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辯論 下

“請問對方!貴國和蒙古結盟,通婚!難道不知道太祖當初的口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方以智憤怒了。

雲南大學的學子們好像早就知道他們會由此一說,一名學生上臺。

“我們從來沒有忘記太祖的功勞!對他老人家提出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我們也是贊同的!

我請問對方!何爲外族?”

“外族也稱爲胡人,是在秦漢時期出來的,那是時候匈奴稱之爲,後來戈壁以北和西方的外族或外國人的泛稱。”

“謝謝!再請問!中華和華夏的意思了?”

“中華,中者是指中原河洛地區(河,黃河;洛,洛水、洛陽)。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區別其他四方而稱爲中國(古代中國與中原同義)。

華者初源於華胥氏。《列子?黃帝》有載,華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媧”,伏羲、女媧生子少典。《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黃帝、炎帝。故而,華胥正是炎黃之祖也!

兩字相加就是我們中華,後我們稱爲中華民族。

華夏也稱夏、諸夏。是周王朝的自稱,以區別與周王朝敵對的四方部落(四夷)。

華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聖潔,華夏是禮儀之邦,與外族胡人相對。華夏又稱中華、中夏、中土、中國。華與夏曾相互通用,兩字同義反復,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

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

“說的很好!佩服!“

“承讓!“

雙方倒有點惺惺相惜的感覺來了!

“我是不是可以這麼認爲,華夏和中華的兩字的意思相近?“

方以智不知道對方要做什麼,但還是點頭說道:“是的!“

“謝謝!“

“按你所說,那麼請問?現在江蘇,浙江就是外夷嘍?畢竟只有中華的發源地是在中原地區!“

“不一樣!不一樣!你是狡辯!我們都是從中原遷過來的!“這個帽子方以智可不能認,激動的說道。

“證據了?“

“那你有什麼證據了?”

“我沒有!“雲南大學的學生兩手一攤,表示沒有,”其實我想說的是!這些根本就無從查起!

我們這片土地生活了無數個名族,我們中華,華夏只是其中一隻,但我們是最悠久的,我們海納百川,不斷吸取,不斷融和,才造就了我們現在!“

“你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

“稍等!我只是想從頭讓大家瞭解一下,那我簡要些吧!“雲南大學的學生把書一蓋,”大家都知道,自從秦開始,我們中原地區一直受到外族入侵,也就是長城以北!他們從匈奴一直到現在清。

而我們也從秦演變成明和華夏國。

長城以北一直是以放牧爲主,長城以南是以農耕爲主,但請大這不要忘了!其實兩個名族一直在融合,只是一直沒有成功,最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元!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民族不習慣他們的生活方式,還有那邊土地耕地太少,爲什麼耕地少了,原因就是水源!

說到水源,就要說到我國兩大河流,長江和黃河,特別黃河,他是我們中原文明的發源地,就是你們所說的草原人在大明的百姓一起喝黃河水!

我們王爺說過,我們都是黃河的兒女,試問蒙古人不是嗎?他們也在飲用,就連牲畜也是,就連我們黃河的源頭也是從烏思藏而來!

我們從來沒有歧視過任何人,我們華夏國的前身是雲南,在王爺的領導下,原來境內土司都已經和我們融合在一起了!就連你們說的蒙古也是!我真的建議你們去看看!相親相愛不好嗎?

我們百姓教會他們農耕,反之他們教會我們百姓放牧!現在草原上的城池,都是各名族一起居住,爲什麼你們一定要他們分開了!一定要人爲造成敵對了?我們和他們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

難到讀書人讀書一定要做官?工匠的後代只能工匠?你們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犧牲大家,爲小家!“

“你憑什麼這麼說?“方以智實在忍受不了了。

“真要說!“

“哼!“

“哈哈哈!“雲南學生大笑:”這可是你要我說的!你們從大明來的士子都是有功名的吧!我想在座的家裡都不缺田地吧!你們良心自問?這些田地都是你們的嗎?

