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大秦諸侯王和山東諸侯王

第219章 大秦諸侯王和山東諸侯王

扶蘇在章邯和蒙恬的擁護之下即位,首要的問題是需要用什麼樣的面目來面對關中之地的數百萬秦人,在這方面自然要詢問孟雲的意見。

孟雲已經聽聞了洛氏嫡系出現在世間的消息,當這個消息出現的時候,他就知道大秦王朝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身爲孟氏最正宗的傳人,他應該要去追隨洛氏的。

不僅僅是出於個人的感情,還是因爲孟子學派的書籍遺失太多,這世上哪裡有那麼多過目不忘之人,單單憑藉回憶,是根本就想不起那麼多書的,尤其是各種原版的註釋。

孟雲相信既然洛氏嫡系能夠逃出生天,守藏室定然不會直接湮滅在戰火之中,畢竟那是整個洛氏最珍貴的寶物。

靜室之中,扶蘇和孟雲相對而坐,孟雲帶着一絲悲憫的望着扶蘇,心裡有些後悔,如果當初直接死在長城兵團,扶蘇或許還能在歷史上留下一個好名聲。

至少有無數人會惋惜他這麼一位仁厚慈愛的長子沒能繼承皇位,但是到了現在,他會成爲一個亡國之君。

扶蘇滿臉愁緒道:“孟雲子,胡亥身死,我該稱幾世皇帝呢?”

孟雲現在就是很糾結,他不知道自己的立場在哪裡,扶蘇對他有恩有義,若是洛氏不在人間,那自然是襄助扶蘇,改變大秦,但是洛氏出現了,還站在了秦王朝的對立面,他知道自己定然是要站在洛氏一邊,但是內心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面對扶蘇的發問,孟雲沉默,過了一會兒,才緩緩說道:“陛下,三世自然是不行的,您不是胡亥的繼任者,可以直接宣佈廢除他的皇帝位,然後稱二世皇帝,但是……”

而那些擅長玩弄權術的君王,朝堂之上只會是君臣上下一日百戰,活着的時候固然是大權在握,但是等到他一死,立刻就會是激烈的政治鬥爭,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那些昔年信重的大臣殺光。

扶蘇封賞的十位王之中,七位都是嬴姓的宗室,其餘三位就是章邯、蒙恬,還有一位始皇帝大臣少見的非法家的大臣,一直以來都是扶蘇的支持者,之前協助孟雲等人出逃就有他的手筆。

扶蘇面上顯露出濃濃的厭惡,他認爲暴秦的名聲這些法家的胥吏至少要擔六層的責任。

若是您在山東之地大開分封,爲功臣貴戚在關鍵城邑封王侯,或許能爲您爭取時間,但請記住,關中之地一縣不封,這是能爭奪天下的王霸之基。”

扶蘇目光熠熠的望着蒙恬,扶蘇面容很是柔美,繼承了他那出身楚地的母親的長相,用溫潤如玉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滎陽城外,章邯望着這座剛剛攻下的城池,對着身旁的子嬰大聲笑道:“滎陽王,您的封地奪下了!”

若是始皇帝平定六國之後就將自己的兒子們封在山東,讓他們各自帶上大批的親隨,到那時很多的六國貴族都會投效在這些新封的諸侯王麾下。

張良眼中的煞氣這才消散,一行人連忙向着項氏和洛氏向天下發布的會盟之地前去,正是昔年洛國都城的舊址昭城。

又有數十萬大軍前來和章邯對戰,其中勢力最盛的就是韓王的軍隊,趙魏韓這三晉之地在戰國時期就是阻擋秦國東進的壁壘,到了反秦的時候又成了大本營和橋頭堡。

章邯靈活的利用義軍糧草補給不足的弱點,加上義軍精兵較少,人數雖然多,但大多是隻會種地的黔首。

子嬰聞言連忙向着章邯恭敬行禮道:“章王,您真是大秦的擎天白玉柱,有您在,大秦的社稷就穩如泰山,等到日後您受封趙王,子嬰定然到您的王宮之中拜見。”

這個解釋很合理,現在山東的很多義軍都打開了郡治的府庫,雖然大部分的武器都在關中,但是義軍還是從中取出了不少的兵器甲冑,甚至還有少量的弓弩。

滎陽城外,張良帶着韓王倉皇而逃,跟隨他們兩人的軍隊只剩下一千多人,韓王望着寒酸的軍隊,有些絕望道:“子房,暴秦實在是太強,這章邯之前是少府的總管,但是帶兵以來卻沒有敗績,若是那久經戰陣的蒙恬率兵前來,難道還有人能戰而勝之嗎?

