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帝死!

第814章 帝死!

中原四國中,若說皇宮之巍峨,那定然非魏國莫屬,東都洛陽暫且不提,畢竟洛陽位於四國之中,不可能作爲首都。

長安是僅次於洛陽的大城市。

沉沉夜色下,未央宮中燈火通明,曹髦在殿中望着那一副巨大的堪輿圖,怔怔出神,魏國的土地從他登基開始,就是這麼幹,直到現在都沒有半點增長。

武皇帝是創業的君主,文皇帝是守成的君王,都有開拓的功績,甚至就連那個奸賊司馬懿,都給魏國打下了益州,而自己登基這些年,不僅僅沒有開拓,河東還快要丟掉了。

他微微自言自語道:“河東糜爛,魏國之血將要在此流盡,不改制不行,不變法不行啊,曹林啊曹林,如果你識趣的話,就乖乖的交權,朕會讓你榮華富貴的。”

皇帝和大將軍間有些不對的苗頭,嗅覺比較靈敏的人,都能夠嗅的出來,尤其是那些對政治極其敏感的士族,魏國的政局回到了他們喜聞樂見的政鬥環節。

皇帝想要啓用士族的風向剛剛放出去,就有士族開始向皇帝靠攏,這些士族雖然失去權力很長時間,但在海內卻有名望,而名望就是做官的資本,尤其是士族只是在中央失去權力,在地方依舊是盤根錯節,這些人一旦顯貴,那可不是無根之萍。

在曹林覲見曹髦後的第三天,一封從禁中落在尚書省的旨意,點燃了整個魏國,旨意的內容大致如下——

“朕曾經讀史書,知曉素王重用姬姓的宗親,於是得以安定周室的天下,朕比之素王雖然渺小卑鄙,但同樣願意去遵從素王的道理,於是重用宗親,魏國得以昌盛。

朕聽聞素王不僅僅重用姬姓的宗親,還廣求天下的賢人,聽到有賢人到來,甚至就連飯都來不及嚥下去,就匆匆的去接見賢人,朕每次讀到,都只覺,有素王這樣的聖人,邦周的千年,難道是意外嗎?

朕要效仿素王,不僅僅重用宗親,還要任用天下的賢人,使大魏更加昌盛起來。

朕思忖大魏奪取現在廣袤的土地是依靠什麼呢?

是因爲武皇帝英明神武,諸夏侯氏和曹氏的先祖用命,以及荀令君等一衆海內名士的輔佐,現在朕只有宗親外戚的輔佐,於是不能讓魏國一統。

魏國中的士人離開魏國往關東去尋找他們的明主,魏國的士族捨棄了自己的祖地去遙遠的關東尋求未來,這是朕的過失啊。

朕不能任用賢人,於是導致了這樣的結果,這是朕所不願意見到的,這是大魏所不能夠承受的。

現在朕要改變這一切,於是下發這一道詔令。

曉諭郡守,從各個郡縣中選拔當地的賢良方正,那些有才華卻遺失在荒野的人,那些有崇高的名望,朝廷卻不能以禮相待的人,那些憂國憂民卻不能爲國分憂的人,這些人,朕都願意給予他們尊貴的位置。”

此令一下,瞬間激起了軒然大波,在遙遠的後漢年間,漢靈帝下了最嚴厲的黨錮令,不允許士人做官,但是這一次,皇帝卻是下發了一道解開士人的旨意,讓士人們重返朝堂。

自司馬懿之禍後,這是皇室第一次這麼正式的、大規模的釋放出這麼明確的信號。

皇帝曹髦直接下達了明旨,決心之大,可見一斑,此番是真正的君無戲言,如果曹髦收回這道旨意,那士族將會徹底放棄他。

一個朝令夕改的皇帝是不值得這些士族效忠的,他們會等待下一個皇帝的出現。

曹髦這封旨意下發後,很快就由朝廷使者向着各個郡縣中去,而士人的反應則不一而足。

許多士人都開始往長安而來,尤其是那些急需高官顯爵來裝飾門面的士族,但同樣有許多人不願意前來,而是想要隱居。

魏國建立這些年來,不斷的政治傾軋讓許多人苦不堪言,不願意踏進這趟渾水。

士人們成羣結隊的從各個田野間而來,呼朋喚友的前往朝見皇帝,此番曹髦的求賢令讓許多大儒高士都現身關中,一時頗爲熱鬧。

曹髦振奮的聽着近臣的彙報,握拳道:“只要這些士人來到朝廷中,朕就有了另外一支可以使用的力量,可以在許多方面,排斥掉宗親外戚的力量,自己去執行。

朕爲何直到現在才下定決心,該死的司馬懿,若不是他禍亂大魏,太后如何會阻礙朕這麼多年。”

