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繼續開拓

李唐使團的行程繼續。

但是鄭森對於李唐使團並沒有太多興趣,畢竟雙方話不投機,哪怕是坐在一起,估計也很難達成什麼條約。

就在此時。

從江南各地的移民工作,隨着冬季的到來,變得越發活躍起來,此時剛好是西北風, 對帆船和蒸汽船都有加速效果。

而且冬季的東南亞各地,特別是中南半島東海岸、呂宋羣島北部,氣溫會變得相對涼爽一些。

這種氣候有利於移民的初步適應。

目前移民部的移民運輸船,規模擴大到了327艘,其中排水量300噸左右的木帆船210艘、排水量800噸左右的木帆船106艘,排水量1800噸的蒸汽木帆船21艘。

爲了確保安全, 一路上都是成羣結隊出發的。

每一次運輸移民,都是10艘起步, 其中一部分是運輸移民的移民船, 一部分是運輸物資的物資船,還有護航的戰艦。

不過護航戰艦通常是採用接力方案,即由東海第一分艦隊、流求分艦隊、呂宋分艦隊負責各自的轄區護航任務。

由於江南大水災的影響,之前停了八天多的航運迅速恢復。

23艘運輸船組成的移民和物資船隊,從鎮江府出發,藉助西北風和河流流動,迅速出長江口,然後調整帆面,改東行爲南下。

這一條航線,人革聯的船隻早已經摸得清清楚楚。

通常就是舟山—泉州—建安—漳州—澎湖—屏東—黑潮海峽(或東沙海)—呂宋州的定南港。

沿途都有補給港口、修船廠,以及臨時安置的醫院,確保移民的生存率。

現在西北風非常凜冽,颱風過後東南沿海幾乎都是晴空萬里,正是遠航的好時機。

而在呂宋州, 分艦隊的參謀長王忠帶人回去流求組建新艦隊, 之前的流求分艦隊,則改名爲呂宋分艦隊, 負責呂宋州的保衛工作, 同時繼續下南探索。

宋魯和呂宋州州長安構,一起坐鎮呂宋大島。

目前整個呂宋大島的原住民部落已經被收服,給本地增加了4.3萬人口,加上陸續移民過來的8.2萬人(其中一部分來自嶺南和廣南),讓定南港的開發速度加快了很多。

定南港北側就是呂宋大島少有的走廊平原,沿着河流一個個定居點鋪設開來。

從江南移民過來的蕭火一家,被分配到定南縣的清水村,村裡面二十多個姓,還有三分之一的原住民。

他熟練的拉着一頭大水牛,來到自家的70畝地旁,隔壁的黎管正在給甘蔗施土肥。

“大管哥,你種這麼多甘蔗,到時候吃什麼?”

似乎有些聽不懂他在說什麼,黎管沒有回答,只是比劃了幾下。

聽不懂彼此在說什麼,這是各個移民村的通病,蕭火一家來自江漢州巴陵, 而黎管則來自廣南州的小部落,雖然都用漢字, 但是口音和各地方言, 一時間是很難改變的。

埋好了半畝地肥料後,黎管在水渠旁洗手,然後向正在放牛的蕭火喊道:“你剛纔說什麼?”

聽了一會,蕭火才勉強聽出幾個字,又比劃着說道:“大管哥,我是問你種那麼多甘蔗幹什麼?種糧食多好。”

交流了半天,黎管終於明白了,然後笑呵呵的回道:

“你小子懂個屁,以後糧食收購價格會越來越低,我在廣南可看到很多人種甘蔗,官府收購甘蔗可比糧食高很多。”

