就打打停停的安慶之戰,徹底停止了。

…………………………

與此同時,在上海的幾個公使,也見到了承德行宮的使者。

希望幾國公使都去承德行宮遞交國書,如此一來,就代表着列強也承認承德中樞是合法政權。

而幾國列強,爲首的就是大英帝國。

英國駐清國參贊巴廈禮,尤根子爵,正在和英國公使卜魯斯坐着對立。

卜魯斯爵士道:“兩位爵士,你們應該站在大英帝國的利益上。清國一旦陷入了分裂,對我們大英帝國有巨大的利益。”

巴廈禮道:“不,恰恰相反。九江經濟試驗區的成功,恰恰證明了統一的清國,才能更好地釋放出生產力和市場潛力,才能帶來更大的利益。一旦清國分裂,陷入內戰,九江經濟試驗區的收益會下降四成以上,大英帝國對華貿易,也會暴跌。”

“卜魯斯爵士,請你弄清楚一點,我們大英帝國已經擁有太多的土地了,我們對清國的土地是沒有太多需求的,我們需要的僅僅只是開放市場,允許我們的商人前來經商。”

“美國人已經看出了九江經濟試驗區的潛力,也看出了大英帝國和中國合作之後,對美國工業的巨大威脅,所以在這一點上,它的利益和我們是完全相反的,所以他們會迫不及待地破壞九江經濟實驗區,他們更加不願意見到蘇曳進入清廷中樞,執掌權力。”

“另外,對清國擁有領土要求,最想要分裂清國土地就是俄國。一旦清廷分裂,那沙俄的大軍就會從清國的東北,西北狂涌而入,搶走大片的土地。”

“所以,我們不但不應該前往承德遞交國書,反而應該壓制其他諸國,不能去承德遞交國書。”

英國公使卜魯斯道:“你的意思是說,我們應該向京城遞交國書?”

“不!”巴廈禮爵士道:“先不遞交國書,什麼時候蘇曳真正進入中樞,什麼時候清廷局面穩定後,再遞交國書。現在往京城遞交國書,也只會繼續推動清廷的分裂。”

卜魯斯爵士陷入了沉默。

巴廈禮爵士道:“別忘記了,您是上了我們這艘船的,九江經濟試驗區在倫敦的經銷渠道,您也有股份的。”

公使卜魯斯點頭道:“我覺得,我的股份應該再高一些,您覺得呢?”

巴廈禮爵士面孔微微一陣抽搐,他就知道眼前這個卜魯斯鋪墊這麼多,就是爲了這個時候世子大張口。

頓時,巴廈禮點頭道:“我覺得這非常合理,我會去向董事會申請,您在倫敦的經銷渠道股份,上漲到百分之九!”

公使卜魯斯爵士義正言辭道:“我深深覺得,大清不應該分裂,我這就去見其他國家公使。”

卜魯斯爵士離開後,尤根子爵冷笑道:“這就是帝國的貴族嗎?如此厚顏無恥?”

尤根子爵從海盜上岸,成爲大英帝國的貴族上校後,就尤其講究貴族風範。

巴廈禮爵士道:“他們已經腐朽了,已經完全失去了原則,所以才需要您這樣的新鮮血脈,洗滌大英帝國的貴族血統。”

這話頓時讓尤根子爵心花怒放,彷彿得到了最大的肯定。

“阿爾伯特親王,纔是我們的貴族典範。”尤根子爵道。

尤根子爵對阿爾伯特的崇拜之心,完全無語言表。

不僅僅是對方冊封他爲貴族,而是因爲巴廈禮帶着他去求見阿爾伯特親王,提出這個條件的時候。親王沒有任何討價還價,也沒有任何居高臨下,直接就答應了,事後也沒有任何挾恩的姿態,彷彿一切理所應當。

甚至,沒有做出禮賢下士的樣子,就如同對待一個正常貴族的態度對待尤根。

“巴廈禮爵士,面對現在的局面,我們需要幫助蘇曳做些什麼嗎?”尤根子爵道。

巴廈禮道:“不需要,這一場聲勢浩大的討伐之舉,驚世駭俗的清廷分裂大戲,註定只是一個茶杯中的風暴。”

尤根子爵道:“爲何這麼說?”

