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素王解惑,老子成聖

第68章 素王解惑,老子成聖

不知所起,不知所蹤之處。

姬昭靜靜地沉睡在這裡,這裡沒有上下左右,時間永不流動,所有的規則都處於混沌之中。

姬昭沉睡着,整個世界都隨着他沉睡。

然後他醒了。

這個世界就有了光,混沌化爲了秩序,他睜開了眼,入目的就是漫山遍野芬香的桃花,桃林之下有一座木屋。

“老子?近道之人啊!”

這是姬昭第一次因爲非洛氏族人而醒來,他從來沒想過自己的存在會被觀測到,這不合理,但老子或許就是理吧。

姬昭望着兩百多年來所積攢的雄渾的氣運,除了用來施加祖宗保佑,已經很久沒有動過,今天見到老子,很值得一用。

wWW● tt kan● ¢ ○

“洛言。”姬昭輕聲喚道。

洛言突然聽到這一聲,直接跪在地上,俯首道:“老祖宗。”

李耳身體一顫,心中掀起了無盡的波瀾,他感覺到世界的真相就要在自己面前展開了。

素王啊!

您真的是長生不死,與天同壽的神靈嗎?

如果您真的存在,那麼昊天還能是無情無慾的嗎?

即使昊天真的只是自然的法則,但是您呢?您干涉了多少次人間之事?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李耳擡起頭,喃喃說道。

天地是無私的,不會偏愛誰,天道是無爲的,順應天道的發展才能長久。

天不是神,道也不是神,學習無私的天道,用天道來代替人道,這是他理論的根基,素王的出現,讓李耳有些對自己的理論懷疑人生了。

如果天道本來就不是無私的,那麼天道和人道的區別在哪裡呢?

“伯陽公,您問昊天是否有情,可否願意闡述一下您的認知呢?”

李耳回過神來,他明白這是素王在問自己。

“世間有天道、人道,天道無私,人道有欲,天道恆遠,人道短淺……”

姬昭靜靜地聽着,這一套理論實際上已經與前世很不一樣,其中充滿了割裂。

李耳是近道的人,他看到了大道的運轉,他看到了規則的運轉,他掌握了思想的鑰匙。

然後他看到,素王橫亙在天人之間!

這讓他的思想混亂起來,素王是不應該出現的,但是存在纔是真理,所以他認爲自己觀察到的天地出現了錯誤。

隨着李耳的聲音漸漸消失,藉着洛言的口,姬昭開始爲他講解《道德經》。

這是沒有姬昭出現的世界,李耳對天地的認知,對真正的世界的認知。

“素王啊!”

隨着姬昭越講越多,李耳忍不住嘆道:“原來如此,天地不仁,只有您是特殊的。”

姬昭所言,與李耳的有八層相像,但是其中的內核卻完全不同,沒有受到絲毫神聖的影響,讓李耳心中所有的疑慮都一掃而空。

這是素王給予他的回答。

昊天無情!

大道無私!

這是天地的道理,但素王的存在是另外一種道理,你用天地的道理來觀測素王,這就是矛盾。

天地的道理就擺在那裡,素王的道理卻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是不可捉摸的。

李耳始終平靜的臉上終於浮現出一絲微笑,他的眼睛更加的深邃,他的神情更加的沉靜,像是一座山。

朝聞道,夕死可矣。

姬昭離開了這裡,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世界,他有些期待李耳能夠完善出什麼版本的道德經。

見到老祖宗離開,洛言立刻道:“伯陽公想必是有所感悟,您擔任守藏室之史已經數十年了。

想必這些書籍都已經讀過,不能再爲您提供幫助,在洛國之中,還有遠比這些多的書籍。

從殷商時期就存在的甲骨,到歷代學宮的智者所記,那裡是天下智慧的寶庫,一定有您想要的。

若是您願意擔任學宮的祭酒,我甚至願意答應您,將素王的經典取出供您閱讀。”

