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過黃河,入新鄉城

棚子外,江風凌冽,吹動着蘆葦,如同海潮一樣,發出陣陣的洶涌聲浪。

吳歡看着在烤着的魚,想着這時候黃河應該漲潮了吧,明天應該把蘆葦船紮好,是白天過黃河,還是晚上過黃河?

吳歡權衡一下,準備在日落時分過黃河。

白天過黃河很容易被兩岸的人看到,晚上又看不到黃河上情況,如果被流冰撞到了,那就麻煩了!

早上太冷,黃河河面很大一部分被凍結,根本就不能過河,即不能下河,也上不了岸。

而日落的時候黃河上浮冰基本化完,視野也比較好,就算被人看到,也可以利用夜幕遠遁。

第二天一早,吳歡喝了那個大鯉魚的魚頭湯之後,就開扎蘆葦船。

說是船,其實是蘆葦筏,用6根,1米3左右長竹子,樹幹,6根0.6米左右的短樹幹,把他們做成板條箱的樣子,底部用一根長樹幹連接在一起,然後往裡面填蘆葦。

這樣做有幾個好處,第一這樣操作,很簡單隻要上下兩頭的長杆綁緊,蘆葦就不會跑。第二是有效載荷高,可以讓吳歡離開水面。

吳歡忙到下午,才把蘆葦筏弄好。不過他幹了一件蠢事,他是在宿營地扎的蘆葦筏,那裡離河面相當的遠,他花了大力氣才把蘆葦筏搬運到河水邊。因爲蘆葦筏拉過,在蘆葦蕩留下一道非常明顯的路來。

吳歡把揹包,武器,竹竿都放上蘆葦筏,自己也睡在上面,等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就渡河。

一隊唐軍巡邏過來,看到蘆葦蕩中有個洞,還有一條長長的拖船隻留下的痕跡。

隊正看到這個情況,以爲是竇建德那邊派來的奸細,自己只帶來50來人,搜索這樣大的蘆葦蕩,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直接命令士兵在上風位點火,燒了蘆葦蕩。

火起了,這時候的蘆葦非常的乾燥,加上江風凌烈,一時間就成了滔天大火,飛快的吞噬着它面前的所有東西。

吳歡躺在蘆葦筏上,等待時間,他聞到火燒的味道,立刻亡魂大冒,顧不得其他,立刻站起來,使勁的撐着蘆葦筏朝河中間行去。

大風催動火燒勢,飛快的蔓延着。吳歡只能使勁的把蘆葦朝河中心劃去,在確定火燒不到自己的位置,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一個唐軍眼尖,對隊正說道:“隊正,那個人好像是秦王下令要通緝的人!”

隊正有些狐疑的問道:“他不是奸細,是秦王要通緝的人?”

唐軍說道:“身高符合,揹包符合,還有他是用蘆葦渡江的,很可能是等夜裡渡到對面的。如果是對方的奸細,爲什麼不用船?”

隊正惱怒的說道:“就你聰明。我們沒有看見什麼通緝犯,我燒蘆葦趕跑了一個奸細,你知道了沒有?”

唐軍:“知道了!”

隊正對其他唐軍問道“你們呢?”

其他的唐軍也跟着喊知道:“知道了!”

隊正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吳歡在黃河中間,看看天色,又看看對岸的情況,沒有發現竇建德的巡邏軍隊,於是拼命把蘆葦筏撐到對面的蘆葦蕩,希望竇建德的軍隊沒有發現自己。

吳歡上了堤壩,沒有發現有巡邏部隊,迅速朝田野深處走去。

吳歡知道左邊是巍巍太行山,右邊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

怎麼走,這他來說,是一個非常難的選擇,山區容易藏身,也容易遇到危險。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的剪徑蟊賊應該不在少數。

在大平原行走,避不開的是官府。在歷史書上,竇建德的名聲還可以,想來治下應該不會太混亂,可以冒險一下。

吳歡在平原上依舊晝伏夜行,白天找樹林睡覺,晚上趕路。但吳歡知道自己兩條腿走到唐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定要弄一匹馬,才能儘快走趕到唐山。

吳歡來到新鄉城,看到來來往往的人,臉上都洋溢着笑容,在城門口遲疑了一下。這真是一道河,河兩岸是兩個天地。

守門的一個老衙役看到吳歡的模樣問道:“後生,你是黃河那邊過來的吧?”

吳歡點點頭。

老衙役:“那你有去處麼?”

吳歡想想說道:“渤海郡!”

老衙役問道:“去渤海郡做什麼?”

吳歡遲疑一下想到,渤海郡有一支吳姓的望族,於是說道:“去渤海吳家,認祖歸宗!”

