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廣地龍

唐覺曉的報告到了負責農業、扶貧這一塊的人手裡,許多人開始認真思考。

不可能人人有錢,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共識。

那些說蚯蚓養殖一定發家致富的,當然是不可信的,未來的農業會很賺錢,但這和大多數人是沒關係的,甚至和提前知道這事的人也是沒關係的,慢慢人們會明白爲什麼。只是,明白得早一點的話,多少能獲得一些微小的利益。

就像現在許多人後悔,說要是當初要是早知道房價會漲,先買個幾套,那就一定可以發財。如果只是1%的人知道,這些人是可以成功的,但他們也只是代替了另外同樣數目的人。如果所有人都知道了,那估計會買不着,然後經濟大亂。

成功學就是騙人的,現在天天講成功學的人,比如任大炮、傑克馬,總喜歡突出自己的努力,大家都不談背景,這就很忽悠。要是撇開他們的背景,他們是沒有成事的可能的。雖然他們的背景並不是逆天強,但加上個人努力、時運,就可能不一樣了。

人通常沒有辦法拿到好牌,但卻一定可以想辦法儘量把牌打好。而且人生可不僅僅只是一把牌,打得越多越有經驗,越容易贏。只要不遭到特別嚴重的意外打擊,穩紮穩打的人會越來越強。官府會慢慢給一些意外打擊兜底,剩下的就看個人了。

成功學是假的,但變強卻真有辦法……

唐覺曉喜讀毛爺爺的著作,在毛爺爺32歲的時候,他就已經看清了當時黨內傾向,老陳總想着和果黨合作,忘記了農民,這是右傾,老張只注意工人運動,同樣忘記了農民,這是左了。

當時毛爺爺只是32歲,哪怕放現在,很多32歲的公務員,讀書比毛爺爺多的人肯定不少,哪怕僅在這個方面,敢說強過32歲毛爺爺的有幾個?

唐覺曉是重生者,也喜讀書,但他完全想不到這些,不過知識這玩意兒,可以借用。

九城老朱、樂視老賈,都是過於相信人脈的作用,古時候的確是這麼幹的,但新中國肯定有不一樣的地方。

滴滴、美團、餓了嗎、小黃車,這些東西天然就只能在比較繁華的地方,的確是趨向於進步,但又容易脫離實際。

這麼一想,企鵝和淘寶有一個一般人注意不到的優勢,得“農”。

對照着毛爺爺寫的東西,唐覺曉發現,很多事很容易思考……

而且這並不脫離實際,比如一篇文章《滬市晉陽失陷以後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照着就可以抄出一篇《移動互聯網+在城市逐漸飽和後,盛唐面臨互聯網競爭的形勢和任務》。

這思想是一套方法論,適用於各行各業。

最近每當面臨瓶頸,遇到困難,唐覺曉就會讀一讀《矛盾論》、《實踐論》,靜下心來思考一陣,計劃性和執行力都會有所提高。

盛唐第一批申請是發給越秀區的,越秀區房價在他重生前也爆到了三五萬,30多平米的房子能賣百萬,真的是……

通過賣房,官府蒐集到了大量的財富,所以越秀區得做很多扶貧工作,有各種任務。

越秀區的人在很多地方對口扶貧,做扶貧採購,也支持一些地區搞綠色大棚種植,這是以工代賑一種方式。

人們只看到各種階段性幾十萬、百萬人脫貧,卻沒想過一個脫貧點只解決幾十人,這代表可能基層幹部在短時間內,解決了上萬個點了。

其中搞綠色種植的比例是多少?需要多少營養土?

以前全套東西都是進口國外的,慢慢的換成國內產的,這就是解綁,那盛唐是不是可以參與一份?

就算沒有官府幫助兜底,蚯蚓肥也是個俏貨,種蘑菇的和種菸草的很多人收,但還是找官府穩妥,很多基層官員是靠這個升官的,主要得找對人。

甚至……有些官員是有辦法推動這事的,利己又利民。官府要是出馬,比農民自己瞎琢磨強百倍。

蚯蚓其實一直是個不錯的養殖生意,但不是什麼蚯蚓都能養,現在一些人聽人吹日國的某個品種,繁殖的確快,要是能出貨倒也還行,但誰敢保證自己一定能賣出?

那不如養殖一個本身就很有市場的品種,最好是市場需求大的,又缺貨的,有完善產業鏈的,唐覺曉等於是慢慢的加大這個品種的產業鏈,比從零開始好做多了。

唐覺曉身爲廣人,對廣事略知一二。

中國地龍中有一個神奇品種“廣地龍”,產自南粵、南桂、胡建、海楠等地。

這種地龍主產於南粵的高川、電白,或是南桂的梧州、博白、陸川、玉州,或是海楠的瓊中。

這玩意兒體長15至20公分,有1至2公分粗,行動又緩慢,一看就是上好的肉料。相較於一些小號的蚯蚓,它們生長稍慢,有些人覺得不太值得養殖。這是真想錯了,大才能處理,小小的就比牙籤大的那種,現在的手段好處理嗎?

