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

周天子的駕崩讓邦周的諸侯們也是始料未及。十萬大軍全軍覆滅也讓邦周元氣大傷。

此時全天下的人口差不多有一千多萬人,其中被邦周控制的有六百萬以上。而作爲邦周人口最稠密,最繁華的區域,鎬京和成周的人口加起來已經有百萬了。

這一次損失的大軍中,除了周王室的天子六軍外,還有齊魯各國諸侯國的軍隊。成周和鎬京剩下的軍隊加起來都不足兩萬了。天子的威懾力降低到了邦周建立以來的最低點。

不過邦周底蘊雄厚,又有其他姬姓方國擁護,此戰雖敗,但是有這些諸侯相助,只要渡過這段艱難時期,周王室就會再次穩定下來。

這個時代國家的人口氛圍王室、貴族、士人、國人、野人、奴隸,王室和貴族就不用說了,士人指的是貴族的後代,相當於庶子沒有繼承父輩的爵位、官職,或者沒落的貴族,也被稱爲公族。

國人則是被王室承認的,邦周的國民。這些人有貴族的後代,也有出了五服的王室後代,通常居住在城中,也是邦周王朝的基石。邦周招募士兵就是從國人之中招募的。

野人指的是那些生活在鄉野之中的人,其中情況也很複雜,大多都是被征服的戎狄之民,這些人沒有政治權利,負責耕種、繳稅,或者被徵發勞役等,但是不會被隨意殺害。至於奴隸這個就不用解釋了,大多都是戰爭中被打敗貶做奴隸的。

作爲周王朝的基石,這次姬璧大敗,天子六軍損失慘重,危急關頭,只能靠姬姓諸侯國扶持渡過,可這個過程中,天子權柄開始衰弱,諸侯權柄開始增大。

齊侯魯侯在得知天子崩逝之後,第一時間派人前去聯絡其他姬姓方國,申國、隨侯以及晉侯這些邦周方國中的強勢大國都要通知到。

周天子駕崩的消息很快傳回了洛邑,緊接着烽火燃起,各地諸侯開始起兵勤王。大量諸侯帶着士兵趕往齊魯二國,想要將淮國擋住。

邦周大軍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天下諸侯勢力匯聚起來卻是一股驚人的力量。

齊魯等國最終還是將剩下的邦周殘兵救回來了一些。然後大軍在淮河北岸佈置防線,防備淮國進攻。

......

齊侯、魯侯、申侯、隨侯、晉侯紛紛從各自封地啓程向洛邑趕去。這些諸侯都是和周王室有很深關係的諸侯,齊侯乃是天子姻親,魯侯、隨侯、晉侯乃是姬姓諸侯,中原強國,申侯則是周室藩籬,申侯一直在王畿擔任要職。

現在周天子南征而不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定邦周,太子即位。

最先趕到成周的是申侯,申侯雖然被天子罷免三公之位,但是其乃三朝老臣,自成王時便輔佐朝政,已經三十餘年,康王崩逝,申侯乃是託孤大臣,德高望重。

在申侯來到成周後,留守王畿的貴族們立刻打開城門將其迎接進去。

情況緊急,申侯也不廢話,直接道:“太子可安好?”

“太子安!”衆人答道。

當即申侯帶着衆人前往太子宮外,寺人已經提前稟報了。太子聽聞三公申侯來了,連忙出來迎接。

“太傅,太傅!”太子滿就像是有了主心骨一般,快速跑過來,抓住申侯泣不成聲道:“太傅,父王真的崩逝了?”

“太子殿下,還請安心,先王崩逝,我等都很悲痛,但爲今之計是需要穩定邦周,還請太子殿下以家國爲重!”申侯恭敬的說到。

“邦周天命不絕,四方諸侯拱衛藩籬,即便偶有挫折,邦周也會快速穩定。”

太子姬滿已經十六歲了,經過多年教育,遠遠非同齡人可比。很快就恢復了心情,然後擦乾眼淚,開始在申侯的輔佐下處理事務。

天子外出巡狩,通常都由太子監國,太子若是年幼,則是由幾位大臣輔佐。申侯現在是唯一趕來的大臣,當即直接開始輔佐太子處理朝政。

最先處置的是安撫國人,天子六軍乃是國人組成,這一次大軍慘敗,死傷慘重,幾乎可以說是家家披麻戴孝,這是邦周的基石,太子必須進行安撫。

府庫中的錢糧需要拿出來給予國人撫卹,與此同時,還要抓緊時間徵召一批軍隊,重建天子六軍。天子六軍乃是天子震懾天下諸侯的力量,若是不盡快重建,周天子如何再去調遣諸侯?

