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血染午門,錦衣衛逞兇

黎明時候,崇禎照例起牀很早,在乾清宮院中拜了天,回到暖閣中吃了一碗燕窩湯,便趕快乘輦上朝。這時天還沒有大亮,曙色開始照射在巍峨宮殿的黃琉璃瓦上。一層層的光暈,將紫禁城籠罩起來,外表金碧輝煌的,十分的華麗。這讓崇禎的精神,稍微振奮了一點,他認爲今天是個不錯的兆頭。

今天是常朝,比每天“御門決事”的儀制隆重。早在五更之前,六隻大象就已經由錦衣官,押着身穿綵衣的象奴,從宣武門內西城根的象房牽到,在午門前的御道兩側悠閒地走動着。水桶大小的象腿,重重的踏在地上,發出打鼓一樣的響聲。

午門上二通鼓響過之後,六隻大象自動地走到午門的前邊,站好自己位置,每一對左右相同,同錦衣旗校一起肅立不動。六頭大象龐大的身軀,給人非常震撼而肅穆的感覺,無論是誰經過這裡,都無法不看上一眼。這就是萬人敬仰的天子的威儀所在。

三通鼓響過以後,午門的左右偏門掖門一齊打開了。中門是御道,平時是不開的。一隊隊的錦衣將軍、校尉和旗手走進午門,在內金水橋南邊,夾着御道,分兩行整齊排列,肅立不動。校尉手執儀仗,旗手專執旗幟,錦衣將軍則手持長戟。

要是仔細看的話,可能會發現,在這些錦衣校尉的腰間,還懸掛有腰刀。按照規格,任何人在紫禁城裡面,都是不許攜帶武器的。這些錦衣校尉之所以攜帶彎刀,完全是因爲前幾天發生的一些突發事件,讓崇禎感覺不安,於是下令外圍的錦衣校尉,可以攜帶武器,以策安全。

這個突發事件,乃是一羣的老百姓,大部分是來自北直隸難民,他們在京城裡面,實在是生活不下去了,於是就想到來找皇帝。在他們的心目中,皇帝就是救世主,只要皇帝願意,隨時都可以拯救他們。他們找了幾個文化人,寫了一份奏章,闡述自己的苦楚,希望崇禎解救他們。

但是,崇禎對於這些老百姓,是從來都不屑一顧的。聽說了情況以後,他連這些難民的奏章,都沒有看一眼,就下令將這些“刁民”都全部驅逐出京。結果,執行法令的錦衣衛,和那些難民,發生了衝突,死了好些的難民。

後來錦衣衛擔心事情鬧大,引發京城裡面的動亂,只好暫時將此事按下去。不過,此事已經激起很多難民的仇恨,來自各地的難民,都聚集在皇城的附近,人數有十幾萬之衆。錦衣衛擔心引發更大的動亂,於是要求在紫禁城加強警戒,崇禎皇帝自然是答應了。

在錦衣衛部署完畢以後,同時擔任儀仗的一羣太監從宮中出來,在丹墀下邊排班站定。班尾是兩對仗馬,金鞍、金鐙、黃絲轡頭、赤金嚼環,整齊而肅穆。天家的威嚴,就是在這每一個細節中,一寸一寸的表現出來的。

儘管崇禎在上朝前總是乘輦,從不騎馬,但是四匹漂亮而馴順的御馬,總是在三六九上朝前按時牽到伺候,成爲儀仗的組成部分。另外四個太監拿紫檀木雕花馬凳,以備皇帝上馬時踏腳,站在仗馬旁邊。夾着丹陛左右,肅立着兩行扈駕侍朝的錦衣將軍,穿鐵甲,佩弓、矢、刀、劍,戴紅纓鐵盔帽,這就是著名的“大漢將軍”了。

