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9)

就這樣早出晚歸了一段時間,大學生們發現了一個現象,老闆從來不說一句話,包括他的司機也不愛說話。老闆也不和大家一起吃飯。老闆經常和司機兩個人一起吃,每天早晨,一個水煮菠菜或白菜(就是用開水煮熟,只用鹽醋一調),一碗稀飯,一個雞蛋。

中午老闆是一碗米飯,一道菜,菜是西紅柿炒雞蛋、或青菜蘑菇、或尖椒肉絲。

晚飯不吃。

剛開始大家都覺得老闆作秀,因爲大家的待遇是每天早晨六個小菜,中午八個硬菜,晚上六個小菜,牛奶、雞蛋、米飯、麪條、自己取。

後來時間長了,老闆天天這樣,大家覺得老闆這人不簡單。

這也就是在城裡,在鄉下家鑫吃的都是自己種的蔬菜,果樹房門前修的是好看工整的菜畦,糧食是門前的溝壑裡種的。每年秋天家鑫還會曬許多柿餅和紅薯條。家鑫前世絕對是個和尚,清心寡慾,尤其是在感情方面,把人家紫夏耽誤的都快四十了。人都說紫夏是家鑫的情人,可是家鑫從來沒碰人家紫夏。你要麼把人家娶了,要麼你讓人家和別人結婚。

考察完了以後,看到一大推悲觀的報告,家鑫忽然想起了一個漢初三傑韓信的一個經典戰例,“置之死地而後生”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爲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爲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後東渡黃河,打敗並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於項羽的魏王豹,接着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徑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後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餘不聽,仗着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瞭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爲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韓信笑着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拼命呢!”

家鑫現在就是陷於進退兩難,所以只能進,如果退出這個市場,不僅以後沒有機會問鼎行業老大,而且有可能被對手打壓,一退再退直到傾家蕩產。所以他決定繼續尋求政府政策支持,並且一次性投了10個億進去。用來建設水利基礎設施、種子研發等

終於在兩年後,情況得到了逆轉,開始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