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世界的最初印象

吳歡雖然沒有進村,卻盯着村子裡看,村子裡情形給他很大的衝擊。這些茅草房,牆面高約2米,算上屋頂最多5米。長6左右,寬不過4米,20多平方米的樣子,裡面什麼情形就不得而知了。

靠近吳歡的茅草房木門打開了,衝出3個孩子,小的2,3歲,大的10多的孩子,光屁股在院子裡追逐。這些孩子大腹便便,四肢細小,肋骨一根根凸顯出來。

一個女人叫罵着出門,在瓦盆裡洗着菜葉,吳歡認識這菜葉,雪裡蕻,是拿來醃菜的。那個女人看上去也只是穿一件打滿補丁,還到處都是洞的衣服。

因爲吳歡居然看到那女子腰間白皙的肉,當然這女子的臉被太陽曬的有點黝黑。這反差很大,讓吳歡一時間接受不了,呆了一下。

吳歡被面前的情景情形驚呆了,畢竟這樣的情況,在那個世界已經幾乎看不見了。失神的時候,一時間忘記非禮勿視。那女人看到吳歡盯着自己看,紅了一下臉,然後對吳歡笑了笑。

吳歡的臉整個紅了,加快腳步離開了,但他記住了這個女人的笑,他來到這個世界第一次看到的笑容。這對他孤寂已久的心很有幫助,於是吳歡決定有機會的話,幫這家人一把。

女子看着吳歡逃一樣的離開,立即笑的直不起腰來,她確定這個公子哥,沒有見過女人。

吳歡走出很遠,看到路邊野草上的露珠,他纔想起現在是11月初,農曆的話也到了10月初,早上已很冷了。他們還在光屁股,女子也只有一件破衣服,說明她家窮的連褲子都沒有。

離佛堂越近,人煙越稠密,吳歡已經避無可避,只能硬着頭皮從村寨中穿過。也不知道什麼原因,這裡的居民看到吳歡的裝束都躲的遠遠的。當然這些百姓的生活,和對自己笑的那個女人差不多,只是年紀大的老人,眼睛裡還多了一絲絕望。

佛堂在江的東岸,而吳歡在西岸。吳歡來到義烏江邊,遠眺佛堂,炊煙環繞,碼頭上人羣熙熙攘攘,各種叫賣聲彼此起伏,距離雖然遠,傳來的聲音還是那樣的親切,濃濃的吳越口音越過千年並沒有多少改變。

現在的義烏江雖然是枯水期,很多沙洲都露出來,但中間的一段還是很深,涉水而過這非常不理智。吳歡上下看看,他看見在他的上游,有渡船在渡人,吳歡連忙往上游走。

佛堂在義烏江邊,是這一帶的商貿中心,江上的船很多,只是這船和吳歡以前見到的木船,幾乎沒有任何區別。想來,這船已經發展到極致了。

吳歡在渡口等船,一起等渡船的老百姓們遠遠的躲在一邊,不敢靠近吳歡。

吳歡看看自己身上的裝束,又聞聞自己身上的氣息,除了熊掌發出的血腥味,就沒有其他特別的東西啊?怎麼這些人都不敢靠近自己呢?

渡船回來了,吳歡上船,那些等渡船的人依舊不敢上船。而撐船的艄公,也不等他們上船就撐船離開岸邊。

吳歡連忙問道:“大伯!他們還沒有上船呢!你怎麼就開船了?”

大伯是義烏一帶對年長者的尊稱。艄公顯然對這個稱呼非常熟悉了,艄公看了眼吳歡繼續撐船說道:“他們不敢上船的,公子!”

吳歡奇怪的問道:“爲什麼?”

梢公見吳歡很有禮貌,而且很平易近人,於是說道:“因爲你是貴人,他們怕衝撞你,給家裡帶去災禍!”

吳歡非常奇怪,然後就笑了起來:“啊!呵呵,我不是貴人啊!我和你一樣是平民老百姓!”

艄公苦笑一下,也不反駁吳歡,因爲他認爲吳歡說的是客套話。不是貴公子,怎麼會用蛟皮做套?不是貴公子,怎麼會穿這樣別緻的衣服?不是貴公子,怎麼會用皮毛做包?