這是李耳本來就想要的,他要閱讀更多的素王典籍,還有明公的典籍,只有這樣才能作出更好的經典。

於是應道:“便依太子所言,擔任學宮祭酒,只是不知學宮羣賢是否願意。”

洛言聞言笑道:“您的才能通天徹地,您的智慧冠絕古今,您是天上的皓月,他們只是米珠大小的熒光罷了。

若是真的不開眼遇到您,恐怕覆手之間就會對您頂禮膜拜了。”

洛言對李耳毫不吝嗇的讚美着,這是他心中最真實的感受。

洛氏傳承五百年,很多家主都只能在薨前見到素王,這也是洛辭爲何對死亡並不感到恐懼的原因。

生前就見到素王的洛文公、洛宣公、洛明公,那都是洛氏最傑出的家主。

李耳的智慧之高,可見一斑。

回到洛國之中,洛言將李耳帶到洛國的守藏室之中。

當那扇門打開之後,李耳這種寵辱不驚的聖人,眼眸之中那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絲絲的波瀾。

“太子,天下之學,盡歸於洛啊!”

洛言聞言笑道:“今日之前,盡歸於洛。

見到伯陽公,才知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若是洛國的守藏室之中,沒有您的經典,怎麼敢稱之爲盡收天下之學呢?”

李耳走入守藏室中,洛言立刻就前往拜見父親,將這件事情告知洛辭,並且將兩個版本的《道德經》全部帶來。

半日讀罷,洛辭嘆道:“不過數千言而已,卻能說盡天下的道理,這本書足以作爲萬物之理啊!

怪不得素王願意見面,這纔是真正的聖賢,不是我們這樣的凡人所能比的。”

萬物之理。

這是多麼高的評價呢?

就連洛明公所著的足以清平亂世、興旺盛世的王霸道都沒有得到這樣的評價。

因爲洛明公所著的,終究還是統治術,是根據素王的典籍,從中所歸納而出的,也許君主會非常喜歡,如獲至寶,但對洛氏來說,不過了了。

但是李耳現在所著的,是道理的源泉,是天道的具現,甚至指明瞭由人而天的道路,甚至在文字之中,他們見到了素王的影子。

李耳來到洛國之後就一頭扎進了洛國公室的守藏室之中,整整待了三個月,纔將素王所著的經典讀完。

他從守藏室中走出,他要到學宮之中,擔任祭酒。

這是洛國之師。

洛國的學宮祭酒是個非常特殊的位置。

他不像是卿大夫那樣直接掌握着政治權力,但是沒有任何人敢於忽視,因爲祭酒是洛國所有學子的老師。

在洛國之中,不論是公族還是卿族,都會進入公學之中學習,若是祭酒學識能夠征服所有人,政治能量之恐怖簡直不可想象。

曾經有三位祭酒一朝登臨洛國大冢宰,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

李耳是個外來戶,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太子從王畿特意邀請來的。

這一定是個大賢之人!

這是所有人的共同想法,公室從來沒有在祭酒的選擇上出過錯,目前爲止所有的祭酒都是賢能有才的貴族。

但所有人都想要看看,這位大賢之人又擅長什麼呢?

在萬衆矚目之中,李耳來到了學宮,經過兩百年的擴建,這座學宮的面積已經大的像是一座宮殿。

洛言親自帶着李耳來到學宮之中,數百名貴族子弟安坐在席位上,他們身着統一的玄色服飾,盡皆垂手肅穆,攏在寬大的袍服之中。

洛言有些驕傲的說道:“伯陽公,這數百名學子中,五成都是洛國的公族子弟,他們盡皆是棟樑之材,卻不願意出仕,只願意在這裡窮究天地至理。”

洛國的公族多才俊,這是聞名諸國的,很多列國的君主就喜歡從洛國學宮之中邀請人才,只不過很多的公族子弟都不願意出仕。

那些出仕的大多數都是列國前來遊學的士人,他們的心願就是學的屠龍術,然後得到君主器重,施展抱負。

洛國公族很多人一生皓首窮經,就是爲了註釋《洛語》以及無數的學宮經典,希望能夠立言成聖。

立言的誘惑之大,已經遠遠超過了前往一國擔任大夫或者宰執的境地。

當洛言帶着李耳走進的時候,所有的師長和學子站起,躬身道:“太子安康。”

洛言深深躬身回禮,“諸位安康。”

復指着李耳說道:“諸位,這是伯陽公,大賢之人,素王所言聖賢,不過如此了!”