張良家五世相韓,毀滅暴秦爲韓國復國幾乎就是他的執念,現在韓王竟然想要投降,他的眼中甚至顯現出了煞氣,看的韓王都是一怔,連聲道:“子房不要動怒,寡人只不過是一時失言,我們這就前往和洛氏會盟。”

這一路上行來,子嬰對章邯的瞭解算是深了許多,心知盛名之下無虛士,這位能連戰連勝,的確是有真水平,不是憑藉運氣。

始皇帝以爲自己能長生的,他對自己實在是太自信了,認爲這一切都沒有必要,等到他知道自己真的無法長生之後,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扶蘇的封賞實在是說不上吝嗇,尤其是和始皇帝比起來,簡直慷慨到了極點,反正現在的章邯和蒙恬兩個人身上充滿了動力,恨不得立刻就率領大軍到山東和那些霍亂天下的義軍一較高下。

扶蘇讓兩人進來之後便直接招呼道:“兩位愛卿,朕剛剛纔擬了一份名單,你們看看有沒有什麼遺漏。”

扶蘇嘆道:“孟雲子說讓朕直接稱大秦皇帝,不要按照父皇制定的規矩。”

孟雲子這樣足以擔任丞相的大才就要離開朕了。

“升蒙恬臨淄王,升章邯邯鄲王,封子嬰滎陽王,還有新鄭,大梁,晉中,這些關鍵的關隘之地和富裕之地都要封王,楚地,還要思慮一下。”

但是基層胥吏把秦法當做橫徵暴斂的工具,造成了遠比法度本身更嚴重的災難,實際上這和法家沒什麼關係,所有的基層都這樣,但是誰讓現在基層都是學習律法的胥吏呢。

現在只不過是小小的失敗,如果就放棄,實在是太過可惜,聽聞洛氏重現人間,而且還有楚國項氏出山,楚國是諸國之中實力最強的,同樣也是義軍實力最強的。

章邯和蒙恬本就是扶蘇的支持者,那些嬴姓的宗室在重賞的刺激之下,紛紛傾盡家財,開始收攏關中之地無數因爲秦律而破產,乃至於遊離在生死邊緣淪爲盜匪的秦人,然後帶着這些人前往山東。

這世間沒有不散的筵席,相知相識的兩人終究因爲身份的不同而分離。

扶蘇邊走邊道:“孟雲子主要和朕說了兩件事,第一件是朕的名分問題,另外一件則是讓朕在山東大封諸王,朕先前就想爲章卿封王,現在孟雲子的意思是多封,朕記得您的先祖原先是齊國人,若是現在封您爲臨淄王,這齊地的叛亂您能平定嗎?”

大封宗室這是非常符合這個時代思想的做法,昔年邦周就是大封同姓的功臣,所有人都非常重視同族之人,尤其是晉國這個曾經天下無敵的諸侯國在宗室不振之後遭遇的慘相,讓所有人都心有慼慼然。

而章邯所率領的軍隊雖然主力還是刑徒軍,但是其中三分之一都已經替換成了蒙恬的長城兵團,這可是正規軍團。

這世上哪個王者能不經歷艱難困苦就成功的,良這些年散盡家財,甚至冒着生命危險行刺那個獨夫,雖然屢屢失敗,但何曾想過放棄。

實在是當初始皇帝對這些人的壓制太狠了,自己只不過是稍微放開了一點,所有人就直呼自己是當世聖王了。

孟雲直截了當的說道:“陛下,您即位之後想要做什麼,這關乎到您需要誰來支持您。

扶蘇相信了這個解釋,但還是無法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他並不記恨孟雲在這個時候離開他的事情,因爲他知道洛氏對孟雲的重要性。

扶蘇大肆冊封諸侯王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山東,實際上這時的山東早就是諸王並起,那些六國遺族,紛紛自稱趙王、魏王等,還有像是陳勝這種以姓氏稱王的,還有以郡稱王的,大大小小的王不下二十個。

近侍低着頭道:“陛下,應當是山東的逆賊,見到大秦的士卒,以爲是權貴,於是對孟雲子下手,在現場發現了弩箭,這不是普通的盜匪所能擁有的。”

仁慈的君主在權力上或許永遠都比不上那些擅長玩弄權術的君主,但永遠都會有一批真正願意爲他效忠的人,這種忠心甚至能夠延續到他的子嗣身上。

足足二十萬大軍在他的調動之下,義軍完全不是對手,很快就通過一場場會戰擊垮了這支聲勢浩大的聯軍。

望着堆積成山的金銀珠玉和各種奇珍異寶,還有那些壘的像是山一樣高的布帛,扶蘇完全能感受到貴族們的欣喜,還能夠感受到貴族們對自己父皇的怨念,否則自己不過是個剛剛即位的皇帝,怎麼可能得到這麼多人的擁護。

