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烏龜戰術

天啓二年(1622年)八月,孫承宗以內閣大臣的身份赴遼督師,天啓對他寄予厚望,賜予尚方寶劍,並派閣臣送他到崇文門外。

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經營進攻要比經營防守困難的多,需要真的軍事才能和巨大的勇氣,未經實戰的文官是很難勝任經營進攻的任務的,他們大多隻能經營防守,孫承宗也不例外。

孫承宗到遼東以後,提出“守關外以捍關內、先固守以圖恢復”的工作方針。這個方針聽起來很漂亮,其實不過是虛文,真正有意義的就是“固守”這兩個字。

如何固守,當然是修築城堡。

但是在施工之前還有一件事情要做,就是要把盤據在關外的蒙古部落趕走。廣寧大敗後,蒙古哈喇慎部乘虛而入,佔據關外,並賴着不走,號稱協防,實際上就是想敲詐明朝一把。後來孫承宗派袁宗煥前往哈喇慎部散了點錢財,蒙古人才怏怏離去。

蒙古人走了以後,孫老師搖身一變,成了孫總工程師,在關外大興土木,掀起了建設**。

建設的重點就是所謂的“關寧防線”,“關”指的是山海關,“寧”的得是寧遠。“關寧防線”指的是從山海關到寧遠之間的一系列城堡。重點是寧遠城。

天啓三年九月,寧遠城正式開工建設。

孫承宗上任後,重新進行工作分工,僉事袁崇煥的分工是“建造營舍”。

袁崇煥主守寧遠,又負責工程,這樣,修建寧遠城的責任就落到了袁崇煥的身上,不過袁崇煥只是監工,具體幹活的包工頭是遊擊祖大壽。

廣寧戰役中祖大壽率軍避守覺華島嶼,犯了死罪,孫承宗督師後,提出“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的用人方略,祖大壽世居寧遠,不僅是遼人,而且是“土著”,非常符合孫承宗的用人方略,因此,孫承宗免其不死,先是讓他輔佐金冠守覺華島,後來又讓他來建設自己的家鄉寧遠。

正是在修建寧遠城的過程中,袁崇煥與祖大壽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工程初期祖大壽覺悟不高,認識不到位。他認爲朝廷不會長期堅守寧遠,在施工時比較了草。袁崇煥打算親自駐守寧遠,寧遠城的質量關係到他的身家性命,因此對工程的認識要比祖大壽高得多。

他批評了祖大壽,幫助他提高認識,樹立質量就是生命的觀念,並親自量化指標,規定寧遠城“牆高三丈二尺,雉高六遲,址廣三丈,上二丈四尺”的標準,要求祖大壽務必按時保質完成任務。

