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派

刺明1637

“崑崙”也來自漢東方朔撰的《十洲記》(全稱《海內十洲記》)

《十洲記》記載漢武帝聽西王母說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見東方朔問十洲所有的異物﹐後附滄海島﹑方丈洲﹑扶桑﹑蓬丘﹑崑崙五條,是虛構的仙境之地。

《十洲記》中崑崙:

崑崙,號曰昆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萬裡。又有弱水週迴繞匝。山東南接積石圃,西北接北戶之室。東北臨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淵之谷。此四角大山,實崑崙之支輔也。積石圃南頭,是王母告周穆王雲:咸陽去此四十六萬裡,山高,平地三萬六千里。上有三角,方廣萬里,形似偃盆,下狹上廣,故名曰崑崙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幹辰之輝,名曰閬風巔;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東,名曰崑崙宮;其一角有積金,爲天墉城,面方千里。

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所。其北戶山、承淵山,又有墉城。金臺、‘玉’樓,相鮮如流,‘精’之闕光,碧‘玉’之堂,瓊華之室,紫翠丹房,錦雲燭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真官仙靈之所宗。上通璇璣,元氣流佈,五常‘玉’衡。理九天而調‘陰’陽,品物羣生,稀奇特出,皆在於此。天人濟濟,不可具記。此乃天地之根紐,萬度之綱柄矣。是以太上名山鼎於五方,鎮地理也;號天柱於珉城,象網輔也。諸百川極深,水靈居之。其‘陰’到,故治無常處。非如丘陵而可得論爾。乃天地設位,物象之宜,上聖覌方,緣形而着爾。乃處玄風於西極,坐王母於坤鄉。昆吾鎮於流澤,扶桑植於碧津。離合火生,而光獸生於炎野;坎總衆‘陰’,是以仙都宅於海島。艮位名山,蓬山鎮於寅醜;巽體元‘女’,養巨木於長洲。高風鼓於羣龍之位,暢靈符於瑕丘。至妙玄深,幽神盡,真人隱宅,靈陵所在。六合之內,豈唯數處而已哉!此蓋舉其摽末爾。

臣朔所見不博,未能宣通王母及上元夫人聖旨。昔曾聞之於得道者,說此十洲大丘靈阜,皆是真仙隩墟,神官所治。其餘山川萬端,並無覿者矣。其北海外,又有鐘山。在北海之子地,隔弱水之北一萬九千里,高一萬三千里,上方七千裡,周旋三萬裡。自生‘玉’芝及神草四十餘種,上有金臺‘玉’闕,亦元氣之所舍,天帝居治處也。鐘山之南,有平邪山,北有蛟龍山,西有勁草山,東有束木山。四山,並鐘山之枝幹也。四山高鐘山三萬裡,官城五所,如一登四面山下望,乃見鐘山爾。四面山乃天帝君之城域也。仙真之人出入,道經自一路,從平邪山東南入‘穴’中,乃到鐘山北阿‘門’外也。天帝君總九天之維,貴無比焉。山源週迴,具有四城之高,但當心有覌於崑崙也。昔禹治洪水既畢,乃乘蹻車,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於北阿,歸大功於九天。又禹經諸五嶽,使工刻石,識其裡數高下。其字科斗書,非漢人所書。今丈尺裡數,皆禹時書也。不但刻剫五嶽,諸名山亦然。刻山之獨高處爾。今書是臣朔所具見,其王母所道諸靈藪,禹所不履,唯書中夏之名山爾。

臣先師谷希子者,太上真官也。昔授臣崑崙鐘山、蓬萊山及神洲真形圖。昔來入漢,留以寄知故人。此書又尤重於嶽形圖矣。昔也傳授年限正同爾。陛下好道思微,甄心內向,天尊下降,並傳授寶秘。臣朔區區,亦何嫌惜而不止所有哉!然術家幽其事,道法秘其師。術泄則事多疑,師顯則妙理散。願且勿宣臣之意也。

1.古代亦寫作“崑崙”。崑崙山。在新疆西藏之間,西接帕米爾高原,東延入青海境內。勢極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達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話傳說,崑崙山上有瑤池、閬苑、增城、縣圃等仙境。

《莊子?天地》:“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楚辭?離‘騷’》:“邅吾道夫崑崙兮,路修遠以周流。”唐韓愈《雜詩》之三:“崑崙高萬里,歲盡道苦邅。”宋張元幹《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