只能說福禍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沒有司馬懿的話,曹髦也不會成爲皇帝,但有了司馬懿,所造成的政治創傷卻讓魏國直到現在才略微緩和了過來。

這種緩和還不是魏國的政治創傷真的被彌合,而是因爲慕容恪對魏國造成的傷害更大,讓皇帝和太后不得不忘記曾經的隱隱作痛。

進入長安最快的自然就是關中的老士族,這些人迴歸到鄉中,現在一接受到詔令,立刻就直奔長安,曹髦立刻接見了這些人。

長安城中的大將軍府,從詔令下達開始,氣氛就一直都特別凝重,就連僕人們說話都變得極其的小聲,生怕招惹到了哪位大人物,可想而知現在府中壓抑到極點的氣氛。

正堂之中,曹林以及他的黨羽都沉着臉坐在其中,這封詔令影響最大的就是他們,這些士人進入朝廷是一定要當官的,而且還是大官,那官位就要從他們手中出。

即便是不從他們手中出,但朝廷的權力就那麼多,任何官職的調整,都是他們所不能夠接受的,自古以來有多少官職都是因爲調整而最後漸漸廢棄的。

三公九卿在先漢的時候多麼輝煌,但是到了後漢,卻隨着尚書檯的出現而漸漸沒落下來,而權力的失去是曹林所不能夠容忍的。

“說說吧,現在該怎麼辦?”

曹林的聲音頗爲沉悶,望着衆人,希望能夠得到一個好的應對辦法,而不是一堆對皇帝的牢騷,那種話他實在是聽了太多,已經不太想聽了。

堂中衆人面面相覷,臣子和皇帝的對抗,幾乎就沒有臣子能夠勝利的,這讓他們怎麼去出主意。

曹承嗣從外走進,衆人紛紛向着曹承嗣行禮,曹承嗣向曹林行禮道:“父親就別再爲難諸位了,皇帝是君父,是臣子天生的上位,如何能夠有什麼主意,只要諸位還秉持着這個念頭,就只能任人宰割。

兒子知道父親是忠臣,但兒子希望父親不要做愚忠的人,當年先漢的時候,靖難諸侯起兵反抗漢戾帝,對漢戾帝來說,可以說是很不忠了,但又有誰能說靖難諸侯不是忠臣呢?

兒子已經知道了到底是誰在蠱惑陛下,我們彈劾這些人,號召義士去誅殺這些人,只要能夠將皇帝陛下身邊的這些奸佞殺個乾乾淨淨,陛下自然就知道,只有您纔是大魏的忠臣。”

曹林聞言忍不住扶額,堂中其他人皆面露驚訝之色。

曹林就知道曹承嗣會說這些,但他還是很猶豫,覺得不妥,或者說,他不敢。

這事情一旦失敗就是身死族滅的結局,他和皇帝間的鬥爭還到不了現在的程度。

靖難諸侯。

曹林自然知道自己是遠遠不能和靖難諸侯比的。

曹林麾下的諸人都被曹承嗣的話驚呆了,他們都以爲這是曹林的意思,沒想到曹林竟然會有這麼激烈的想法。

有人當即就想要勸說曹林,但有人卻彷彿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原來還可以這樣,現在我們的力量還很強,爲什麼不能用強有力的力量去完成自己的目的呢?

“承嗣,你的想法實在是太激進了,爲父覺得還是要保守一點。”

曹承嗣微微笑道:“父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兒子知道您一定會猶豫,兒子也知道您心裡是贊同兒子的,所以兒子已經派人出去了。”

???

曹林聞言直接目瞪口呆,甚至就連話都說不出來,瞠目結舌道:“承嗣,伱說派人出去是做什麼?你做什麼了?”

