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洛蘇看見了竇建德

洛蘇望着車外的景象,頗有些感慨,當年陳涉從一個百姓,僅僅幾個月就一躍成爲陳王。

“所謂的王,不過是被百姓高舉而起的人!”

洛蘇望着那貧苦的百姓如同朝拜、宛如潮水般涌向了長白山,這座長白山不是遼東的那座,而是在齊地。

齊地自古義軍蜂蛹,王薄率領着部衆在齊郡等地縱橫,攻擊隋朝的官軍。

洛玄鏡握着小拳,給洛蘇久坐有些痠麻的腿捶着,邊問道:“老祖宗,我們要去齊郡見見這位知世郎嗎?

如果反隋是大勢,那真龍想必在這其中,不若將那天下有名的義軍首領都見識一番。”

馬車一路向東,洛蘇道:“隋朝的實力還極強,現在就掀起反旗,楊廣稍微下旨,大概就是陳涉的下場。

不過山東多豪傑,齊地多爲亂,日後爭雄天下的豪傑中,定有齊人,我們可以去看看那些豪傑之士,看看誰有一些王者之相。”

洛蘇自忖以現在隋朝的實力,剿滅叛亂,簡直易如反掌。

但一路東行,卻未曾見到中央朝廷大規模剿匪,楊廣根本就沒把這些叛亂放在眼裡,他依舊在準備着東征遼東的大業!

對造反的人不管不顧,這讓洛玄夜很是震驚的問洛蘇道:“老祖宗,這是爲何啊?

民變大熾,猶如釜底烈火添柴,燒的是大隋江山,這楊廣爲何沒有絲毫反應?

他難道不擔心江山社稷傾覆嗎?”

洛玄夜聽着洛蘇和洛玄鏡在議論自己的婚事,有些不自然,而後便聽到洛蘇喚自己的名字。

這股力量,會成爲新朝的底色。”

洛蘇只見過楊廣一次,卻明白楊廣爲何如此,他帶着淡淡的嘲諷道:“因爲從漢末崩塌到隋朝建立的這段時間,天下分裂。

不僅僅是楊廣一人,我們曾經見過的李淵,也是這般認爲。

於是這些義軍竟然活的相當滋潤,完全看不出來是在如此強大的王朝內部造反。

洛蘇一愣,輕輕用指關節敲了洛玄鏡額頭一下,笑道:“你可真是好妹妹,倒是時時刻刻記得你五哥。”

山東大地上,風起雲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王薄的現狀讓山東各地豪傑都不再忍受,實在是《無向遼東浪死歌》中那一句“與其死在遼東,砍頭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這些人裡面,出真龍的概率還是相當高的。

洛玄鏡聽到洛蘇說李淵,便說道:“老祖宗,李家那個女子,算算年紀,已經及笄幾年了,是不是該讓五哥去成婚了?

但當時許下婚姻時,未曾料到會和隋朝變成如今這種關係,五哥這麼一個洛氏嫡子,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唐國公家,還娶了嫡女,似乎……”

我知道了,這一定是有代價的!”

李淵那個只看重閥閱和親族的性格,如果真的走上爭奪天下的道路,失敗就是他大概率的結局。

毀約自然是不行的。

這些人啊,無知不是毀滅的原因,但傲慢一定是。

上一次農民起義還是太平軍,但太平軍太過於特殊了,貴族將之歸咎爲阿霄過於強大,並不認爲是漢廷的問題。

洛蘇直接給李淵判了死刑道:“李淵他不行,如果條件適合,他出身高貴,割據一方或許有機會,統一天下他差遠了。

……

洛玄鏡眨巴着大眼睛,裝作什麼也不知道。

朝廷在涿郡聚集大軍,結果就在河北地界上,卻有義軍呼嘯山林,時常下山劫掠。

尤其是那些破落貴族出身或者帝國中下層軍官出身的豪傑,這些人更容易起勢。”

在分裂的天下諸國中,朝廷應對叛亂的速度極快,天下實際上是權貴的遊戲。

洛玄鏡比洛玄夜腦子轉的快得多,又問道:“老祖宗,萬一這李淵是個大隋忠臣怎麼辦?”