.古代西方國名。

《書?禹貢》:“織皮,崐崘、析支、渠、搜,西戎即敘。”孔傳:“織皮,‘毛’布。有此四國,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內。”一說此指崑崙山。孔穎達疏引鄭玄曰:“衣皮之民,居此崑崙、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古代泛指中印半島南部及南洋諸島各國或其國人。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溫水》:“闇中大戰,謙之手‘射’陽邁柁工,船敗,崑崙單舸接得陽邁。”唐張籍《崑崙兒》詩:“崑崙家住海中洲,蠻客將來漢地遊。”《舊唐書?南蠻傳?林邑》:“自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爲崑崙。”

.“崑崙奴”的省稱。

唐王維《賀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並師子、崑崙各二。”

.泛指奴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餘德》:“向暮,有兩崑崙捉馬挑燈,迎導以去。”參見“崑崙奴”。

.特指崑崙奴磨勒。

明王錂《‘春’蕪記?說劍》:“你看他乘雲駕霧憑虛走,早把那崑崙秘術來傳受。”清顧彩《髯樵傳》:“‘女’泣如雨,訴失身狀,願公爲崑崙。”參見“崑崙奴”。

.古代稱皮膚黑‘色’的人。

《晉書?后妃傳下?孝武文李太后傳》:“時後爲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崐崘。”《舊五代史?慕容彥超傳》:“嘗冒姓閻氏,體黑麻面,故謂之閻崑崙。”

.指‘玉’制酒器。

唐李商隱《魏侯第東北樓堂書所見成篇》:“鎖香金屈戌,帶酒‘玉’崑崙。”

.酒名。“崑崙觴”的省稱。

唐陸龜‘蒙’《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訶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參見“崑崙觴”。

.道教語。指頭腦。

《雲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黃庭外景經》:“子‘欲’不死修崑崙。”《雲笈七籤》卷十七:“眼爲日月,發爲星辰,眉爲華蓋,頭爲崑崙。”

.臍之別名。

《黃庭內景經?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樑丘子注引《‘玉’緯經》:“臍中爲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極,一名太淵,一名崑崙,一名特樞。”

.山名。在西藏、新疆和青海之間。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

《淮南子?原道訓》:“經紀山川,蹈騰崑崙,排閶闔,淪天‘門’。”高‘誘’注:“崑崙,山名也。在西北,其高萬九千里。”.指漢代汶上明堂的通道。

《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玊帶上黃帝時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爲複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崑崙,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參見“崑崙道”。

.古障塞名、一名崑崙障。西漢置。在今甘肅省安西縣南。爲宜禾都尉治所。

.東晉南朝時指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其膚‘色’較黑。

《南齊書?王琨傳》:“父懌不慧,‘侍’婢生琨,名爲崑崙。”按,崑崙,同“崑崙”。參閱週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崑崙》。

.中國古代泛稱今中印半島南部及南洋諸島以至東非之人爲崑崙。

參閱《太平御覽》卷七八六引三國吳萬震《南州異物志》、卷七八八引竺芝《扶南記》、唐義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

.古島嶼名。亦譯軍屯山。即今越南南部湄公河口外的崑崙島。爲古代海舶往來東西洋必經之地。

《島夷志略》和《星槎勝覽》有專條記述,《鄭和航海圖》亦有此島。

.鍼灸‘穴’位名。位於足部外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之中點凹陷處。

《醫宗金鑑?鍼灸心法要訣?足三陽經總‘穴’名》:“足太陽膀胱經,行足股後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陰’……崑崙,跗陽。”

(8).廣大無垠貌。昆,通“渾”。

漢揚雄《太玄?中》:“崑崙旁薄,思之貞也。”司馬光集註:“昆,音魂;侖,盧昆切。”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元氣崑崙,充滿天地。”

回族具有強健、勇武、好鍛鍊、不畏強暴的民族‘性’格。崇尚武勇是回回民族歷史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幾百年來,這一特點已逐步演進成了回族的民族體育傳統和人文‘精’神之一,至今仍被許多地區的回族羣衆保持並繼續發揚。自古以來,凡回族聚居的地方大都有尚武的習俗。如唐代以來,回族定居的西安,武術習俗未間斷過,過去無論老幼,練武風尚很濃。南方回族也多好武和擅長武術,保持着回族的特‘色’。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的回族更是酷愛武術,世世代代相傳。回族視習武爲“聖行”。回族武術繼承了中華武術的傳統,同時在拳術、器械、對練等方面有獨特的創造。回族武術以崑崙山爲標誌,稱爲“崑崙派”,與少林、武當、峨眉並稱爲中華武術的四大流派。

道教內部‘門’派衆多,因分派標準不同而名稱各異。據學理分有積善派、經典派、符錄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風水,星相)五類。