整個殿中彷彿靜了一瞬。

聖賢?

這是何等的讚譽啊!

禮不可廢,尤其是在洛國學宮之中,衆人不論心中如何想,但還是齊聲道:“伯陽公,願您安康如意!”

隨着李耳回禮,所有人都有些觀望着這位被太子言稱作聖賢的老人,所有望着李耳的人,都會不由自主的被他的眼睛所吸引。

他的眼如山如海,他的氣質卻柔而堅韌。

真是不凡吶,所有人心中暗道。

洛言已經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李耳將所有人折服的場景。

待兩人坐下,立刻就有學子起身向着李耳問道:“伯陽公,您是國君和太子所邀請來的聖賢,想必是有德行的人了,不知您對於德行如何看呢?”

德行是《洛語》之中着重闡述的,洛休認爲國家想要強大是很簡單的,但是國家強大的同時讓子民喜樂安康,就要依靠德行的力量。

律法的制定是爲了讓所有人有德,所以要懲罰那些無德的人,表彰那些有德的人。

那麼如何成爲一個有德的人,就是重中之重,所以他向李耳詢問如何做有德之人,這不是爲難,而是真的想要詢問。

李耳神情未曾變過,平靜道:“崇高的德行就像是水,有利於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鬥。”

上善若水!

這是一種從未聽過的論調,但隨着李耳的闡述,學宮衆人發現自己輕而易舉的就被說服。

因爲這種理念,閃耀着智慧的光芒,不論何人,只要聽到,就會覺得其中蘊含着真理。

這就是《道德經》最強的一個地方,它的語言是具有說服的美感的。

又是一個學子起身問道:“伯陽公,您是聖賢,那聖賢應該如何做呢?”

李耳回道:“美的東西之所以美,是因爲有醜的存在;善良的之所以善良,是因爲不善的存在。

聖賢的存在,是因爲不賢之人的存在,若是沒有不賢之人,則人人皆是聖賢,不要過於推崇賢能之人,這是不符合天地至理的。”

這一番言論堪稱石破天驚之語,賢能之人是一向受到推崇的,尤其是《洛語》的各種註釋之中,充斥着賢與不賢的辯論。

這些學子一直接受這種教育,對於李耳的這一番言論有些無法接受,但是李耳自然不會僅僅輸出觀點。

在他無數的例子闡述之中,學子們發現,李耳並不是不推崇賢人,而是認爲對聖賢的追求不可過分。

一旦超過了正常的限度,給予聖賢過高的地位,給予聖賢權勢、聲望,那麼就會在社會之中形成一種風氣。

對聖賢的追求就會從思想層面的昇華,轉變爲現實之中的爭權奪利,這是不利於社會安定的。

從清晨一直到傍晚,侍女將鼎食來來回回的換着,數百人不知疲倦的在這裡向李耳提問着。

李耳則無所不知,他總能說出一番邏輯自洽的道理,而且隱隱約約的能夠包含他們往日之中所學的道理。

上善若水!