巴廈禮道:“你不瞭解蘇曳,對於他而言,事情是否危急有兩個指標。第一個指標,他有沒有派人來向我們求助。第二個指標,他有沒有派人去和曾國藩談判。”

“但是現在這兩件事情都沒有發生,就證明對於他而言,這個局面並不危急。”

尤根子爵道:“還不危急嗎?我作爲旁觀者,都覺得有種彷彿要天崩地裂的感覺。”

而在另外的辦公室內,英國公使卜魯斯爵士正在和西方諸國公使交談。

態度非常堅決,不許任何國家前往承德遞交國書。

但是,僅僅只是態度非常堅決。

用的都是我認爲,我需要你們如何如何。

而不是說什麼,大英帝國要求你們如何如何。

法國公使葛羅,是非常希望前往承德行宮遞交國書,促進清廷分裂的。

但是,卜魯斯爵士道:“不行,在關鍵議題上,你們法國和我們英國必須步調一致,否則就是巨大的政治事故。”

法國公使葛羅道:“卜魯斯爵士,您的兄長額爾金伯爵可是蘇曳的政敵,您難道如此堅決站在他一邊嗎?”

卜魯斯爵士道:“不是我要站在他這邊,而是我們兩國必須步調一致。否則在歐洲,會被誇大十倍,一百倍解讀的。”

這段時間法國確實對英國亦步亦趨。

於是,最終的結果。

英國和法國拒絕了承德行宮的使者,不去遞交國書。

但是美俄兩國,還是去了承德行宮,遞交國書。

頓時間!

承德行宮彈冠相慶,視爲巨大的外交勝利。

而且,吉林,黑龍江,盛京的三個封疆大吏,已經趕往承德行宮。

蒙古的烏里雅蘇臺將軍,綏遠將軍,也已經在路上了。

相當部分的蒙古王宮,也已經開始前往承德。

瞻仰大行皇帝遺容這個旨意,確實讓人無法拒絕。

…………………………

而此時京城,很多緋聞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

什麼蘇曳夜宿龍牀,穢亂宮廷之類的言語,說得繪聲繪色。

甚至到了市井,已經連動作,畫面都描繪得清清楚楚了。

“蘇曳那玩意八九寸啊,這一搗下去,誰受得了啊,太后娘娘直接哇哇大哭啊。”

“搗完太后,搗宮女,一天晚上睡十個。”

許多市井無賴聽得垂涎三尺,某個地方也蠢蠢欲動,迫不及待去了青樓。

“蘇曳真是有豔福啊,太后才二十四歲啊,長得可美可嫩了。”

匡源在京中聽到這些流言頓時有些驚詫。

承德行宮那邊不是說過了嘛,不許玷污母后皇太后的名聲嘛?

怎麼還有這樣的流言啊,而且愈演愈烈。

不過只要能敗壞蘇曳名聲,也就無所謂了,這樣更加坐實了蘇曳是董卓的事實。

於是,這個流言不斷飄入到皇宮之中。

甚至很多宮女都私底下打笑。

“蘇曳大人那玩意,真的有八九寸嗎?我不相信,那不是要搞死人嗎?”

“晴晴格格我見過,個子雖然高,但是也比較纖弱的,哪裡受得住啊?”

“瘦不見得淺啊,我看你就挺深,你藏的那根木棍,也有好長一截如同浸了油一樣,只怕也有好幾寸吧。”

“你再瞎說,我撕了你的嘴。”

但是嬉笑之後,有一個宮女道:“太后娘娘和蘇曳大人太冤了,我們都知道,兩人完全是清白的。”

“好啦,別說了,仔細被打板子。”

皇宮一年多時間沒有了主人,裡面的人確實放縱了,而且慈安太后不愛管事,心慈手軟,所以下面的宮女太監也就放肆了不少。

此時,慈安太后一直在抹眼淚。

二十四歲的她,直接被氣哭了好幾次。

原本的她是非常慌亂的,因爲匡源來求見過她好幾次,把天下的形勢放大了好幾倍,告訴慈安太后。

您再這樣支持蘇曳的話,只怕大清真的要分裂了。

現在外國公使已經去承德遞交國書了,多省督撫已經前往承德了。

等到所有督撫全部到齊,正式瞻仰大行皇帝遺容的時候,就會正式宣佈承德行宮是唯一合法中樞了。

真到那個時候,只怕大清就要真的分裂了。

想要不分裂也簡單,母后皇太后不再支持蘇曳就行了。

承德行宮就是欺負慈安太后膽小。 而這個年輕美麗的太后,也真的被嚇住了,如果大清真的分裂,那她就成爲罪人了。

尤其是惠親王綿愉躲在王府裡面不出來,她更是不安。

但是緊接着,她和蘇曳的流言傳得沸沸揚揚後,她的情緒又變了。

好啊!

