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史官風骨,不過是不屈權貴 秉筆直書

第495章 史官風骨,不過是不屈權貴 秉筆直書而已!

史官。

自上古時期便流傳的神聖職位,傳說中傳承自史皇倉頡的官職,地位崇高,尤其是素王姬昭重史,洛氏重史,造就瞭如今的風氣。

太史令。

世代相傳負責爲大漢記錄的官職。

宮殿的一角中,司馬遷安靜的跪坐在角落中。

司馬氏是從先秦時期就流傳下來的世代史官,他不僅僅是一個人,身上還揹負着歷代先祖的榮耀。

隨着暮鼓響起,他離開了宮殿,後宮不是他能進去的,會有其他人記錄。

然後他見到了洛青。

洛青乘着一輛很樸素的馬車,沒有半分華麗的裝飾,見到司馬遷出現,洛青從馬車上走出,衣裳樸素,整理一下衣物上的褶皺,面色鄭重作揖道:“青見過太史令。”

“遷拜見公子。”

司馬遷還以作揖,然後有些疑惑的問道:“公子來此可是尋遷?”

洛青點頭道:“正是。”

司馬遷聞言一擺手朗聲道:“公子請入府中談吧。”

兩人結伴走進廳堂,各自坐下,司馬遷詢問洛青來意,洛青沒有回答,反而說道:“太史令上次你說要寫一部前所未有的通史,由於事急匆忙,沒有仔細詢問,今日可願意爲青講述一番?

洛氏記史千載,還真想知道這前所未有的史書是何等模樣。”

洛青是真的好奇,畢竟敢在洛氏面前誇下這樣的海口,那一定是有些東西的。

司馬遷聞言面上不禁露出欣喜之色,對史家來說,寫出一部足以流傳後世的史書,大概是人生最高的追求了。

“公子,遷所寫的這部史書,迥異於過往的史書,邦周之前的史家是記事成史,不成系統。

史家成熟於邦周之日,有了紀年與國別。

尤其是邦周諸國皆有史官,各記其事,又各記國君諡號紀年,這種方式極易梳理紛亂的史書,可以相互印證同時期的大事。

但是往往對人的記載卻不能盡善盡美,想要了解一個人,需要翻閱大量的史書才行。

遷所寫的史書則以人爲主,在一篇之中,由生至死,全部寫盡!”

洛青一聽,只感覺整個頭皮都要炸開,就好像眼前剝開了一層迷霧一般,驚訝振奮道:“竟然還能如此,太史令真是大才,這種記史之法,恐怕要爲以後的史家所效仿了。”

司馬遷聽到洛青讚揚,站起身來走到角落,從櫃中取出一疊厚厚的紙張遞給洛青。

邊遞邊說道:“遷準備將帝王篇記作本紀,諸侯家族爲世家,能臣爲列傳,然後對這一生做評,作出一部通曉古今的史書來。

天下之史,盡在洛氏,請公子可以允許遷進入洛氏史料典藏室。”

洛青接過這些整理的頗爲齊整的紙張,當先就見到了三個大字——《周本紀》。

司馬遷道:“遷準備從傳說中的五帝開始編篆,禹夏、殷商、邦週三大王朝的天子分別作本紀,追封天子、假天子亦作本紀,諸如素王上皇、高皇后等。”

洛青聞言停下了翻動目錄的手,鄭重道:“太史令,先祖素王可以在周本紀及洛世家中同時出現,但洛文王不要作本紀。”

司馬遷一愣,但這是人家祖宗的事情,而且並沒有拔高,於是便答應下來。

洛青合上這一疊厚厚的紙張,鄭重道:“太史令,你若是想要完成這部史書,憑你一人,恐怕艱難,洛氏的史料數量之浩瀚是伱難以想象的。

若是你願意,可以到昭城修史,家族會派出無數人來協助你完成這部曠世著作。”

“遷願意!”

司馬遷立刻回答,他整個人幾乎是瞬間被突如其來的驚喜衝傻了,這就像是本打算買張彩票獎勵一下自己,卻中了五百萬!

進昭城修史!

司馬遷現在只想立刻去祭拜祖宗的神位,告訴他們司馬氏出息了,洛氏親自邀請司馬氏去昭城修史,洛氏以外,天下第一史家,就是我們司馬氏!