這位伯陽公以自身踐行着這個道理,他的思想包容萬物,他的智慧洞察一切。

所有人都已經對李耳佩服的五體投地,洛言讓侍者將今日的對話全都記錄下來,白白得了一份《道德經》的原版註釋,這不由他不高興啊。

“伯陽公,您是真正的聖賢啊,這世間還有您不明白的道理嗎?”有學子剛剛問完一個問題,有些感慨的說道。

李耳沉默了一瞬,緩緩道:“吾作《道德經》五千言,窮究天下至理,但素王的一切,吾都不知道要如何解釋。”

這話一出,場中瞬間沸反盈天,然後又陡然歸於寂靜。

素王之智,如聖如天。

素王之格,至尊至貴。

素王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這不需要思考。

隨着鐘聲響起,李耳聖賢之名隨着一些辯論的片段,向着四方列國傳去,無數對世道迷茫的士人向着洛國學宮而來。

新的時代,開啓了。

下午還有2000字

(本章完)

第652章 光武之道,就在英侯國中!第276章 我從陰山到了長安第796章 鳳旗漫卷,大勢已變第341章 弊端第899章 憶往昔漢諸侯靖難(800月票目標達成第426章 迎立第628章 怒斥!第799章 世上從不曾有尊貴!第612章 二洛終相見(求波月票!)第73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卷終)第410章 準備遷徙列侯第770章 消失的老祖宗!第547章 王莽與昭城第90章 六百年,邦周天命依舊在第18章 攝政會議第257章 我是楚人的王,諸夏的天子第348章 結束第529章 霍光江河萬古流第38章 洛國敢戰士第898章 功臣若何?(第三更!)第48章 管呂之交第575章 請大漢赴死!第415章 督查軍馬場,大戰將起第781章 有生死令如山如淵!第480章 洛世的態度第616章 我於人間全無敵!第690章 奉皇帝以討不臣!第535章 說劍!第72章 問道第718章 蠢到家的公孫瓚第843章 洛蘇爲洛氏選擇的道路!第536章 姬昭的期待第424章 求見洛無疾第867章 江南洛氏歸唐!第593章 曹孟德欲報漢恩第529章 霍光江河萬古流第188章 仗節死義第489章 開學令!天下有二心!第322章 孝第865章 洛玄凌的大運!第791章 我不是個聖人啊!第627章 進宮第504章 來取你項上人頭!第273章 告訴匈奴單于,我叫洛陵第15章 姬完山崩 姬息監國第193章 諸國覆亡(元旦加更)第873章 洛玄奘,素王賜姓,天下歸一!第794章 人之噁心,一至於斯!第777章 願以赤血挽天傾!第504章 來取你項上人頭!第631章 諡號第560章 如何擾亂一場變法?!第809章 如何斬斷所謂的千年世家?第302章 偉大的意義第123章 開整第568章 士宦衝突!第402章 爲盟主竹蘭醬加更第504章 來取你項上人頭!卷末感言第521章 震驚洛青一整年第175章 韓非奔洛第812章 手掌江左權!第744章 趙國存亡,繫於我身!第301章 洛仲堪第676章 第一次大戰的轉折點!第820章 君昏而臣賢者,何其多也?第184章 列國反應第113章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第289章 諸夏之國與諸夏之君第649章 劉郎才氣第286章 漢承周室,其命維新(一)第233章 明攻洛陽,暗破武關第542章 勿忘先帝之志!(還2)第505章 終結!第661章 天下漸安,諸州皆靜!第600章 洛子凌少智無謀第394章 爲盟主月孤城加更第887章 冬突厥!第506章 薨!第265章 系統大更新,玄階道具第50章 三戰定乾坤第436章 劉旦的功績下午的更新取消了,晚上發第603章 縱橫無敵洛子凌第363章 天命之子:洛無疾第713章 災!第17章 定亂第587章 李文憂選賢舉能,賈文和欲圖大事第579章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第681章 我自己的道路第51章 發文天下第246章 洛陵和項羽的分歧所在第577章 洛霄此人第462章 罪在公卿!第204章 韓信第257章 我是楚人的王,諸夏的天子第133章 衛鞅第539章 流放遼東鮮卑山!第394章 爲盟主月孤城加更第895章 讓聖王光耀萬年!(4月初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