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秦國背刺,齊魏終結

第141章 秦國背刺,齊魏終結

從函谷關到東海之濱,五千裡的廣袤疆域之上,趙魏韓齊四國對峙了數年,雙方都感覺到決戰的時刻似乎就要到來了。

這可能是數十年來諸夏大地之上,質量最高的一場大戰,魏國是老牌的中原霸主,變法的成果還在支撐着魏國。

齊國則是變法革新的新貴,拿下淮泗,擊敗楚國,吞併吳國的東方霸主。

韓趙都有強兵勁卒,實力不可小覷。

秦楚燕這邊疆三國同樣在關注着這一場戰爭,秦國之前和齊國一同圍攻魏國在淮泗的土地,但在齊國轉道向南之後,卻和魏國在河西簽署了和議。

雙方約定互不侵犯,秦伯還和魏侯歃血爲盟,保證絕不參與魏國和齊國之間的戰爭,秦國現在國中凋敝,只希望魏國能放過秦國,讓秦國休養生息。

魏國昔年因爲大量賢才的投奔而興盛,但這些人才成爲新的貴族之後,同樣開始排擠那些新進入魏國貴族官僚隊伍的士人。

許多在魏國之中鬱郁不得志的士子都前往秦國爲官。

衛鞅從一介白身一躍成爲執掌秦國國政的左庶長,還有落魄貴族一躍執掌秦國軍事大權,這都是極好的榜樣。

金銀糧帛、刀槍劍戟,這些洛國暫時用不上,但是卻足以盛國。

昔年諸夏大戰因爲魏侯卿背叛而功敗垂成,先君鬱恨而終。

韓國的國土上,無數的軍隊在調動。

雙方基本上都是明牌在打,就看誰更能扛,就看誰能在關鍵的決策上堅持到最後。

衛鞅見衆人沉思便說道:“若是齊國戰勝,便要爲齊國上尊號,並且脅迫趙魏韓等國一同爲齊國上尊號,徹底撕裂洛國和齊國之間的關係。

官府只要控制源頭,何時開閘,何時斷水,爲誰澆地,灌溉交錢,這都是收稅的上等法門,比起上門逼稅的法子不知道高明瞭多少。

因爲魏國截獲了齊國糧草到達的準確時間,在付出了大量的傷亡之後,成功的將足以供給十萬精銳吃一個月的糧草燒了個一乾二淨。

之後的戰況更是印證了魏國的猜測,在一場三四萬人的遭遇戰之中,齊國僅僅堅持了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就敗退而走,這讓魏將喜形於色,“齊國軍隊臉上明顯有飢色,他們的確是斷糧了。”

山間到處都是屍體,無數魏軍殘缺的旗幟,凌亂的箭矢許多都射在了地上,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射到了魏軍的身上,完整的屍體並不多,很多屍體形狀是完整的,但是一部分卻直接變成了肉泥,這是被亂軍踩踏之後的結果。

洛國!

魏國之所以敢在糧草匱乏的情況之下和齊國決戰,是因爲魏國知道,齊國國中或許還有糧草,但是齊國的大營之中是沒有的!

但是限於傳統的強大力量,還沒有誰敢直接提出來,這就是韓國悍然攻擊王室引起巨大轟動的原因。

或許這也是地緣帶來的優勢之一,楚國八百多年矢志不渝的就是北上,秦國想的就是東出,他們的戰略永遠不會改變。

現在我軍缺糧的消息,魏人已經深信不疑,現在就是將魏人引入埋伏圈之中。

現在孤有列位大才輔佐,秦國兵精糧足,中原連番大戰,定然虛弱不堪,歷代先君的大願,看來是要實現了。”

於是欣然說道:“衛相真是能輔佐聖王的大才啊,有您在,秦國難道會不興盛嗎?”

一開始魏人還比較謹慎,但是隨着連續兩三場遭遇戰的勝利,我軍的不斷潰逃,魏人的警惕心開始降低了。

二同樣可以藉着魏國與齊國大戰之後的疲敝,迅速佔領河西,然後圍繞着黃河建立防線,聯韓結齊,共抗強魏。

至於之前簽署的和議和盟約?

自此便可立於不敗之地,縱然是趙魏韓三國聯合來攻,秦國亦可以退守函谷關。

咸陽宮中,秦國的高層團團圍在一起,商議着秦國的大事,秦伯、執掌秦軍大權的公子勝、魏人樑息,左庶長衛鞅,還有執掌列國外交之事的楚人申城,還有從列國而來的一些有賢才的智能之士。

擅長言辭之辯的縱橫家更是列國君主的座上賓,這些人對人心的洞察深入到了極致,總能切中君主心中的痛點,列國之間的盟約幾乎都由縱橫家一言而決。

大多數死去的人臉上都帶着恐懼,一些明顯身高體壯的士卒穿着厚厚的青銅甲,這些是戰場之上強悍無比的魏武卒,但卻被裹挾着死在了這裡。

周王室的存在,對秦國不是好事。”