“可大家都不種糧食,那豈不是要餓死?”蕭火還是覺得不靠譜。

其實他們不知道,人革聯對於農作物收購價格,是在不斷調整的,通過這種價格調節,讓各地區的形成各種專門的農業區。

比如廣南州的交趾府,糧食收購價格明顯偏低,而甘蔗收購價格卻偏高,目的就是爲了將交趾府引導成爲白糖生產基地。

而呂宋州初期並不會轉型,但並不意味着甘蔗不能種植,只是收購價格和稻穀持平,生產的白糖也足以用於滿足呂宋州本地的需要。

呂宋州產業佈局,是銅礦開採業、港口服務業、漁業和糧食種植,要成爲聯盟在南洋的糧倉。

畢竟南洋羣島的雖然可以種植水稻,但密佈熱帶雨林的島嶼內部,是沒有辦法大規模開發的,還不如發展以經濟作物爲主的種植園經濟。

因此南洋羣島需要呂宋州這個糧倉,作爲壓艙石存在。

……

呂宋大島的南部,則是好幾個破碎的羣島,上面不是荒無人煙,就是南島人的原始小部落。

林三刀、常穀雨一路南下,除了勘探水文、製作島嶼的地形圖,就是在蒐集當地的動植物樣品。

另外就是埋設主權石碑,收復沿途的小部落。

一路上,艦隊並沒有遇到相對發達的封建王國,只有一些南島人組成的小部落。

直到新曆4年1月13日。

剛寫完航海日誌的常穀雨,發現艦隊熱鬧了起來。

走出船艙,他發現不遠處是一大片陸地,看起來是一個不小的島嶼。

勘探水文的小船先過去探路。

探索島嶼對於他們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很快他們便找到了適合登陸的位置。

登陸之後。

常穀雨和林三刀站在一個臨時搭建的木架子上,拿着望遠鏡眺望整個島嶼,發現這個島嶼的面積非常廣闊。

林三刀指着西南方向說道:“咦!西南方向有煙霧,看來這裡有人。”

“要過去接觸一下嗎?”常穀雨問道。

“距離才5~6公里,而且應該在海岸線旁邊,待會派三艘船過去看看。”

五個多小時後,去接觸原住民的三艘船,有一艘返回到臨時泊地,給林三刀帶來一個意外的消息。

林三刀有些無奈:“又是一個獵頭部落。”

“剿滅吧!”常穀雨也是一臉鬱悶。

畢竟有吃人風俗的獵頭部落,沒有同化的價值。

隨着林三刀一聲令下,又有好幾艘戰艦跟着過去。

傍晚時分,那夕陽下,西南方向的獵頭部落已經被徹底剿滅,只留下熊熊燃燒的營地。

返回的船隻中,帶回來了繳獲的戰利品,主要是一些有可能存在文字的東西,是少量的青銅器,以及一些奇奇怪怪的石頭、貝殼和陶器。

這些東西只是作爲考古研究,並沒有實際的價值。

在查看這些東西的常穀雨,發現了好幾個陶板,上面用特殊的黑陶和紅陶組合,燒製成爲文字和圖案。

他很快就搞明白了這些文字,因爲南島人的文字變化不大。

“這是海圖?”

谷嗇

其中一個陶板上,有呂宋羣島、流求島、南洋羣島的粗略方位,以及島嶼輪廓。

雖然距離和輪廓存在誤差,但大體還是可以分辨出來的。

陶板一共有12塊,年代似乎有些久了。

根據翻譯出來的內容,常穀雨知道這些陶板的含義,除了其中3塊有些特殊之外,剩下的9塊都是這個部落的歷代大巫傳承下來的。

也就是說,這個部落至少經過了9代的傳承。

這個部落叫赤力谷,大概在200年前,從婆羅洲大島逃亡過來,然後在這裡定居下來。

而那3塊特殊的陶板,其實是他們從婆羅洲帶過來的,其中一塊是海圖,一塊是婆羅洲的粗糙地圖,一塊是描述一種花草和大蟒蛇的事情。

常穀雨並沒有太在意,只是將這件事記錄在航海日誌之中,等日後有機會過去婆羅洲,再去這個部落的故鄉看看。

船隊在這裡休整了三天,便開始環島航行,將島嶼的輪廓確定下來再說。

兜兜轉轉了半個多月,纔再次回到第一次登陸的位置。

這個島嶼面前非常大,是呂宋羣島之中,僅次於呂宋大島的大型島嶼,面積大概在9.4萬平方公里左右,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爲主。