又過片刻,午門上鐘聲響了。文武百官匆匆地從朝房中走出,從左右掖門人內。他們的隊伍非常的齊整,而且非常的安靜,沒有誰敢發出任何多餘的聲音。當最後一個官員進去以後,一對一對大象都把鼻子互相搭起來,不許再有人隨便進去。

文武百官到了皇極門外,按照文東武西,再按照衙門和品級區別,排成兩班,恭立在丹墀之上,等候皇帝陛下的到來。四個御史官分班面向北立,負責糾儀。他們的眼光,就好像是毒蛇一樣,盯着周圍的所有人。只要有人有任何出軌的動作,都會被他們毫不留情的記錄在案,然後報告崇禎皇帝處理。

“皇上!”

“皇上!”

“我們要見皇上!”

當文武百官在五更入朝的時候,一千多北直隸土民由二十幾位老人率領,來到長安右門外邊。他們絕大部分是被戰爭毀掉家園的中小地主,一般的普通老百姓,是沒有要求見皇帝的膽量的。但是,他們所代表的利益大大超出了他們所屬的階級,也反映了農民、中小商人和手工業主的利益。

如果說,當初張準在北直隸,使用手段拉攏了一批人,那麼,眼前的這批人,就是不肯接受張準拉攏的。他們依然是忠於朝廷的,他們依然是相信朝廷的,他們依然是擁護崇禎皇帝的。他們選擇了到京師來避難,而不是選擇到山東去避難,這已經充分的表明了他們的立場。

昨天上午,他們見到了皇上的御批,使他們大爲失望。他們這一羣老人當即又寫了一封痛陳苦情的奏本,送往通政司。通政司因皇上已有旨叫他們“毋庸逗留”京城,且見奏本中有些話說得過於激切,不肯收下。他們不管如何懇求,都無用處。他們無奈,便趁着今天是常朝的日子,頭頂奏本,試圖“伏闕上書”。

古代的所謂闕就是宮門。拿明朝說,就是午門。耳熟能詳的推出午門斬首,就是這個午門了。但如今老百姓向皇帝“伏闕上書”,不要說見不到午門,連承天門也無法走近。他們只能跪伏在長安右門以外,遠遠的看着宮城的方向,期盼皇帝可以有千里眼,順風耳,聽到他們的呼喊。

明代的文武官員多住西城,從長安右門人朝。百姓們都希望有哪位內閣輔臣、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或哪位尚書、侍郎大人憐念小民,收下他們的奏本帶進宮去,呈給皇上,誰知守門的錦衣官兵壓根兒不許他們走近長安右門,用水火棍和刀、劍將他們趕散。一見大官來到,把他們趕得更遠。

長安右門外有一座登聞鼓院,小廳三間向東,旁有一小樓懸鼓,有科、道官員在此輪流值日。按照明朝法律規定:百姓有冤,該管的衙門不替申理,通政司又不爲轉達,百姓一擊登聞鼓,值日官員就得如實上報皇帝。但是今天,登聞鼓院附近站立的錦衣旗校特別多,一個個如狼似虎,打得百姓們不能走近。

這些可憐的百姓們見長安右門不行,就從棋盤街轉過大明門,來到長安左門。在這裡,他們遇到的情形一樣。有些老人已經完全絕望,但有些老人仍不死心。他們率領大家避開中間的路,跪得離東長安門稍遠一點,見從東城上朝的官員過盡,只好懇求守門的錦衣官員收下他們的奏本送進宮中。

錦衣官員當然不會幹這樣的事情,自然是一通的斥罵,然後將奏章接過來,全部撕碎。沒辦法,那些可憐的百姓,只好在地上長跪不起。他們想,就這樣跪下去,遲早會有人憐憫他們,將他們“伏闕上書”的事上奏皇帝。只要皇帝知道了,他們一定會得到妥善的處理的。