哼!百姓們投獻!你們就收!但你們有沒有想過?國家的稅收了?是不是全被你們霸佔了,這不是犧牲大家,爲小家嗎?“

“你!。。。。。。“

“我還沒有說完了!大明現在內有農民軍造反,外有清兵!已經多少年了?爲什麼一直這樣?說來說去就是沒有銀子?銀子了?“

“今天到此爲止吧!把這些人請到會議室!“

“好!“

王校長覺得在這樣下去就沒有意思了,還是停了吧!不然就是吵了!

“今天辯論時間結束!“

。。。。。。

五位復社公子,臉色並不好看,此時的他們正在會議室裡等待。

“諸位久等了!請坐!“王老笑着走進來,不過他的白髮越來越多了。

“校長好!“

“坐!“

王老現在基本上不怎麼管事了,主要年齡大了,但對教育的事情他一直最關心,他的夢想就是把學校開到每一個鄉村。

“諸位!我今天來主要是傳來王爺的話!“

“校長請說!“

“王爺的意思說,辯論不存在誰勝誰負,只有實踐纔是檢驗唯一的標準,我們雲南大學歡迎各位在此學習,討論和任教!

沒有任何要求!對你們的文采是不容置疑的!“

五名士子臉上一紅,“王老!我還需要和大家商量一下!明天給您答覆!“

“不急!不急!你們畢竟只在雲南一地觀看!你們也可以去安南,草原去走走看看!我想你們看過之後,就會做出決定了!“

“謝謝王老!“

。。。。。。

以張溥爲首的五人和大家商量後,還是決定先到安南和草原去看看再說!

第108章 城門爭奪戰第582章 追擊六第371章 甘蒙山之戰 十第122章 雙雙來到第592章 南海第123章 計劃第20章 招兵(兩章合一)第415章 納多基之戰 四第172章 顧實汗的消息第342章 清化規劃第236章 李自成(今天十更!求訂閱!求票!給我點動力吧!)第484章 王升尋島第185章 打第522章 倭國第493章 災難第138章 辭行酒第615章 逃第533章 制定海軍作戰方案第240章 皇太極的志向第358章 張貴進城第593章 倭國之亂第411章 納多基之戰 二第615章 逃第418章 商業上的發展第185章 打第137章 同遊煤山第606章 談?第390章 天波的大想法 (求定!求票!)第613章 敗在同一招第571章 川府之戰八第171章 利郎多第212章 皇太極的決心第263章 天波發怒第69章 婚禮第537章 異想天開第232章 商業合作(今天十更!求定閱!求票!給我點動力吧!)第7章 小發一筆第613章 敗在同一招第315章 漠北戰 十第676章 大廈將傾第644章 大員島之戰 三第289章 崇禎發彪第354章 安南的變化 下第669章 北方大陸第270章 探底永昌城第617章 風雨飄搖第602章 魔鬼軍第394章 圍堵 下第419章 北征 一第132章 服裝的鬨動第289章 崇禎發彪第273章 老孃駕到(求定!求票!)第154章 女子班的成立第664章 中山之戰四第566章 川府之戰三第327章 家事第216章 華夏河第251章 各方應對第237章 糧食多了也愁(今天十更!求訂閱!求票!給我點動力吧!)第282章 歸營第125章 立竿見影第490章 集結第4章 小玩具第208章 夜襲(兩章合一)第501章 夜戰第201章 冬日行軍第454章 南征軍總攻第229章 商業上的突破第611章 潰敗第285章 雨季到來了!第655章 大員島之戰 十四第156章 精工的發展第328章 春節應人而不同第90章 戰後重建的安排第76章 圍剿 一第472章 南下諸島第161章 公保扎西來雲南第657章 大員島之戰 十六第250章 李自成的買賣第502章 匯合第403章 緬甸之戰 三(求定!求票!)第199章 大婚第318章 漠北談判第111章 匯合第502章 匯合第499章 說好的了!第38章 巡查第335章 河內決戰第233章 算計皇太極(今天十更!求定閱!求票!給我點動力吧!)第199章 大婚第285章 雨季到來了!第672章 即將打響第524章 北方大熊第510章 到了第58章 回府第447章 大員第243章 年終會議 下 (求定!求票!)第36章 會騎馬了第199章 大婚第666章 中山之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