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

王謹在晉國埋下了暗衛之後,開始應對楚國的威脅。失去巢國對於楚國來說是一項重大失敗,特別是在失去了巢國後,楚國和越國之間的聯繫就中斷了。這讓楚國聯合越國對付淮國的目的落空了。

楚國不願意放棄聯越抗淮的戰略,於是再次召集大軍準備攻巢,準備將巢國奪回來。

楚君熊惲即位之後,勵精圖治,三年楚國國力強盛,然後開始吞併周圍的小國。這些小國多是一些子爵國,地方不過百里。

楚惲三年,滅貳國,後又滅谷國、絞國,甚至將黃國姻親之國弦國滅亡。

十年內楚國滅國十三,可以說國力強盛,因此纔會和晉國聯合攻淮,結果大敗,後來休養生息十年,又再次於巢國大敗。

楚國這次爲了實現戰略目的,再次徵召十五萬大軍攻巢,而此時巢國之中只有五萬淮軍。並且楚侯熊惲親自領兵而來。

駐守巢國的那是淮國上將軍陳屹,在看到楚國大軍來攻,立刻命令大軍回城,並且堅壁清野。

楚國這次征伐巢國吸取了淮國征伐巢國的經驗,直接用水師從濡須河進入巢湖,水軍和楚國大軍兩路並進。

淮國水軍和楚國水軍戰於巢湖,雙方互有勝負。

楚國因爲楚軍熊惲親自率軍,士氣高漲。淮軍與之野戰,因爲敵人衆多,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至於說派兵襲擊楚軍後路,這一次也很難做到。楚軍敗了這麼多次,吸取了足夠多的教訓,對於後路把守很是嚴密。

一時間楚國和淮國僵持在巢國進行對峙。

王謹得知楚國大軍徵巢,立刻詔令淮國出兵十萬準備攻楚,可就在淮國準備攻楚的時候,淮國北方的齊國突然徵召大軍,在齊國南部進行閱兵。

齊國經過幾番動亂之後,終於安定下來。像齊國這種大國,一旦安定下來,只要齊侯不亂搞,很快就會恢復國力,雖然實力比不上齊桓公時候的齊國,但是七成實力還是有的。

十餘年前,淮國桓公大破齊軍,經過這些年,齊國休養生息,可是一直想要報復呢。

自從王嶽之後,淮國十年修養,增強國力,其他國家的實力也提升了。而除了齊國之外,晉國也不甘示弱,召集曹國、鄭國、陳國會盟於宋國。雖然晉國和齊國都沒有進攻淮國,甚至兩國的大軍距離淮國邊境還有一兩百里,但是王謹不敢賭。

只得將十萬大軍派往淮北,用來和齊國晉國對峙。然後再次徵發邗地吳地五萬兵馬援助巢國。

自從王謹即位六年之後,孫叔敖病逝,淮國的內政和軍事實力就開始下滑。雖然有徐庸、公羊昇、陳屹等人輔佐,但是幾人合力只能勉勵支持。徐庸繼承了孫叔敖的治水之術,但是治國方面卻欠缺。