他們跪得很亂,跪得很急。有人過於飢餓,幾天都沒有吃過飽飯了,跪不穩,倒了下去,軟綿綿的躺在地上。有人身體虛弱得很,發出含糊不清的聲音,彷彿隨時都會昏厥過去。還有的人跪在地上,嘴巴里唸唸有詞,誰也聽不到他是在嘮叨什麼。

在紫禁城內,文武百官排班站定以後,有一個太監走出皇極門,手中拿一把黃絲靜鞭,鞭身一丈三尺,梢長三尺,闊有三寸,用蠟漬過,安着一尺長的朱漆木柄,上刻龍頭,塗以金漆。他走至丹墀一角站定,揮起靜鞭在空中盤旋幾下,用力一抽。鞭聲清脆,響徹雲霄。連着揮響三次,太監收起靜鞭,走下丹墀站定。於是,午門內寂靜無聲,儀仗森森,氣象肅穆。

過了片刻,內官傳呼“駕到!”崇禎頭戴翼善冠,身穿圓領繡龍黃羅袍,面帶憂容,在一大羣服飾華美的太監們的簇擁中乘輦出來。由翰林、中書、科、道各四人組成的導駕官員,從皇極門導駕而出,步步後退,將龍輦導向御座。文武百官躬身低頭,不敢仰視。

崇禎下了輦,升入御座。這御座在當時俗稱金臺。在他的面前是一張有黃緞繡龍圍嶂的御案。離御案三尺遠有一道朱漆小欄杆,以防某一個官員正跪在地上奏事時突然撲近御座行刺。

當崇須坐下以後,有三個太監,一人擎着黃緞傘蓋,兩人擎着兩把黃羅扇,從東西兩邊陛下上來,站在崇禎背後。他們將黃傘蓋擎在御座上邊,那兩把黃羅扇交叉着擎在他的身後,警惕地保衛着他的安全。如果看見哪一個臣工在御案前奏事時妄想行刺,兩個執黃羅扇的太監只須手一動,一道鐵線圈會自動落下,從扇柄上露出利刃。

原來還有九個錦衣力士手執五把傘蓋和四把團扇,立在御座背後和左右。後來因爲皇帝對錦衣力士也不放心,叫他們都立在丹陛下邊。在“金臺”背後和左右侍立的,如今只有最親信的各種執事太監了。以打倒魏閹起家的崇禎皇帝,現在對太監的信任,還在昔日的哥哥天啓皇帝之上,真是莫大的諷刺。

等崇禎整理完畢自己的衣裳,儀表堂堂、聲音洪亮的鴻腫寺官便高唱一聲:“人班行禮!”隨即文武百官面向金臺,依照鴻臚寺官的唱贊,有節奏地行了一拜三叩頭的常朝禮,然後分班侍立。

一位糾儀御史跪下奏道:“今有戶部主事張志發,平身起立時將笏落地,事屬失儀,合當拿問。請旨!”

崇禎因昨夜幾乎通宵未眠,精神疲倦,只低聲說了一兩句話,羣臣都未聽清。一位容貌豐秀、身穿圓領紅羅朝服,藍色鸚鵡補子,腰束鑲金帶,專管上朝傳宣的隨堂太監,從御座旁向前走出幾步,像女人的聲音一般,朗朗傳旨:“皇上口諭:姑念他事出無心,不必拿問;着即罰俸三月,以示薄懲。謝恩!”

不知道爲什麼,崇禎手足浮動,似乎十分焦急,心不在焉地看見一位年約六十多歲的老臣從班中踉蹌走出,匍匐跪下,顫聲奏道:“微臣朝班失儀,罪該萬死。蒙陛下天恩浩蕩,不加嚴罰,使微臣生死難報,敬謹叩謝皇恩!”然後他流着淚,顫聲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人,自然就是那個倒黴的戶部主事了。其實,以他的年紀,這麼一本正經的行禮,的確是有點難爲他了。在體力不濟的情況下,手板落在地上,是完全可以原諒的。然而,他最終還是遭受了三個月的罰俸。要是在別的時候,罰俸沒什麼大不了的,戶部主事撈錢的辦法多的是,可是現在……難啊!

