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監

大太監

“太監”,並不是所有的宦官都能被稱爲“太監”的,只有這內十二監的掌印及其重要助手纔是真正的能被稱爲“太監”,官階爲正四品。太監之下有從四品的左右少監,正五品的左右監丞,等等。

內十二監分爲司禮監、內官監、御用監、司設監、御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在這十二監之中,司禮監最重要。監內除了掌印太監之外有“提督太監”,主管宮內一切宦官的禮儀刑名,有秉筆太監,其後到了明朝末年竟然替皇帝批公事。

十二監之外還有四司八局,四司:惜薪司,鐘鼓司,寶鈔司,混堂司;八局:兵仗局,銀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加起來,統稱爲“內官二十四衙門”。

司禮監:爲整個宦官系統中最高的權力機構,“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

司禮監的主要職權爲:

1.批答奏章,傳宣諭旨;

2.總管所有宦官事務。司禮監不僅在各宦官機構中處於“第一署”的地位,而且實際上也居於總管、統領其他宦官機構的地位。司禮監總管大太監爲所有宦官的首領;

3.兼顧其他重要官職。如南京守備,或專由司禮兼領,或爲司禮外差。司禮監總管大太監兼任東廠提督一職。

十二監

御馬監:管理御用兵符;

內官監:主要掌管採辦皇帝所用的器物,如圍屏、牀榻、桌櫃等;

司設監:掌管卥簿、儀仗、圍幙、帳幔、雨具等;

御用監:掌辦御前所用之物;

神宮監:掌管太廟及各廟的灑掃及香燈等;

尚膳監:掌管御膳、宮內食用和筵宴等;

尚寶監:掌管寶璽、敕符、將軍印信;

印綬監:掌管古今通集庫以及鐵券、誥敕、貼黃、印信、圖書、勘合、符驗、信符等;

直殿監:掌管各殿及廊廡灑掃之事;

尚衣監:掌管皇帝的冠冕、袍服、靴襪等;

都知監:起初負責各監行移、關知、勘合等事,後來專門跟隨皇帝,負責導引清道。

四司

惜薪司:掌管宮中所用柴炭和二十四衙門、山陵等處內臣柴炭等;

鐘鼓司:掌管皇帝上朝時鳴鐘擊鼓以及演出內樂、傳奇、過錦、打稻等雜戲;寶鈔司:掌管造辦粗細草紙;

混堂司:掌管沐浴之事。

八局

兵仗局:掌造軍器,包括刀槍、劍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各類兵器;

銀作局:負責打造金銀器飾;

浣衣局:該局是二十四衙門中唯一不在皇宮中的宦官機構,局址在德勝門以西,由年老及有罪退廢的宮人充任;

巾帽局:掌管宮中內使帽靴、駙馬冠靴及藩王之國諸旗尉帽靴;

針工局:負責製作宮中衣服;

內織染局:職掌染造御用及宮內應用緞匹絹帛之事;

酒醋面局:掌管宮內食用酒、醋、糖、漿、面、豆等物;

司苑局:掌管宮中各處蔬菜瓜果及種藝之事。

劉之鳳(1572一1641),字雍鳴,號岐陽,今官渡鎮明山廟村人。

劉之鳳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聰明好學,14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44歲中進士,出任淮安府(安徽省)司理(司法職官),執法嚴明,吏民悅服。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任湖廣(湖南、湖北)同考官(副主考)。天啓三年(1923年)升南敬西道監察使。先後上疏爲邊關守將孫承宗等辯冤,上疏參劾奸宦魏忠賢,請求停止內操,遭朝廷斥責,被宦黨驅逐出朝。天啓六年指令他巡視江防,期滿回京,又被宦黨藉故奪職。

