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甲蟲,地上爬起來的乾屍,以及一段永遠走不到盡頭的臺階,......這些,讓此時因東線蘇德戰場,特別是斯大林格勒會戰中損失慘重,以北非戰役的失利精神受到極大打擊的希特勒直接爆發了極大的熱情。
有曾打造‘不死軍團’前科的希特勒堅信在埃及密林峽谷中發現的金字塔是死神的居所,而地上爬起來的乾屍,甲蟲是死神的不死軍團。
而永遠也走不到盡頭的階梯,也只有神才能做到。
不過,此時,德軍在戰場上的形勢不太樂觀。
剛結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讓德軍在東線戰場上損失慘重,打斷了德軍在整個東線的脊樑骨。
再加上北非戰役的失利。
直接導致德軍從戰略進攻轉入防禦。
而且,地中海以及地中海的重要島嶼,北非的大部分戰略要地都被英美控制。
顯然,德軍已經無力奪回埃及。
希特勒雖然想奪回埃及,找到‘死神的居所’,打造他的‘不死軍團’,顯然,他也清醒地認識到德軍已經無力奪回埃及。
於是,一個以埃及的冥神、死神阿努比斯命名的‘阿努比斯軍團計劃’出爐了。
經希特勒批准,納粹黨衛軍頭子希姆萊組建了一支以博物學家,探險家,地球物理學家,昆蟲學家,醫學家,以及最忠誠的黨衛軍軍官等組成的考察團去往被英軍控制的埃及尋找‘死神的居所’。
這個考察隊中,只有考察隊隊長恩斯特.卡弗雷,以及黨衛軍軍官知道此行的目地。
到這裡沒有下文了。
關於考察隊離開德國出發去往埃及的之後消息,有沒有找到‘死神的居所’。有沒有回到德國,......在文件中沒有任何文字記載。
這就是絕密的‘nbspn’,隱藏在歷史的塵埃中,70多年來,世人從不知道納粹的秘密。絕密的‘阿努比斯軍團計劃’。
作爲受到希特勒極大關注的考察隊一行。
在這份文件中,沒有任何記載,唯一可能就是考察隊最後沒有回到德國。
對於考察隊爲什麼沒有回到德國,容陳銳猜測一下。
考察隊被英軍抓到了。
死在非洲。
找到了神秘的金字塔,不過跟上尉路德,漢斯等40名德國士兵一樣全部死在金字塔裡面。
一直在尋找中。聽到德國戰敗投降的消息,放棄了尋找,離開了埃及,去往別的國家居住了。
這些猜測都有可能。
唯一的一點,可以肯定。神秘的金字塔還沒被世人所知,仍然塵封在一個偏闢,人跡罕至,沒人知道的地方。
陳銳決定去埃及尋找‘阿努比斯軍團計劃’中神秘的金字塔。
對於,金字塔的位置。
由於維希.安德里亞斯還沒有對記錄員弗裡德.安德烈講出神秘金字塔的具體位置、方向,就突然陷入顛狂,神智不清,緊接着就死了。因此。納粹德國也不知道神秘金字塔的具體位置。
再加上,文件被燒燬了一大半。
陳銳更加得不到關於金字塔具體位置的絲毫線索。
不過,陳銳可以通過文件中一些蛛絲馬跡來推測神秘金字塔的大概位置。鎖定一個尋找範圍。 rf=";.132/132061/";祭雨亭
其實,文件中給出了一些線索。
最主要的一個線索,時間。
文件中,記錄員弗裡德.安德烈記錄的維希.安德里亞斯的口述,以及維希.安德里亞斯突然神智不清,陷入顛狂。緊接着死亡發生時間是在1942年11月11日,文件上清清楚楚記述了這個時間。1942年11月11日,上午9時到11時。
11月11日。這個時間如果推前到一個星期就是北非戰役著名的阿拉曼戰役剛剛結束的時間。
歷史上的阿拉曼戰役發生在1942年10月23日。
11月4日,由於德軍沒有空中掩護,大部坦克被擊毀,沿海地區被切斷退路的德第164師餘部,亦被澳第9師殲滅,隆美爾命命令德意軍全線撤退。
11月4日到11日。
一個星期時間,按照德軍當時的情況,油料和車輛不足,部分重兵器由人力後送,道路擁擠不堪,撤退行動遲緩。
德軍應該差不多撤到西迪拜拉尼這個地方吧。
這樣推測,神秘金字塔應該在扎維耶-烏姆賴哈姆,西迪拜拉尼,加拉,三角的沙漠區域。
其二,峽谷。
這個線索可以爲陳銳尋找神秘金字塔帶來很大的幫助。
陳銳合上文件,將文件放回牛皮紙袋裡。
端起茶杯輕輕茗了一口茶。
陳銳打開筆記本,點開rd,手指如穿花蝴蝶,碼字速度非常快,毫無遲滯感,我是一個冒險者第二篇印加帝國的寶藏的結局在心中早有蘊量好了,現在腦袋根本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構思情節,一個小時碼了一千多字。
直到在結尾最後一行,碼上第二篇,印加帝國的寶藏(完)幾個字!
第二篇,印加帝國的寶藏完結了。
接下來,第三篇,阿卡古城,是最精彩的部分。
食、人魚,在布林魚市場尋找超級大魚,三隻腳趾的r殺人鱷,部落衝突,超級大蛇,螞蟻軍團,阿卡古城,阿卡古城的寶藏。
陳銳長呼了一口氣。
然後,點開網頁,打開起點網,登錄作者後臺,點擊上傳章節。
隨後,打開一個郵箱。
將印加帝國的寶藏所有原稿,發到橡樹出版公司的郵箱裡。
橡樹出版公司會請專業的人給原稿潤色、修改,翻譯,宣傳,然後全世界出版。
金字塔電影公司接手電影版權,與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合作拍攝系列電影,經營衍生版權。
一切都不需要陳銳操心。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幹。
陳銳點開q/q。
打開q/q羣。
“老驢上線了。”
“捉到萬年大坑驢一頭!”
“老驢,你還欠我們二張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