漕運被切斷了,江南的錢糧無法運送過來,京城裡面的糧食,已經非常的緊張。物資緊缺,自然導致物價飛漲。昨天的物價,一兩銀子,只能買到三四十斤的糧食了。這幾乎等於一石糧食需要四兩甚至是五兩的銀子了。而在以前的豐年,一石糧食,不過是五錢銀子而已。現在的糧食價格,足足是以前的十倍啊!這不能不令人不寒而慄。

兵部郎中史可法也在人羣裡面,看到這個可憐的老頭,因爲這個小小的失誤,就被罰俸三個月,情不自禁的微微嘆息一聲。以前,在國運沒有那麼暗淡的時候,崇禎皇帝對於這樣的小事,是根本不屑一顧的,揮揮手就過去了。然而,今天卻罰俸三個月。

這算什麼呢?算是通過這樣的小事,展示皇權至高無上的存在嗎?隨着國運的暗淡,崇禎皇帝在某些小節上,是越來越斤斤計較了。對於一個大國的皇帝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啊!國家大事無能爲力,專門在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下功夫,這是一個皇帝應該做的嗎?

崇禎當然不會知道史可法內心的感慨,他仍然有點心不在焉的,臉上除原來的憂鬱神色外,沒有別的表情。當張志發謝恩站起來的時候,崇禎的眼光正在向左邊文臣班中掃去,好像是要在人羣裡發現什麼特別有趣的事情似的。

“啓奏皇帝陛下……”

一位鴻臚寺官跪到崇禎的面前,向他啓奏今日在午門外謝恩和叩辭的文武官員姓名和人數,同時一個隨侍太監將一張紅紙名單展開,放在御案上。

崇禎僅僅向名單掃了一眼,又向午門外望了一下。因爲距離午門遠,他只看見左右兩邊門洞外都跪伏着人。至於那些是什麼人,崇禎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隨之,他輕輕的揮揮手。

鴻臚寺官隨即起身,退了幾步,纔敢轉過身,面向午門高呼:“午門外謝恩叩辭官員行禮!”

當午門外的文武官員們正在依照另一個鴻臚寺官的唱贊,遙遙地向崇禎行五拜三叩頭禮時,崇禎又向午門外望一眼,跟着擡起頭來,望了望午門的城頭和高樓。他忽然發現,原本還算明媚的天氣,突然間暗雲低沉,跟着雷聲不住,感覺好像是要下雨了。

崇禎忽然又重複了經常在心頭和夢中泛起的渺茫希望:要是楊嗣昌能夠成功將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皇太極、張準等人都全部拿獲解京,他率領太子和諸皇子登上午門“受俘”,該有多好!只可惜,這些全部都是幻覺,連他自己都不相信的幻覺。

又是照例地五府、六部等衙門官跪奏例行公事,崇禎都不大在意。都是例行的規矩,沒有任何的意義。忽然間,崇禎聽見從遠處隱隱約約地傳過來嘈雜的人聲,這在承天門附近是極其稀有的現象。他猜到定是那北直隸來的“無知愚民”不肯離去,不禁皺皺眉頭,心中怒恨,暗暗的想道:“他們竟敢抗旨,仍在京師逗留!”

崇禎沒有忘記要臣民們看他是“堯、舜之君”,是中興之主,所以,他忍着心中怒氣,將戶部尚書和傳郎們叫到面前,帶着悲天憫人的神色,慢慢的說道:“朕一向愛百姓猶如赤子。有些州、縣災情實在太重的,你們斟酌情形,錢糧是否應該減免,詳議奏聞。”

這時候,剛好隨着一陣南風,東長安門的隱約人聲繼續傳來。原來,那些跪了很久的民衆,情緒有些激動,有人的聲音就大了很多。崇禎皺皺眉頭,忍不住明知故問的說道:“這外邊的人聲可是上書的百姓麼?”