你們太欺負人了。

我和蘇曳明明清清白白的,結果到你們口中,變成了這個樣子。

而且流言越來越不堪,什麼蘇曳穢亂宮廷。什麼太后和宮女,共侍蘇曳一人。

頓時間,把慈安太后激得逆反了。

承德行宮這羣人,你們就是這樣對待哀家的嗎?

真當哀家這般好欺負嗎?

而這段時間,蘇曳彷彿更加避嫌一般,根本就不進宮。

因爲時間過去了蠻久,她臀上的傷口已經癒合了,不久之前女軍醫過來幫她拆線。

蘇曳親自調配了藥膏,讓人送了進來,抹在臀上的傷痕上,果然有效。

眼看着這一線疤痕已經越來越淺了。

不過聯想到有些流言,慈安每次把這藥膏抹在臀上的時候,總覺得怪怪的。

接着,外面傳來聲音。

“太后娘娘,匡源求見。”

慈安太后皺眉,不是說蘇曳囚禁了哀家嗎?他壓根就沒有進宮幾次,反而你匡源卻三番兩次進宮。

不見!

慈安太后幾乎本能要呼出。

但猶豫片刻後道:“見吧。”

片刻後,隔着一扇屏風,慈安太后召見了軍機大臣,兼顧命大臣匡源。

“臣參見母后皇太后,太后主子萬壽金安。”

慈安太后冷道:“不敢當。”

接着,她聲音稍稍柔和道:“什麼事?”

匡源道:“承德行宮那邊,讓臣來請太后娘娘和皇上前往承德。”

太后道:“已經回京了,這麼折騰做什麼?”

匡源道:“大行皇帝的棺柩依舊在承德冰窖之內,請太后和皇上去承德扶靈南下回京,讓大行皇帝入土爲安。”

聽到這話,慈安太后臉色微微一變。

這是一個無法拒絕的旨意。

但是她內心有很憤怒,皇上都駕崩多久了?好幾個月了。

現在纔想着要扶靈南下,葬於東陵?

大行皇帝若是泉下有知,只怕會氣得跳出來。

於是,慈安太后頓時想起了一個典故,齊桓公的停屍不顧,束甲相攻。

見到慈安太后沒有反應,匡源道:“太后娘娘,可是擔心蘇曳會露出真面目,囚禁太后和皇上於宮室,不讓您離京去承德嗎?您放心,明天朝會臣會當着文武百官的面,正式說出太后和皇上要離京去承德扶靈南下,蘇曳若是敢阻攔,若是敢囚禁太后和皇上,那臣就算粉身碎骨也要護太后周全。蘇曳若是敢阻攔,那他董卓的真面目就暴露在天下人面前。”

“好了!”慈安太后道:“你先退下吧。”

匡源道:“太后娘娘,因爲蘇曳佔領京城,致使大行皇帝的棺柩已經停放幾個月了,如果再拖延,不讓先帝下葬,只怕真的泉下難安啊。皇上作爲大清之主,作爲先帝長子,務必要親自去扶靈南下啊。”

慈安太后道:“行了,我知道了,明日給你回覆。”

匡源叩首道:“微臣告退。”

等到匡源退出去後,慈安太后道:“來人,立刻去召蘇曳大人進宮。”

之前爲了避嫌,慈安太后幾乎不召蘇曳進宮,現在這個關鍵時刻,也等不了了。

半個時辰後,蘇曳進宮。

“臣參見太后。”

慈安道:“現在,外面發生的事情你知道嗎?”

蘇曳道:“我知道,有人大肆宣揚我是董卓,囚禁了太后和皇上。甚至以瞻仰大行皇帝遺容的名義,召天下督撫前往承德,頗有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意思。”

慈安道:“聽說,俄國和美國公使,已經去承德那邊遞交了國書?”