曹承嗣依舊是那副微微笑着的表情,但在曹林看起來卻像是催命的惡鬼一般,曹承嗣道:“正如您所想的那樣,那些士族早就和樑國以及燕國有勾結,故意傳遞消息,造成了河東兵敗,在抓捕的時候,他們劇烈的反抗,妄圖逃脫大魏律法的制裁,於是您只能將其就地正法,萬箭穿心,而後從府中搜出了他們通敵的證據。”

靜。

寂靜。

死一般的寂靜。

常說美妙的歌喉可以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但現在看來,震撼人心的話同樣可以如此,曹承嗣說罷,整座廳堂中,沒有一個人說話,只能聽到呼哧呼哧的喘氣聲,所有人都被曹承嗣驚呆了。

曹林的手都哆嗦着,他顫顫巍巍的指着曹承嗣,過了許久才低聲吼道:“你完全不在乎家族的性命嗎?別怪我不顧及父子之情,這件事我保不住你。”

曹林這話就是要放棄曹承嗣,要將曹承嗣扔出去,平息士族和皇帝的怒火。

曹承嗣聞言恭恭敬敬的行禮,沒有半絲的害怕,依舊是那副平淡的神情說道:“父親,您想錯了,事情走到這個地步,您怎麼還能想退一步呢,您以爲將我丟出去,那些士族和皇帝陛下就會放過您嗎?

您佔據了這麼高的位置,即便是沒有這回事,都有多少人想要對您殺之而後快呢?

現在留下了這樣的把柄,殺掉您,可是大功一件呢。”

曹承嗣的言語是那麼的恭敬,但是話中卻充斥着淡淡的嘲諷,皇帝曹髦對曹林的評價是曹爽,曹承嗣對他父親的評價也是曹爽。

若不是曹林過於優柔寡斷,他也不至於出此下策,現在就是要逼着曹承嗣去做這些事情,就是要逼着曹承嗣一條道走到黑。

他說的話幾乎每一個字都重重的擊中了曹林的內心,這個世上最可怕的情緒就是懷疑,一旦懷疑升起來,那就一定會有一個人流血才能夠停止。

曹承嗣又誘導性的告訴曹林,這個流血的人不是別人,恰恰是他曹林自己,這就在曹林內心中,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

不得不說,曹承嗣真是個玩弄人心的天才,只可惜不太擅長軍事,面對慕容恪這種軍事上的戰神,政治上的高手,僅僅玩弄人心是不夠的。

曹承嗣之所以要一直逼着曹林去做這些事,原因很簡單,他是個有野心的人,曹氏的皇位從曹睿縱情聲色開始,就沒有一個是正常父子傳承的,這讓曹承嗣看到了機會,只要機會合適,他未必不能南面稱王。

最關鍵的是,曹承嗣認爲自己是現在的武皇帝子孫中,最傑出的那一個,他認爲曹髦沒有資格當魏國的皇帝,如果他是曹髦,他早就把大將軍這些人殺個底朝天了。

曹林當然不知道曹承嗣的這些心思,作爲一個經典的優柔寡斷的人,一個沒有主見善於被引導的人,他成功的被曹承嗣逼上了梁山。

不得不成爲了曹承嗣計劃的一枚棋子,選擇和曹承嗣一條道走到黑,開始調集軍隊,殺死那些士人,這件事就不能善了,只能直接調動大軍,發動政變,先將皇帝控制起來。

曹承嗣沒有露出得意的笑容,他依舊是胸有成竹的微微笑意,但眼底卻閃爍着鋒銳的寒光。

這不過是他計劃的第一步,還遠遠沒有結束。

任何人都不會想到大將軍的反擊會這麼迅速這麼快,而且這麼的不留活路,這不是正常人所能夠做出來的事情。

他們想對了。

曹承嗣就是一個瘋子。

……

在太陽將要落下時,長安城中迎來了慘絕人寰的一幕,那些從皇宮中出來的士人回到自己的居所,然後就遭遇了來自大將軍府的捕殺。

當那些兇惡的士卒衝進來的時候,士人們唯有驚恐問道:“你們是什麼人?”