現在的廣地龍都是野味,產地農戶採集新鮮辣蓼草、茶麩粉未,加清水攪拌起泡,灑在一些土壤肥沃的地方,地龍就會自己出來。

抓到之後,先用草木灰灑在地龍身上,去粘性,然後釘一頭在木板上,拉直,從中剖開,挖乾淨裡邊後,拿去曬。

幹品一斤收購價多少?目前150一斤,高的時候超過200。

這是很好的中藥,治痔瘡有奇效。味道有些像滷鴨爪、茶樹菇,營養遠遠超過。

高峰期一個人一天採20公斤地龍,處理後直接賺幾百塊,這是很常見的。只有來買的找不到人賣,目前沒聽說過賣的人賣不出的。

爲什麼這產業只在當地知道,沒有爆產?

處理蚯蚓腥臭味重,工作又累,而且捕捉野味本身就不穩定,大家更傾向於去打工。

地龍乾產業一年產量600噸到1000噸,本來是藥用,但後來70%被飼料商搶走了,這是最好的蛋白來源。這不僅僅可以做高級飼料,哪怕雞鴨飼料里加一點點,味道立刻不一樣,雞鴨會更愛吃料,奶牛產奶量最高增加40%都有。

唐覺曉養地龍主要是爲了賣蚯蚓肥,但不代表他沒設計蚯蚓肉出產環節……

先搞大棚,防止鳥獸來吃,也防備人。

1米5高的架子應該可以做3層,那1畝地當3畝用。

蚯蚓的繁殖很複雜,各種亂搞,但也要有精通農科繁育類的來控制種苗,做種苗優化選繁。配合互聯網+,真的是開局就無敵。

一開始10個養殖點,第一批投資每個點是1000萬,官府肯定可以消化產出的蚯蚓肥,盛唐根據官府動向制定計劃。

等到蚯蚓糞不能暴增了,那就要減少蚯蚓數量,也就是殺來賣肉。

殺的方式就不是那麼老套了,那太耗人力,開不起工資的。

唐覺曉目前想的是,把大蚯蚓放到網上一陣,讓它們自行排空。緊接着直接烘乾、打粉。賣給誰就無所謂了,甚至可以自己做飼料,慢慢形成農業產業閉環。

一斤生豬出欄價格是5塊3,一斤飼料1塊多,這都有得賺……

大概七八斤生蚯蚓出1斤蚯蚓幹,一斤生蚯蚓也就是20到30元,料一斤5毛,用秸稈更低,唐覺曉實在想不出哪個環節會出問題……

給阿姨倒一杯卡布奇諾!

17張牌你能秒我?當場吃掉顯示器!

重點是,唐覺曉很有門路,他只要注資進原有產業鏈就行。

要是唐覺曉此計能成,各種有機肥、餐廚垃圾、秸稈……他能把全球鹽鹼地平推。

羊城領導們還在琢磨着唐覺曉的思路,唐覺曉又有奇計……

……

第452章 曾經志在四方少年第863章 大蕭條示警第六十四章 外在,內心第858章 新能源第140章 找優點第855章 糾纏的工農,動盪的人心第619章 亮劍第四十二章 木瓜奇蹟第706章 增量時代第501章 領導氣質第918章 鬥地主、搶地主第940章 耕者有其田的印國?第711章 虹吸效應第973章 人傑地靈第177章 一姐接班人第203章 超神的路上第528章 來多少要多少第213章 飢餓者唐覺曉第398章 票房大爆炸來臨第648章 有用的人第452章 曾經志在四方少年第752章 小馬哥,對不住了!第597章 越強大就要越剋制第479章 豪車和接地氣第232章 拱白菜的問題第六十五章 超女第989章 金坷垃好處都有啥第214章 弱枝的尊嚴第666章 雲兒子、雲女兒、開心麻花第一百一十二章 小姐姐們第一百二十七章 這他媽……合理嗎?第812章 資本撤離的開端第847章 盛唐拼多多,只拼不坑爹第一百三十三章 超人記者第800章 他們不敢的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脾氣很好的第526章 穩紮穩打,步步爲營第740章 健康健身,精準扶貧第601章 四小花旦第335章 代言和慶功第237章 料到了開頭第987章 廣地龍第320章 樓市誘惑第852章 夏普的瘋(sha)狂(diao)設計師們第633章 魔鬼隱藏細節裡第763章 自噬計劃第270章 拼努力第746章 男性偶像第139章 只要披薩和海鮮第415章 氣功大師們粉墨登場第488章 養病和氣功大師第751章 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第905章 世界農場計劃第867章 工業問題、農業問題第166章 白帽子第552章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第346章 令人震驚的午餐第六十二章 絕代雙驕談上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觀察日誌第945章 淨化之光第五十一章 永遠都不會賭贏第403章 約見雷君第463章 兵對兵,將對將,王對王第474章 做互聯網最重要的是第547章 不爲所動,今日頭條第224章 好萊塢女星第767章 時代不一樣啦第447章 享樂性的消費第248章 開心農場第一百一十章 搶戲的逼王第284章 遊戲王第七十九章 真香第229章 魔王傅爸第512章 挖掘人才和培育人才第501章 領導氣質第799章 盛唐文娛生態閉環第二十一章 老司機開車了第899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395章 中國之星第628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第382章 天價第849章 千嬌第197章 南派大師第893章 盛唐全球化佈局第九十三章 你變強了第513章 是粉絲,也是大佬第459章 寶貝回家第476章 孩子氣第568章 阿里初交鋒第714章 巨頭抱團第812章 資本撤離的開端第511章 牛人第611章 養豬工廠第578章 蓋世團長第626章 缺人第304章 命運第685章 虛僞的度娘文庫第906章 解讀政策型人才第1032章 人間處處變形計第十四章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