老衙役又問道:“郎君你的姓名!”

吳歡決定不用化名,只接報上自己的名字:“吳歡!”

老衙役:“那郎君是哪裡人士?”

吳歡:“烏傷!”

老衙役:“烏傷?”

吳歡:“烏傷,也叫東陽郡,這幾年老是換名,讓我無所適從,老者莫要見怪!”

老衙役:“東陽郡?那不是過長江了?那邊四處戰亂,這路不好走啊!”

吳歡嘆了一口氣:“誰說不是?你看我臉上這道疤就是路上留下的。”

老衙役說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傷疤並不礙事。來!來,付22文錢,2文進城費,20文文牒費。”

吳歡拿出錢來問道:“這文牒?”

老衙役說道:“這是通關文牒,從新鄉到滄州的文書,對了後生,現在已經沒有渤海郡了。”

吳歡又取了3文錢說道:“多謝,這點錢算是茶錢,對了,問一句,這騾馬市在哪裡?我想買匹馬代步!”

老衙役指指城門說道:“進去就可以看見!後生,休怪老夫多嘴,如果代步的話,最好買匹驢,或者騾馬代步。這馬匹四處戰亂,還是別買的好!”

吳歡點點頭說道:“多謝老者。”

老衙役看吳歡離去,對身邊的文書說道:“一看就知道是個大家出身的子弟,可惜了,臉上那道疤太刺眼了。”

文書說道:“可不是麼?吳歡?這名字好熟啊!可惜想不起來哪裡聽到過!”

吳歡本來想買匹馬,聽到老衙役的話,也就放棄了,不過,到幽州地界的時候,一定要馬,否則,怎麼逃命?現在去買騾馬?走了一個晚上,非常的累了,找個客棧住下來休息一下,修整一下才是最重要的。

第92章被窩裡多了個小姑娘第584章老婆前夫來了第306章李家兄弟第739章遠超預料的成交額第38章賣和送的藝術第536章說服輔公佑第437章第478章周之翎的要求第536章說服輔公佑第3章蘭若寺惡鬼第308章李淵的牡丹花第662章你自焚,他們會被自焚!第38章賣和送的藝術第72章客棧的殺戮第194章結拜兄弟第422章忍!新賬舊賬一起算第524章偷得浮生半日閒第538章 真小氣!就這點東西?第150章出鐵第518章阿茲特克人都是隱形富豪第779章王峙的擔心第472章和王朔談心第184章裴世矩的奏對第625章大嶼山第165章複雜的婚姻第316章無奈的婚姻和槍支第382章鐵路與開墾軍團第361章平陽公主的女兒態第761章韓孝基的故地重遊第477章蕭太后城蕭楊氏第374章深不見底第761章韓孝基的故地重遊第723章賣了多少錢第265章來了糟心事第93章宋御史的兜底第370章遼東的水利工程第355章被趕跑的李世民第115章對軍醫們的敲打第626章這瀋陽王野心不小啊!第750章李唐的反應第393章參觀印刷廠第676章佈局地中海第22章射腿,攻心第367章吳歡的位置第105章千夫長薛安梟首示衆第42章趕鴨子上架第51章爸爸?義父!第355章200萬貫第297章虯髯客的目的第505章把杜伏威扔到大琉球第191章把他吃窮第781章王夔的遐思第660章不留後患第315章博陵崔家的手筆第719章柴紹眼中的戰爭第746章突利的沒有選擇的選擇第302章報復和孫老頭第49章匠作營第705章金融攻勢第535章 坦誠相待第426章撲賣第84章棉紡的方略第350 章盧遂的鬱悶第591章不是協商第136章投效和不斷變化的計劃第284章遼陽城初戰第161章找刺史賣鋼錠第443章瑪瑙灘第719章柴紹眼中的戰爭第355章200萬貫第1章別對流星亂許願第358章抓舌頭第81章紛至沓來的提親第417章由太子出征第514章遠航第270章魏徵到來第469章平陽公主的警告第367章吳歡的位置第429章新時代的來臨第333章這是在招大爺第262章都是聰明人第533章栽贓嫁禍第534章杜伏威的酒宴第74章崔府家宴第490章 刺殺閒話第685章紅糖銷售權第648章太極第36章佛堂的消息第665章十年生聚第773章閻立德兄弟第649章戒日王第668章我們送你出境第268章軟趴趴的淵蓋蘇文第234章提前進攻第111章捲入景陵之戰第682章拿港口換第551章你來自哪裡?第359章淡馬錫中轉港第675章三菱刺風波第247章太大使者的長遠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