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避其鋒芒

戰爭的陰雲籠罩在江南之地,自從上次水軍全軍覆沒之後,吳國的水師重建,但是不管是船隻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落後於淮國。因此吳國水軍根本不敢出戰。

大軍上岸,直接向梅里而去。因爲早就已經收集過情報了,淮國對於吳國的地理環境非常熟悉。

五萬大軍留下一萬駐守後路,剩下四萬大軍全軍出動。王晟率領大軍和吳國的大軍在延陵相遇。

王晟命人上前傳話道:“吳國不朝貢天子,斷髮文身,是要投入蠻夷之中嗎?這是姬姓諸侯該做的事情嗎?今天孤代天子征討之。若你還有悔過之心,那就立刻投降,勿謂言之不預也!”

“強詞奪理,你淮國不過是殷商餘孽,貪圖我吳國土地,財貨,浸提孤便承諾,拿出土地財貨來賞賜勇士!斬殺一淮人者,賞土地十畝,擒殺王晟者,封上卿,采邑千戶!”

土地、官職、采邑!

聽到這些,吳國的士卒一個個士氣高漲,恨不得立刻就衝上去廝殺一番。大軍高舉武器,大聲喊道“吳國萬年!”

看到吳國士氣高漲,王晟微微一笑,名傳令官揮動旗幟,下一秒淮國大軍竟然直接後撤了。

看到淮國大軍後撤,吳國上下微微一愣,有些沒反應過來,隨即吳侯大喊道:“淮人畏懼我大吳軍威,將士們追殺敵軍!”

吳國大軍立刻對淮軍進行追擊。

......

時間拉回到一日前。

淮軍大營。

“君上,此戰吳國上下一心,士氣高昂,我軍即便獲勝,也會損失不小,更何況有楚國在側,若是趁機攻我,恐難得勝啊!”大軍之中,一名上卿勸諫道。

徐茂道:“吳國得到楚國傳授用兵之道,兵車戰法,實力提升很快,我軍雖然精銳,但不宜硬拼!”

“徐卿可有良策?”王晟也不想讓士卒傷亡過大,若能有良策,自然願意用。

“君上可曾記得當年剌王南征,武公應對之法?”徐茂一臉笑意的說到。

“剌王南征不復?當然記得,武公當初一戰擒殺邦週六師,淮水爲之堵塞。”王晟道。

“徐卿是要孤示敵以弱?”王晟突然反應過來。

“君上睿智,吳國士氣正旺,此時同仇敵愾,與之交戰不智也,但是這種士氣不能持久,只要我大軍躲避其鋒芒,不與其交戰,等過一段時間,吳國士氣自然衰落,到時候我大軍再全軍衝殺,吳國定然擋不住,如此可大勝!”徐茂恭敬的說到。

“徐卿真難國之棟樑啊!”王晟高興的說到。

“君上,可令大軍兵分兩部,一部和吳軍叫陣然後避其鋒芒,另一部埋伏於途中,等到吳國追至,伏兵殺出,攻其不備吳軍定然大亂,到時候我大軍再回頭衝殺,吳國可破!”

“好,就依徐卿之策!”王晟當即同意了,然後命令大分出一萬人埋伏於路途荒野之中。

“對了,等大軍撤離的時候,記着在戰車後面掛上樹枝,將一些備用的旌旗丟掉!”

“遵命!”

......

吳國大軍追擊,只是吳國的軍隊參差不齊,很多士兵都是戰時招募,平時務農,閒時訓練,雖然士氣高昂,但是各方面素質都要差很多。這一番追擊,很快就暴露出來。

大軍陣型散亂,掉隊者很多。

“君上,君上!”一名卿士追上吳侯喊道。

“卿有何事?”吳侯問道。

“君上,大軍追擊,陣型已經散亂,不若重整隊形,再進行追擊?”這名卿大夫勸諫道。

“不可,淮國大軍狼狽逃竄,此時我軍若是停下整備,到時候淮軍早就跑遠了!”旁邊另一名卿士立刻反對道。

“君上,大軍陣型散亂,若是敵軍詐敗誘敵深入,然後再此伏擊,我軍如何能擋?”粟樊勸諫道。

吳侯聽到此言,也覺得有理,想要停下來重整大軍。可是另一名卿士指着遠處的淮軍道:“君上你看,淮軍狼狽而逃,煙塵滾滾,旌旗丟棄,已然大敗,怎會有伏兵,若是等淮國逃走,此番功虧一簣啊!”

