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零章 鎩羽

沈光林還沒去津城呢,反倒是被李蓉拉着要去坐一趟地鐵。

地鐵有啥好坐的?

沈光林都不知道這個年代京城地鐵竟然已經通車了。

別說,還真的有,而且已經建好10年時間了,只是以前由於戰備需要,並沒有正式運行,也就是從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地鐵一號線這才正式投入運營。

這段地鐵路線不算長,是京城地鐵一號線,從蘋果園八寶山一線到崇文門京城火車站一帶。

其實,一號線的起點站是福壽嶺站,早在1969年就建設完成了,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到2020年都沒有正式啓用。

據說,這裡曾經發生過靈異事件呢,也不知道真假。

京城的靈異事件很多,曾經有部電視劇,叫做《朝內81號》,講述的就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佛香閣和東直門簋街,似乎,375路公共汽車也是一段不錯的故事。

沈光林不信這個,只是李蓉在聽了這些故事之後躲在被窩裡發抖,非得要沈老師抱着她,然後抱着抱着就要發生點故事。

無論講的什麼故事,都要以這個姿勢結束。

太難了!

坐地鐵不用趕早,能夠趕在12點之前回來就行,再晚地鐵就停運了。

李蓉帶着沈光林喜滋滋的在站臺買了票,他們準備從頭坐到尾,然後又坐回來。

不爲別的,就是玩。

現在坐地鐵很簡單,只檢票,不安檢,也不查驗健康碼,不是綠碼也能通行。

但是地鐵的票價需要一毛錢人民幣,還是挺貴的。

也可能是剛過完年,坐地鐵的人不多,大家不趕時間的話還是坐公交車划算一些,畢竟可以買月票嘛,但願沒有碰到375路公交汽車。

體驗過坐地鐵的感受之後,接下來就該去津門訪客了。

要是再不去的話,李蓉就該開學了,這樣就沒有人陪着沈老師了。

她可不放心沈老師一個人去,萬一再帶了個別人呢,比如那個姓章的就天天虎視眈眈的就等着雞蛋裂縫呢。

津門這座城市的歷史並不悠久,是一座因爲航運才發展起來的城市。

而京城的航運源於元朝時期,那時候河運和海運並行,漕船也是可以從直沽口直接登錄的。

到了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就是從這裡沿着運河南下而進行“靖難“的,這個登船的渡口就被叫做“天津”,意思就是天子上船的地方。

津門在以前一直屬於直隸省,也就是後來的冀北省,省會北平。

建國之後,1966年,冀北省的省會由津門遷至寶定,津門重新成爲直轄市並一直延續到現在。

由於京城至津門的距離並不算遠,沈光林決定開車前往。

這個年代國內還沒有高速公路呢,想出門體驗駕駛的樂趣只能走國道。

就是在家裡體驗駕駛的樂趣那就只能走正道,走後門早晚會出事的。

國內的第一條高速公路是魔都的滬嘉高速公路,要到1988年纔會正式通車,而且它的總長度只有18.5公里。

沈光林也想過了,他要是想發展外向型經濟的話,在津門投資建廠也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選擇。

上次那個藥廠再也沒有聯繫過他也了,也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那麼大的廠房,可惜了。

出發了,小姐姐開車很穩。

沈光林坐副駕駛可以假寐也可以摸點軟軟的東西取暖。

小姐姐臉很快就紅的像一朵盛開的玫瑰花。

現在還是正月,春天還沒過來呢,寒風料峭,路上看不到什麼行人,路邊全是光禿禿的白楊樹和黑壓壓的老鴰窩。

其實,白楊樹上的窩是喜鵲搭建的,並不是烏鴉,喜鵲在北方方言裡一般叫做馬嘎子,其叫聲並不好聽,喳喳喳喳的。

有句祝詞怎麼說來着:

樹上喜鵲叫喳喳,我村又添幸福花。

新樓新車都得要,砸鍋賣鐵娶回家。

120公里的路程,開車需要三四個小時,早上出門,中午能到。

當然,開累了可以休息一下,反正路上也沒別人,還可以做個遊戲。

老妹啊,你等會兒啊,咱倆破個悶兒啊。

他們的目的地電子十八所位於南開區,距離南開大學並不遠。

津門其實有兩所好大學,排名也不相上下,但是隻有一所全國知名,另一所甚至很多人都沒怎麼聽說過。

進城的時候剛好是中午,可以品嚐一下津門的美食了。

兩個城市別看距離不遠,無論語言還是生活習慣都不一樣的,津門話是蘇北、皖北一帶的方言演變而來,是當年朱棣登基之後,遷移了江淮一帶的人民駐軍津門,從而形成了這裡的獨特方言。