歷史上還有正一宗(祖師張道陵)、全真南宗(祖師張伯端)、全真北宗(祖師王重陽)、真大宗(祖師張清志)、太一宗(祖師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與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淨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

近現代道教就純宗教方面分之,主要分爲五個派別——積善、經典(妙真道)、丹鼎、符籙、占驗。而最有影響的則是符籙派和丹鼎派,前者主張以符咒等方術治病驅鬼,後者主張鍊金丹求仙,分外丹與內丹二脈。

道教的正式分派,一般認爲是開始於宋、元。道教史上較有影響的有7個大派:

正一道:下面又分有靈寶派、天師道、閣皁宗、閭山派、六壬等。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葷腥,可婚娶生子。其道觀一般被稱作爲“子孫廟”。

全真道:源於鍾離權、呂‘洞’賓的內丹思想,又有南宗和北宗之分。支派很多,如龍‘門’派、遇仙派、淨明派、南無派、隨山派、嵛山派、華山派、清靜派等。

真大道教:金朝時創立,元朝以後逐漸衰微。

太一道:金朝時由衛州〔即今河南淇縣〕人蕭抱珍創立,元末以後逐漸衰微。其教主要崇奉“太一神”。

淨明道:南宋時創建,明朝以後該教逐漸歸入正一道。

上清派及其支派茅山宗

武當派:明代張三丰於湖北均縣武當山創立。供奉真武大帝爲主神。

明朝以後,道教主要分爲正一道和全真道兩大派別,除隱宗妙真道,其他宗派全部歸納到這兩個宗派之下。現在北京的白雲觀藏有《諸真宗派總簿》,所列道派系譜共有八十七派,實際上有些只是系譜的續字,不是獨立一派。(據教內所傳應爲36天教及72地教,總共應108教派。)

第489章 塵埃落定第534章 開天闢地的銀河系聯盟第476章 大勢所趨第424章 第一次對決第566章 炮灰第558章 被欺負了的丁原第515章 入境管理處第541章 裁決、海神、天使三大超級武裝第650章 瑞比的擔憂第500章 星際迷航第679章 下馬威第685章 無,之猜想第636章 光,毀滅一切的光芒第567章 太空遭遇戰第509章 小東西——哈巴第381章 斬首行動第747章 你們給我小心點第59章 天津衛戰事(三)第598章 大炮打蚊子第78章 一招第633章 裁決再現第669章 投降就是那麼容易第32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717章 被南宮嘯天抓到的苦力第68章 戴罪立功第92章 破陣第734章 迎接元華特使第442章 兩個機要秘書第503章 蔚藍之旅第561章 歷史的選擇第484章 宇宙大航海時代的來臨第494章 地球聯邦政府決議提案第14章 凌家危急第591章 父子深談第646章 擊殺米拉戰將第361章 小表弟VS臭蟲第70章 李少白論戰第738章 看好戲的傢伙第655章 蔚藍VS伊斯卡第559章 秦風的徒弟第677章 對話(一)第331章 喜慶2第690章 聖域來人第395章 好大一艘航母啊第23章 平安回家第110章 《聖陽童子神功》(一)第114章 離開第109章 面試成功第717章 被南宮嘯天抓到的苦力第27章 北斗五星君第463章 翔龍——發射升空的核導彈第498章 地球,向宇宙進軍第658章 最後的決議第689章 茉莉小妞第41章 埋伏第751章 不是黑洞的黑洞第632章 活還是滅族?第713章 咫尺天涯第79章 使詐第692章 長大了第714章 震動吧,聖蒂羅第43章 血手第631章 秘密潛入第414章 滅第107章 細菌第625章 翔龍在天第433章 紫晶風暴第423章 八歧大神?八歧大蛇?第123章 衆臣猜測第700章 女王加冕儀式(中)第671章 龍來了第560章 風平浪靜第121章 傳聲筒第346章 半截蟑螂第723章 踏入回程的倒計時牆子嶺第649章 滅亡之前奏第521章 小九九第738章 看好戲的傢伙第364章 見藍冰凝父母了第45章 守城第652章 時空星域大戰第407章 倍受煎熬的小野雄一第588章 對攻第106章 我要當義工第331章 喜慶2第506章 三色能量攻擊第71章 男人是不能說不行的!第658章 最後的決議第330章 喜慶第64章 突圍第97章 犯中華者雖遠必誅第539章 炎國王、南議長第688章 亂神星域第589章 來自瑞比的挑戰第484章 宇宙大航海時代的來臨第47章 進勳儀式第664章 夜斕VS暗夜琉璃(下)第21章 千里走單騎只爲佳人笑(七)第415章 獵獸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