隋朝那個科舉制度,我準備把它改造一下,發揚光大。

洛玄夜和洛玄鏡受教,對他們而言,洛蘇的話就是真理。

沒有大規模的、席捲天下的農民起義。

洛玄鏡有些驚喜的望着聖痕消失的洛玄夜道:“五哥,聖痕真的消失了,老祖宗,既然能讓聖痕消失,爲什麼之前我們要用布帶遮掩呢?

僅僅沒有容人之量這一點,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開國之君。

各地官府焦頭爛額,根本就沒有能力剿滅,朝廷又忙着遼東戰事,無暇顧及。

現在已經不是大周開國的時候了,不能光用親族,況且就連大邦周,也有太公望爲首的姜姓勢力。

這是時代所導致的侷限性。

太過於有煽動力,在河北以及滎陽以東,即漢代的關東土地上,似乎是一夜之間,就已經有不下十支義軍崛起。

洛氏一諾千金,在婚約這方面,更是從來不曾毀約。

比如楊堅,就是貴族篡權奪位。

只有一場風起雲涌的,讓整個天下都爲之色變的農民大起義,才能讓天下人見到百姓的力量。

除非他的親族,也像是我大邦周建立時,天縱之姿層出不窮,有名相、有神將,那還有希望,與其關注李淵,不如關注如今山東風起雲涌的義軍。

青光湛湛,聖痕隱退!

楊廣,從小所接受的教育以及見識過的經歷,都是貴族政治。

所以只有貴族纔會引起他的注意,這些普通老百姓的叛亂,是不會被他放在眼裡的。

開國君主的模板是漢高皇帝,要廣納天下賢才。

洛玄鏡這才圖窮匕見,“那老祖宗你覺得李淵如果舉義的話,有沒有什麼優勢?”

洛蘇和洛玄夜同時嗤笑一聲,就連洛玄夜都能看出來,李淵是個屁的忠臣,他要是忠臣,楊廣能直到現在都不知道李淵遇到過洛氏嫡系?

他轉過頭來,便見車簾掀起,老祖宗文公一指點在自己的眉心聖痕上。

因爲朝廷在涿郡聚集大軍,所以洛蘇一路往河北走,道路兩旁有白骨森森,有屍首倒伏,無人清理,有衣衫襤褸的百姓押送着糧草趕路。

在非大災荒的年份中,生活在帝國境內的百姓,竟然能慘到這種地步,楊廣的剝削和壓迫可真是讓人膽寒。

“老祖宗,楊廣此番集結了一百多萬軍隊,他真的是……”

洛玄夜甚至都不知道該用什麼詞彙來形容楊廣。

這應該是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百萬大軍!

楊廣徵召了左右各十二軍軍,合計二十四軍,每軍四千騎兵,八千步兵,這些是精銳部分。

那些普通的步卒沒有計算在其中。

那些最精銳的攻城部隊等也沒有計算在其中,這支軍隊是古往今來,最強大的一支軍隊,能夠踏平世上一切平原上以及草原上的國家。

但山地中的國家,不在此列,楊廣的軍隊再強大,又不能移山填海。

一座險峻的山川就可以頂得上十萬乃至於百萬大軍,這支讓楊廣自信滿滿的軍隊,在遼東那種地形中,不一定能佔據優勢。

洛蘇的車輪滾滾,外間的百姓間嘟囔着去投奔孫安祖,那是河北之上,如今最有盛名的義軍領袖之一,在沼澤湖泊中和官府對抗,時常出來劫掠,讓當地官府苦不堪言。

洛蘇一行人到了漳南縣的地界,卻見到這裡不曾遭遇這些義軍的搶掠,頗爲整肅,洛玄鏡還以爲是當地的隋朝縣衙治政有能。

洛蘇卻直接說道:“這裡有人和義軍有勾結,所以他們不來劫掠,官府將會察覺了。”

他話音剛落,就聽到幾道慘叫聲,而後是幾個官差從一戶人家中走出,對着周圍所有人厲聲道:“這就是勾結盜匪的下場!”

