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王權交替

淮武公二十六年,王釗薨逝於淮安。

剛剛即位的王離召集大臣爲先君上諡號。諡號對於一個君主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相當於是對其的蓋棺定論。

因此只要不是太過遭人恨,太過無能,大臣們通常會給出一個平諡號,像是王釗這種,肯定是美諡,不少大臣提出上“文”諡號,只不過因爲子珏的諡號也是文,所以只能委屈一下,給了“武”作爲諡號。

“拓地開封曰武;肅將天威曰武;安民和衆曰武;克有天下曰武;睿智不殺曰武;先君克剌王,滅鍾吾,與民休養生息,改稱武!”

王釗的薨逝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畢竟淮國地處東南,在邦周各國看來,是蠻夷之地。和楚國、吳國一樣,並不受中原各國重視。

這個世界不會因爲誰的去世而停滯不前。

......

當子珏再一次從沉睡中醒來的時候,他原本還虛幻的靈魂竟然已經變得非常凝實,“有大事發生嗎?”

子珏心神微動,霎那間就從系統那裡將這幾十年發生的事情過了一遍。

此時距離王釗薨逝已經過去了五十餘年,邦周天子也換了三次。當年的姬滿已經成了周昭王。這位天子在位三十六年,乃是邦周目前爲止在位最長的,昭王在位期間打擊了戎狄,重建天子六軍,限制了大諸侯的擴張,使得邦周得以中興。

當然同樣也是昭王讓不少邊夷不再朝貢邦周,同時爲了限制晉國壯大,他支持虞國和虢國,爲了限制齊國,又支持紀國,致使晉國和齊國與王室有了裂痕。不過總體上邦周實力增長了,重新有了壓服天下諸侯的能力。

昭王薨之後則是襄王即位,到了襄王時期,邦周王畿經過八九十年的發展,幾乎已經沒有多餘的土地了。

大量土地被分封給大臣,等到襄王的時候,王畿七成的土地都已經被分封出去。周王室的財政出現了問題,又因爲諸侯供奉的減少,襄王不得不裁撤了一些軍隊。

爲了增加稅收,襄王廢除了原本土地國有,分封臣下的舊制度,實行了土地私有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國家按照土地收繳稅金。

襄王的改革是很有成效的,按照原來的政策,貴族只有一少部分土地繳稅,他們私自開墾的土地是不交稅的,改革之後,土地私有化,私田必須上報,否則就要被國家當做無主之地沒收,這就迫使貴族不得不將田地如實上報,然後繳納稅收,從而增加國庫收入。

只是襄王后來因密國接受姜羌進獻的美人,覺得其冒犯天子威嚴,將密國滅掉(只有天子纔有資格接受朝貢,密國犯了忌諱),而密國則是姬姓國,這讓不少姬姓國感到擔憂。

同時爲了應對犬戎,也是爲了獲取良馬,襄王將養馬有功的非子分封到了鎬京以西的秦邑,建立秦國,號稱秦贏。

襄王在位16年,襄王薨逝後,周懿王即位,懿王初期有大志向,自從襄王裁撤天子六軍後,邦周武力下降,到了襄王后期,夷狄南侵,騷擾王畿。

懿王有心掃除弊病,重振邦周,於是整軍備武,準備討伐戎狄。只是懿王並不擅長軍略,而夷狄實力經過二十年休養生息已經到了巔峰。

結果懿王元年,嚴戎侵王畿,國人深受其害。

王三年,西戎侵邦周,兵臨鎬京。

王四年,王伐西戎,戰敗。

王七年,王伐太原之戎,勝利,得千匹戰馬而還。

王十二年,王伐北翟,戰敗。

對外戰爭的失敗極大的打擊了懿王的信心,導致其威望大跌,有心整治朝政,卻心智不堅。國中貴族官員驕橫淫奢,欺壓小民,懿王卻無心理政,貪圖享樂,朝政日益腐敗。王十八年,虢公奉懿王命北伐犬戎,大敗。

四十年來邦週中興北大斷,王十八年秋,天狗食日,冬,暴雨、冰雹襲王畿,天氣其寒冷,懿王憂懼而終。

懿王薨逝,姬烈即位。

姬烈即位後,邦周的實力並未恢復。而東方邦國,因爲當初昭王留下的伏筆,導致齊國、魯國、紀國相爭。

紀國在齊國旁邊,齊國想要擴張,可是紀國擋在身側,又和齊國不睦齊侯就想要吞併紀國。於是紀侯和魯國結盟,對抗齊國。同時周天子在一旁拉偏架,導致齊國一直無法吞併紀國。

淮國在經過王離之後,又傳承了兩代,這兩任家主不過中人之資,不過兩人也算勤勉,淮國的發展減慢,但是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百餘年的發展,淮國已經成了人口過百萬的大國。

