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事件篇

東明事件篇

免役法的推行非常謹慎,它最初只在京城附近試行,要一年後看效果成績如何,才決定是否向全國推廣(想想500多年後李自成爲何能揭竿而起,你就該知道這個“免役法”推行困難有多大了)這就給了反對派一線生機。著名的東明縣事件隨即發生。

話說年底的某個早晨,開封城城門在清晨時打開了,突然間涌進來數百人。這些人直奔市長辦公室——開封府大衙。可惜這時包拯己死很多年了,工作習慣早己恢復成原樣,這些人被兩扇厚重冰冷的大門擋在外面,只能小心翼翼把來的原因報告給門房:他們是開封府轄區內的東明縣居民,因免役法讓他們活不下去了,纔來告狀!

事發到這,應說一切都在控制範圍之內。國家政策法令在實行中出現問題了,老百姓有些不理解,他們不管是來告狀還是來請教,用的辦法、找的部門都非常正確——開封府尹,這就是他的職責!就算他是反對派,不想也不能對免役法的對錯做出合理解釋,他至少有責任把局勢穩定住,讓這數百人在開封府或別的什麼地方老實呆着,然後請示上級怎樣處理…

可他不!他的作法真的很牛。開封府那天大門緊閉,放出話去,三個字“不受理”你們去找負責新法的人吧!

這是東明縣事件第一個大轉折點。事隔一千多年,我們不好胡亂猜測,是不是有什麼人在裡邊推波助瀾,出了些高明點子?結果使得這些老百姓離開開封府後,第一時間衝進了王安石私宅!

寫匿名檢舉信的見過、到政府辦公樓前靜坐示威的見過…可你見過在太平年月裡,數百老百姓聚合衝進總理家裡去的嗎?這事就發生在1070年末的大宋朝…

那天王安石還沒上朝,出了這樣的事,他選擇的不是逃跑,而是親自站了出來,向這些人提出了兩個問題:1這麼鬧是爲什麼?鄉民們回答“免役法實行到他們縣裡。他們戶口等級變了。本是第五等的窮苦農民,全都變成了第三等的富戶。這樣他們要交的錢,就變成了一天文數字。根本就交不起,要逼死人了”

王安石很震驚,相信他剛剛聽到這回答的一瞬間,定是氣得咬牙切齒、但也怕得渾身冰冷!很簡單,東明縣就在開封城邊,在真正的“天子腳下”新法實施都有人敢做手腳,想想大宋朝的地域之廣,離開了皇帝和他本人的視線。他的新法會被扭曲成什麼樣子?那天他穩住神。告訴鄉民們:這件事“相府不知”但很快就會着手調查。接着他問了第二個問題:你們來。東明縣知縣知道嗎?這是個原則問題,東明縣裡出了這麼大事,是誰改了戶級先不說,這麼多人上訪。縣官至少得先期通報上級!

可回答是縣官不知道!這就較鬱悶了,這讓身爲首長的王安石怎麼處置呢?數百民衆自發行爲,就算有什麼罪名,法不責衆,更何況這些還都是老百姓!

王安石清楚他必須得離開家去上朝了。官場經驗告訴他:這件事肯定己轟動整個開封都城,消息瞬間就會傳進皇宮裡。而那裡,纔是他真正的戰場!

他告訴這些鄉民:上訪還是要走法律程序,請去找開封府上一級單位御史臺,讓那裡受理追查…而這件事就從這裡形成了兩個版本:王安石版及御史臺版。

當時御史中丞名叫楊繪。他做法比開封府尹還要帥,面對捧着狀紙的鄉民,他直接聲明本衙門只受理官員糾紛,你們這些平頭百姓根本不夠資格讓我們操心。立即散了!這回鄉民們很聽話,都走了。可人走了之後。楊繪纔開始了自己的工作:他立即派出大批手下,去調查到底怎麼回事?很快調查結果出來了,是因王安石的手下不根據官府原有戶籍帳本去劃分等級,私自先劃分好了,直接分配到下面縣裡去執行。才造成了東明縣裡下五等變成上三等的鬧劇。所以結論得出:新法集團完全是瞎胡鬧,且存心惡毒,變着法的剝削小民。必須及早廢除,才能恢復天朝上國的祥和秩序!