蘇曳道:“是的。”

慈安太后道:“承德行宮那邊說,讓哀家和皇上離京前往承德,爲先帝扶靈南下,前往東陵入土爲安,這問題是不是很嚴重?”

蘇曳道:“還好。”

慈安太后道:“如果哀家不去,會是什麼後果?”

蘇曳道:“太后和皇上當然不可能不去,這是大義所驅。所以一旦真的沒去,那就向天下證明,臣確實囚禁了太后和皇上,所以纔沒能去承德扶靈。而那個時候,天下督撫都在承德行宮,蒙古諸王也在,承德行宮就會說,您和皇上已經被我囚禁,您的意志被我所控。所以您的聖旨就作廢了,承德行宮纔是合法的朝廷中樞,我蘇曳就正式成爲董卓了。”

慈安太后道:“那樣的話,大清就分裂了,就成爲兩個中樞了是嗎?”

蘇曳道:“是的。”

慈安太后道:“哀家不願意見到大清分裂,哀家不能做這個罪人。”

蘇曳道:“太后娘娘放心,大清不會分裂,您也不會成爲罪人。”

慈安太后道:“什麼意思?”

蘇曳道:“您要去,皇上也要去承德。”

慈安太后顫抖道:“本宮一旦離開京城,進入承德,那……那你就失去政治名分了啊。”

…………………………

承德行宮,榮祿正在和慈禧太后密談。

兩個人都陷入了沉默。

足足好一會兒,慈禧太后道:“榮祿,不能這樣下去了。”

榮祿道:“是的,不能這樣下去,鬥爭已經結束了,看似氣勢沖天,其實怎麼都贏不了了。”

“太后娘娘這個時候出場,也最是體面,給人感覺像是一舉定乾坤,聲明大義。”

慈禧沉默了一會兒道:“其實,先帝的那份密旨,本宮不想這樣遵守的。”

榮祿道:“奴才知道。”

www▲ тTk án▲ c○

慈禧道:“那你呢?”

榮祿道:“奴才沒有自己的意志,太后的意志,就是奴才的意志。”

“而且太后這個時候出場,能夠擁有最大的主動。”

慈禧道:“你派人用最快的速度去通知蘇曳,本宮要和他談判。”

“不,不是談判,是談話,見面!”

榮祿道:“是,太后。奴才這就安排。”

慈禧道:“不要讓任何人知道。”

榮祿道:“是。”

接着,榮祿道:“接下來,大概會死人。”

慈禧道:“那就死吧!”

榮祿道:“母后皇太后性情柔弱,鎮不住場子,太后您和蘇曳大人,纔是勢均力敵的夥伴。”

慈禧道:“那未來呢?”

榮祿道:“把眼前這一關過了再說,未來的事情,未來再說。”

慈禧道:“是啊,未來的事情,未來再說。”

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非常聰明的,能夠從氣勢震天之中,看清楚本質,看清楚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

榮祿道:“那奴才去辦事了。”

慈禧道:“去吧。”

…………………………

次日。

在大朝會之前,文武百官就已經議論紛紛了,都知道今天要議的什麼事情。

但終究有一個巨大的懸念。

太后娘娘和皇上,最終能否離京,前往承德行宮。

如果不去,不管任何理由,那後果都不堪設想。

要知道,已經有很多督撫將軍,蒙古王公已經在承德行宮了。

現在看來,承德行宮那邊佔據了巨大的優勢。

氣勢驚天。

只有極少數人才能看穿,如果局勢演變下去,最後的結局會如何。

但是,蘇曳又怎麼可能放太后和皇上離京?

那樣的話,他的政治護身符就沒有了啊。

他更加不能讓母后皇太后和皇上重新落到承德行宮的手中。

片刻之後,九門提督蘇曳進入殿內。

留京的官員,紛紛望向他。

而蘇曳就靜靜地站在屬於他的位置上,彷彿淹沒於人羣之中,排名不知道第幾去了。

翁心存、匡源等大臣,都比他前面得好多。

“太后、皇上駕到!”