自然不會有人回答,直接衝過去將這些人殺死,然後現場也不需要僞裝,畢竟沒有人會來查真正的原因,從這一刻開始,這已經不是一場政鬥,而是生死相向,成王敗寇。

城中的混亂很快就引起了皇宮的注意,然後皇宮立刻將所有的門都封閉住,全力警戒起來,但大將軍府以有心算無心,效忠於皇帝的禁衛根本就沒有機會調動,曹林在河東的戰爭雖然失敗,但是他卻有調動大軍的資格,反而有數千人被他調入城中。

長安城中的力量已經陡然失衡。

這些事情都發生了電光火石之間,皇帝的力量當然是超過曹林的,但是政變從來都不是比拼雙方的絕對實力,而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曹林不知道曹承嗣到底做了多少事情,但他知道一定很多很多,自己的這個兒子早就準備着這一天,自己這個大將軍的身份,給了曹承嗣極大的掩飾。

長安城中已經開始陷入初步的混亂,但一切都還在控制之中,幾乎所有的街道都已經被戒嚴,這些事情和普通的百姓沒有什麼關係。

其他的權貴現在都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突然外面就亂了起來,這種突發狀況,是在所有人預料之外的。

皇宮中,曹髦已經整個人都懵了,他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知道外面出現了混亂,然後皇宮立刻警戒,直到現在宮外到底發生了什麼,他都不清楚。

曹林和曹承嗣等人都坐在軍中,全副武裝,曹林依舊是愁眉苦臉的樣子,真不愧是頂級的窩囊廢,到現在都不能下定決心,全憑着曹承嗣一步步推着走。

曹承嗣臉上帶着一塊鬼怪的面甲將整張臉都蒙了起來,聲音有些嘶啞道:“父親,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和皇帝談判了。

將這些士族的人頭都交給皇帝,讓皇帝下旨告訴天下人,這些人都是禍亂朝綱的奸佞,我們的確是清君側,否則我們這一行的舉動就不能在青史上得到昭示。

我們的正義之舉,如何能夠得到彰顯?”

這一番話讓軍營中的衆人都有些不適,有些人在外面的確是可以說,但在自己人面前也這麼虛僞,實在是讓人心裡不適。

但對曹承嗣的這一番話,衆人還是相當認同的,現在所能夠做的也就是這番事了,總不能直接殺進皇宮去,把皇帝殺掉吧,弒君的罪名,誰敢來背?

除非能夠把曹髦打成獨夫,但是曹髦就算不是那種英明神武的君主,但獨夫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史官絕對不可能違背原則去記載,況且就算是魏國的史官丟掉了風骨,但是另外幾個國家的史官也會如實的記載這件事。

所以弒君那是絕對不行的,而且清君側就是清君側,誅獨夫就是誅獨夫,這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政治旗幟。

曹林是個廢物,但畢竟當了這麼多年大將軍,手把手教了之後,他還是知道該要怎麼做的,於是當即下令道:“立刻將這些人頭派人送到皇宮前,讓人告知皇帝,我們已經誅殺了奸佞,現在只要陛下願意降旨赦免我們的罪過,那一切就能夠結束了。”

曹林的使者很快就來到了皇宮的宮牆之外,將那些士族的頭顱全部排列開,送進去,然後將曹林的話複述一遍。

消息傳進皇宮,曹髦終於知道了現在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整個人氣的搖搖欲墜,好不容易穩下身形,還是不能相信曹林竟然會造反。

他還沒有做什麼,爲什麼曹林就已經造反了?

自古以來這種皇帝削弱權臣勢力的事情數不勝數,基本上都是權臣主動退讓,曹林應當是有心理準備的,他怎麼敢造反的,他難道以爲自己真的能夠控制魏國嗎?

他難道以爲今天控制了自己,就能夠讓天下人服從他嗎? 那些盤踞在地方的士族,難道是那麼好相與的?

簡直滑稽!

望着那一個個死不瞑目的頭顱,曹髦又是一陣陣的暈眩,這些人他纔剛剛見過不久,其中有些人還是自己覺得比較有才能的人,可以委以重任的人,結果現在竟然都變成了一具屍體,出現在自己的面前。

“你去告訴曹林,朕絕對不會屈服於他,這個天下是朕的天下,朕纔是大魏的皇帝,朕絕對不可能向一個臣子屈服,尤其是一個悖逆的臣子。”

曹髦這個人的性格自小就非常的剛烈,現在同樣如此,面對曹林的脅迫,他選擇了正面硬剛,而不是虛與委蛇。

當曹髦的話傳到軍營中時,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皇帝的反應出乎了曹林的預料,他有些難以置信的問道:“這是皇帝的原話?

本公這裡可是有這麼大的大軍,甚至足以攻進皇城,陛下難道不考慮嗎?