崇禎二年(1629年),魏忠賢勢敗被殺,朝廷鑑於劉之鳳忠直可嘉,讓其出任江西御史,繼而升任尚寶司丞(掌管啓用朝廷印璽的職官)。其多次上疏論政,被皇帝採納,崇禎六年升太僕寺少卿(掌管朝廷鑾輿及牧政等)。當時李自成轉戰河南、湖北一帶,劉之鳳顧慮家鄉遭受兵災,寫信給河南行省巡撫衙門,並寫信給中牟縣知縣俞士鴻,提議改中牟土城爲濁,他首先捐款贊助;崇禎八年濁告成,劉之鳳親撰“修竣城記”碑文。同年改任應天府(南京)府尹(相當今之南京市長),次年升通政司使(掌管皇帝旨意下達,呈轉臣下奏章)。崇禎十年先後遷刑部左、右侍郎(尚書副職),次年任刑部尚書。

劉之鳳性直敢諫,所奏上疏多被採納,但亦多次受駁斥,特別到了晚年,一心忠君,切諫更多,遭斥亦更多。崇禎十三年幾次上疏,請求病老回鄉,均不被批准。當時有尚書範景文彈劾南京給事中(諫官)荊可棟貪污,皇帝批交刑部訊辦,劉之鳳依理輕判。崇禎帝懷疑他受賄賣法,加上首輔(宰相)周延儒因劉之鳳曾上疏諫君,牽連到自己而懷恨在心,此時乘機報復;魏忠賢餘黨亦乘機向皇帝進讒言,他遂被下獄。法司(執法機關)秉承皇帝旨意,竟定絞刑。三月間給事中李清、葛樞先後上疏爲之鳳辯冤,均遭貶謫。從此無人敢再多言。四月劉之鳳在獄中上疏自白,毫無結果,崇禎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冤死獄中,時年69歲。不久,皇帝悔悟,嚴懲周延儒。

劉之鳳一生忠直,生活非常儉樸,平日總是清茶淡飯,穿着更忌奢華,一件衣服洗了再洗,直至破舊發白爲止。他對人非常熱心,有求必應,毫不吝嗇。時人甚感其德。[

………………

林欲楫(1576-1662年)字仕濟,號季翀,別號平庵,明末清初泉州西濱人。生於明?萬曆丙子(1576年)十月。故宅在泉州城內三教鋪宅頂。

林欲楫(1576-1662年),字仕濟,號季翀,別號平庵,明末清初福建泉州西濱人。生於明代萬曆丙子(1576年)十月。故宅在泉州城內三教鋪宅頂。林欲楫從政盡心盡職,視事禮部時,凡各省郊廟之役及祈欲、勸農、耕藉、幸學諸大典,均奉璋以從。還考定宮幃,克驗西曆,妙選貢舉。爲政清廉,杜絕苞苴。乞休居鄉,則興利釐弊,憐貧賑饑,繕修津樑,傾貲不吝,故其逝後,族中追念,尚不禁唏噓泣下。林欲楫忠孝天植,事親至孝。早年隨父宦粵西,親疾,割股以療,刀瘢二寸許;親歿後,每近諱辰,輒持齋,終其身猶一日也。林欲楫言則絲綸得體,直國史則筆削靡拘,爲學根極性命,博綜經史,曾奉召修《實錄》。著有《易經勺解》三卷、《學庸注補》一卷、《道德經注》二卷、《水雲居詩草》、《友清堂文集》等。

林欲楫出生仕宦家庭。父林武苴,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武進士,官終廣西永福守備。長兄林欲棟,少稱神童,萬曆甲午(1594年)、乙未(1595年)25歲聯第進士,官至南京光祿寺正卿、工部尚書,以賦性剛直、樂施予聞名於閭里。次兄林欲梧,蔭授南京坐營都司。

林欲楫自小受到良好教育,生性聰慧,讀書過目成誦,下筆袞袞不竭,尤以其長兄林欲棟友愛二弟,身爲嚴師,對林欲楫的幫助很大。

明萬曆三十一年癸卯(1603年)林欲楫中解元,萬曆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中進士,廷試二甲第十二名。先選庶吉士,授編修,起充廷試掌卷官,升起居注。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典浙江試,泰昌(1620年)起左中允。

