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太學

第353章 太學

賈誼從昭城返回長安,又匆匆帶着大批人和金銀珠玉以及奇珍異寶趕往昭城,雖然洛陵說不缺這些東西,但又怎麼能夠這的不帶呢?

普度衆生的佛祖傳下三藏大乘經書尚且需要香油錢。

昭公國這麼一個半獨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實體想要維繫生存,難道能僅僅憑藉一句簡簡單單的“素王在上”嗎?

當然是需要多方創收的。

劉恆和洛景站在高高的皇宮門樓上,遙遙望着前往昭城的龐大隊伍離開。

“又是這麼簡單就做成了一件事。”

劉恆突然說了一句讓人摸不着頭腦的話。

然後走下宮門樓,沿着皇宮高高的,幾乎遮天蔽日的宮牆走着,望着牆角的幾處斑駁,那是歲月的痕跡。

他走到一個臺階處,上面有些塵土,毫不在意,直接一撩袍服,坐在臺階上面,靠在牆壁上,頭上的冠冕有些歪,直直的望着那片寬闊看起來卻又狹窄的湛藍的天空。

劉恆突然感慨的說道:“阿景,從朕親政以來,這幾年發生的事情,讓朕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朕的存在到底有什麼價值呢?

朕一直按照姑父所培養的那樣,想要成爲一代聖君。

洛景只能掙脫出來,帶着些許無奈的語氣道:“景的智慧遠遠不如陛下您。

將這個盛世延續下去,甚至於讓它更加興盛,這就是聖明的君主!

如果它稍有衰落,也算是守成之主。

“太上學宮?太學。”

老者回想起昭城派人送來的信,當即笑道:“孟氏儒當然是威武不能屈的,君臣三論是永遠不會丟棄的,誅除獨夫也銘刻在典籍之中。

一行儒生打扮的學子跟着一些老人來到了這裡,一位略微有些年輕的學生疑惑的問道:“老師,我們儒家在天下之中有數處私學,可以自由的教導弟子學問,爲什麼要來長安摻和漢廷的官學呢?

孟氏儒恐怕不會受到皇帝的喜歡,難道要爲了迎合皇室而改變我們的學說嗎?

弟子不願意!

即便不進入學宮,若是想要入仕,前往拜見洛氏君侯即可,弟子以爲摻和官學有些不智。”

太上,是最高,最上的意思,大漢要做古往今來最偉大的王朝,大漢的學宮自然要超越三代的官學。

朝廷要辦學的消息傳得人盡皆知,天下所有的學派聽聞消息都蜂擁向着長安而來,不僅僅是出仕的那三瓜兩棗,而是各個學派的首領都來到了長安。

館驛。

如果大漢就像是天上永恆的太陽和月亮。

太陽到了日中,就會一直向着西,直到落入山中,這是日中則移的道理。

陛下您所面對的情況,已經好很多了,至少沒有不可逾越的高峰。

於是直接笑道:“陛下是否覺得高皇后和臣的父親將這天下治理的太好,所以這些年做事才無往而不利。

吾父的功績雖然高,但還是正常人所能夠達到的,您若是能在位其間將大漢國力推向巔峰,後世之人難道會以爲您不如吾父嗎?

洛國有千年的歷史,無數代先祖都立下功業,但流傳到如今還爲人所知曉的,最偉大的便是洛國學宮!

陛下,這世上唯有文化是不可摧毀,唯有文明才能永遠流傳。

如今倒也非常順利,但是午夜夢迴之際,總是有些迷茫和懷疑,這樣就能成爲一代聖君嗎?

跟着兩人的宮人、宦者,甚至禁軍的將領士卒,都滿是豔羨的望着這一幕,真不愧是東阿侯啊,天下聖眷第一,無可比擬。

您看那遠處的飛檐屋頂,它一路向上,到了最高的地方,然後就向下走去。

但是爲什麼邦周千年,只有洛國學宮興盛呢?

儒家的興起和巔峰都是什麼時候呢?

王朝的氣數難道就會有例外嗎?

臣以爲是不會的。

臣有這一番見識,不過是因爲洛氏幾乎每一代子孫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這個問題,那就是先祖的功業太過昌盛。

若是它一敗塗地,那就是昏庸的無能之君。

實在是太過兒戲了。”

若是錯過這一次,以孟氏的思想,再想要進入就千難萬難了。

這一番話帶着無數的反問,震的衆人半響說不出話來。

這是關係到派系千秋的大事,而且洛氏一定會助我等一臂之力。

如果您的聖名不能夠流傳後世,難道還有其他人嗎?”