一年以後,一座雄偉的寧遠城拔地而起,成爲明朝在關外的一座重鎮。孫承宗讓袁崇煥和驍將滿桂共同駐守。

在修建寧遠的同時,孫承宗在山海關到寧遠之間還修建了中前所、前屯衛、中後所等城堡。

遼東的工地上,灰塵滾滾。衙門裡的烏煙瘴氣一點也不比工地上小。

孫承宗不僅善於搞建設,在人事鬥爭上也是一把好手。

在進行硬件(城堡)建設的同時,孫承宗對於軟件(幹部隊伍)的建設也抓得非常緊。

薊遼總督王象亁與王在晉交好,在對待蒙古人的問題上與孫承宗產生了矛盾,被迫離職。孫承宗以統一事權爲名,建議不再推任薊遼總督,被批示同意。

遼東巡撫閻鳴泰本是孫承宗推薦的,但後來二人對許多問題意見不一,漸漸地不和諧起來,在孫承宗要求下,朝廷將閻鳴泰罷免,代之以張鳳翼。

然而張鳳翼還不如閻鳴泰,他整個一個王在晉第二,他主張守山海關,反對出鎮關外。孫承宗剛趕走了閻鳴泰,一時不方便再驅逐張鳳翼,就請求皇上讓張鳳翼出鎮寧遠。

張鳳翼本來就反對出鎮關外,孫承宗偏要讓他上前線駐守寧遠,這擺明了是擠兌他。張風翼氣不打一處來。

張鳳翼對孫承宗無可奈何,就將矛頭指向了他的心腹主將馬世龍,阻擾孫承宗出關的政策。他指使廣寧道僉事萬有孚並通過給事中解學龍等人彈劾馬世龍。

不久萬有孚遭到薊撫嶽和聲彈劾,張鳳翼懷疑是馬世龍、袁崇煥等人指使。

孫承宗也出面爲馬世龍辯護,指責萬有孚構陷馬世龍,萬有孚很快就被罷免。

就這樣,官員們結成兩派,互相攻擊,官司打得不可開交,比當年的“經撫之爭”還要熱鬧,可憐的天啓每天都是一腦門子官司,幾乎成了最高法院院長。

孫承宗作爲遼東地區的最高長官,又深得皇帝信任,因此,他幾乎打贏了每一場官司,因此他的主張也得到了貫徹落實。

寧遠建成後,孫承宗決定更進一步,向東挺進。天啓五年,他派兵進據錦州、松山、杏山、右屯等地,最遠推進到大、小淩河。

從山海關到寧遠有200裡,從寧遠到右屯又200裡,這樣孫承宗就“光復”了400裡國土,並建成了以寧遠爲中心的所謂關寧錦防線。

不過這些城堡都處在河西地區,努爾哈赤對河西地區一點都不感興趣。

早在廣寧戰役後,他就己經把河西吞到肚裡,後來覺得消化不良,有點漲肚,就又吐了出來。

因此,孫承宗到目前爲此,還未收復河東寸土。他就是給河西地區罩上一個鐵蓋,對於努爾哈赤來講,也是不痛不癢。

天啓的志向是要收復河東,這是一個極限。這是努爾哈赤忍受的極限,也是明朝大臣們能力的極限。

這個極限的後面,不僅有兇悍的八旗兵,還有比八旗兵更可怕的衆多奸細。

因此,河東地區是考驗明朝官兵能力的試金石。

孫承宗不斷把防線向東推進,他離河東越來越近,離失敗也就越來越近,很快孫承宗就會對自己的戰略和能力有一個新認識。

天啓五年九月,孫承宗派馬世龍率軍進攻河東,馬世龍遣前鋒副將魯之甲、參將李承先率小股部隊,從娘娘宮渡口過河,夜襲後金耀州,大敗於柳河,魯、李二將戰死,死亡士卒400人。

言官們紛紛彈劾馬世龍,連及孫承宗。天啓下旨“切責”馬世龍,但並未給予任何處分,只是讓他戴罪立功。

孫承宗先是進行辯護,最後又告老還鄉。

孫承宗的時代結束了。

對於孫承宗的離任,許多人認爲是閹黨排擠的結果。的確,孫承宗有東林色彩,他離任前閹黨正大力排擠東林黨人,他的離去,與當時的形勢有關。

但是,孫承宗離去是辭職,而不是被罷免,天啓也並沒有對他失去信任,他的黨派色彩並不濃厚,他離去的時機,也是明軍與後金發生接觸的時候。

因此,他的離去恐怕與他在遼東的戰略遇到了困難有關,他把戰線推進到了努爾哈赤的眼皮底下,處於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再前進一步,就是慘敗,柳河之敗己爲他敲響了警鐘。而此時東林黨失勢,他在朝中失去奧援,如果戰敗,沒有人站出來替他說話,提供保護。

在這種雙重壓力下,告老還鄉無疑是一個最明智的選擇。於是,孫承宗來了一個華麗的轉身,完美謝幕。

孫承宗此前已屢加左柱國、少師、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等稱號,這次辭職又加特進光祿大夫,蔭子中書舍人,賜蟒服、銀幣,並享受行人護歸的待遇,極其尊榮。

狡猾的孫承宗力排衆議,以高姿態選擇了一個高難度的“出鎮關外”的難題,在花了國家大量的錢財,把所有長臉的事情都做完了,爲自己掙了個盆滿鉢滿。在最後關頭,在極限面前,又來了個金蟬脫殼,使自己成功地躲過了身敗名裂的下場,併爲自己贏來掌聲一片,而把難題和風險留給了繼任者。

此外,孫承宗在遼東四年,致力於防守,把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修築城堡上,並沒有投入到部隊的建設上,沒有打造出一支強大的軍隊,因此明朝也就永久地失去了與後金決戰的機會。

他所留下的所謂“關寧錦”防線,貌似強大,實際上是標準的“馬其諾防線”,因爲後金缺乏攻打的興趣而存在了一段時間。

這個防線的存在,就像一個巨大的陷井,使明朝對關外慾罷不能,不僅需要巨大的維護費用,而且使明與後金不時發生戰爭,始終拖累明朝,最終將明朝拖垮。

孫承宗走了,走得很瀟灑。

給明朝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陰影,和一個既不能攻,又不能守的平沙落雁似的難看的防守姿勢。

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六章 虎兕出於匣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四章 呲 牙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十五章 潛伏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四章 翻案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二章 紅丸案第十三章 蝙蝠俠祖大壽第九章 兼併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九章 兼併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十一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一章 梃擊案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八章 合夥第七章 挾天子以令朝臣第一章 稱王第七章 張獻忠復叛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三章 移宮案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九章 兼併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五章 魏忠賢:繁華過後是落寞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十一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八章 合夥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二章 袁崇煥初露鋒芒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六章 出山西記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十三章 蝙蝠俠祖大壽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