片刻後,美麗動人的慈安太后牽着小皇帝的手從後門走進了大殿之內。

皇帝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還蹦蹦跳跳地沿着臺階爬上了龍椅。

也就是在慈安太后面前他纔敢這樣活潑,在親生母親慈禧面前,他就如同鵪鶉一樣。

太后娘娘輕輕扶着皇帝,端坐在龍椅上。

“參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后道:“衆卿平身。”

大太監增祿道:“有本奏來。”

軍機大臣匡源出列道:“回稟太后,皇上,臣有本。”

來了,來了!

所有人本能地望向了蘇曳。

很難想象啊,你這個董卓做得那麼不合格啊,你怕壞了名聲,所以不能對百官動手,但是你起碼可以囚禁匡源,讓他閉嘴的啊。

這個承德行宮的顧命大臣堂而皇之在京城到處遊說,而且進宮得比你還要勤。

蘇曳你這般,哪裡像是董卓啊。

太后道:“奏來。”

匡源泣聲道:“回稟太后娘娘,大行皇帝駕崩已經有四個月,因爲種種緣由……”

說到這裡,匡源朝着蘇曳望來一眼。

這意思明顯很清楚,就是因爲蘇曳出兵佔領了京城,使得大行皇帝的棺柩不能回京,這個亂臣賊子。

“因爲種種緣由,大行皇帝始終停屍於承德行宮,不能回京,不能下葬東陵,臣等一想此事,不由得五臟俱焚。”

“此事重大,萬萬不能再拖了,再過一個月,辛酉年就要過去了。大行皇帝的靈柩總不能再承德行宮過年吧,再不下葬,真就是大逆不道了。”

整個大殿上,都是軍機大臣匡源的哭聲。

所有人都靜寂無聲。

心驚膽戰地等着劇變的到來。

而與此同時,在承德行宮。

冷豔的慈禧太后,望着外面的湖水發呆。

微風吹過,已經有些刺骨了,蛙聲早已經沒了,唯有一羣鵝在湖水中嬉戲,也不怕冷。

輕輕搓了搓手,慈禧拿起毛筆,想了很久,在白紙上寫下了名字。

之前她就和榮祿說過,要死人的。

那就想想,死誰吧。

輕輕呼一口氣,慈禧太后第一個就寫下了匡源。

皇宮大殿之內,匡源依舊在表演。

跪着哭泣道:“太后娘娘,臣等懇請太后和皇上前往承德,扶靈南下,將大行皇帝送去東陵下葬吧。”

“娘娘啊……皇上……”

太后無言。

蘇曳一系官員,全部無言。

匡源顫聲道:“太后,莫非有什麼不便,無法前往承德扶靈嗎?莫非您受到了什麼威脅嗎?您大膽地說出來,文武百官在這裡,臣也在這裡,哪怕粉身碎骨,也要保護太后和皇上安全。”

太后依舊沒有說話。

羣臣顫抖。

果然不去嗎?

匡源繼續道:“太后娘娘,您如果有什麼不變,那就派遣一個王公大臣,帶着皇上北上承德。皇上肯定是要去扶靈的啊,否則天下臣民如何看啊?否則列祖列宗如何看啊?”

大清以孝治國,皇上作爲長子,作爲帝國繼承人,怎麼可能不去扶靈大行皇帝?

慈安太后安靜了好一會兒,淡淡道:“本宮當然要去,皇上也要去。”

“但是有一件事,本宮要說出來。當日爲了讓皇上及時回京祭天,蘇曳奉旨派人去把本宮和皇上從承德接出來。”

“承德行宮中,有人爲了阻止本宮和皇上回京,竟然朝着本宮和皇上開槍。”

這話一出,整個大殿徹底譁然。

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

難怪有傳聞,說壽安公主中彈,還說她命硬,區區一個女子,竟然兩次中彈。

還有傳聞,說太后也傷到了一點。

只不過,宮中一直沒有證實這件事情,沒有想到竟然還有這一出。

不過,太后娘娘您給出這個理由,就是爲了不去承德嗎?

那也用處不大啊。

慈安太后道:“當然,這也不是本宮和皇上不去承德的理由,爲先帝扶靈是重中之重,任何事情都不能耽擱。”

“但是皇上年幼,他的安危,也不能不顧。”

“蘇曳!”

蘇曳出列,躬身道:“臣在!”