跪在地上的戶部尚書侯恂擡頭奏道:“皇上明鑑!他們乃是北直隸的百姓父老,因災情慘重,韃子肆虐,徵派不止,來京城籲懇天恩,豁免徵派,火速賑濟。要是能夠儘快的驅除建虜,讓他們回去自己的家鄉,那就更好了。”

在場的其他大臣,內心頓時一下揪起來,都暗中打量着崇禎的臉色,同時,又暗暗的爲侯恂擔心。這個侯恂,還真是個茅坑脾氣,哪壺不開提哪壺。皇上最忌諱的就是有人提起韃子什麼時候才能離開的事情了,你居然悍然提出,這不是故意要皇帝的好看嗎?皇上能饒得了你纔怪!

果然,聽到侯恂的說話,崇禎又一次將眉頭皺起,沉默片刻,對站在身旁的一個太監說:“你去口傳聖旨:百姓們所奏的,朕已知道了。朕深知百姓疾苦,決不許地方官再事徵派。至於賑濟的事,已有旨着各有司衙門從速料理,不得遲誤。叫百姓們速回原籍,不許逗留京師,滋生事端,致幹法紀,辜負朕天覆地載之恩。”

他隨即叫五府、九卿、科、道官來到面前,仔細的吩咐一番。霎時間,被叫的朝臣們在御案前的小欄杆外跪了一片,連輕聲的咳嗽也沒有。崇禎的臉色格外冷峻,充滿怒氣,眉宇間殺氣騰騰。衆文武官深知他喜怒無常,都把頭低下去,等候着不測風雲。有些膽小的朝臣,不禁小腿肚輕輕打戰。

這時候,天色已經大亮,烏雲比黎明前那一陣更濃,更低,壓着五鳳樓脊。大殿內的所有人,除了崇禎之外,每個人的心情,都好像是外面的天氣一樣壓抑。侯恂提到了最難堪也是最尷尬的問題,那就是韃子到底什麼時候退走。然而,在場的每個人,沒有一個人敢回答,即使崇禎皇帝也不能。

冷場片刻,崇禎正要退朝,忽然遠處的人聲更嘈雜了,而且還夾雜着哭聲。他大爲生氣,眼睛一瞪,厲聲喝道:“錦衣衛使在哪裡?你們是幹什麼吃的?”

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副指揮使吳孟明立刻從武臣班中走出,跪到他的面前。兩人感覺到崇禎的怒氣,心底下也是一團的怒火,那些不知好歹的刁民,一會兒就要他們的好看。

崇禎先向羣臣們感慨地說:“朕自登極以來,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總是以堯、舜之心爲心,務使仁德被於四海。只因國事機隉,朕宵衣旰食,總想使天下早見太平,百姓們早登徵席。今日賦稅科派較重,實非得已。不想百姓們只看眼前一時之苦,不能替朕的萬世江山着想。”

微微頓了頓,崇禎轉向駱養性,不動聲色的說:“你去瞧瞧,好生曉諭百姓,不得吵鬧。倘若仍敢故違,統統拿了!”

其他的大臣,都急忙將腦袋跪得更低了,以免讓皇帝察覺到自己的神色不對。其實,在場的大臣,都很清楚,崇禎前面那些,都是廢話,只有最後的四個字,纔是重點,那就是統統拿了。那些老百姓落在錦衣衛的手裡,還能有什麼結果?能活下來就算是萬幸了。

“遵旨!”