當初始皇帝把六國王族的嫡系基本上滅的差不多了,尤其是楚國和齊國,基本上全滅。

不說其他人,單單說扶蘇,若是始皇帝將扶蘇封爲楚王,以扶蘇的性格和政治傾向,定然不會在楚地橫徵暴斂,使用那一套嚴酷的秦法,那楚地大概率不會參與到造反的行動之中。

等到近侍安撫兩句,退出大殿之後,扶蘇手中執筆卻久久無法下筆,直到墨水滴落下去,他才如夢初醒。

扶蘇出於侷限性自然就認爲是法家這羣滅絕人性的人給天下人帶來了災難。

扶蘇的聲望隨着這份封賞的出現,瞬間在貴族之中達到了巔峰,即便那些不是嬴姓宗室的人也在讚揚扶蘇,像是始皇帝那種人,就連對宗室親戚都苛刻到那種地步,難道還能指望他對其他人仁厚嗎?

這就是這個時代所有人的樸素想法,某種程度上並沒有什麼錯,很合理。

至於扶蘇說得讓他們兩人對封賞提提意見,兩人自然都沒有當真,雖然扶蘇是仁慈之主,現在或許也是真心實意的發問,但是王侯封賞這種事,臣子參與進去實在不合適,於是兩人紛紛表示扶蘇的封賞很合適,照顧到了各方的想法。

章邯真不愧是打起義軍的高手,率領着驪山的刑徒軍一路大勝,輕而易舉攻破了魏王的軍隊,魏王無奈只能自殺,魏王的弟弟在衆人的推舉之下繼任魏王,他們兩個人都是正統的魏國公子,算是起義軍之中身份最爲高貴的一行人了。

孟雲點點頭,輕聲道:“既然如此,我建議您直接捨棄掉始皇帝制定的規矩,您可以直接稱大秦皇帝,各種詔書之中都用這個稱呼。”

章卿和蒙卿你們都是朕最信任的臣子,現在大秦的局勢敗壞到了這個地步,伱我君臣定然要同心協力,若是您真的能削平齊地的叛亂,您的臨淄王就會變成齊王,朕若是周武王,您就是太公望,這是扶蘇的誓言。”

“陛下,這是咸陽城中貴族爲您奉上的貢品和謝恩疏。”

章邯和蒙恬聞言都是心中一嘆,是啊,太晚了。

從商鞅以來,秦國的法就很是苛刻,這是不爭的事實,始皇帝不體恤民力,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他沒問這是誰派來的,他知道不是扶蘇,或許是蒙恬,或許是其他人,這不重要,但秦朝高層都知道他的才智,自然不願意放他離開。

只要我們前往和洛氏會盟,洛氏和項氏爲了拉攏六國後裔,而且我與項氏有舊,一定會答應爲韓國復國。

扶蘇聞言一愣,然後不敢置信的說道:“朕給孟雲子派了整整三百王廷護衛,還都是帶甲的勇士,除非碰到大規模軍隊,否則憑藉一些盜匪怎麼可能傷害他?”

近侍的聲音在殿外響起,章邯和蒙恬已經先一步封侯,是當之無愧的大秦軍方前二的人物,兩人都是獨立的兵團統帥,蒙恬和扶蘇的關係更親近,章邯的能力則明顯更高一點。

孟雲聞言一愣,然後沒有說話,只是重重地躬身下去,扶蘇見狀臉上帶上了一絲苦笑,嘆道:“朕本來想讓您擔任大秦的丞相之位,以您的學識和才智,或許這是最適合的。”

蒙恬聞言點點頭道:“這倒是,您既然要走和始皇帝陛下不同的路,那就要在方方面面都要做出區分纔是。”

蒙恬能從中感受到扶蘇對自己的期望,回想起在始皇帝手下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兩相對比之下,不禁眼眶一溼,哽咽道:“陛下,您真是舉世難尋的仁慈君王,如果臣不爲您效死,難道還有面目活存活在這世間嗎?”

他一筆筆寫下去,都是他比較信重的功臣和碩果僅存的一些宗室,足足十位,都封在了山東之地,要麼是重要的關隘,要麼是昔年六國的都城,其中大部分都是各郡的郡治,其中一些在義軍手中,頗有一些昔年素王分封,結果讓諸侯們帶着兵自己去打土地的意味。

見到扶蘇有些失魂落魄的樣子,蒙恬上前問道:“陛下,孟雲子怎麼說?”