本公現在約束士卒已經拼盡了力氣,如果皇帝陛下不同意本公的意見,本公實在是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曹林還在這裡廢話,蒙着面甲的曹承嗣卻徑直道:“父親,到了現在,還有什麼值得思索的呢?

陛下既然不願意下旨,那定然是還有奸佞在身側,這些賣國的士人已經被我們殺死,現在陛下身邊肯定就是那些宦官,這些宦官滅亡了秦朝,後漢也因爲宦官而滅亡,現在又來禍害我大魏,是可忍孰不可忍,現在就衝進皇宮去保護陛下,清除最後的奸佞!”

曹承嗣的這番話冠冕堂皇,但所說的卻讓人膽寒,進攻皇宮,這是所有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從曹承嗣的嘴裡說出來卻這麼的正常,彷彿是理所應當的一樣,他甚至能夠說的正氣凜然,彷彿真的是要爲皇帝清除身邊的奸佞一樣。

不得不說,曹承嗣已經達到了騙人的最高境界,即,將自己也給騙了。

曹林還想要猶豫,曹承嗣又催促起來,曹林一咬牙決定幹了,因爲他總感覺自己再不下決心,自己的這個兒子就要自己去做了。

“諸位將士們,因爲皇帝的身邊有奸佞,國家社稷陷入了危急之中,於是我們相聚在這裡,爲了大魏而戰鬥,現在我們誅殺了奸佞但是皇帝卻沒有爲我們下發赦免的旨意,這一定是因爲他的身邊還有奸佞。

宦官,自古以來就是道德敗壞的人,自古以來就是禍亂朝綱的人,自古以來就是導致國家滅亡的人,現在他們圍繞在皇帝的身邊,導致皇帝的耳朵被矇蔽,導致皇帝的眼睛不能分辨忠奸,導致皇帝不能赦免我們,導致皇帝做下了昏庸的錯事。

現在我們進攻皇宮,不是因爲我們對皇帝不敬,而是因爲我們要將皇帝從水火中救出來,我們要將皇帝從宦官奸佞的漩渦中拔出來。

忠臣總是要經歷更多,忠正的義士總是要承擔更多的責任,正如現在的我們,正如曾經的靖難諸侯,諸位將士啊,奮發的向前吧,我們集合在一起,爲了大魏光明的未來,而一起奮鬥。

殺進皇宮,這是最後的戰鬥,美好的未來將會向我們招手。”

曹林的確是無能,但在鼓舞士氣方面還是有幾把刷子的,他能夠一步步走到現在的地步,雄偉的容貌和相當能忽悠的口才絕對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些士卒一聽完他的宣言,最後一點擔憂也沒了,完全相信自己就是在拯救皇帝,從曹林的角度來說,這也不算是錯。

他目前爲止都沒有想過要弒君,他只想控制住皇帝,至於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但現在他只想做一個完完全全的權臣,尤其是他是宗親,和外姓權臣還不一樣,宗族不會過於反對。

受到鼓舞的士卒們洶涌着向着皇宮而去,皇城的宮牆本就不是爲了戰爭而建立的,根本就不可能抵擋的住,很快就搖搖欲墜起來,曹承嗣離開了大營,去做其他的準備,事情發生到現在這一步,雙方都已經沒有了退路。

皇宮中,曹髦知道了曹林開始攻城的消息,臉色瞬間變得灰白起來,曹林果斷的簡直不像是他,曹髦甚至認爲曹林以往都是在欺騙自己,他早就有不軌之心。

曹髦的近侍們惶惶不可終日,曹林的大軍所打的旗號就是清君側,指名點姓的說他們這些皇帝身邊的宦官都是奸佞,這是什麼意思,等到曹林的大軍衝進來之後,他們這些人那是必死的。

“陛下,曹林這個惡賊竟然真的敢進攻皇宮,他這是想要造反,想要當皇帝啊。”

如今唯一能夠保得住他們性命的就是曹髦,卻殊不知,曹髦自己都搖搖欲墜,更不要提他們這些人了。

曹髦聽着那遙遠的宮牆上傳來的喊殺聲,他仔細的回想着自己的每一步,但還是找不到什麼錯漏,他沒有做什麼,唯一的錯誤就是沒有直接殺掉曹林。

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要殺掉曹林,他只想奪回權力。

“難道是因爲朕太有底線了?但是千百來年,一直如此,爲什麼曹林會直接造反,難道他以爲朕會殺他嗎?”