好在成康兩朝積累豐厚,有天下諸侯上貢,邦周府庫中錢糧武器都不缺。先王在位時間也短暫,還沒來得及敗家,這些錢財剛好可以用來安撫國人,重振天子六軍。

大量錢財被搬出來發放給國人,與此同時。而有了安撫之後,國人的情緒也穩定下來。然後太子監國再發布詔令徵發國人重建立天子六軍。

好在這些國人大多都身體強壯,成周這些年人口鼎盛,即便天子六軍折損大半,在有了錢財物資武器後,很快就將兵員補充完整。

當然也只是人數到了,其中的戰鬥力和以前相比卻是天差地別。不過這也是目前來說最好的辦法了。

在將天子六軍重新建立起來後,其他的諸侯也紛紛趕來了。特別是晉侯,這次竟然帶來了兩萬大軍。

周天子的實力削弱了,但是諸侯的實力卻在增長。主弱臣強,這對於周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

在晉侯到達之後,其他的諸侯也紛紛趕到,這些諸侯帶領的軍隊人數從一千到一萬不等,不過大軍並沒有進入王畿。

幾大諸侯到來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擁立太子爲天子。若是什麼功勞最大,自然就是從龍之功了。

有幾大諸侯擁立,自身又是太子,姬滿登基成爲天子基本上就是水到渠成。姬滿祭天之後,就在數十位諸侯的擁護下登基。緊接着天子姬滿任命申侯爲太傅、齊侯爲太師,晉侯爲太保。其他諸侯也有封賞。

有齊侯、晉侯、申侯擔任三公,周王室算是徹底安定下來。接下來邦周需要面對的就是先王崩逝還有淮國的問題。

剌王南征而不復,太子滿即位。——《左傳·剌王四年》

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76章 狠毒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55章 晉國風起第14章 禮樂崩壞自此而始第43章 公羊革新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42章 什麼檔次第66章 謀取巢國第21章 撤退第14章 禮樂崩壞自此而始第33章 築壩蓄水第13章 洞天之主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41章 未雨綢繆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48章 新王登基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6章 徐茂使齊第12章 伐吳第22章 勢如破竹第40章第9章 發展與鹽第9章 晉侯方伯第13章 避其鋒芒第83章 徐國覆滅第18章 管仲改革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87章 宋國:快去請淮公相救!第1章 繼承遺產第16章 脣亡齒寒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4章 邗都之戰(2)第61章 祭天開大第13章 避其鋒芒第24章 霸業之始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32章 優勢在我第42章 華夏名劍第56章 周室荒唐第35章 邗國求援第86章 楚國稱霸第42章 什麼檔次第7章 淮齊之盟第50章 父慈子孝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91章 美人 名劍第2章 淮國伐吳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74章 應對第72章 質子第33章 改糧種桑第35章 邗國求援第48章 孫叔敖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67章 淮國伐巢第24章 霸業之始第40章 滑稽記第43章 大聰明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15章 梅里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1章 未雨綢繆第50章 父慈子孝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19章 尊王攘夷第25章 和議第7章 淮齊之盟第74章 應對第84章 秦楚攻晉第91章 美人 名劍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29章 王權交替第46章 仲國第38章 王晟薨第4章 邗都之戰(2)第28章 王釗薨第35章 邗國求援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33章 改糧種桑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17章 首戰得勝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29章 離間第6章 徐茂使齊第70章 晉國暗子第6章 齊國會盟第28章 稱霸天下,齊侯伐淮第13章 避其鋒芒第11章 亂齊第64章 諸侯朝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