洛景喃喃了兩遍,然後朗聲笑道:“陛下您的意志就是臣的準則,爲國育才,大漢昌盛,這是臣的信條。”

是孔聖和孟聖遊歷天下之後,在洛國學宮擔任祭酒之時,那時的洛國學宮由儒家主持,自然是偏向儒家的。

洛景明白劉恆的情緒從何而來,畢竟這些年兩人如臨大敵的樁樁件件事情,總是輕而易舉的做成,就像是一條光明平坦的大道,沒有任何的坎坷和不平。

如今的漢廷太學同樣如此,來到長安並不是爲了在太學之中培養人才,而是將孟氏儒的經書,作爲太學的官學典籍之一!

守業更比創業難啊。

劉恆便隨意笑笑:“阿景你是懂朕的,就是這樣。”

難道您認爲大漢這顆月亮已經圓滿到了要虧損了嗎?

聖王得以流傳於世,是因爲文治和武功,您將鑄幣收回朝廷,徹底完成諸侯推恩,最重要的是建立學宮。

昔年父親還在世的時候,就時常稱讚您而勉勵臣。

您現在所要建立的大漢學宮,或許就是您此生最偉大的功業之一,學宮中走出的賢能之士愈多,您的聲名所流傳的愈廣。

太上學宮!

尤其是素王之功,震古爍今,幾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洛氏子弟早就絕了要超越祖宗的心思。

大漢是繼續向着更昌盛、更強大而去,還是如同那屋頂飛檐一般,轉而向下,這都掌握在您的手中!

這難道能說是無事可做,無功可爲嗎?”

孟氏儒很清楚自己學派的思想是不爲皇帝所喜的,但孟氏儒不能改變,其他學派對皇室卑躬屈膝就算了,孟氏儒是指向皇權的一把利劍,若是敢丟掉自己的底色,洛氏不會饒了他們。

建立學宮本質上並不難,正如我們建立的私學,一些房舍,一些書籍,就足夠了。

臣以爲不是的。

創業之時或許艱難,但是卻有勃勃生機,有萬衆一心,千難萬險之中求得一線生機,再是艱難困苦,只要衆志成城總能度過。

如今是孟氏儒進入學宮的最好機會。

洛景越說劉恆眼中便越亮,說到最後劉恆直接一把將洛景脖子勾過來大聲笑道:“你小子,竟然還有這樣的見識。”

難道您認爲大漢這顆太陽已經到了正中要偏移了嗎?

皇帝陛下要建立學宮,到昭城去求書,那就一定會答應昭公的條件。

孟氏儒,乃是儒家正統嫡系之一,儒門聖賢無數,但洛孔二聖之後,首推孟聖,洛聖曰王,孔聖曰仁,孟聖曰義,道統落在孟儒身上,毋庸置疑,這是諸子聖殿所認可。

昔年周厲王所接手的基業難道比您差嗎?

從素王開始,數代賢王所積累,朝中還有先祖文公這樣賢能的臣子,最終卻使得國家社稷險些傾覆。

這是朕賜予它的名字,阿景你就作爲太上學宮的首任祭酒,爲朕好好的培養人才。”

天上的明月到了圓滿的那一刻,就開始虧損,這是月滿則虧的道理。

……

您想要做成一番功業,但是如今看來都是祖恩蔭庇得到的成就,於是有些懷疑自己呢?”

高皇帝、高皇后、孝惠皇帝、臣父,四代皇帝、攝政使得大漢逐漸興盛,然後傳到了您的手中。

伱瞭解這些,卻對天下局勢看的還是不夠清楚啊。

劉恆站起身來,剛剛的一點傾頹一掃而空,振奮的說道:“朕要爲學宮起一個寓意深刻而又響亮的名字。

但守業之時,卻要面對內部的風霜雨雪,讓人防不勝防,無從下手。

您如今治理天下舉重若輕,難道僅僅是因爲前人的基礎嗎?

臣以爲不是的,千鈞之重交到您的手中,您能穩穩的拿住,還使它昌盛,這是您的智慧。

到那時,儒門別枝在漢廷昌盛,孟氏思想卻不登朝堂之高,難道要返回昭城,尋求洛氏庇護,再等待數十上百年的機會嗎?