這是曹髦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曹林爲什麼會造反。

不僅僅是他想不通,現在正在造反的曹林都想不通自己爲什麼會走上造反的這條路。

因爲兒子逼的嗎?

但如果他真的是忠臣,也不會走到現在這一步,終究還是無數的貪念導致了這一切的發生。

皇城的防禦搖搖欲墜,伴隨着轟隆的聲音,皇宮的大門瞬間洞開,宛如洪流的士卒衝進了皇宮內,這些人這一生或許只有這一次是能夠進入皇宮的,高高的宮牆,寬闊的甬道,莊重肅穆,但是在這種莊重肅穆中,是無數倒在地上的屍體以及無數插在地上的箭矢。

曹林騎着馬披着甲冑走進了宮中,望着那些熟悉的建築,他感慨萬分,他曾經無數次的來到這裡,但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他會帶着大軍踏破這裡,他從來沒有想過會對這座宮殿的主人揮劍相向。

就算是在夢裡想到,也會突然驚醒。

但這一切就在今日發生了,他感覺到身側出現了一個人,鬼怪面具,是自己的兒子,他感慨的說道:“承嗣,這就是你想要的嗎?

現在你的願望實現了,我們該去見皇帝了。”

曹承嗣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大軍繼續向前推進,將那些不願意投降的士卒殺死。

今夜的皇宮,是血色的。

“皇帝來了,皇帝來了!”

曹林正跟着大軍向前,突然聽到了皇宮禁衛在大聲喊着,燈火通明的皇宮中,曹髦手中持着劍,站在皇帝的車輦上。

他的身形極其挺拔,英武之氣縱橫,怒目圓睜,血氣直衝而出。

他伴隨着轟隆隆的聲音出現在萬軍之前,剛剛出現,他就指着曹林大聲道:“曹林,你這是要血洗皇宮嗎?

誰給你的膽子,你現在造反,讓我大魏陷入內亂之中,對得起列祖列宗嗎?”

曹髦那憤怒的聲音任誰都能夠聽的清清楚楚,戰場上一時間陷入了寂靜,雙方的士卒都盯着皇帝,這就是大魏的君主。

曹林從馬上走下來,高聲道:“陛下,臣知道您現在被奸佞所裹挾,所以說出來的話不是出自您的本心,現在一定有暗箭在瞄準您吧,臣都知道,臣這就來救您。

您看看臣麾下的這些士卒,他們都是陛下的忠臣啊,他們都是我大魏的忠正之士啊。

此番定能徹底掃清盤踞在我大魏朗朗乾坤之上的些許黑暗烏雲。”

原來如此聽到曹林的話,士卒們頓時就明白了,原來陛下是不得不說那番話的。

“無恥!”

曹髦簡直要被曹林氣瘋了,沒想到在這種時候,他竟然還能夠睜着眼睛說瞎話,關鍵是那些士卒還相信,這纔是最氣的。

他又如何知道,這世上的人,都是不願意承認自己錯誤的。

士卒們也是這樣。

如果現在真的是大將軍錯了,那他們這些攻破皇城的人成了什麼?

助紂爲虐的人。

他們當然不能允許自己成爲助紂爲虐的人,那就只能是大將軍沒錯了,若是平日的曹髦一定能夠反應過來,但是大起大落,短短時間之內就幾次三番被刺激後的曹髦,整個腦子已經是昏昏沉沉的,根本就不可能理智的去思考,現在完全憑藉着一腔怒火。

Wшw ⊙TTkan ⊙c○

王不可動怒而興師!

現在的曹髦就是在動怒而興師,在怒火之下,他做出了一系列錯誤的應對,最終造成了現在這個騎虎難下的結果。

曹林自然是不敢弒君的,他讓十幾個自己的親兵去將皇帝“保護”下來,不要讓皇帝出現在衆人面前,不要刀劍相向,而後一路向着未央宮的前殿殺去。

一直進了殿中,曹林才鬆了一口氣,他先是將皇帝身邊的宦官全部殺了個乾乾淨淨,然後將十幾個人頭都放在曹髦身邊,在曹髦的身邊那十幾個甲士還在“保護”着他。

曹林的士卒接管了皇宮的防務,這裡已經徹底由他所控制,包括皇帝的印璽以及虎符等,有了這些,他就能徹底的控制整個長安城的軍隊。

曹林將這些收到懷中後,上前恭敬的跪拜道:“陛下,臣來遲了,讓這些奸佞威脅了您這麼長時間,這是臣的過錯啊。”