熹宗天啓元年(1621年)轉右諭德,升右庶子,管理誥勅文,擢少詹事,晉禮部右侍郎。

時魏忠賢勢炎熏天,勢利小人爭相趨附。林欲楫以柄國匪人,難以共事,且事勢萬不可爲,作爲封建王朝的命官,獨凜然傲視,諸所披陳,言無不盡,表現錚錚氣概。

WWW☢Tтkā n☢¢ ○

先是,在水災之年,身爲禮部右侍郎的林欲楫陳修省數事,觸魏黨忌,被遷南吏部。

繼自天啓六年(1626年)起,浙江巡撫潘汝楨在西湖首爲魏忠賢建生祠,此舉受到皇帝首肯,詔賜祠額,勒石記功德,閣臣亦撰文書丹,故而魏黨之徒紛紛效尤,興起建生祠熱。許多文人騷客,表面也只得敷衍應付,獨林欲楫“峻卻之”。

再,有魏忠賢義孫魏某爲司官,把持部務,林欲楫發其奸,出查催一檄,屏去之,同僚均暗暗替林欲楫捏把汗,恐其遭受報復,林欲楫獨安然自若。

崇禎(1628—1644年)初,擢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忤閣臣,假歸三載,復召修《實錄》。崇禎七年(1634年),充殿試讀卷官,教習館員。崇禎十一年(1638年),起掌部職。

崇禎時,朝議誅毛文龍,力言不可;連上十三奏,疏救觸犯帝怒而被削藉的劉宗周;抗言楊嗣昌的增兵餉之議,一針見血地指出:“空四盡之秋,不宜以窮民養驕兵”,且認爲農民起義之所蜂起,乃當朝失策,力爭便宜進止。

林欲楫爲人恪守名節。典試浙閩,所得士九十七人,其後捷南宮者強半,名碩忠節,蔚起踵出;教館員,端軌貞範,別立規則,厥後修撰劉君理順、簡討胡君守恆,皆伏節死義。

清兵入關,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唐王朱聿鍵立,林欲楫應召入閣,任文淵閣大學士(宰相)兼禮部尚書。

林欲楫從政盡心盡職,視事禮部時,凡各省郊廟之役及祈欲、勸農、耕藉、幸學諸大典,均奉璋以從。還考定宮幃,克驗西曆,妙選貢舉。爲政清廉,杜絕苞苴。

乞休居鄉,則興利釐弊,憐貧賑饑,繕修津樑,傾貲不吝,故其逝後,族中追念,尚不禁唏噓泣下。

林欲楫忠孝天植,事親至孝。早年隨父宦粵西,親疾,割股以療,刀瘢二寸許;親歿後,每近諱辰,輒持齋,終其身猶一日也。

林欲楫言則絲綸得體,直國史則筆削靡拘,爲學根極性命,博綜經史,曾奉召修《實錄》。著有《易經勺解》三卷、《學庸注補》一卷、《道德經注》二卷、《水雲居詩草》、《友清堂文集》等。

………………

劉遵憲(?-?)直隸省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縣)人,明朝工部尚書。

萬曆三十二年,登進士,授兵部郎中。萬曆四十三年,任山東副使、陝西兵備副使、陝西按察司副使。天啓元年,擔任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後升按察使。天啓三年,兼右僉都御史,巡撫大同。天啓五年,擔任兵部侍郎,授太子太保。崇禎七年,擔任工部尚書。

………………

商周祚:字明兼,號等軒,明紹興會稽人。燕陽公(即商爲正)之長孫,景亳公之冢子(編者按:即嫡長子)也。萬曆二十五年舉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張以誠榜進士,授邵武縣令5載,廉潔如冰,因賠貼而致家產殆盡。入京,累官太僕寺少卿,四十八年擢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不徵民間一錢,擒斬劇盜,抗擊倭寇侵擾,故離任之日,閩人爲之立祠。天啓五年再起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翌年升兵部尚書,以母年老,請告歸養,里居10載。崇禎十年,起復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掌院事。由於剛正不阿,屢違聖意而丟職歸裡。

………………

李待問(?—1645)字存我,南直隸松江華亭(今屬上海市奉賢區西渡鎮鴻寶村)人,崇禎十六年進士,授中書舍人,後在抵禦清兵時被殺害。工文章,兼精書法,尤善行草書,遠宗二王,近受董其昌影響,書風恬淡清新。松江博物館藏有手跡行書詩軸。著有《玉裕堂存稿》。