慈安太后道:“本宮命你率軍一同北上,前往承德,保護皇上安危。”

蘇曳道:“臣遵旨!”

太后的聲音很平淡,蘇曳的聲音也很平淡。

但是在百官耳朵中,就如同雷霆一般,所有人心中戰慄。

這……這是什麼意思?

太后娘娘,您下這道旨意,難道不怕大清內戰嗎?

這可比中樞分裂,還要可怕啊。

匡源臉色頓時劇變道:“太后娘娘三思啊!”

慈安太后道:“怎麼?莫非皇上的安危不重要嗎?”

匡源道:“皇上安危當然重要,但是僧王大軍就在京城五十里之外,完全可以讓僧王率軍護送太后和皇上北上承德。”

慈安太后淡淡道:“那天晚上天很黑,承德行宮開槍之人,本宮沒有看清楚,他們也沒有說話出聲。”

這話裡的意思非常清楚了,承德有人向本宮開槍。

你還想要讓承德行宮的軍隊護送哀家和皇上?

匡源本能地想要反駁,說僧王忠心耿耿,太后怎麼可以相疑。

但是太后明明什麼都沒有說啊。

慈安太后道:“怎麼?本宮連選擇誰做護衛的權力都沒有了嗎?”

匡源顫抖道:“臣,不敢!”

慈安太后道:“那就這麼定了,蘇曳你立刻去集結軍隊,我們明日便離開京城,北上承德!”

蘇曳道:“臣遵旨!”

“臣告退!”

然後,蘇曳直接轉身離開皇宮,真的就去集結軍隊了。

宮殿之內,慈安太后道:“匡源,既然你在,就不勞煩別人了,你立刻出發去承德行宮,說本宮明日便帶着皇上北上,讓他們做好接駕準備。”

匡源渾身顫抖,汗如雨下。

他很想大聲高呼,太后娘娘,蘇曳究竟給你吃了什麼迷魂藥啊?

您難道不知這樣可能會導致大清內戰嗎?

您要看到祖宗的江山天崩地裂嗎?

南方湘軍,南方發逆軍隊,捻匪只怕會笑死啊。

慈安太后又加了一句道:“既然要北上承德,那就索性把事情徹查清楚,本宮倒是要看看,是誰那麼大的膽子,竟然敢朝皇上開槍。”

全場文武百官,噤若寒蟬。

太后道:“匡源,你還不快去?”

匡源顫抖道:“臣,遵旨!”

“退朝!”

隨着一聲高呼,慈安太后牽着小皇帝的手離開了大殿。

等離開了人羣,小皇帝才低聲道:“母后您的手好涼!”

何止是涼,離開人前之後,慈安太后的手在發抖,整個嬌軀都在發抖。

小皇帝道:“母后,您在害怕嗎?”

慈安太后沒有說話,她此時何止是害怕。

但是蘇曳答應過她的,不然不會讓皇上和太后失去權威,也不會讓大清分裂。

蘇曳答應過的事情,至今都沒有食言過。

………………

而與此同時!

極北的北方,這裡已經大雪紛飛。

沙俄帝國的騎兵,此時如同潮水一般涌下。

密密麻麻,不計其數。

這支大軍,直接越過了中俄邊境,直接涌入了中國境內。

黑龍江的守將顫抖道:“這裡是大清的國土,你們不得擅入!”

沙俄的將領用不流利的話,大聲高呼道:“聽說你們清國內部起了糾紛,聽說你們的皇帝被叛賊囚禁了,所謂北方友邦,我們願意出兵幫助你們拯救皇帝。”

然後,這個沙俄的將領再也不理會清廷的守將,大聲高呼道:“前進!”