徹底受制於人後,曹髦終於冷靜下來,只覺一陣陣冷汗涔涔,局勢突然就變成了現在這樣,他嘶啞着嗓子問道:“大將軍,你爲什麼要清君側,朕從來沒有虧待過你,朕對你有恩。”

曹林也有些唏噓,沉聲道:“陛下,您爲什麼要重用士族,臣也不明白這件事。”

到了這種境地,君臣之間反而能夠心平氣和的說話,曹髦盯着曹林說道:“原因你很清楚,因爲你打不過慕容恪,如果不啓用士族,我大魏的國祚,就要亡在我曹髦的手中了。”

聽到慕容恪的名字,曹林只覺自己的胸口都在隱隱作痛,彷彿那支箭矢的傷還沒有好,對皇帝的話,他不知道該怎麼說。

因爲他的確是打不過慕容恪,甚至一聽到慕容恪的名字都感覺到害怕。

見到曹林不說話,曹髦就知道曹林還是自己所認識到的那個曹林,那今天這些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

他故意沉聲問道:“大將軍,你要殺了朕嗎?”

曹林臉色大變急聲道:“陛下怎麼會這麼想,臣是清君側,不是弒君奪位,臣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殺死您啊,您是皇帝,臣怎麼能對您動手呢?”

曹髦聞言放下心來,果然是自己所熟悉的曹林,“大將軍,朕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殺死你,朕只想讓你帶着爵位和高官去養老,朕不會虧待你,但是沒想到你會做出這些事來,到底是誰這麼讓你做的,朕相信你不是這樣的人,說出來,你我君臣之間,以後還是能好好相處的。

這些宦官,不過是一些家奴而已,不值一提,至於那些士族,死就死了,反正還有很多,朕不在意,你纔是朕的宗親,是自己人。”

曹髦對曹林背後的人很感興趣,但不是非要知道不可,他說這番話的主要目的是讓曹林放下心來,讓曹林知道自己不會追究他兵變之事。

別看曹林現在佔據了優勢,甚至曹髦的生死都操持在他的手中,但這個世上從來都是刀劍爲頭腦所控制,曹髦依舊相信自己能夠逆風翻盤。

只要自己保持冷靜就可以。

曹林實在是不值一提。

曹林聽着曹髦的溫言細語,愈發的有些後悔自己做下了這些事,因爲他完全不知道之後該怎麼辦,當初他的兒子曹承嗣謀劃的時候,只謀劃到這裡,後面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聽到皇帝所說,曹林在思考要不要將自己的兒子供出來,走到了這一步,他竟然有些打退堂鼓了。 •Tтká n •CΟ

真不愧是被稱作曹爽二代的大將軍!

曹髦的感覺相當敏銳,曹林的猶疑和猶豫都被他感知到,他臉上浮現出絲絲微笑,“大將軍,朕……”

“噗嗤!”

未曾着甲的身軀在利劍之下是如此的脆弱,滴着血的劍刃穿透胸膛而過,準確無誤的刺破了曹髦的心臟,他的生機在一瞬間停止,他難以置信的低頭,然後重重倒在地上,嘴中大口大口的鮮血涌出,眼睛依舊大大的睜着,盯着曹林!

曹林的臉上濺滿了曹髦的鮮血,他整個人都呆傻在了原地,張了張嘴,鹹鹹的血液流盡他的嘴中,他沒有反應。

腦海中彷彿有無窮的聲音在轟鳴,宛如萬鈞雷霆。

皇帝死了?

皇帝死在他的面前?

自己沒有下令,爲什麼士卒會殺掉皇帝?

動手的是誰?

曹林有些愣神的擡頭,便見到那個殺死皇帝的士卒被其他人按在地上。

殿中的人並不多都是他的親信,沒有外人,這讓他鬆了一口氣,而後便又提起了一口氣。

親信?

哪個親信會這麼做的?

那可是弒君啊,讓自己的主君背上弒君的罵名,這是正常下屬所能夠做出來的事情嗎?

曹承嗣!

曹林幾乎在一瞬間想到了自己的好兒子,收買自己的親信,乃至於殺死皇帝,這都是他能夠做出來的事情。

他在哪裡?

