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我知道嘉靖很急,但讓他先不要急

第1102章 我知道嘉靖很急,但讓他先不要急

“駕!駕!”

杭州城門大開,快馬飛馳而入。

看着那馬背上的信使,百姓紛紛側目:“京師又來請李神醫了!”

更有商賈認得不同信使的差別,喜笑顏開:“上午遞運所,下午急遞鋪,水馬驛更是時時傳信,四方匯聚,倭患平復,近來浙江的生意,是越來越好做了,多虧了李神醫啊!”

明朝是中國驛站發展的大成期,前朝積累的各項制度、方法基本完善,各種路線也趨於合理化和網絡化,從朱元璋下令建立設立驛傳機構開始,沿用明清兩朝五百年。

而這個機構大致分爲水馬驛、遞運所和急遞鋪。

水馬驛又可細分爲水驛和馬驛,水驛基本是沿長江、運河等重要河流分佈,江南地區多用,馬驛則遍佈全國,二者互相補充;遞運所主要負責運送人員、物資及貢品;急遞鋪則負責傳遞公文信件。

別看複雜,相較於元朝還是簡化的了,元朝有水站、馬站、車站、驢站、狗站等等,元雜劇版西遊記裡,唐僧出了長安,得龍馬之前,跟驛夫聊天時,就說到馬牛驢狗站,都是鮮明的元朝特色,跟唐朝長安扯不上邊的,到了明朝百回本西遊記裡,這些自然不用,然後又換上明朝的當代特色。

且不說哪朝特色,龐大而高效的驛站,都養活了海量的驛卒,後來崇禎裁員三成,導致一名驛卒失業,振臂一呼,聚衆造反,那個人叫李自成。

現在李自成還要等五十年後纔出生,江南地區的驛卒倒是忙於接待着,從京師裡一批批趕往浙江杭州的信使,水陸並進,一天能傳來數條消息。

杭州百姓起初還當成稀奇看呢,現在也適應了,只是聲音裡不免帶着自豪感,然後去往土地廟和龍神廟祭祀上香。

而那信使一路飛馳,都不去杭州衙門,直接往東壁院外的茶樓而去,到了門前,翻身下馬,就有錦衣衛迎上。

錦衣衛熟練地接過信件,快步上樓,來到錦衣衛十三太保排名第二的朱仲面前:“二爺,又有京師急件。”

雖然手裡已經積了厚厚一摞信件,朱仲也沒有半分不耐煩,打開信件,細細一看,卻不禁面露苦笑:“都督真的要來杭州了!”

“陸都督要來?”

腦海中浮現出那位高大魁梧,美髯飄飄,急公好義,對待手下人最是庇護的掌衛事,在場的錦衣衛頓時露出尊敬和期待的神色。

只是想到如今的局面,他們又緊張起來:“二爺,李神醫至今不走,我們是不是……”

朱仲擡手止住後面的話,不急不緩地道:“先等十二爺回來。”

半個時辰後,腳步聲響起,朱十二走了進來,看到氣氛不對勁,就知道京城那邊肯定又有重要消息了:“二哥,京內又催促了?”

朱仲不答反問:“李神醫在做什麼?”

朱十二道:“坐診、煉丹、修行,這位入龍宮,治真龍,鎮鬼物,生活居然能恢復往昔,不得不令人佩服,再看看立刻趕回京師邀功的小天師……嘖!”

換成之前,朱仲還會叮囑言語裡不要過於偏向,但現在已經不需要了,輕嘆一聲:“都督要來了!”

朱十二面色變了:“那李先生若是不願,都督能請動麼?”

以前這個問題根本不會被問出,以錦衣衛掌衛事的權勢,誰敢不給面子,但經歷了東海一行後,見證那些奇蹟後,十三太保也沒了把握。

關鍵在於,陸都督親自出動,只有一個原因,萬歲爺實在等不及了,結果這位反倒安然待在杭州,深居簡出,平淡度日……

朱仲輕嘆一口氣:“準備一下,我要去拜訪沖虛道長。”