駱養性深沉的回答。

有些大臣聽到這個回答,都情不自禁的微微一震。駱養性捱了崇禎的訓斥,那些鬧事的百姓,只怕是要血染午門外了。嗯,他們距離午門還有一段距離,無論錦衣衛如何的殺戮,都不會讓崇禎知道的,這已經是錦衣衛辦事的慣例了。

可憐那些使皇帝生氣的一千多百姓代表,從天不明就“伏闕上書,跪懇天恩”,跪過長安右門又跪長安左門,得不到一位大臣的憐憫,收下他們的奏本送到皇帝面前。他們只能望見外金水橋和橋前華表,連承天門也不能完全望見。

上朝時,他們聽見了隱約的靜鞭三響,隨後就一切寂靜。好像紫禁城是一個極深的海,而他們遠遠地隔在海外。長安門、承天門、端門和午門,每道門是一道隔斷海岸的大山,使人望而生畏,無法越過。而在他們的身邊,卻有虎視眈眈的錦衣校尉,監視着他們的一舉一動。

有些人雙腿跪得麻木,膝蓋疼痛。有些人只好坐下,但多數人仍在跪着。有的人想着家鄉慘狀,呼天無門,在絕望中默默流淚。過路人愈聚愈多,在他們的背後圍了幾百人,有的完全是看熱鬧,有的深抱同情,不斷地竊竊私語。幾次因守衛長安左門的錦衣旗校要驅散衆人,發生爭吵。

突然,一個太監走出,用尖聲高叫:“有旨!”所有坐着的趕快跪下,連那些看熱鬧的人們因躲避不及,也慌忙跟着跪下。太監口傳了“聖旨”以後,轉身便走。百姓們有的跪在後邊,心中驚慌,並未聽清“聖旨”內容,只聽清“欽此”便完了。但多數人是聽清了的,等太監一走,不禁失聲痛哭。

錦衣旗校害怕百姓們沖人長安左門,揚起棍子和刀劍將衆人向後驅趕。站在遠處觀看的京城市民,平日看慣錦衣旗校們隨便行兇打人和抓人,一面亂叫着“打人了!打人了!”一面四散奔逃,使得東長安街上登時大亂,商店紛紛關門。恰巧巡城御史帶着兵馬司的一隊兵丁來到,將驚慌失措、悲憤絕望的上書百姓們驅趕到正陽門外。

錦衣衛副指揮使吳孟明走出東長安門時,“伏闕上書”的百姓已經被驅散了,地上留下了幾隻破鞋和撕碎的奏本。他命令一位錦衣衛指揮同知,率領錦衣旗校,會同五城兵馬司務須將來京上書的北直隸、山西、陝西、山東等百姓驅逐出內外兩城。總之,只要不是京城人士,都全部攆走。

有些人試圖反抗,結果,立刻就遭受到了錦衣校尉的毒手。一把把的彎刀,一根根的鐵棍,還有一條條的鞭子,就這樣向手無寸鐵的百姓身上招呼。錦衣衛殺人,哪裡會手下留情?一會兒的功夫,過半的百姓都被打死了,其他的也是傷痕累累。地上一片的血泊,就好像是被韃子屠殺過一樣。

只有少數人見機不妙,急匆匆的逃了出來。他們在城外聚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如何是好。顯然,崇禎皇帝是拋棄他們了,他們再也不可能寄希望於朝廷了。天大地大,哪裡纔是他們的容身之所?

“我們去找張準!”

“我們去找張準!”

“我們去找張準!”

忽然間,稀疏的人羣裡面,迸發出此起彼伏的聲音。

這個聲音,越來越宏亮,越來越震盪,彷彿可以蓋住天上的雷聲。

“噴嚏!”

遠在天津衛的張準,情不自禁的打了一個狠狠的噴嚏。

“誰在背後罵我呢?”