扶蘇沉默了一會兒輕聲問道:“孟雲子,聽聞洛氏嫡系現身,您是否要離開扶蘇了。”

扶蘇的封賞名單一出來,整座咸陽城瞬間炸了,尤其是那些嬴姓的宗室,整整七位諸侯王啊,還有大批的萬戶侯,這不就是當初拋頭顱,灑熱血想要得到的東西嗎?

“陛下,孟雲子在崤山之東被盜匪所害。”

夜朗星稀,孟雲走出了崤山,然後遇到了一羣裝備很是精良的盜匪,見到這一幕他面上帶着慘然,卻又有一絲放鬆,扶蘇啊扶蘇,這下我就不欠你什麼了。

章邯打敗了魏王和韓王的軍隊,收攏了敗軍之後,又渡河向着趙地進攻,這時蒙恬則率領着大軍向着鄭地進攻,攻破了虎牢關,整個鄭陳之地都在他的兵鋒之下,雖然天下之間義軍的烽火還是吐火如荼,天下的矛盾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軍事勝利就能熄滅的,但短暫來看,竟然真的有了些許平底叛亂的意思。

扶蘇一怔,公子,似乎是很久遠的稱呼了,陛下總是帶着冷冰冰的意味,然後他轉身向着孟雲躬身一禮,離開了這裡。

雖然楚國王室嫡系早已被秦國覆亡,但是項氏足以代替楚國王室,只要楚國人加入反秦的行列,再加上神異的洛氏,暴秦必亡。

蒙恬聞言一震,在老家封王,這是何等的榮耀顯貴,他明白以扶蘇的性格來說,這不是試探,而是真的準備這麼做,於是當即說道:“陛下,無論是否封王,臣都會盡力削平山東叛亂,護佑我大秦的江山社稷和宗廟,爲您盡忠。”

扶蘇說道:“既然兩位愛卿沒有反對,那明日朕便下詔將封賞昭告天下,唉,這份封賞來的實在是太晚了。”

就在這時,項羽從江淮北上,他得知了秦軍兵鋒銳利,甚至可能威脅到諸侯會盟之地,於是果斷率領着江東子弟前往迎擊,江東子弟一直以來就是楚國最精銳的軍隊之一。

“當然不需要,那些胥吏已經荼毒天下太久了,我要施行仁政,自然不能再用這些人。”

兩人接過扶蘇遞來的布帛,當先第一列就是“升蒙恬臨淄王”,第二列則是“升章邯邯鄲王”,兩人瞬間頓住,然後單膝跪地,齊聲道:“陛下恩典,大秦萬年!”

兩位愛卿,你們看看這份名單還有沒有什麼不妥之處,現在還沒有推出,可以修改。”

蒙恬在門外見到扶蘇一人出來,眼神頓時有些晦暗,向着房中望了一眼,心中暗道:孟雲啊,你這樣有大才的人,若是能襄助陛下該有多好,這一路東歸,盜匪叢生,你就不擔心出什麼意外嗎?

暴秦不得人心,韓國人心還在我們這裡,很快就能夠重新拉起一支軍隊,韓國還能復國,您絕對不能屈服!”

現在這樣的亂世,這兩位久經沙場的大將都是扶蘇最爲倚重的臣子,是大秦的擎天白玉柱。

張良聞言厲聲道:“王上,絕對不能投降,難道您忘記了復國的大願了嗎?

但是他心中始終懷着孟雲子有一天能夠回來輔佐他,大秦丞相的位置還爲他留着,卻沒想到……

尤其是本就和義軍交過手的章邯,他之前連戰連勝,對山東義軍的戰鬥力實在是看不上眼,認爲擊敗他們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扶蘇搖搖頭道:“不過是十幾座城池的王而已,還是朕吝嗇了,不過現在山東之地亂軍四起,多封也無用,若是二位愛卿能立下大功,朕便將齊王和趙王之位封給你們,代代賜公主給你們的子嗣,讓你們的宗族與我大秦同休。

沉默片刻滿是悔恨道:“早知道今日,就不應該讓孟雲子回到山東,導致今日二人陰陽兩隔。”

扶蘇微微感嘆道:“朕實在是不知道這大秦還有多少值得信任又有能力的忠臣,在這樣的亂世之中,那些心中懷着奸計的人,縱然有文宣之能,朕也不敢用。

扶蘇同樣對着孟雲躬身一禮,然後轉身離開,孟雲起身望見扶蘇身形有些蕭瑟,忍不住開口道:“公子。

扶蘇見到孟雲猶豫,連忙問道:“二世皇帝有什麼不妥嗎?”