淮國,王宮。

宮室之中,跪坐着六七十人。這些人長相俊美,表情肅穆,最重要的所有人眉心處都有一道鮮紅的玄鳥紋。這些人正是王氏一族的嫡系子孫。

淮公其斜靠在牀榻之上,看向大殿之中這麼多嫡系子孫,臉上露出一抹微笑。這些人都是王氏一族的中堅力量,如今已經壯大,而公族的人數就更多了。

所有失去玄鳥紋的王氏族人,就會自動成爲公族。

淮公其招招手,世子臨連忙上前,握住淮公蒼老的大手道:“父君,兒臣在!”

“孤病重,藥石無救,此行要去見文王了,孤資質愚鈍,才能不過中人,幸賴於諸卿輔佐,使得淮國在孤手中未有頹勢,只是先祖文王之策卻在孤中斷。”王其說到兒子,一臉的驕傲,蒼老的臉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神色。

“我兒天資聰慧,英姿勃發,遠勝於孤,定能再興淮國,重啓先祖文王之策,北卻諸侯,南平夷狄。”

“如今邦周王室和諸侯有隙,此乃我淮國壯大之機,齊、紀、魯三國相爭,風聞臺也有信息,孤天資愚鈍,數十年來不敢有絲毫懈怠,卻無力使淮國再進一步,如今就要靠你了!”

“今日孤就將這淮公之位,交於你了!”

“兒啊,淮國雖大,但外有豺狼,日後定要勇於奮進,先祖文王在天上看着我們呢!”

大殿之中,衆人紛紛哭泣:“君上寬仁,我淮國壯大鼎盛,乃君上之功,不必妄自菲薄。”

王臨緊緊握父親的手,悲痛道:“父親放心,孩兒定然不負父親教誨,功成之日,定然前去宗廟報之。”

與此同時,一陣鶴鳴聲響起,只見兩隻仙鶴從天而降,於大殿之中起舞,王釗默然的看着自己的子嗣逝去,然後讓雲鶴前去接引。

自從王釗薨逝後,每一代家主逝去,都會有兩頭雲鶴前來,雲鶴悲舞,接引逝者而去。

......

昭王中興,襄王革新,懿王兵微,王權不振,周室遂衰。——《史記·周本紀》

第92章 孫武逃淮,崔杼弒君第38章 水軍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10章 改革第19章 尊王攘夷第19章 攻城戰第52章 配五國相印第9章 晉侯方伯第25章 和議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7章 淮齊之盟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34章 貪婪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9章 晉侯方伯第33章 築壩蓄水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23章 雲淵會盟第4章 封邦建國第89章 孔子第35章 邗國求援第28章 王釗薨第19章 尊王攘夷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47章 王臨薨第72章 質子第36章 泗沂之戰第35章 邗國求援第61章 祭天開大第22章 勢如破竹第83章 徐國覆滅第35章 邗國求援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64章 諸侯朝貢第2章 淮國伐吳第31章 謀劃邗國第12章 伐吳第13章 洞天之主第67章 淮國伐巢第92章 孫武逃淮,崔杼弒君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61章 祭天開大第74章 應對第91章 美人 名劍第19章 攻城戰第12章 伐吳第80章 秦楚之盟第55章 晉國風起第50章 周室東遷第48章 孫叔敖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14章 禮樂崩壞自此而始第5章 挑撥離間第15章 梅里第48章 孫叔敖第66章 謀取巢國第16章 脣亡齒寒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48章 孫叔敖第76章 狠毒第51章 死不瞑目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35章 邗國求援第50章 父慈子孝第92章 孫武逃淮,崔杼弒君第44章 戰車漂移第58章第50章 周室東遷第19章 尊王攘夷第22章 全軍覆沒第77章 西子第28章 稱霸天下,齊侯伐淮第8章 籌謀第27章 周室與諸侯的平衡第61章 祭天開大第28章 王釗薨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84章 秦楚攻晉第2章 淮國伐吳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41章 未雨綢繆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66章 謀取巢國第24章 霸業之始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58章第3章 邗都之戰第80章 秦楚之盟第21章 征伐萊國第64章 諸侯朝貢第72章 質子第4章 封邦建國第37章 國人動亂第24章 氣運玄鳥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28章 王釗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