吳侯擡眼看去,只見遠處淮軍後面,塵土飛揚,的確是大軍逃竄,而且的確有不少士兵繳獲淮國旌旗,如此看來,淮國的確是大敗,當即命令道,大軍繼續追擊。

淮國這次抽調大軍攻吳,全都是精銳,其中的藤甲兵更是身披甲冑,揹負長戟大盾,腰挎強弓,帶三日糧草,疾行百里,投入作戰的精銳。

其他的士兵雖然沒有藤甲兵精銳,但是同樣有長途疾行訓練,因此雖然是在撤退,但是淮國大軍並不混亂。只是戰車上掛了樹枝,同時將備用旌旗丟掉,作出一副慌不擇路的樣子。

吳國大軍追趕半天,此時日頭已經過了正午,大軍一路疾行四十里,很多士兵早已掉隊,更嚴重的是大量士兵追擊,根本來不及吃飯,所以吳國大軍一個個飢腸轆轆,已經到了極限,而淮國大軍依舊在不遠處。

荒原另一側,一座土丘後面,公羊朔正靜靜的看着淮國大軍越來越近。此時在其身後靜靜站着上萬大軍。

大軍肅穆,鴉雀無聲,一股肅殺之氣環繞。在傳令兵前來報信之後,公羊朔立刻舉起令旗,然後大聲命令道:“君上有令,全軍出擊,俘吳侯者,食邑千戶!”

“淮國萬年!”

“淮國萬年!”

伴隨着一聲令下,大軍轟然出動。上萬大軍從荒野上突然出現,如同潮水一般衝了上去,所過之處,任何阻擋都被統統一掃而空。

正在追擊的吳國士兵突然聽到一陣殺喊聲傳來,轉頭一看,只見荒野之上,無數淮國士兵衝殺而來,頓時嚇得亡魂大冒。人一上萬無邊無沿,一萬大軍衝殺而來,盛聲勢浩大,幾乎無窮無盡。

而到了這個時候,吳國的士兵突然發現,自己的身體痠痛無力,飢腸轆轆。面對養精蓄銳的淮國大軍,根本無力抵擋。

另一邊得到信號的淮國大軍很快停止了撤離,然後調轉大軍,直接反身向那些吳國士兵殺了過去。

......

平王十一年,淮伐吳,兩軍會與延陵,吳國上下一心,同仇敵愾,士氣高昂。徐卿諫曰:吳國鋒芒畢露,勝之不易,應避其鋒芒,攻其不備。昭公納諫,淮軍退避,吳侯喜,舉兵追之,徒四十里,將士疲敝,淮軍伏兵盡出,攻其不備,大勝。——《吳子·應變·避其鋒芒,攻其不備》

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78章 學宮第7章 淮水之戰第30章 順水推舟第1章 季禮使齊第62章 火龍降世第21章 征伐萊國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23章 雲淵會盟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6章 徐茂使齊第87章 宋國:快去請淮公相救!第2章 淮國伐吳第28章 稱霸天下,齊侯伐淮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47章 招賢令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19章 尊王攘夷第70章 晉國暗子第8章 籌謀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22章 勢如破竹第50章 周室東遷第20章 吞併紀國第83章 徐國覆滅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11章 亂齊第41章 未雨綢繆第30章 順水推舟第43章 公羊革新第13章 洞天之主第36章 泗沂之戰第6章 齊國會盟第25章 匹夫之怒第43章 公羊革新第6章 徐茂使齊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38章 水軍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21章 撤退第25章 和議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19章 攻城戰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32章 優勢在我第78章 學宮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29章 王權交替第42章 什麼檔次第19章 尊王攘夷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7章 淮水之戰第44章 戰車漂移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52章 配五國相印第40章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15章 梅里第33章 改糧種桑第13章 洞天之主第5章 挑撥離間第23章 雲淵會盟第50章 父慈子孝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72章 質子第1章 季禮使齊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83章 徐國覆滅第44章 戰車漂移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25章 和議第44章 戰車漂移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94章 伍員奔淮第50章 父慈子孝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47章 王臨薨第22章 全軍覆沒第21章 征伐萊國第51章 死不瞑目第23章 雲淵會盟第39章 暗流第49章 褒姒第42章 華夏名劍第13章 洞天之主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76章 狠毒第3章 邗都之戰第74章 應對第1章 繼承遺產第4章 邗都之戰(2)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