至於公羊昇如果說他先祖公羊朔才能是一百,他最多隻有七十五。至於學院之中,人才雖然不少,但是像是孫叔敖這種大才卻是沒有。

淮國在王謹之後,高端人才出現了斷層,至於說使用招賢令,王謹也用了,只可惜招賢令這次沒有招募到八星以上的人物,招攬來的兩人評價都是六星。

這種級別的人才主政一方,綽綽有餘,但是想要擔任相國就差的遠了。

在這種情況下,王謹能用的籌碼就少了很多,公子憫因爲要防備齊國和晉國,已經駐守下邳了,最後王謹只能讓公羊昇率軍出征。

公羊昇大軍雲集,很快就來到了巢國,只不過因爲楚軍勢大,公羊昇不敢貿然進軍,而是和巢都淮軍相互呼應,以此來對抗楚軍。

楚侯熊惲本想着趁着公羊昇立足未穩出兵將淮軍擊敗,但是公羊昇用兵極爲穩重,雖然沒有什麼奇謀妙計,但是用來守卻是滴水不漏,這也是爲何王謹派他前來的原因

兵法之中,以正和,以奇勝。但是在絕大多數時候,兩軍交戰都是堂堂正正之兵,楚國這一次沒有用任何騷操作,而是以堂堂正道之兵來攻,根本不給淮國機會。

公子憫善於出奇制勝,但是面對這種堂皇之道,出奇非但不能勝,反而容易被抓住機會。

淮國大軍前來,兩軍對峙,每天都會派遣小股軍隊廝殺。雙方僵持三月有餘。

楚國大軍遠來,雖然有長江水道運輸糧草,但是十五萬大軍遠征三月,其耗費也極爲驚人。

可是到了現在,依舊沒有將巢國攻下,現在佔領的巢國土地,只要楚軍退走,淮國很快就能重新奪回來。

熊惲心中很不甘心就此撤退,楚國大夫屈宏看出來楚侯的窘迫,於是上書道:「君上勞師遠征,已有三月,大軍糧草耗費頗多,卻沒有進展,不若先行撤兵?」

「屈卿,孤同樣知道這些,可是大軍征伐三月,卻沒有寸功,回去如何安撫大軍,同時對於楚國威名有損呀!」熊惲有些苦惱的說到。

「君上是爲了解決楚國和越國的聯繫而出兵的,現在淮國嚴防死守,我軍無法奪取巢國,但是卻可以走另一條路。」屈宏說着指了指地圖上另一個國家。

「舒國!」.q.

「舒國位於江南,其中於越國相距很近,既然無法佔領巢國,不如就攻佔舒國吧!這樣既能夠連通越國,又能夠獲取土地,滅國之功,足以彰顯楚國強盛,況且此番淮國和我楚國交戰,落於下風,已經讓世人知曉我楚國不若於淮!」

淮國:不若於淮???

熊惲想了一下,當即同意道:「那就進攻舒國!」

舒國:我就看看,怎麼就被打?

「只是此番我軍和淮軍對峙,貿然撤退,淮軍突襲如何是好?」

「君上可以在營中置幾座大鼓,將山羊懸於鼓上,山羊驚慌,四蹄抖動,大鼓作響,淮軍定然以爲我軍還在營中。」

熊惲當即命人懸羊於大鼓之上,營中多置旌旗,然後趁着夜色悄然撤退。楚軍撤離巢國,大軍順勢南下,攻入舒國,舒國滅亡。

公羊晟雖然發現楚國營中軍鼓作響,很是奇怪,但是卻以爲楚國是在搞什麼陰謀,於是愈發小心謹慎,可是兩天都沒有任何動靜,等到第三天的時候才發現楚國已經撤離。

第1章 季禮使齊第34章 貪婪第2章 淮國伐吳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84章 秦楚攻晉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47章 王臨薨第49章 褒姒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48章 新王登基第70章 晉國暗子第17章 首戰得勝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43章 公羊革新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48章 新王登基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29章 王權交替第43章 公羊革新第20章 吞併紀國第1章 繼承遺產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19章 尊王攘夷第52章 配五國相印第87章 宋國:快去請淮公相救!第28章 稱霸天下,齊侯伐淮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35章 突襲穎澤第48章 新王登基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77章 西子第5章 挑撥離間第36章 泗沂之戰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42章 華夏名劍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66章 謀取巢國第61章 祭天開大第20章 吞併紀國第24章 霸業之始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17章 首戰得勝第21章 征伐萊國第51章 死不瞑目第30章 攻城戰第84章 秦楚攻晉第21章 撤退第91章 美人 名劍第43章 大聰明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37章 霸業終結第20章 吞併紀國第62章 火龍降世第15章 邦周伐淮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56章 周室荒唐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73章 吞越第78章 學宮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31章 齊國之謀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10章 改革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43章 公羊革新第14章 禮樂崩壞自此而始第94章 伍員奔淮第73章 吞越第23章 雲淵會盟第31章 謀劃邗國第14章 對陣楚軍第25章 匹夫之怒第4章 邗都之戰(2)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7章 淮水之戰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11章 亂齊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2章 周軍追至第73章 吞越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63章 淮國稱霸第62章 火龍降世第1章 季禮使齊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30章 攻城戰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3章 邗都之戰第52章 配五國相印第5章 挑撥離間第92章 孫武逃淮,崔杼弒君第14章 禮樂崩壞自此而始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28章 稱霸天下,齊侯伐淮第73章 吞越第7章 淮齊之盟第13章 洞天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