呂忌仔細的望着地圖上的埋伏點,滿意的點了點頭,“管卿是管子之後,此戰若是能重創魏武卒,國君定然要爲您再次封土。

所有人都不禁爲衛鞅的話而震驚,就連秦伯都沒想到衛鞅會提出這麼激進的想法,但轉念一想,這想法又不用在自己的身上,真是妙極了。

換句話說,齊國現在大概率比魏國更缺糧。

面對着衆人,秦伯擲地有聲的開懷大笑道:“秦國曆代先君矢志不渝的便是東出大計。

然後就是無數人擁擠和踩踏,這種方式死去的人數量難以想象,遠遠超過了齊國軍隊所殺死的數量。

秦伯心中一沉,隨着周王室的聲勢江河日下,各國君主心中紛紛生出了取而代之的想法,現在想要問鼎的已經不僅僅是楚國一家。

洛國對齊國的這一次興起,抱着什麼樣的態度呢?

齊國對周天子又抱着什麼樣的態度呢?

難道還是要扶保周王室嗎?

若是齊國依舊尊奉周天子的話,洛國就一定會在暗中給予齊國幫助。

衛鞅沉吟道:“國君,臣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若是能以函谷關和黃河作爲天險屏障,再沿着邊緣北上高原,與飛地相勾連,就能南向壓迫魏國。

爲齊國立下如此之大的功勳,想必九天之上的管子,也會爲您感到自豪吧。”

八百里秦川,無數秦人被組織起來修建水利,尤其是在秦墨的技術支撐之下,愈發興盛。

當年魏國佬背刺老秦人的時候,可沒提什麼和議和盟約,這就叫報應不爽。

淒厲的慘叫聲和武器的揮舞響徹了不知道多久,這種根本不知道何時就會死的恐懼讓所有都衝着唯一的生路狂奔而去。

但臣觀之,魏國武卒戰力已不若昔年之強盛,魏國國中政治昏暗,樑息這樣的大才卻不能身居高位,還是齊國勝算更大。

魏國和齊國之間的決戰,基本上湊齊了幾個要素,魏國糧草匱乏,急於打一場大會戰,並且對齊國糧道的壓迫愈發的重。

唯有一條小小的山道留給魏人突圍,這是爲了消解魏軍的意志,隨着箭雨落下,以高打低,魏人的還手顯得太過綿軟無力,況且四面皆是敵人,指揮系統哪裡還能運轉。

青銅甲爲他們提供了一些保護,至少在箭矢之下活了下來,但一旦被擠倒,那麼繁重的甲冑反而會成爲負擔,一路看來很多魏武卒都是直接倒在地上被踐踏而死。

!!!

當魏人在追殺行軍的途中陷入埋伏點之後,無數的齊人出現,讓魏人瞬間驚慌失措,管成林大吼道:“殺!”

供給十萬精銳的糧草都可以用來作爲誘餌,這就是齊國的底氣,齊國真正的軍隊依舊是糧草充足,士氣旺盛。

素王畢竟還是列國的主祭,現在列國君主雖然屢有僭越,但即便是楚王也從未說過自己是承天受命的天子。

不像是晉國和魏國,四面八方都能夠擴張,於是戰略的定性就很差,實力強大的時候沒有拿到足夠的優勢,等到實力衰退的時候,就會被來自四面八方的敵人圍攻。

於是羣臣便開始圍繞着河西之地的爭奪開始佈置,一旦魏國和齊國開始大規模接戰,立刻就進攻河西。

秦國極愛修建水利,不僅僅是因爲水利能夠促進糧食的生產,還是因爲水利能夠控制人口。

況且齊國從公室到卿士,整日幻想着恢復桓公霸業。

“齊國與魏國之間的大戰就快要分出勝負,若是魏國戰勝,秦國一可以繼續深耕巴蜀,充實糧倉,壓迫楚國。

這就像是上高樓一般,要一階一階的向上走,若是想要一步登天,只會落得個身死的下場。

一旦陷入埋伏之中,就和正面作戰完全不同了,即便是魏武卒這樣的天下強軍,也只是強壯一點的豬狗,依舊是能肆意宰殺的對象。”

管成林在地圖冊上指指點點道:“國相,這裡、這裡都是我軍和魏軍交戰並且失敗的地點。

戰爭之中燒自家的糧草,付出如此大的代價來謀劃,若是魏人不中計纔怪。

若是魏國大敗,我秦軍便直接攻佔河西之地,壓迫河東,籌謀函谷。

唯一需要憂慮的就是齊國,齊國本就聲望卓著,若是擊敗了魏國,韓國定然俯首,再加上吳國,東方最肥沃的土地幾乎就全部落在了齊國的手中。”

齊軍幾乎將國中所有的弓弩等全部帶來,箭矢宛如雨點一般的落下,一輛輛戰車和滾石徹底將魏軍封閉。

昔年齊桓公都已經得方伯之位,加賜九錫,位列公爵了,齊國君臣難道會不想要更進一步嗎?”