經過討論,島嶼被林三刀命名爲“高地島”,和呂宋羣島中部的星羅羣島不一樣,常穀雨認爲這裡有良好的農業發展潛力。

畢竟星羅羣島的島嶼太多,又沒有大島嶼。

而高地島的高海拔,在熱帶其實是一個優勢,高海拔可以抵消太過於炎熱的熱帶氣候,同時可以阻擋一部分熱帶氣旋的入侵。

加上這個島嶼有9.4萬平方公里,是目前人革聯控制區內的第二大島嶼。

第一大島是呂宋島10.99萬平方公里,然後就是這個高地島,面積大約是9.4萬平方公里,第三是流求島的3.6萬平方公里,第四是瓊州島的3.39萬平方公里。

也就是說,高地島的面積差不多時三個瓊州島。

要不是人口太少,這裡都可以設置一個單獨的州了。

現在只能暫時劃分到呂宋州,暫時定爲高地島府,成爲呂宋州的第三個府。

呂宋州目前有北呂宋府、南呂宋府(包括星羅羣島自然保護區),以及林三刀等人剛剛開拓的高地島府。

初步探索完成高地島的沿海地區,林三刀和常穀雨商量之後,決定由常穀雨留下來,帶一個營的兵力,在這裡建設一個港口。

而林三刀則帶來一支蒸汽船小分隊,繼續南下探索一個月,在回來和他們匯合。

繼續南下的5艘蒸汽船,並沒有開啓蒸汽機,而是依靠風力航行,除非是遇到太過於猛烈的逆風逆流環境,不然他們不會隨便使用蒸汽機。

就在十幾天後。

他們又看到了一個比較大的島嶼。

實際上呂宋羣島、南洋羣島的區域內,那些小島嶼有三萬多個,特別是那種島礁,更是隨處可見。

這也是爲什麼,從閩地、流求起源的南島人,可以遍佈整個呂宋羣島、南洋羣島、太平洋諸島的原因之一。

一路上的淡水和食物補給,都沒有太大問題,唯一需要擔心的問題,或許只有東南亞頻發的颱風天氣。

蒸汽船緩緩靠近島嶼,由於擔心觸礁,林三刀沒有急於求成。

在傍晚時分,才找到一片適合停泊的海岸。

休息了一晚上之後。

第二天一起來,他就帶着上百名水兵,拿着步槍和裝備,正式登陸了這個島嶼。

“頭!你看我發現了什麼?”一個水兵指着一大片樹木底下興奮的說道。

林三刀定睛一看:“我靠!竟然是一大片胡椒?這裡有這麼多胡椒?難道是原住民的胡椒種植園?”

很快他們發現更多的胡椒藤,還有肉豆蔻、南丁香。

後面這兩個東西其實是東南亞的原生種,東亞大陸是沒有的。

而原產東亞地區的豆蔻,也就是草果,和東南亞肉豆蔻並不是同一個東西。

至於南丁香,和東亞丁香也完全不一樣。

南丁香是金桃娘科的,而東亞丁香則是木犀科的,前者常作爲食物調料使用,後者則是中藥材和香薰料,我們常說的丁香花,就是指着東亞丁香。

“發達了!這竟然是野生的。”林三刀感覺這一趟掙大了。

哪怕是人革聯大力發展本土的香調料產業,但由於沒有獲得胡椒、肉豆蔻、南丁香的原始植株,加上南洋那幾個王國對外銷售的香料,都是乾料爲主。

外界並不知道香料的原始植株,目前也就天竺地區有這些香料種植。

東亞因爲氣候和交通因素,要等到二十世紀纔有引進種植。

林三刀發現的這個島嶼,其實還是香料羣島的其中一個島嶼,上面生長了大量的野生胡椒、肉豆蔻、南丁香。

他迅速命令隨船的植物學家,對於這些野生胡椒、肉豆蔻、南丁香進行樣品採集,同時蒐集它們的種植環境數據,方便以後進行引種栽培。

之後的十幾天,林三刀一直這個被他名爲胡椒島的地方,直到採集到兩百多公斤胡椒粒、五百多公斤的肉豆蔻、六十多斤南丁香,還有一些小苗。

林三刀才念念不捨的帶人返回,由於擔心小苗出意外,他返回的時候,直接啓動蒸汽機,將速度飆升到15節。

只用了8天半,他就返回到高地島的陶板港,看到初具規模的陶板港,還有一個多月沒有見面的同袍。

常穀雨無奈的說道:“老林,這一次我就不能跟你回去定南港了,你帶着一部分艦隊返回定南港,那邊來了五千多移民,上面需要你過去護送他們過來高地島開荒。”