沙俄大軍,繼續狂涌而入。

…………………………

第233章 蘇曳新中樞新時代顛覆第220章 英法退兵皇帝噴血第203章 偉大時刻七省盟約簽訂第9章:回京!名揚京師!第184章 驚悚變質99.第98章 蘇曳定乾坤!萬衆歸心(求月票)第192章 何桂清之死順昌逆亡驚爲天人第219章 末日景象蘇曳進京萬衆敬仰118.第117章 皇帝封賞!賜婚第198章 公主新娘天誅橫死引爆121.第120章 瞬間反殺!蘇曳太牛了第38章:入宮覲見,十萬火急!第15章:裝逼得停不下來!第45章:塵埃落定!大獲全勝!第226章 蘇曳佔領京城最後通牒94.第93章 大獲全勝!一邊倒碾壓第276章 尊貴之極湘軍水師覆滅第5章:爆發!殺135.第134章 蘇曳升官破局血流成河第262章 白飛飛求子湘軍決裂78.第77章 蘇曳救駕!天大功勞!皇帝震撼第296章 慈安分娩幾年之後第62章:徹底征服!晴晴驚變第289章 輝煌之極攝政親王64.第64章 上架感言!諸位恩公進來一觀!第193章 縱橫天下驚駭救星151.第149章 權臣蘇曳誤偷皇后天那第296章 慈安分娩幾年之後72.第71章 什麼?第一名?皇帝驚詫(求月票第48章:穆寧柱父子慘絕!皇帝降旨!75.第74章 巔峰,巔峰,巔峰!(拜求月票)第59章:晴晴打開新世界大門!爆點136.第135章 湘軍慘敗蘇曳新勝!164.第162章 迎娶沈寶兒獻身落幕111.第110章 伯彥慘敗蘇曳攻破揚州城91.第90章 張玉釗慘死!屠殺殆盡!第56章:必得第一!睡了她!第203章 偉大時刻七省盟約簽訂96.第95章 勾搭長公主!皇帝病倒!第206章 再出殺招皇帝醜態百出169.第166章 君臣裂變戰爭爆發淪陷第54章:蘇曳震驚朝堂!後宮召見!79.第78章 入宮複試定風波!萬人敬仰(求月票第262章 白飛飛求子湘軍決裂第36章:太完美了!牛逼157.第155章 蘇曳厲害呀背叛命運第269章 皇帝之危慈安表白質變66.第66章 熱血沸騰!英雄無悔(2更爲盟主天88.第87章 洪人離之褻瀆大開殺戒又見岳父82.第81章 聖眷高漲!兵權兵權(求月票)第6章:蘇曳出手!雙殺計彙報一下,恩公進來一觀!第301章 大勝法國偉大勝利第261章 太后分娩新世界大變局第187章 大局爆開最後時刻第252章 曾國藩慘敗天國投降蘇曳152.第150章 皇后照樣欺負白銀帝國第230章 蘇曳和慈禧哀家認輸了110.第109章 新軍捷報入宮決戰伯彥現原形!第259章 慈安情動旗務改革鐵血鎮壓第193章 縱橫天下驚駭救星72.第71章 什麼?第一名?皇帝驚詫(求月票第265章 回京打擊湘軍圖窮匕見第272章 罷免曾國藩總攻第250章 叛變命運聖戰163.第161章 良辰吉日倫敦歸來大事144.第142章 投水自盡沈葆楨跪求蘇曳123.第122章 塵埃落定蘇曳婚禮大清英雄第290章 霸主之姿慈安懷孕第226章 蘇曳佔領京城最後通牒113.第112章 結束蘇曳大獲全勝90.第89章 碾壓西洋軍官團殺張玉釗第228章 蘇曳和太后落定第7章:氣運138.抱歉啊!!第187章 大局爆開最後時刻第35章:如火如荼第273章 清君側蘇曳完美獵殺第221章 南巡皇帝和蘇曳最後時光74.第73章 放榜!高中頭名天下驚!(求月票第231章 結束大獲全勝人頭滾滾第213章 命運時刻質變總攻第59章:晴晴打開新世界大門!爆點第41章:天哪!171.第168章 蘇曳聲望皇帝打臉京師震動137.第136章 蘇曳招降!毀滅一擊!第274章 慈安之洞房花燭南征湘軍165.第163章 太驚豔了征服英國財團139.第137章 蘇曳奪取九江沈葆楨悲劇164.第162章 迎娶沈寶兒獻身落幕第18章:蘇曳華麗表演!第298章 放棄慈禧太后進攻日本第219章 末日景象蘇曳進京萬衆敬仰第24章:名揚京師!認罪第187章 大局爆開最後時刻第265章 回京打擊湘軍圖窮匕見第240章 夜宿龍牀太后淪陷大事成第203章 偉大時刻七省盟約簽訂119.第118章 大功告成偷香公主皇后皇后第282章 屠殺俄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