洛蘇幾人跟在那幾個官差之後,待周圍無甚人,洛玄夜便直接上前將幾人擒下來,稍一問話,這驚駭莫名的幾人便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將事情原委講出。

“我們殺的是竇建德的家人,他是鄉中的勇士,管理着兩百人。

如今盤踞郡縣中的大盜孫安祖,因爲不願意響應朝廷的號召,不願意前往遼東,縣令懲罰了他,於是他暴怒殺死了縣令,落草爲寇。

有傳言說竇建德曾經收留他,孫安祖落草爲寇的人也是竇建德爲他招募。

而且每次那些義軍下山來劫掠的時候,總是避開竇建德的家鄉。

所以縣令認爲他和孫安祖有勾結,讓我們來抓捕他,他的家人想要通風報信,於是我們殺死了他的家人。”

聽罷這番講述後,洛蘇知道這個竇建德,肯定是和那些義軍有勾結的,朝廷的二百人長,這下是不得不落草爲寇了。

一個帝國的覆滅,首先就是從人心開始,當帝國的各個階層的人都拋棄了這個帝國的時候,那就是這個帝國滅亡的時候。

現在的隋朝,因爲楊廣的殘暴,已經失去了最基層的民心,那些數以百萬計的百姓都期盼着隋朝的滅亡。

現在是竇建德這些低級的小吏開始崩潰。

那些放下手中鋤頭,拿起刀劍的農夫,以及竇建德這些小吏,戰鬥力比較低,比起強悍的隋朝軍隊,更是不可以道理計,這些人只不過是爲了求得自己的生存而已,沒有更高的志向。

不會想着和楊廣爭奪帝國的統治權。

但百姓的叛亂卻代表着隋朝經濟的逐漸崩塌,小吏的崩塌則代表着政治秩序也開始失控了。

當收不上稅、徵不了兵的時候,那就是帝國真正崩塌的時候了。

洛蘇在天下游歷,自然不是瞎轉,他是要掌握第一手資料,盤算隋朝的天下局勢細微變化。

洛玄夜附耳過來道:“老祖宗,有人鬼鬼祟祟的望着我們這裡。”

“帶過來。”

洛玄夜得令之後,直接策馬而過,手中瞬間就拔出了馬槊。

那中年漢子沒想到自己這麼隱秘的觀望,都會被發現,想要逃走發現不可能,於是持刀就想要反抗,僅僅幾招就在駭然中被洛玄夜擒下。

洛玄夜提着不住扭動的他回到洛蘇身邊,直接按在地上,大概知道反抗不了,於是不再扭動,算是認命了。

“竇建德!”

那跪下地上的幾個官差看了那漢子一眼後,驚聲叫起來。

他們萬萬沒想到竟然會在這裡見到此行的目標,洛蘇也沒忍住看了竇建德兩眼,這麼巧合的嗎?

驚叫出竇建德的名字後,幾個官差都有些心虛的低下了頭,畢竟自己幾人可是剛剛殺了竇建德的家人。

竇建德見到幾人表情,盯着這幾個官差,心已經沉了下去。 洛蘇直接指着幾人道:“竇建德是吧,剛纔這幾個官差去你家中抓你,你不在,你的家人都已經被殺了。”

洛蘇的直接讓幾人都有些震驚。

竇建德臉色幾乎瞬間漲紅,瘋狂的在洛玄夜手下掙脫着,洛蘇一個眼神,洛玄夜手一鬆,竇建德直接衝了過去,手起刀落將先捅死一個。

另外幾人立刻反抗起來。

竇建德怒吼着,完全不管不顧的衝上去,他成爲兩百人長是以驍勇著名的,打不過洛玄夜,難道還打不過這幾個只知道橫行鄉里的官吏嗎?

洛蘇三人就站在旁邊看戲,親眼看着竇建德一人獨戰五人,僅僅受了一點傷就將五人全部手刃,鮮血流了遍地,那些官差臨死前,一個個臉上都充滿了不甘之色。

殺死這五人後,竇建德直接跪在洛蘇身前,痛哭失聲道:“竇建德多謝公大恩大德,讓我能手刃仇人,若公有所馳驅,建德萬死不辭。”

竇建德長相頗爲英武,洛蘇隨意問道:“你殺了官差,想必之後是不會再在隋朝做官了,聽說孫安祖是伱的友人,想必你是要去投奔他了。”

竇建德眼中有些灰敗的點點頭。

洛蘇饒有興致的問道:“當初你勸孫安祖上山時,是如何勸他的?”