順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與同郡沈猶龍、陳子龍、夏允彝、徐孚遠等起義抗清,遷母於鄉,身任守東門之職。八月初三日,清兵用計襲取西門,城破。見大勢已無可挽回,乃從東門下來。有百戶挽住說:“您讀爛《四書》,今天將怎樣?”待問說:“爲臣死忠,這是常事,我不過想和家人作最後訣別罷了。”百戶說:“您能這樣,我先斷頭以待。”就拔刀自刎而死。待問憑屍而哭。倉卒抵家,少妾換衣涕泣,衆人都勸逃走。他笑着說:“死,是我分內之事。且不死,將何以對待那位百戶呢?”於是引繩自縊。氣未絕而被俘。勸降不屈,慷慨就義。臨死,猶告清將不可殘殺民衆。

第474章 被切片處理的巴巴魯魯第411章 獸人軍團(下)第539章 炎國王、南議長第81章 新式武器第357章 震驚的發佈會第723章 踏入回程的倒計時第88章 沉重的大山第653章 神秘來客第549章 蔚藍星際平靜下的危機第437章 張家會議第19章 千里走單騎只爲佳人笑(五)第124章 養心殿議事(一)第745章 接收元華帝國第107章 細菌第92章 破陣第677章 對話(一)第528章 會談第750章 戰第423章 八歧大神?八歧大蛇?第334章 不是麻煩的麻煩第602章 新敵來襲第753章 伊斯卡帝國會議第608章 滅絕人性的卡西拉蟲第385章 談判伊始第52章 被轟翻的崇禎大帳第367章 冷玫的故事第733章 元華帝國第668章 大戰時空星域第586章 入艦第681章 悲催的夜斕第410章 獸人軍團(上)第639章 一天是兄弟,永遠是兄弟第96章 論戰(二)第678章 對話(二)第398章 來吧,兄弟(上)第339章 真相大白第7章 凌家老爺第578章 五十一人會議第616章 下鋪的兄弟第666章 出來吧,裁決之光丐幫第507章 多多羅殿下第50章 難民第650章 瑞比的擔憂第496章 地球宇宙元年大紀實第377章 張瑞大“戰”藍冰凝第334章 不是麻煩的麻煩第678章 對話(二)第698章 暗流第589章 來自瑞比的挑戰第100章 罪自詔第536章 來到威斯卡那星球第361章 小表弟VS臭蟲第88章 沉重的大山第488章 送“孩子”第45章 守城明史孫承宗傳第521章 小九九第115章 秘謀第11章 般若般羅密孔雀明王大悲咒第674章 三位宇宙之主第52章 被轟翻的崇禎大帳第522章 兩隻老狐狸暗鬥第450章 翔龍——零式戰機攻擊第520章 卡斯拉斯的小九九第713章 咫尺天涯第557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434章 卡巴拉爾獸第565章 特殊部隊——龍炎成立第367章 冷玫的故事第497章 諾貝爾頒獎典禮舌戰第366章 冷玫的“女王”遊戲第391章 序幕即將開演第545章 回航地球第111章 《聖陽童子神功》(二)第588章 對攻第741章 灰溜溜逃跑的元華特使團第93章 失敗而回的霍爾曼第70章 李少白論戰第567章 太空遭遇戰第127章 慢悠悠劍法第736章 膽敢侮辱地球者,死第395章 好大一艘航母啊第431章 來吧,戰鬥吧!(二)第700章 女王加冕儀式(中)第621章 計劃出籠大太監第536章 來到威斯卡那星球第404章 半獸人軍團第461章 翔龍——核威脅?誰怕誰啊第380章 黎明前的靜默第461章 翔龍——核威脅?誰怕誰啊第547章 親愛的姐姐第653章 神秘來客第694章 大長老第364章 見藍冰凝父母了第664章 夜斕VS暗夜琉璃(下)第616章 下鋪的兄弟第431章 來吧,戰鬥吧!(二)第455章 翔龍——洞穴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