洛青滿意的笑了笑,司馬遷在昭城修史,不受到洛氏的影響是不可能的,修好的史書定然龐大,存放在昭城也合情合理。

知曉司馬遷要修的史之後,洛青當即取出自己記錄的太子劉賀之事,一張記滿文字的紙條遞給了司馬遷,洛青鄭重道:“太史令,這是青所記載的有關於太子劉賀之事。”

司馬遷取過一看,僅僅沉默了一瞬,就直接道:“很公正,太子有過不曰弒,報以同情亦可,稍加精煉就可以入史。”

洛青緊緊盯着司馬遷道:“太史令,他是未來的皇帝,而且他不是個仁善之人。”

他是未來的皇帝,天下之間最有權勢的人,他還心狠手辣,是個會殺人的兇徒,你不怕死嗎?

落到劉賀的手中或許會迎來一個頗爲悽慘的未來,這也能無視嗎?

但司馬遷這個人是真的有古之令史風範,刀劍加身也不能改變他的意志,有強烈的愛憎不畏懼權貴,是很難得的天生史家。

他昂首道:“不要說是他未來的皇帝,縱然是現在的皇帝,那又如何呢?

過錯和功績都會記在青史之上。

戾帝劉旦是當世的獨夫,他禍亂天下的過程我親眼目睹,定然要大書特書,使往後千年萬年的君王都引以爲戒。

但我並不會對他的功績進行絲毫的削減,哪怕是一句話,我也會清清楚楚的寫出來。

已經發生的難道還會有變化嗎?

記下的文字就如同東流的大河,永遠不能改變。

孟子說鄉爲身死而不受,我說寧身死而不改一筆,青史昭昭千秋功過,盡在這一筆之中,這是上天賦予史家的重擔,怎能因人而變!

我的人可以死,但是史書就在那裡!”

洛青聞言擊掌而笑道:“史家著史,最怕一個怯字,這不敢落筆那不敢盡寫,與其如此,不如不做史家,去宮中做個無卵的宦官便是了。

您有這樣的膽氣,想必會作出一部曠古絕倫的史書了。

事不宜遲。

太史令這便隨青到昭城去吧,人生苦短啊。”

司馬遷的年紀確實不算是小了,這部史書的編纂甚至要數年計,畢竟每一個字都要一筆筆寫下,這還是有紙的緣故,若是竹簡,想要完成這麼龐大的工作量,需要的時間更長。

司馬遷聞言立刻說道:“明日遷便向皇帝請辭,這太史令之職便交予我的兒子吧。”

史官自古以來都是父子相襲,史書的纂寫同樣如此,一人完不成,就由子嗣、兄弟甚至姐妹補全,這便是史官家族。

翌日。

長樂宮殿中,劉詢頗爲震驚的望着眼前的辭呈,他甚至有些難以相信這是太史令的辭呈。

怎麼還有史官請辭的?

劉詢疑惑地問道:“令史,這是何意啊?”

司馬遷便昂首道:“陛下,臣要到昭城去著史,寫上古之時,寫三代之治,寫秦朝的暴虐,寫我大漢的昌盛和衰微。

臣要一直寫到您的治世,和這樣的功業相比較起來,太史令這樣僅僅需要秉筆直書的官位就不太重要了。”

僅僅需要秉筆直書,司馬遷認爲簡簡單單的事情,卻是多少史官不敢做的!

司馬遷的聲音迴盪在殿中,劉詢的耳朵被震得嗡嗡作響,寫過去的歷史倒是小事,但是如果他剛剛沒聽錯的話,司馬遷還要寫當代史?

寫自己這個正坐在皇位上的皇帝?

“太史令,你要寫朕?”

“正是!”

“你要怎麼寫?”

“臣說了,不過是秉筆直書,有功有過,皆在其上。”

劉詢笑了,佯裝怒聲道:“皇帝至高無上,天下人甚至要避諱皇帝的名字,你如何敢指摘君父的過錯呢?”

司馬遷深深躬身作揖,然後昂揚朗聲道:“臣不會指摘陛下的過錯,但臣手中之筆,筆下青史,乃是素王上皇所傳。

只要有一顆公心,這世間無不可寫之人,無不可寫之事。

陛下是明君臣這樣說,縱然是戾帝劉旦坐在臣的當面,臣依舊敢如此說。”

這是何等的膽量啊!

一個純粹的文人卻比無數戰場廝殺的將軍還有豪勇之氣!