竇建德低下頭道:“當初我勸他,天子不體恤民情,天下幾年來損耗過度,他卻依舊執意要征討遼東,這天下將要大亂,大丈夫生在世上,應該立下功業,不應該東躲西藏不如舉事,等待天下的大變。”

洛蘇問道:“你說的道理是很正確的,爲什麼卻自己不執行呢?最終釀成了今天的禍患,唉。”

竇建德聞言再次哽咽起來,心中有無數的悔恨。

實際上在這之前,孫安祖就一直叫他去上山,但他之前不願意落草爲寇,是因爲在隋朝官場中還能混,現在大隋卻幫他做出了決定,除了落草爲寇已經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了。

洛蘇又問道:“你不是普通的百姓,從你的言語中,能看出你有遠見卓識,那你覺得孫安祖以及縱橫在河北的高士達、張金稱等義軍都如何呢?”

竇建德擡起頭望着洛蘇正色道:“說是義軍,又哪裡能承擔的起一個義字呢?

我之所以不願意落草爲寇,也是因爲他們沒有能夠成就大業的人。

這一年來,他們捉到隋朝的官吏和士人後,總是毫不猶豫的殺死,然後奪走那些金銀布帛,這是不對的。

我讀書雖然不算多,但也知道,想要有所作爲,就要多招攬有才能的人。

而這些人卻都被他們推向了隋朝。

他們很快就忘記了自己出身貧苦,不能和手下的士卒同甘共苦,在山上就已經穿上了綾羅綢緞,開始高高在上,就像官軍對待百姓一樣的對待百姓。

唉。

皇帝因爲殘暴的對待百姓,而讓天下大亂,他們卻學習皇帝的做法,不用仁義去對待百姓,不爲百姓所謀利,不讓百姓能夠安穩的生活。

這哪裡是取得民心的道路呢?

這哪裡是成就大業的跡象呢?

只不過是真龍出世前猖狂的盜匪罷了,但我現在不得不託庇於他們,否則就連活下去都很是艱難。

我也不過是個普通人,能多活一日,便是一日。”

隨着竇建德的言語,洛玄夜和洛玄鏡望着竇建德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樣了。

這個竇建德只不過是隋帝國的一個小軍官而已,竟然有這樣的見識,這就是老祖宗說的,那些有真龍存在的階層嗎?

洛蘇也沒想到,自己隨便一問,就找到一個頗有見識的人,而且這個人,還懂得仁義的道理,這可有些不多見。

楊廣若是懂一些仁義的道理,天下就不會走到現在這個地步。

他又上下打量了一下竇建德,伸手從腰間一摸,實際上卻是從戒指中取出一塊玉,這種玉和洛氏嫡系刻着名字的玉佩不一樣,但依舊是價值不菲的寶玉。

他將玉遞給竇建德,“你是個英雄豪傑,記住你今天說的,要仁義的對待百姓,這塊玉贈予你,望你未來如同此玉,永遠此心光明,溫潤光潔。

這天下的確是要亂起來了,你這樣懂得仁義的人多一些,百姓大概會好過一些,有緣再見吧。”

竇建德有些愣神、呆呆的接過那枚玉,只見玉上有一隻騰飛的鳳凰,在背面用一種極其古老的字體似乎寫着一個字。

這似乎是“洛”?

洛!

竇建德這纔回過神來,他宛如被雷所劈中一般,呆呆的望着洛蘇的馬車遠去,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竟然遇到了傳說中的洛氏。

還得到了洛氏的贈玉!

這就像是傳說故事突然降臨現實,下一刻,他心中就充斥着欣喜若狂。

……

那一路遠走的馬車中,洛玄鏡拄着臉頰問道:“老祖宗,您似乎很是看重那個竇建德?”

洛蘇反問道:“你覺得竇建德不行?除了身世背景,他可比李淵強多了,如果說誰能創造更高的功業,我認爲竇建德可以。”

洛玄鏡嬌嗔道:“人家當然能看出來竇建德比李淵強,至少在仁這方面,以及對待人才這方面,就比李淵強。

但他出身這麼差,現在投奔那些弱小的義軍,真的能在之後的大亂中活下來嗎?

自古以來的義軍,大多數都見不到勝利的曙光,就會倒在黎明的黑暗中,您既然看重竇建德,爲什麼不推他一把呢?