……

李彥並不認爲自己在平淡度日,反倒覺得自己過得十分充實,努力修煉。

是真的很努力,從進入世界至今的時間裡,他勤修不輟,屬性一直有所提升。

這其實就是神話世界的好處,哪怕凡俗同樣限定的是30點上限,但大唐世界的五大基礎屬性,只能靠成就點,無法自我提升。

現在西遊世界,經過這段時間的修煉,除了運道外,他的四大屬性都有所提升。

家世是最有意思的,李時珍出身醫學世家,父輩祖輩本就是行醫的,但普通醫師地位不高,所以原本也只有5點,在普通百姓中拔尖,如今則提升到7點,因爲他帶來的影響,讓醫師的地位也發生變化,纔有了這份提升。

體質本來是10點,已經提升到了14點,在抽取了十殿閻羅的1點體質後,成功來到15點。

智慧就升得更快了,畢竟此世的金丹大道,本就最重靈慧,他吸納天地元力的方式,也是在水滸世界千錘百煉摸索出來的,從14點提升到了19點。

顏值則在修煉過程中水漲船高,甚至提升程度最大,應該是與他將污濁之氣排除得最爲乾淨,吸納的全是清靈之力有關,從18點到達了22點。

當然,在這個世界,22點依舊遠遠不是自我提升的極限,隨着金丹大道的提升,李彥認爲完全可以靠着自己的修煉,一路抵達30點的凡俗極限。

但那個時間就較爲緩慢了。

他的規劃,是兩種努力相輔相成,強大的修爲讓屬性得到攀升,屬性的提升也能讓修煉愈發快捷。

所以對這個世界有了一個基礎的認知後,再加上神佛消隱,敵人卻依舊十分強大,容不得節省着用。

使用2500成就點,將體質升到20點。

【體質:15(龍精虎猛,習武天才)】→【體質:20(根骨極佳,世間罕有)】

使用5500成就點,將智慧提升到25點。

【智慧:19(悟性奇佳,足智多謀)】→【智慧:25(悟性絕頂,萬中無一的奇才)】

即便如此,成就點依舊充裕,可以視情況隨時補充。

因爲名望方面,除了比較陰間的地府開闢了成名道路外,道醫之名在東南五省已經傳遍,在大明也開始聲名鵲起。

【達成名望:聲名遠播(東南)】

【成就點+800】

【名望:默默無聞(大明)】→【名望:聲名鵲起(大明)】

【成就點+1000】

自此,狀態變更——

【本尊:李彥】

【歷世:李時珍】

【顏值:22(神秀飄逸,出塵若仙)】

【體質:20(根骨極佳,世間罕有)】

【智慧:25(悟性絕頂,萬中無一的奇才)】

【家世:7(出生醫者世家,醫師的地位似乎有所改變)】

【運道:20(時來運轉,順遂無虞)】

【天賦:密探諦聽,背德之契,???,???(身魂融合中待抽取)】

【經歷事件:浮生獄,???】

【名望:聲名遠播(東南),名動一方(大明),聲名鵲起(地府),滄海一粟(位面)】

【自由屬性點:9】

【特殊事件獎勵:地府特殊天賦使用權*1,天賦清洗權*3】

【成就點:13895】

……

對於目前成就點有進有出的狀態,李彥還是較爲滿意的,接下來實力也能進入一個躍升期,從西海龍宮裡面得來的丹爐更是品相極高,煉丹起來愈發得心應手。

眼見着又一爐丹藥將成,陶隱的聲音從丹房外傳入:“公子,沖虛道長、曇陽道長和玉璇道長前來拜會。”

李彥道:“請他們飲茶稍候。”

半刻鐘後,丹爐輕震,李彥伸手一拉,一粒粒圓潤無暇的丹藥飛出,落入玉瓶之中。

小龜慢悠悠地爬了過來,熟練地托起瓶子,慢吞吞地往外爬。

李彥關照了聲:“鶴兒體內的靈力還是過溢,這幾日都只能喂一粒。”

小龜緩緩點頭。

近來作爲靈鶴的飼養員,它頗爲得心應手,那特別嘴饞的鶴兒要服丹時,陶隱和赤煉都壓不住,唯獨這龜兒往前一趴,立刻變得順服,不再一味貪嘴,開始消化體內積蓄的靈力。

有了這個小幫手,李彥不再管丹房這邊的事情,來到正廳,三道起身,雙方見禮。

這段時間互相多有往來,也不必客氣什麼,玉璇子率先取出一物:“寶船改造的案書在此,請先生過目。”

李彥仔細看了一遍,頷首道:“煉器方面我是門外漢,卻也能感受到道長的用心,多謝了!”