當然,煙臺和大連也是因爲這個原因,他們講的話也是江淮方言轉變而來的,這都是明朝衛所留下的歷史印記。

來到津門了,就不得不提它的美食,比如狗不理包子。

沈光林也想看看,這個難吃又貴的包子在80年代的味道究竟怎麼樣。

不吃不知道,吃了才覺得,齊魯人愛吃大蒜還是有道理的。

因爲蒜真的能解膩。

穿越之後,沈光林吃慣了肉食,果然享受不了這種油膩到嗓子發癢的肉包子。

說實話,這玩意真的不如津門的煎餅果子好吃。

煎餅果子其實是津門特產,因爲臨沂一帶的煎餅和這種是不一樣的。

在津門,煎餅裡面包裹一根油條或者薄脆,刷上醬料,吃起來就會特別帶勁。

而在北方話裡,油條也叫果子,所以煎餅果子原本的意思就是煎餅捲了一根油條的意思。

後來爲了偷工減料或者調整口味,這才把油條換成了薄脆。

當然,薄脆也有另外名字的,在北方廣大地區,它也叫做“焦葉子”。

當然,津門還是有自己特色菜的,比如油炸螞蚱,罾蹦鯉魚。

油炸螞蚱好吃不好吃沈光林不知道,他也不敢吃,反倒是蠶繭他挺喜歡的,知了猴和豆蟲也能吃一下。

這幾種昆蟲裡面,豆蟲是一種更加昂貴的食品,需要克服的心裡障礙也更多。

京城西郊有個醬油廠,每到夏天,那裡就有一道名菜,叫做“炸肉米”,沈光林只聽說過,還沒吃過,因爲這纔是終極挑戰。

天寒地凍的,隨便吃點能夠取暖的食品就好了。

吃過午飯,沈光林和李蓉就到了十八所,即使有介紹信,即使有工作證,沈光林還是沒能進去,這裡竟然還是涉密單位,尋常人等不得入內。

折騰一下午,白忙活了。

得嘞,咱去聽幾段相聲吧,畢竟難得來一趟。

現在小黑胖子還沒過十歲吧,故意還在學藝,不打擾是我的溫柔。

沈光林就在聽了一段不知名演員說的扒馬褂,然後就準備找地方休息了。

就在沈光林想着第二天就回去呢,晚上有人來找他了,是十八所的人,對方同意他進廠參觀,但是要簽署保密協議。

簽署保密協議當然沒問題,但是對方竟然說從這裡參觀學習之後,自己不得偷偷研發太陽能光伏科技,所有成果都是十八所的,他和京城大學不得私下研究。

這就過分了哈,他又不是錢老,去蘇聯訪問還專門晉升中將,完了就能夠學不少有用的東西回來。

沈光林抱着學習的態度來的,但是看這個架勢,自己還是離遠一點吧,估計從京瓷,夏普,歐瑞康學習知識還更簡單一些,不行就發訪問申請嘛。

沈光林已經不是無名之輩了,他已經是一階學者,目前所差的就是一個有分量的獎項。

第六八六章 回京(2)第八四六章 說法第七二八章 幫忙(2)第二三四章 模板第964章 當選第七零三章 候補委員(1)第三十一章 出遊遇情敵(求收藏求推薦)第七二零章 等待(1)第四三零 對外貿易第六八七章 借錢(1)第八九八章 蒼蠅第七八八章 卡門(1)第八五五章 品牌(1)第四零七章 挖掘第一二七章 武田之行第一七五章 談話第七九四章 做派(1)第十三章 找人第一四九章 隱情第四九七章 一飯之恩第八十四章 旅程第五三零章 風水第八四一章 改變第六十三章 團長第917章 見同學第一二三章 生魚膾第八八零章 聽話 (2)第六七二章 競爭第七五零章 飛機(1)第一六二章 證實第八九二章 腰痛第六五九章 更重要的發明(2)第二一四章 入學第五十五章 慣例第四四一章 爲什麼第七九二章 年輕(1)第三四二章 老師第三四零章 回去第四九九章 分歧第五四一章 水太深第六八七章 借錢(1)第一四四章 開車不喝酒第一四四章 開車不喝酒第970章 房價第五二二章 故事第六四七章 科學的力量(1)第六四四章 選擇(2)第一九七章 穿越者被秀一臉第六二四章 代工(2)第一七二章 自行車第二九四章 經營之道第二四六章 春節第三八四章 啥也不是第四二五 新進展第六八七 請求一戰(3)第968章 深城股市第一四三章 搭訕第944章 迴歸第六八六章 回京(2)第三零三章 喝牛奶第六零七章 訪親(1)第六七一 論功行賞(1)第六零六章 雞犬升天(2)第911章 猜想(6)第四五七章 牛生了第六五二章 申請(1)第八十九章 祭祖第二七八章 回國第五一三章 格局第三七二章 研發新階段第六一零章 品牌 (2)第二七一章 賺錢了第六八三章 建議 (1)第六七五章 我是沈光林(3)第八五四章 發佈會(1)第五二三章 滑鐵盧第六九一章 誠意(1)第四六二章 石龍對石虎第五十二章 撞車第六一三章 入職(1)第三一九章 有救第936章 講故事第一六三章 回信第六八六章 請求發言(2)第三零七章 招徠第七十九章 安置第三七六章 朋友第九章 美如天仙(求收藏,推薦票)第六七三章 藉口(1)第一零八章 考覈第三四一章 計算機的時代第六一九章 馬肉大餐(3)第六二一章 技術公開(3)第一一八章 有錢就要花第961章 會見第四一八章 介紹第一零二章 顯擺(3/8)第七十三章 專訪第六八七章 借錢(1)第六九五章 晚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