至少讓他保住命。”

洛蘇聞言卻笑道:“阿鏡。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一個要成就大業的人,一定要有強大的抗挫折能力,要能坦然的接受失敗才行,我爲什麼看重竇建德,就是因爲他出身底層,一定會遭遇失敗和挫折。

這很好能在日後的大業中,讓他有堅韌不拔的意志。

況且,竇建德會遇上我,你以爲這僅僅是巧合嗎?

這也許是天意。

他是個有大氣運在身的人,否則是不會遇到我的,這樣的人,不會那麼輕易的死去,他一定會在天下取得一些功業。”

洛蘇的語氣很是平淡,但話中所透出的信息,卻讓洛玄夜和洛玄鏡也不由悸動,即便身爲洛氏子,他們也是第一次聽到。

只能說,和洛·天命之子·素王老祖最愛的崽·英靈轉世·蘇比起來,他們知道的東西,實在是太少了。

“老祖宗,我們去哪裡?”

洛蘇一指北方,“去看看這前所未有的百萬大軍到底有多麼雄壯,去看看楊廣能不能攻下遼東。”

……

楊廣的大軍在各種風波下,終於還是在涿郡集結完畢了。

他望着那完全看不到盡頭的大軍,眼中滿是意氣風發,這世上,怎麼可能有人可以抵抗這樣的大軍呢?

楊廣在薊城讓大軍開拔,這支軍隊到底有多少呢?

他每日派遣一軍出發,兩支軍隊相距數十里,依此出發,如同長蛇般魚貫前進,因爲軍隊太多了,如果不這樣走,根本就走不了。

僅僅旌旗就有千里!

從長安到洛陽的距離也不過千里啊,軍隊的行軍長度,竟然從洛陽排到長安,這隻要想想,就是腦子正常的人做不出來的事情。

楊廣御駕親征,自然有大量的隨軍官員,整個朝廷都被他搬過來,三省六部全部都在,僅僅朝廷官員的隊伍就有將近百里。

當洛蘇三人來到涿郡後,知曉了這些事,就算是不太懂軍事的洛玄鏡,也忍不住說道:“楊廣這是在找死嗎?

這麼長的行軍隊伍,如果遇到埋伏,會死多少?”

她的話沒人回答她,因爲答案顯而易見,可能會全軍覆滅,這毫不誇張,因爲從薊城進入遼東只有兩條路。

一條是穿過山脈,盧龍平岡那條道路,但是穿過大山很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水源不好找,很可能走着走着,大軍就沒水了,到時候還需要就地挖井,萬一找不到,那就基本上要全軍覆滅死在山裡了。

燕國當年就經常小規模軍隊走這條路去遼東。

另外一條則可以容納大量的軍隊出入,那就是遼西走廊。

但這條路現在還沒有完全通暢,在正常時節它是可以通過的,但如果下大雨或者漲潮,那遼西走廊就會被淹沒。

如果軍隊在遼東遭遇了失敗,一場大雨就會斷絕通往遼東的道路,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攻擊遼東國還有一條路就是水路,不過以現在的造船技術,在長江上和黃河上,還能夠航行,進入了海洋,那出事就是大概率事件。

就這種情況,楊廣竟然敢派遣這麼多的大軍去征討遼東國,妄圖用絕對的兵力去戰勝遼東國,這豈不是腦子有問題嗎?

楊廣當年平定江南,那是必勝的局面。

因爲隋朝大軍的後勤,能夠源源不斷的攻擊,而且不可能被截斷,那就是一場純粹的拼國力的戰爭。

而現在,洛蘇幾乎可以斷定,隋朝大軍的糧草,一定會出問題。

洛蘇來到涿郡,是想看看楊廣有沒有可能打下遼東。

畢竟這百萬大軍,是前所未有的軍容,或許遼東國直接畏懼軍威投降。

但楊廣一個接着一個的騷操作,讓洛蘇幾乎能夠確定,隋朝真的要大敗了。

“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近古大軍慘烈,未之有也。”

這兩句史書上纔會記載的言語,讓洛玄夜和洛玄鏡聽的脊背發寒,就像是傳說中判官的判詞一樣。

“老祖宗,隋朝真的就沒機會了嗎?那些大將軍或許英勇善戰,能夠大破遼東國。”

洛蘇卻冷着臉搖頭,他回憶起了當初周厲王南征楚國的事蹟,那個時候周厲王身邊難道沒有忠臣嗎?