張準滿臉的狐疑。

第325章 我要讓你們知道,這死字是怎麼寫的!第493章 不怕神一樣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第503章 安東衛有騷亂?第1001章 咱們和你拼的就是人命!第699章 明明有大米飯,偏要搶窩窩頭!有病!第646章 比刺蝟還厲害的是箭豬第974章 雜牌軍團的作用第622章 撈到了船,還撈到了人,滿載而歸第122章 換人,礦產,糧食第135章 紅娘子出來了!第509章 一個人頭贖罪,兩個人頭立功第362章 雙方的底牌都亮出來了第194章 直接打靈山衛城,抓破他的卵蛋第362章 雙方的底牌都亮出來了第180章 講課,壞血病,談判,城市規劃第947章 皇太極!出來投降!第668章 槍槍見血,刀刀到肉!第314章 敵人有增援!跳幫作戰!第713章 一不小心又顯擺了第402章 張準是騎着一條龍過來的……第524章 我的柔情你不懂第999章 黑暗中的碰撞,實力的較量第527章 姐妹同心,其利斷金第856章 明月清風一杯酒第483章 黃縣,一戰成名第225章 有韃子的奸細混進了鰲山城?第1040章 針尖對麥芒,勢均力敵(1)第711章 要的是技術,不是小聰明第414章 夜幕降臨第1011章 虎賁軍正式在日本登陸!(1)第1033章 卞玉京要去做老師了第381章 西天佛祖,太上三清,自己的父母親,都沒有張準親!第232章 名副其實的死衚衕第97章 這個人間尤物只能看不能吃第801章 這是背後拿鞭子抽我呢第578章 捆起來!扔海里!不怕死的繼續!第417章 哨兵是死神的代名詞第477章 太陰險了第533章 大都督到底有多“大”?第252章 哥哥罵妹妹賤貨第387章 高弘圖?抓!第54章 來了一羣帶火槍的海盜第259章 擴建船塢,造船!第544章 當真是人不如鳥嗎?第55章 萬一你們是壞人怎麼辦?第847章 蒙古騎兵出城反擊!第542章 毒不死?禁錮她!第213章 告別處男的前奏曲第680章 你在岸上,我在水裡,你來咬我啊!第509章 一個人頭贖罪,兩個人頭立功第89章 讓火銃上刺刀第85章 快快快!不要像個老太太!第1020章 拿下廣島(2)第673章 皇太極準備退路第417章 哨兵是死神的代名詞第999章 黑暗中的碰撞,實力的較量第550章 決心打造信鴿通信系統第1006章 用軍事手段解決後宮問題第151章 你是壞蛋!你想佔別人的便宜!第398章 再見紅娘子第882章 洪承疇要先禮後兵第79章 鋼鐵生產要兼顧數量和質量第924章 哈喇慎和土默特大獻殷勤(上)第813章 又有敵人艦隊到來!第712章 殺人滅口有擔當!第11章 只練一招:刺!第691章 重炮鉅艦的年代!第185章 閱兵式,宴請老人第477章 太陰險了第703章 李璉的小小插曲第906章 大金國的高層會議(上)第537章 在滄州和韃子野戰?第336章 絕對不要上張準的當!第936章 毀掉廣島!(中)第809章 主力對主力,大家都不是省油的燈!第560章 韃子出動了!第974章 雜牌軍團的作用第245章 狙擊手冒出了冷汗……第320章 關門打狗第259章 擴建船塢,造船!第1036章 有關國號的問題第700章 崇禎哪一點比我強?第491章 第二梯隊第125章 炸開夏河城第37章 當綿羊變成獅子第800章 盧象升去朝鮮,誰去日本?第990章 都督大人到來釜山港第438章 徹底打斷倭寇的脊樑骨!第225章 有韃子的奸細混進了鰲山城?第91章 膛線的問題,如何解決?第240章 來到雄崖所第761章 從此以後,韃子再也不是打不死的小強第482章 韃子源源不斷送戰馬第236章 弓箭手對狙擊手!第850章 晴秋試馬,彈弓落葉第449章 張慎言的禮物第911章 漢軍旗的未來去向第858章 目標!佐渡島!第283章 還俗第508章 叛軍的心亂糟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