可王安石那邊很快也有了自己說法。東明縣縣官名叫賈藩,查履歷是樞密使文彥博大人的前部屬,是他擅自修改了東明縣裡戶籍等級。他現在己逃離職守,從東明縣逃進了開封城。可在哪裡?就是搜不到!那麼請問他這麼做是不是有人指使,如德高望重的文大人?可沒誰敢這麼說…

這件事情也就到此爲止,不了了之了。

熙寧4年(1071)1月3日,韓絳命種諤偷襲西夏。兩人密謀出兵取橫山。郭逵上奏“種諤狂生,今朝廷因種氏世家而用之,必誤大事”韓絳爲使種諤領兵不受掣肘,於是上奏朝廷,召回郭逵。而種諤也不負韓絳所託,大敗西夏軍,奪得羅兀城,以2萬兵士守之。

2月1日,王安石終於重提舊事,再度向大宋朝的祖宗家法挑戰!第6項新法——科舉改革出臺!規定從此以後,罷詩賦及明經諸科,以經義、論、策試進士。

這項新法一經實施,就標誌着王安石徹底和現在的大宋官場絕裂!

他是用新課本教育出新人才、新考試考出新官員,來取代現有官場上和司馬光、蘇軾、韓琦、文彥博、歐陽修們擁有同樣思想、同樣慾望的官員們。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誠如司馬光裡所說“…力戰天下之人,與之一決勝負”在自古至今所有官場,這都是不敢想像、也從沒任何人敢做的事!爲的,是創造一個思想統一、全民族爲一個目標而奮鬥的環境。關於這一點的必要性,我們身爲現代人,都深深知道,這是改革的首要條件,必須得完成的…

8日,曾布被任命爲檢正中書五房公事。曾布作爲王安石的死黨,史稱“布每事白王安石,即行之。或謂布當白馮京、王珪兩參政。布曰‘丞相已議定,何問彼爲?俟敕出,令押字耳’”

3月2日。西夏得大遼聲援,舉兵反攻,攻陷撫寧城及種諤新修築的諸寨堡。3日,慶州守軍兵變。種諤奉命平叛,羅兀城就此被西夏收復。21、22日,種諤、韓絳2人分別因此受罰。

4月18日,司馬光在京城見了呂誨臨終一面,接受了呂誨的臨終遺言後,開始給皇帝寫辭職信。請求趙頊允許他從永興軍離開,到更遠的西京洛陽去完成一生的宿願——寫書!

去完成那套名垂千古、與漢代不世出史學大師司馬遷同樣輝映後代的史學鉅著。神宗同意了。從這時起。司馬光就徹底退出了神宗朝的官場。他遠遠停留在西京洛陽。冷冷盯着新黨集團的一舉一動。絕口不提國事,專心編撰,靜靜等待着翻身復辟的時機…

這是個可怕的對手,他絕不是放棄。而是審時度世,明白這時的王安石己不可撼動,那麼就絕不再戀戰!有時後退更是一種策略!

開封府推官蘇軾也被貶出京城,出任杭州通判。

從職務上說,開封府推官時只能算京城無數官員裡的中下等,但文筆好一切都好。蘇軾哪裡都可以去,和誰都能見上面、說上話。於是蘇軾出現在任何場合,就算己死了大名士范仲淹,他都不放過。特地跑到文正公故居去臨風灑淚。高歌憑弔。

如宰相曾公亮被貶,他跑去指責前首相大人膽小懦弱,讓王安石無法無天。曾公亮嘆了口氣說“上與安石爲一人”皇帝和王安石好得跟一個人似的,我有什麼辦法?

這次對話後,蘇軾的名聲在士大夫羣落裡直線上升。好青年。說出了俺們想說而不敢說的話,非常勇敢嘛!但請問,你是以什麼身份、奉了誰的命令,去質問前首相大人的工作業績?且如你真有膽子、有責任心,你怎不在曾公亮還是首相時跑去問呢?那時曾首相有權,才能按你說的辦嘛!

曾公亮之後是範鎮。在範鎮辭職回鄉前,蘇軾出現了。蘇軾就像代表着什麼神聖團體一樣,對範鎮珍而重之地宣佈“你真是位壯士”範鎮深沉嘆息“自己做得很不夠”

如沒前面關於新法的各種分析,單就他說的話來說,的確沒什麼錯,甚至年輕人很有激情,值得讚賞。但有前面的分析後,就會知道蘇軾立場已越滑越遠,徹底拋棄了自己原來的出身,變成了喝民血、食民膏、奴役百姓爲樂的士大夫…

王安石終於忍無可忍了:小蘇同學,就算你文章再好、聲譽再高,你也不好對政府決策這樣名目張膽的牴觸吧?你終究還是國家公務員吧?

於是蘇軾被下放到江南的杭州、人間天堂一樣美麗的城市裡去做官。在大宋文化史上佔有非常重要地位的蘇軾杭州之緣正式開始…

5月10日,前御史中丞呂誨去世。

回憶一下:他在王安石新政還沒實際公開,也就是連最初的均輸法還沒面世時,就和王安石勢不兩立了。那次著名的彈劾後,他主動要求外放,絕不和“奸邪”共處一堂!