劉詢收起怒容,然後哈哈大笑道:“朕無懼,青史之上,朕一定是聖王之下,第一流的君王。

朕允了。

太史令可盡去昭城,定要將我大漢之風流昌盛流傳於昭昭史冊。”

司馬遷緩緩躬身退出宮殿,走出殿外,陽光照在他的身上,暖洋洋的,直到這一刻,司馬遷才突然感受到了一股壓力。

上古時代都已經過去了,縱然是洛氏所留存的資料恐怕也不會太多。

但是商周以來一千八百年定要好好纂寫。

臺階之下,洛青正負手望着巍峨的宮殿,他也要離開這裡了,回到昭城去。

————

在之前的篇章中,筆者無數次強調了夏文明是一個強烈的祖宗崇拜的文明,這種崇拜使夏文明對歷史的記載異常的慎重,在世襲制度大致被消滅後,史官卻以世襲的形式繼續傳承下去,他們專業而具有崇高的精神,務求真實而不畏懼死亡,其中最大的史官家族就是如今中國的皇族,直到如今他們依舊保持着記史的習慣,用傳統的紙筆,夏人稱之爲傳承。——《全球通史·古代中國文明》

(本章完)

第416章 戰報第396章 爲盟主書荒被迫寫書加更第642章 回家嘍第437章 關中的震驚發現第592章 沛郡曹氏有麟子第709章 重新來過,史詩重啓第207章 始皇帝崩第751章 洛燕進洛陽!第848章 素王信仰!第248章 簞食壺漿,喜迎漢軍,優勢在我第160章 洛載不服第591章 賈文和夜奔洛子明第707章 洛燕獻策第493章 離譜的太子!下午的更新取消了,晚上發第57章 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第785章 天下震動!第58章 晉國五公子第223章 洛亦的定位(新年快樂呦!)第518章 大漢中宗孝宣皇帝!第619章 旌旗漫卷諸侯落第162章 白起願爲吾王效死第141章 秦國背刺,齊魏終結第491章 元封第十八年的夏天第245章 洛亦獻計第715章 支線劇情醫聖,結束!第761章 幻想番外:輪迴者絕望之界2第618章 天下勢在人心向背之間第816章 踐踏廟號體系!第356章 洛陵的憂慮第501章 這是我此生最後所能做的!第371章 朝堂與陰謀推書萬訂超大型py獻祭活動,upup第870章 李世民,不要讓我失望!(卷末)第65章 重耳雨中哭洛宮第707章 洛燕獻策第644章 陰詭第115章 墨翟第727章 猛虎柔情!第173章 秦國的王,天下的王!第698章 昭城中第503章 匈奴單于,我叫洛世,洛無疾的兒子第462章 罪在公卿!第52章 蒼翼之盟第458章 奉天靖難第138章 還是得搶王室的土地第766章 幻想番外:穿越者降臨2第766章 幻想番外:穿越者降臨2第506章 薨!第335章 一人加冠一人薨第250章 帶着劉邦老婆孩子逃命第452章 新一章,重新出發第790章 蒼天所鐘有神能第865章 洛玄凌的大運!第478章 洛氏典藏卷末感言第121章 洛墨第563章 殺皇帝與清君側!第819章 天下事在人心忠奸!第186章 秦洛之戰:弩第688章 素王與你同在!第826章 人心有是非善惡3死第217章 從則王,不從則死第418章 一切的結束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第688章 素王與你同在!第247章 韓信表示聽洛採的第276章 我從陰山到了長安第895章 讓聖王光耀萬年!(4月初求月票)第724章 趙國艱難!第110章 變與不變第306章 洛陵降臨在西域第903章 安西(1600月票目標達成加更)第32章 天命在周第66章 三國弭兵之盟第437章 關中的震驚發現第884章 科舉這件大事(可惡啊,真的燃盡了第444章 觸動靈魂的問題第201章 製造讖言第336章 哀榮第349章 陵邑第485章 人的榮幸?邪裡歪說!第409章 建新郡第198章 抹掉洛氏存在的痕跡第778章 風流冠冕已落地!第718章 蠢到家的公孫瓚第625章 洛董相見!第586章 李儒大話論天下,董卓欲結涼州士第824章 人心已亂1第432章 聖主明君第118章 楚國攻略和齊國態勢第491章 元封第十八年的夏天第656章 衆聚諸侯,洛空求祖!第247章 韓信表示聽洛採的第373章 衛青第745章 爲國盡忠死!第484章 漸行漸遠第782章 我意堅決不爲貴第226章 雙方第19章 洛邑與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