曹林突然發覺曹承嗣竟然不在殿中。

那是什麼?

在承柱之後,曹林見到了一塊麪具,是鬼怪面具!

曹承嗣所戴的那塊鬼怪面具!

曹林又望向正在地上被按着的士卒,他的衣服和其他人有些不一樣,這個人就是自己先前所以爲的曹承嗣。

曹林不知道該說什麼,他張望着,自己的那個好兒子去哪裡了?

————

魏國中所發生的弒君事件,影響極其惡劣僅僅是一次正常的人事任命就引發了惡性的政變,大量的殺戮並發展到弒君的程度。

這種幾乎肆無忌憚的弒君,完全破壞了諸夏一直以來的政治底線,且由於弒君者難以得到有效的制裁,對政治道德的破壞是難以估量的,古代史學家對魏國弒君之事的評價甚至超越了董卓弒殺漢愍帝,其破壞力可見一斑。

這是自洛氏消失之後的第一個惡性政治事件,這僅僅是開始,而不是結束。——《諸夏裂變:洛氏消失之後》

(本章完)

第618章 天下勢在人心向背之間第692章 江河滔滔!第60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下)第55章 百家源流,至聖之道第39章 洛宴使楚第694章 人書!鑑照英豪!第559章 婚姻,神佑革命!第699章 昭城之盟!(6000字!)第448章 洛氏的道路第400章 爲盟主運營官早睡少睡加更第864章 大唐危局!第361章 閥閱之家的隱約出現第772章 君子之國也!第316章 白刃不相饒第397章 鷹揚校尉洛無疾第869章 洛蘇進洛陽,李世民見洛蘇!第129章 制典!讓諸夏先賢光耀萬年!第337章 結算第579章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第213章 風來!第725章 曹劉,導火索!第462章 罪在公卿!第229章 拜將第892章 國師真不愧是國師!第436章 劉旦的功績第825章 人心已亂2第751章 洛燕進洛陽!第315章 金盃共汝飲第328章 後繼第517章 我輸給了洛氏啊!第717章 均衡之道,就在其中第555章 予有一個妹妹第328章 流國第268章 天下要真正的一統第43章 勸王殺子第108章 洛水和議第159章 楚國項氏第791章 我不是個聖人啊!第221章 劉季願爲公子戰一場第225章 夫人,在下氏洛第516章 遵從陛下諭令者,左袒!第296章 廢王第480章 洛世的態度第819章 天下事在人心忠奸!第720章 怎能不復仇呢?第570章 洛川上書!第642章 回家嘍第384章 爲盟主與道合真加更(求月票)第386章 大型資料片開啓,天命的猜測第418章 一切的結束第642章 回家嘍第481章 把我洛氏當病貓了?第77章 攻越,降吳,獻西施第633章 結算 神器(二合一)(卷終)第231章 所當者破,所擊者服第785章 天下震動!第847章 江南洛氏!第160章 洛載不服第165章 凡王之血,必以劍終第748章 又一諸侯薨!第610章 州牧第799章 世上從不曾有尊貴!第143章 制度和明君賢臣孰重?第286章 漢承周室,其命維新(一)第136章 韓國:毀滅吧,我累了第338章 召回第605章 勝白馬太平揚威,戰關張洛霄無敵第541章 繼位者誰?(求月票!)第732章 戰三英!第205章 始皇東巡第857章 洛氏南歸!近期總結第537章 洛與劉,本就共天下!第37章 淮夷亂第630章 過府第750章 關中竟然是四戰之地?第841章 關中行!第156章 準備開大第879章 玄武門!(12000字,手指都冒火花了,求月票!)第576章 唯我獨法,蚍蜉撼樹第104章 列國(二合一)(爲盟主zjm0911加更第282章 規矩制度第382章 匈奴第231章 所當者破,所擊者服第707章 洛燕獻策第267章 稱號功能第382章 匈奴第55章 百家源流,至聖之道第68章 素王解惑,老子成聖第703章 諸洛盡流散!第349章 陵邑第646章 美第516章 遵從陛下諭令者,左袒!第567章 一切都結束了(卷末)第772章 君子之國也!第675章 白馬?哼!定叫他有來無回!第167章 武公若在,何至於此?第37章 淮夷亂第444章 觸動靈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