皇帝滿足了他,讓他到鄧州當知州。接着呂誨看到王安石的新法一個接一個、沒完沒了地鋪開後,他的憤怒真正達到了不共戴天!生生地氣病了…

神宗知他病了後,特意下旨接他回京城調養。但心病還需心藥治,新法如火如荼、遍及天下,這種局面一天沒改變,呂誨心情就一天沒法好轉…終於,呂誨在京城病死。他的死也改變了一個人命運。呂誨重病時,司馬光在陝西的永興軍,知道呂誨病危後,火速趕往京城,去見最後一面。

當他趕到呂誨病牀前時,呂誨己閉上了眼睛,呼吸都停止了。司馬光放聲大哭,恨自己就遲了這麼一步。可突然間呂誨強睜開眼睛,掙扎着要坐起來,他望着司馬光的方向,不管看沒看清,說出了最後一句話“天下事尚可爲,君實勉之”

可想見司馬光當時的心情,他之所以來,是因呂誨一直是他的戰友。往事歷歷在目,從仁宗立太子,到英宗濮議,再到此時的王安石變法,兩人政見驚人地一致。可說一直爲着同一目標在奮鬥。而現在的局面,可說他和呂誨都是失敗者,王安石則是勝利者。可臨死前的呂誨還這樣重託他。這是信任、更是責任!他得怎樣做,纔對得起一垂死者的最後願望呢?

呂誨用自己鬥爭到死、絕不妥協的活生生例子告訴司馬光:定要和王安石鬥到底!天下事還沒絕望!君實,你要努力啊!

18日,詔許富弼在西京洛陽頤養。在司馬光、富弼等人的號召下,西京洛陽漸漸成了與東京開封相抗衡的保守派的大本營…

22日,因當年遼聖宗親征、不得不服從於契丹兵威之下,且因陸路被阻隔,43年不通中國的高麗國王王徽終於通過福建商人黃真,向福建轉運使羅拯表達了自己心向天朝上國之心。這讓念念不忘收復燕雲的皇帝很是興奮。之後王徽遣使走海路,在山東登州登陸後輾轉進到開封城朝見宋神宗。大宋與高麗的關係在斷絕了整整43年後又重新恢復。

本月,王安石將一位最不應得罪的好友給得罪了。事情起於他的保甲法在推行過程中的一些意外。竟出現了截指斷腕以避丁者。開封知府韓維將此事上奏,卻因此引起王安石的反感。韓維是趙頊還是穎王時的親信,又是將王安石介紹給皇帝的大恩人。於公於私,王安石都不應做的如此決絕。當宋神宗要任命韓維擔任言官之首的御史中丞時,韓維以其兄韓絳現在是大宋宰相、兄弟不宜並立爲由力辭,王安石也力促其辭。後來皇帝又想提拔韓維進樞密院,也不果。終於韓維被趕出京城,出任襄州知州。

世忠阻敵篇書生張亢篇濮議之爭篇上王李起義篇僞楚登場篇海上之盟篇戰爭準備篇西夏內亂篇岳飛北伐篇元昊之死篇順昌前戰篇金國敗盟篇李筠叛亂篇號令天下篇崖山海戰篇南宋平叛篇王厚再戰篇符離之潰篇蒙金和戰篇戰局轉折篇完顏登場篇襄樊戰起篇三度爲相篇澤潞平定篇嘉定和議篇第一 重臣篇姐妹相殘篇趙昚之死篇似道之死篇趙韓鬥法篇熙寧大旱篇蔡京首相篇風雨欲來篇侂胄之死篇真宗登基篇宋金激戰篇陳橋兵變之兩日篇智高造反篇二次南征篇哀宗出逃篇富平決戰篇宋遼激戰篇宋軍完勝篇北遼內亂篇南北開戰篇採石大捷篇嶽軍苦戰篇安石登場篇清算舊黨篇出兵南唐篇仙人前戰篇太祖流浪篇三徵淮南篇李全之死篇開封城破篇北宋亡國篇天聖七年篇趙昚皇子篇景炎內訌篇郾城之戰篇雍熙北伐篇悲情好水篇李筠叛亂篇西征東伐篇靈素登場篇秦檜罷相篇治河失敗篇金軍渡江篇平夏大捷篇二次南征篇淮西之戰篇光宗被嚇篇宗弼撤軍篇孟珙救宋篇哲宗駕崩篇雪夜定策篇完顏登場篇陳橋兵變之兩日篇嘉佑科舉篇哀宗出逃篇侂胄之死篇大宋國策篇蒙金拉鋸篇英宗駕崩篇僞齊被廢篇神宗崩潰篇宋夏開戰篇兵臨城下篇蒙古內鬥篇柴榮北征篇北宋六賊篇下熙寧大旱篇開封之戰篇狄青升官篇新政失敗篇風雨欲來篇宋遼激戰篇金軍退師篇三國少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