不僅僅是王爵,在始皇帝時期幾乎沒有封賞的徹侯之位,他慷慨的拿了很多出來,先封賞了一部分,然後還掛出了很多允諾的封賞。

名單?

“陛下,章侯和蒙侯求見。”

始皇帝的名聲不好,不要說天下的黔首,就連國中的大臣貴族都不喜歡他,他唯一的支持者就是那些根植在基層的法家胥吏,您需要他們嗎?”

現在暴秦的皇帝是扶蘇,他一向有仁厚的名聲,若是我們投降的話,他應該不會像始皇帝那麼做。”

————

帝扶蘇元年,章邯亡魏、破韓,大破義軍,又縱兵攻趙,蒙恬攻鄭,下虎牢,迫陳地,天下危急。

項羽乃以八千人渡江而東,羽忖兵寡,曰:“江東子弟皆父老所託,不可死,今宜絕秦兵糧道,困其氣力,然後勝之。”

果如其言,持十數日,三戰而破,蒙恬乃軍虎牢,據關自守,羽自將兵而東,與諸侯盟。——《史記·項羽本紀》

(本章完)

第354章 這個祭酒不好當啊好多讀者問單更的事,說一下第628章 怒斥!第524章 王昭君爲洛氏帶來的改變第417章 祁連山下擒兩王第541章 繼位者誰?(求月票!)第900章 王朝戰爭!第845章 拂衣飄然去。第207章 始皇帝崩第655章 殺!第891章 洛蘇宏圖,國際三可汗制度!第570章 洛川上書!第135章 君位讓於汝,孤到洛國混吃等死第170章 王侯將相,黎民百姓,終有一死第231章 所當者破,所擊者服第409章 建新郡第103章 秦人東出,沒有人可以阻止的戰爭第248章 簞食壺漿,喜迎漢軍,優勢在我第73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卷終)第366章 樑王劉徹!第564章 劉秀!第467章 關東顯貴第387章 大戰第418章 一切的結束第6章 天命所在,變夷爲夏第176章 攻魏第431章 查商稅第678章 向死者才得生路!第206章 帝星飄搖卷末感言第358章 豪強第134章 爲盟主大佬帝木鄉之人加更第817章 慕容恪和慕容垂第121章 洛墨第725章 曹劉,導火索!第262章 項羽想要和談第383章 戰前準備,戰前驚變!第184章 列國反應第272章 韓信,洛陵向北第849章 黑暗之地!新的地圖!桎梏破解!第805章 江東洛氏!第881章 貞觀元年!(10000字,感覺我要燃盡第838章 不過笑談中(卷末)第324章 念想第841章 關中行!第747章 劉備的機會第47章 回齊第487章 皆殺,皆流,皆刑!第249章 漢軍東出!第312章 大漢仁宗孝惠皇帝(卷終)第648章 曹操第93章 天下局勢,安居昭城而天下息第8章 商議勤王第35章 鎬京大戰第504章 來取你項上人頭!第46章 天下爲棋盤,諸侯爲棋子第188章 仗節死義第2章 宗法制與分封制第430章 軍費從哪裡來?第473章 天下羣起,爭道爲先!第678章 向死者才得生路!第442章 風暴第322章 孝第343章 聖諭第683章 我糜貞既美麗又聰慧!第31章 天命在誰?第199章 蒼生血,衆生淚第594章 馬踏幽州試劍鋒第407章 送往昭城的信第888章 動手(上)第439章 洛氏二三事下第711章 高貴名門!第531章 雨幕第310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下)第188章 仗節死義第811章 《士族論》!第524章 王昭君爲洛氏帶來的改變第777章 願以赤血挽天傾!第208章 扶蘇你得支愣起來啊第16章 勤王之師第503章 匈奴單于,我叫洛世,洛無疾的兒子第236章 爲天下共主加冕第821章 慕容恪!第388章 劉徹:大漢慈父第661章 天下漸安,諸州皆靜!第691章 公子楚!免費番外:貼吧1第689章 關中好王氣!第239章 洛陵踐法(下)一些廢話第892章 國師真不愧是國師!第388章 劉徹:大漢慈父第157章 試探第801章 四時之神,神廟!第850章 蒼生之血,洛蘇憤言!(感覺寫的有第521章 震驚洛青一整年第380章 稟素王,建元第780章 風起西域爲哪般?第286章 漢承周室,其命維新(一)第122章 素王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