曇陽子微笑道:“先生這話未免見外,我兩派多受恩惠,區區一艘寶船,又算得了什麼呢?”

此次出海剿滅倭寇,凡俗的戰事其實很一言難盡,還是汪直商人思維,終究沒敢趕盡殺絕,中途停手,纔沒有敗得太難看……

關鍵此次出征倭寇,是嘉靖親自下令的,原本不好交代,結果朝天宮和神樂觀大勝倭人修行者,毫無疑問當成勝仗報了上去。

嘉靖龍顏大悅,特意嘉獎,這兩座原來漸漸沒了存在感的皇家道觀,算是揚眉吐氣了。

人情難還,尤其是修道之輩更重承付,此次改造神樂寶船,兩派正中下懷,出了大力氣。

李彥也準備擁有一艘座駕,功能方面不要求太多,用以居住、煉丹、修行,能上天入海就行。

他對於器靈也有不小的興趣,如意寶珠不好改造,神樂寶船倒是可以作爲嘗試。

聊到器靈,曇陽子的臉色微微沉下,眉宇間露出怒意:“可惜讓八咫鏡跑了,這倭國神器當真有出乎意料的地方,遁逃的方式至今都沒想明白,實在讓老身耿耿於懷。”

沖虛子眼中隱隱有些擔心,李彥也關切道:“道長得小心怒劫……”

曇陽子擺了擺手:“九劫防不勝防,不如坦然面對,來了便來了,懼怕也是無用!”

她的話語很灑脫,但聲音裡還是有着一絲微不可查的顫抖,可見心中並不似表面上那般毫無畏懼。

九劫之威,實在是令每個修道者如鯁在喉,尤其是修爲越精深之輩,遭劫的可能性越大。

李彥最初見到陶仲文兩個弟子,郭弘經和王永寧時,發現他們修爲淺薄,覺得未免配不上天師嫡傳。

但在瞭解九劫的情況後,才知對方可能是故意爲之,不求大成就,只求安穩度日,能跟凡俗前輩往來,穩定富貴便是。

無論是自身也可能渡劫,還是之前並肩作戰的交情,李彥都早有打算:“三災都有避難之法,九劫也會有應對之策,對此我願盡綿薄之力。”

曇陽子露出期待之色,玉璇子大喜,沖虛子更是道:“各派也有對九劫探索之法,可與先生交流探討!”

李彥道:“那再好不過了。”

四人就三災九劫展開話題,談論了足足一個時辰,眼看終於告一段落,沖虛子道:“我們此來也是受了錦衣衛之託,想請你入京的,陛下盼着見一見龍女,更期待與先生的相見……”

李彥聞言頓了頓:“三位請隨我來。”

四人來到後院,到了一間房間外,沖虛子沒有上前,由曇陽子和玉璇子往裡面看去,就見一位身穿宮裝的女子趴在桌子上,晶瑩剔透的龍角輕輕晃動,口中發出囈語聲:“好餓好餓好餓我真的好餓……”

曇陽子怔了怔,玉璇子則恍然大悟:“啊!龍女是不是不適應這世俗之地?”

李彥頷首:“仙人餐風飲露,不食人間煙火,能一直辟穀,但那是在洞天福地之中,以靈氣而存。”

“如今龍女生活的地方,不再是南海落伽山或西海龍宮,而是活生生的人世間,天地污穢的地方,平日裡吃什麼,就成了一個大大的問題。”

“我這些日子煉製了一批丹藥,但在我看來已是極爲精純的丹藥,在龍女眼中依舊雜質極大,還在尋找解決之法……”

曇陽子道:“我們派內的福地靈區,與神佛的洞天福地也是沒法比的,先生的煉丹手法更是復原古派,都不能滿足龍女所需,那我們就更不成了!”

沖虛子同樣凝眉,玉璇子自是更沒有辦法。

李彥淡淡地道:“神道復甦,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有了神佛的庇護,對於萬歲來說,則是長生久視有了切實的希望,只是此事還是要稍候的,急切不得……”

三位道士面面相覷。

知道嘉靖很急,但讓這位天子先不要急。

是這個意思不?