若真是如此,難道不是我們的過錯嗎?”

洛景同樣坐在劉恆的身邊,輕聲道:“陛下如此的妄自菲薄,臣以爲是不對的。

什麼是聖明的君主呢?

這些的對話在長安城的各處都響起,這些蜂擁而來的學派首領,都是見到了這件事的重要性,才趕來長安城。

失去這次機會,就是失去至少百年!

————

從三代教育和祭祀融爲一體的官學,到洛國剝離了祭祀的純粹研究學問的學宮,直到漢朝出現了按照經書分類的太學,甚至出現了專講某一經學的博士,古代的學院體系基本上在漢文帝時期形成,後續所有的官學以及私學,都沿襲了這一套體系,直到現在。

這是漢王朝承上啓下的又一大功績,是漢王朝走向鼎盛進程中的明珠。——《漢王朝興衰史》

(本章完)

第338章 召回第590章 忠義兩肩擔,無雙劍向東第270章 劉邦,你看姬姜聯盟拳頭大不大第204章 韓信第601章 能得人心洛子明第486章 不殺不足以震懾天下第656章 衆聚諸侯,洛空求祖!第752章 曹操死兒子了!卷末感言第503章 匈奴單于,我叫洛世,洛無疾的兒子第303章 西域之歌第109章 和議就是廢紙第546章 新資料片,王莽(求月票)第797章 吾爲洛神犬馬也!第711章 高貴名門!第581章 懵逼的皇甫嵩第779章 人事起須天命終!第232章 成爲天下共主的堂皇大道第250章 帶着劉邦老婆孩子逃命第433章 王血以貴第355章 百家爭鳴,一花獨放第145章 儒家兩大法寶:拿來主義和素質教育第536章 姬昭的期待第721章 大雪滿弓刀,公孫夜遁逃!第370章 兄弟二人第657章 死!第55章 百家源流,至聖之道第73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卷終)第590章 忠義兩肩擔,無雙劍向東第131章 命運之門開始轉動第526章 王侯 豪強與皇帝第595章 公孫瓚白馬展英姿,劉玄德救命約兄第245章 洛亦獻計第198章 抹掉洛氏存在的痕跡第591章 賈文和夜奔洛子明第61章 一國之相,兩國從之第660章 四境之內,六合之中!第221章 劉季願爲公子戰一場第534章 進長安第798章 洛水誓,衆一心!第246章 洛陵和項羽的分歧所在第715章 支線劇情醫聖,結束!第855章 洛蘇向北第514章 驚天之變!第132章 洛國:韓侯,不會說話可以閉嘴,就第191章 天日垂虹第516章 遵從陛下諭令者,左袒!第26章 有些話想要說一下第823章 洛顯之治佛!第16章 勤王之師第487章 皆殺,皆流,皆刑!第176章 攻魏第222章 洛村(爲盟主叫我王子陛下加更)第202章 苦尋長生而不得的始皇帝第363章 天命之子:洛無疾第819章 天下事在人心忠奸!第646章 美第720章 怎能不復仇呢?第773章 天命縹緲不過虛幻之夢!第602章 曹孟德再笑洛子凌第52章 蒼翼之盟第461章 繁星千萬,鑑照吾心!第600章 洛子凌少智無謀第393章 洛陵隕,萬物生(二合一)第31章 天命在誰?第498章 殷商第14章 漢水之戰第79章 吾與良人孰美?第115章 墨翟第263章 吾以楚興,吾爲楚亡第472章 昭城已開,大道已現!第757章 冀州之戰!第491章 元封第十八年的夏天第289章 諸夏之國與諸夏之君第158章 什麼楚霸王行爲第20章 齊侯向西第887章 冬突厥!第661章 天下漸安,諸州皆靜!第318章 洛氏不缺文物第491章 元封第十八年的夏天第172章 秦王政第148章 天命難道在秦國?第707章 洛燕獻策第725章 曹劉,導火索!第386章 大型資料片開啓,天命的猜測第499章 制典第708章 二氏下江東!第115章 墨翟第189章 陽謀之計:兌子第152章 天子託鼎,地階唯一道具第216章第701章 篇章支線劇情出現!第226章 雙方推書~獻祭~第655章 殺!第229章 拜將第433章 王血以貴第776章 一千三百年,俱往矣!第155章 白起第434章 天下人心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