自己能看透一切不還是因爲周厲王不聽從,而不得不離開嗎?

在征討楚國時,難道就沒有人勸諫過周厲王嗎?

但最後周厲王還是死在了亂軍,包括邦周最精銳的天子六軍。

楊廣,這個愚蠢而好大喜功的天子,他會聽從那些隨軍的臣子們的勸諫嗎?

他不會!

————

人從不從歷史中得到好的教訓,漢戾帝的好大喜功並未給隋煬帝帶來絲毫的警示。

隋煬帝完全不顧忌隋帝國叢生的社會危機以及已經處處烽火的天下,極度自負、傲慢自大、好大喜功的隋煬帝,以他強有力的權力,操縱着隋帝國這輛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戰車,衝上了遼東戰爭的軌道。

他如何會知道,這將是他帝國滅亡的前奏,漢帝國擁有着靖難諸侯,而隋帝國卻只能眼睜睜看着自己墜入深淵!——《隋帝國興衰史》

第168章 秦異人第19章 洛邑與鎬京第471章 舉薦!法將死?第121章 洛墨第638章 洛氏的選擇第566章 上天助我!第76章 尊王就能得到所有第25章 新君第796章 鳳旗漫卷,大勢已變第520章 嘴上說不要第282章 規矩制度第848章 素王信仰!第388章 劉徹:大漢慈父第514章 驚天之變!第85章 定計還是發個單章吧第272章 韓信,洛陵向北第79章 吾與良人孰美?第418章 一切的結束第479章 三年之期已到,人心浮動!推書,都是好書,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近期總結第690章 奉皇帝以討不臣!第128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儒家第73章 孫武與慶忌第431章 查商稅第691章 公子楚!第32章 天命在周第785章 天下震動!第313章 長安第717章 均衡之道,就在其中第879章 玄武門!(12000字,手指都冒火花了,求月票!)第680章 你的未來在哪裡?還是發個單章吧第297章 這麼有錢?打劫!第534章 進長安第84章 洛瑜使齊第523章 死後聲名由我家!第579章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第885章 貞觀元年諸大事結束第825章 人心已亂2第59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上)第265章 系統大更新,玄階道具第483章 請你喝茶你不喝第109章 和議就是廢紙第42章 上架感言第868章 天選之人!第148章 天命難道在秦國?第749章 關中之變!第4章 洛水之戰第219章 大秦諸侯王和山東諸侯王第488章 呂瑩遺言第592章 沛郡曹氏有麟子第132章 洛國:韓侯,不會說話可以閉嘴,就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第11章 祁巖之盟第622章 大廈將傾惡叢生,皇帝昏庸敗社稷第720章 怎能不復仇呢?第373章 衛青第818章 洛氏如今若何!第102章 大戰第一劍,先斬狗隊友第372章 求新求變第680章 你的未來在哪裡?第769章 諸夏外的胡人們與漢末列國諸帝紀元書友玄都樵子寫的《上戾皇帝治安策》第284章 漢廷的對洛人大殺器第664章 一道旨意破雲來!第865章 洛玄凌的大運!第573章 太平道!第745章 爲國盡忠死!第768章 支線番外:素王神廟大祭司洛星第112章 我全都要第463章 誰堪爲帝?第805章 江東洛氏!第690章 奉皇帝以討不臣!第29章 褒姒第699章 昭城之盟!(6000字!)第498章 殷商第418章 一切的結束第437章 關中的震驚發現第888章 動手(上)第168章 秦異人第725章 曹劉,導火索!第511章 劉賀的反擊和把握第582章 太平軍之勢第414章 進擊的霍去病第21章 四姓公卿第664章 一道旨意破雲來!第686章 只有天知道!第587章 李文憂選賢舉能,賈文和欲圖大事第456章 公車上書!請假條第483章 請你喝茶你不喝第796章 鳳旗漫卷,大勢已變第819章 天下事在人心忠奸!第685章 喪鐘爲誰而鳴?第407章 送往昭城的信第275章 風雷雨雪,聽吾號令第179章 全部帶走,留下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