感謝書友“老白文愛好者”“羅格奧塔裡佛斯”“路人甲的醬油”“半仙半糖”“書友20180627121121482”的打賞。

第714章 《潛龍吟(結)》第九十三章 真相第874章 這位燕王殿下明明並不迂腐卻又特別第1254章 悟空的三根救命毫毛第三百一十五章 別懷疑,就是瞧不起你第899章 你要好好發揮實力,給我一個驚喜!第858章 準備稱王建制,大開科舉!第七十章 弓弦勁秘傳第1098章 鬥十殿閻羅第兩百四十二章 與武后隔空交手第一回合!第四百八十五章 我是林沖第690章 趙佶吐血第兩百五十四章 見鷹如見人第五百三十六章 名偵探身邊往往有一個關鍵的提醒者第1066章 龍王託夢第980章 大燕立國,年號歲安第611章 苦心積慮想要見我?那“佐命”就滿第806章 “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第三十九章 二十九殺第1174章 千年之期……從安史之亂到明滅清立第884章 明尊教:我們傾巢出動,“佐命”千第六十五章 你故意找茬是不是?第一百七十一章 元芳持節第905章 既要馬兒跑,就要給馬兒吃夠草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唐的佛門,不行!吐蕃的佛門,行!第一百四十三章 竇大毒梟:糟了,我成替身了?第1008章 宋江的高光時刻第1115章 給人蔘果做手術第1194章 王母傳法(元宵快樂!)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藏法師的秘密傳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我們就愛看這個!第894章 一個看上去很好利用,但什麼活都不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夜不見,死光了?第397章 吐蕃:同時收穫兩位大才,優勢在我第470章 噶爾家族滅亡,高原帝國也將徹底走第兩百五十五章 天賦升階,更新換代第一百一十三章 狄仁傑:我成裝逼利器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如何審問新羅公主第467章 單項屬性提升至世界極限的天賦第1272章 意想不到的發展第1148章 嘉靖:抓住這個老賊,不要讓他跑嘍第1199章 天賦十連抽的天地探索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藏法師的秘密傳人》第1316章 齊天大聖,今非昔比!第六十一章 升官第1060章 就在這裡!第一百四十五章 急了!他們急了!第434章 投唐一念起,頓覺天地寬第406章 這就是強出頭的下場第826章 你的道兵練得不錯……現在歸屬“佐第1257章 帶着十殿閻羅大鬧地府第776章 曹丞相:我沒有惹你們任何人……第兩百六十八章 請太子殿下主持公道!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的就是進士的重罪!折的就是士大夫的臉面!第1023章 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第1052章 此寶果真與我有緣!第三百五十六章 楊再威正式倒戈第761章 趙跑跑遷都,昏君無道,當扶潛龍!第873章 燕王殿下的國際信譽第十五章 我本來不想繼續出風頭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夜壺”時遷的人生轉折第五百六十三章 弄了半天,你把我的法器,吃了回扣了?第403章 耗子給貓當伴娘,這個世界太瘋狂第一百四十二章 毒梟必須死!第688章 “政變”的可怕真相第1209章 《小閣老被退婚事件》第1270章 孫行者 者行孫 行者孫第五百四十三章 向太后:老身與那無憂洞不共戴天!第1021章 聲名大噪第1206章 試問蒼茫大地,何處是一方淨土?第876章 只聞荊軻刺秦王,豈有荊軻刺燕王之第945章 金人:打了一輩子仗,還是不能享受第四十七章 抓到你了第兩百九十四章 榮譽大唐人第一百二十三章壞人收手吧,外面全是丘神績第一百二十七章 《江南道特大懸案》第725章 特別好用的橙色天賦第444章 用佛門針對佛門,用信仰打敗信仰第746章 高俅:只要林沖在河北,我就有信心第兩百六十一章 我接下來說的話,你千萬不要激動……第三百八十一章 殺的就是武賊!第1305章 不愧是齊天大聖!第1188章 敕封天師,普世同慶!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交代師父,那隻能苦一苦師弟了第863章 章惇:請封林沖爲王!第840章 宋江:能入大宋最強的西軍,真是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想復國,先買茶!第608章 我想辦一座書院第892章 宋廷又要和反賊議和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江南道特大懸案》第一百八十七章 想復國,先買茶!第十九章 神探李元芳第四十二章 免費的永遠是最貴的第457章 要確保冤有頭債有主第三百一十二章 閣領又被吊起來了!第936章 “東北王”“摸金校尉”小黑第1038章 我殺我自己?第三百三十一章 李元芳比鬼還可怕……第624章 上一個催婚的,催完我就飛昇了第1004章 燕太祖對金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