秦國現在和齊國還算是一同削弱魏國的盟友關係,但是秦國的戰略眼光很是長遠,齊國還在打生打死,他已經開始考慮搞齊國了。

實際上一場戰爭打個幾年,尤其是雙方君臣還不算是昏庸的階段,想要留下什麼秘密是極難的。

齊國即便是還能從齊國之中調集糧草,那也是之後的事情了,更不要說韓國,現在的韓國到處都是餓殍和屍骨,連年的大戰發生在韓國的國土之中,哪裡還能產出那麼多的糧食。

齊將管成林和齊相呂忌臉上卻異常的沉穩,齊國的富裕,魏國又哪裡懂呢?

洛國的存在已經成爲了承天受命的阻礙,在所有人的眼中,打落邦周的天命,洛國是一定會拼命的!

洛國現在沒太大反應,一是因爲力量的衰弱,二是因爲周王室畢竟還在洛邑城中。

尤其是天色漸漸黑下來,這些普遍夜盲的士卒更是惶恐到了極點,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存活下去。

晨光拂曉,天光乍破。

尤其是當前列國,伐交頻頻,所有的國家都是朝盟夕叛,不要看現在魏齊兩國打生打死,一旦有利可圖,立刻便能重歸於好。

在魏軍的大纛旁邊,齊人見到了魏軍的主將和魏國公子的屍身,這兩人是見到大勢已去,悲憤自殺的。

管成林和呂忌兩人望着綿延整片山谷的屍體,卻暢快的大聲笑道:“齊國霸業成矣!”

————

齊國與魏國爭奪中原霸主的戰爭大獲全勝,這是繼鄢陵之戰後,齊國又一次稱霸諸夏,趙魏兩國被迫對齊國俯首稱臣,韓吳兩國更是俯首,秦國同樣對齊國獻上了無數的溢美之詞,志得意滿的齊國由此陷入了沉重的戰略誤判。——《周王朝興衰史》

(本章完)

第413章 長安,霍去病真香第792章 天命唯有洛血破!第14章 漢水之戰第72章 問道第674章 一年!二牧之爭!第243章 呂雉要和洛新做摯友第382章 匈奴第138章 還是得搶王室的土地下午的更新取消了,晚上發第264章 加冕,分封,維天有漢(卷終)第526章 王侯 豪強與皇帝第521章 震驚洛青一整年第242章 劉呂之爭初顯,洛亦和稀泥第514章 驚天之變!第217章 從則王,不從則死第829章 世上輝煌終落幕第397章 鷹揚校尉洛無疾第794章 人之噁心,一至於斯!第791章 我不是個聖人啊!第319章 衆建諸侯與封親爲王第216章第794章 人之噁心,一至於斯!第870章 李世民,不要讓我失望!(卷末)第510章 兩難之地第256章 洛新見洛陵第75章 慶忌爲君,吳越風起第539章 流放遼東鮮卑山!第200章 項羽第615章 諸將齊出第878章 洛蘇李淵,李世民明心見性!第179章 全部帶走,留下空城調整狀態。第864章 大唐危局!第63章 王室宮闈之亂第33章 姬涅崩第847章 江南洛氏!第654章 劉合的死第870章 李世民,不要讓我失望!(卷末)第216章第217章 從則王,不從則死第531章 雨幕第711章 高貴名門!第366章 樑王劉徹!第788章 我欲將心爲王戰!第679章 英侯國,風雲下,公子在等你!第662章 江東橋氏第11章 祁巖之盟第329章 凋零第3章 三監之亂第636章 天下俊秀第848章 素王信仰!第339章 對比第392章 舉薦,周亞夫薨第198章 抹掉洛氏存在的痕跡第486章 不殺不足以震懾天下第20章 齊侯向西第561章 東海舉義!第876章 玄奘講法,世民多哀!第373章 衛青第360章 朝貢第714章 四神醫第498章 殷商第864章 大唐危局!第810章 我洛氏要的東西很簡單!第780章 風起西域爲哪般?第555章 予有一個妹妹第298章 五年第174章 諸侯盡西來第207章 始皇帝崩第350章 阿景,你要老婆不要第779章 人事起須天命終!第413章 長安,霍去病真香第231章 所當者破,所擊者服第122章 素王歷第513章 孽子第174章 諸侯盡西來第263章 吾以楚興,吾爲楚亡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第684章 洛氏的虎鬚也敢撩?第657章 死!第733章 第一隻能是我們的,孝子急了第342章 我言第157章 試探第649章 劉郎才氣第211章 諸夏,洛氏回來了第430章 軍費從哪裡來?第247章 韓信表示聽洛採的第588章 賈文和畫策獻計第426章 迎立第305章 伊水河谷,遇到了匈奴人第840章 洛蘇入關第329章 凋零第863章 諸洛!第160章 洛載不服第560章 如何擾亂一場變法?!第825章 人心已亂2第662章 江東橋氏第257章 我是楚人的王,諸夏的天子第826章 人心有是非善惡3死第276章 我從陰山到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