“那真是太遺憾了,對了,我帶回了很多胡椒、肉豆蔻、南丁香的小苗,高地島的氣候和胡椒島相類似,我將小苗留一半在這裡,你嘗試種植一下。”

常穀雨眼睛一亮,香料可是好東西。

他還在爲高地島的經濟發展發愁,如果可以成功種植這些香料,他完全可以將這裡打造成爲人革聯的香料種植基地。

畢竟要對於這些地區進行長期的穩定統治,最好就是讓該地區變得有價值起來。

礦產、特產、良田、漁場、牧場之類,都是可以產生經濟價值的。

不然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如何讓人有興趣移民過去。

比如中原幾千年都沒有徹底佔領的漠南、漠北、內西域,就是因爲經濟利益不足以驅動封建王朝。

這些地區在農業時代,就是一片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如果這些地區是華北平原那樣的優質耕地,估計早就被中原王朝吃幹抹淨了。

人革聯開拓南洋的計劃,並不是隨隨便便開拓的,而是制定了周密的計劃,做好了各種準備。

就在林三刀帶着一部分艦隊返回呂宋島的時候。

鄭森則出現在舟山羣島,這個人革聯的科技研發中心,他這一次是過來觀看一個龐然大物的。

第三百八十一章 突襲(求月票)第五百二十四章 小聚第四百三十四章 血月(八)第八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四十章 各隊(一)第六十七章 誰主沉浮(上)第731章 演戲(二合一)第九章 小生態圈第二十二章 推進城的底蘊第三百六十二章 準備就緒第八十二章 棟樑之位第四百四十一章 誤判(求月票)第五百二十四章 小聚第五百六十七章 新生活(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備份(求月票)第五百二十三章 擴張第四百一十四章 收穫(求訂閱)第三百八十四章 矛盾(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七章 貝加龐克第三百二十四章 登陸(求訂閱)第三十七章 邀請第兩百八十五章 掀桌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瘋狂(求訂閱)第兩百五十三章 交手第二十九章 彭格列第五百二十四章 小聚第兩百九十六章 日出第兩百九十一章 恐慌第727章 發現(二合一)第四百七十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兩百九十五章 大驚(求訂閱)第四百五十三章 碾壓(加更)第三百零七章 無力第兩百一十一章 第一次接觸第四百六十八章 一夜第兩百八十二章 應對第一百四十二章 切開第644章 熵增第五百三十五章 交流第兩百五十二章 弱肉強食第四十三章 意外收穫第一百二十一章 突如其來第四百二十六章 前夕(加更)第三百一十六章 新世界(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震驚第667章 波瀾起伏第四百三十九章 有病(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海的風第兩百三十五章 大勢第六百六十六章 備份第兩百三十二章 甦醒第七十三章 初次交手(求月票)第五百零七章 降臨第六百六十三章 接踵而至第720章 塵埃落定(二合一)第兩百七十四章 潛移默化第四百二十三章 七情(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七章 宿命(求訂閱)第722章 認知死亡(二合一)第一百六十章 空間第六百六十二章 辛秘第五百一十章 錢第三百二十三章 頑強第四百九十章 落日第六百八十九章 發現第六百七十九章 樹界第五百五十七章 遭遇第一百二十三章 蹤跡第五百四十章 各隊(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返回(求月票)第兩百三十六章 宣言第五十九章 疑惑第三百九十九章 活物(求月票)第六百零八章 抵達第三百六十三章 備份(求月票)第737章 突破(二合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帕普(求月票)第七章 巨人隧道第五百三十七章 漸變第三百一十七章 新世界(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巨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陷阱第五百二十二章 篩選第一百零三章 返回第六百零七章 鐵馬冰河第五百三十一章 壓力第三百九十七章 秘術(求訂閱)第兩百三十九章 風捲殘雲第四十六章 傾銷第三百九十五章 建設(求訂閱)第七百零一章 形態(求月票)第一百九十五章 暗質第一百三十九章 恐怖第三百二十六章 選擇(求訂閱)第一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人第兩百八十四章 火藥味第六百一十二章 背後的秘密第一百四十四章 遠古第四百七十四章 辛秘第739章 塔依絲(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