艄公和其他的人一樣,認定了吳歡是一個出來遊玩的貴公子,這種人不是小老百姓能夠招惹的起的。

吳歡見艄公不接話,看到船上有幾個小竹罐,裡面裝着糙米,大豆。於是問道:“大伯,這船費多少啊,怎麼付的?”

艄公:“公子你沒有出過門?”

吳歡搖搖頭:“我第一次出門!”

艄公:“原來如此!公子你是不用付任何東西,那些人,他們有的就抓幾把糙米,有的就給點豆子,什麼都沒有的,就下次給。”

吳歡:“這樣啊,不行,我不能白坐做你的船,這個算是我的船錢,吳歡掏出2個銅板,放在大豆的罐子裡。”

艄公駕船根本就沒有看到吳歡的銅錢,只是說:“使不得,使不得。”

船靠岸,吳歡上了碼頭消失在人羣中。這時上船的人中有個年輕人看到大豆上的銅板,喊道:“老艄頭,今天發財了啊,居然有銅錢,還是兩個。”

艄公:“剛纔有個公子賞的,老漢這輩子沒有見過這樣貴氣的公子。”

那個年輕人:“老艄公你好福氣啊!”

按說銅錢是貨幣,流通量非常大的,怎麼看到兩個銅板就被說好福氣,發財了呢?

從來戰亂最先破壞的就是百姓生計,朝廷和貴族最先收羅的就是鐵器,這不用說,這是製造武器,甲冑之類必需品。其次就是銅錢,軍人要給軍費,要籌集武器糧草。以及高門大閥的囤積,小老百姓基本上看不見多少銅錢。

因爲銅錢奇缺,物品的價格必然暴跌,老百姓不得不以物易物,所以出現用糙米大豆交船資的情況。當然吳歡留下的2個銅錢價值不菲,大約可以換了10多斤糙米。

其實這種情況也只是發生在邊遠的地方,在那些大城市,情況剛好相反。錢財大量聚集,物流不通,糧食短少,造成物價飛漲。

國家行政能力下降,大量不法之徒私下鑄造輕錢,鉛錢,鐵錢,劣幣驅逐良幣,形成惡性循環。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爲戰爭造成物流斷絕,才形成這種畸形的經濟現象。

第267章雙二聚首第614章紅糖衍生品第274章天雷陣陣第449章禮重必有所圖第334章我們燕軍只效忠一個人第410章巨資假釋第800章中計了第787章元堡子上的買賣第495章意外的孩子降生第625章大嶼山第566章絕對不放過一個地567章李元吉和謝叔方第639章被俺老程劫了吧?第720章君士但丁堡第456章棄城第176章和我一起結婚第30章昂貴的宣紙第494章割韭菜的人第400章艱難的選擇第110章 潛出洛陽城第381章做回婦科泰斗第335章詐降第593章長遠圖謀第317章對崔家的待遇第390章虯髯客南下第299章背後致命的一刀第713章無可奈何第625章大嶼山第591章不是協商第294章大忽悠第682章拿港口換第429章新時代的來臨第162章買賣成第559章大琉球的杜伏威第740章暗流涌動第713章無可奈何第96章入住敦義坊第693章攻守同盟第226章千里迢迢投效程家徵第21章貴人,你想要什麼第788章鷹窩堡第546章李世勣遊江都城第369章父子之對第619章計劃生產白糖第57章做客衙門第677章250倍的利真是暴利麼?第326章姐弟的商量第657章紀律與對峙第546章李世勣遊江都城第184章裴世矩的奏對第93章宋御史的兜底第656章曲女城第373章鄉巴佬進城第241章破城之財第711章準備滅高句麗之戰第67章錫店的遭遇第761章韓孝基的故地重遊第389章釜底抽薪第434章小心翼翼的高雅賢第346章第635章趙英蔓的揹包第626章這瀋陽王野心不小啊!第629章給馮盎開個窗第769章瀋陽的主母第755章動員會議第705章金融攻勢第461章參觀中的經濟合作第54章何龜的婚禮第543章唐軍來了第623章你們買不起第518章阿茲特克人都是隱形富豪第128章殺豬準備過大年第373章鄉巴佬進城第684章拍賣中的鬥氣第636章進宿國公府第76章新的目標,穿上棉衣褲第95章進洛陽城第657章紀律與對峙第119章狂懟孫思邈第104章回洛城之戰第80章王菡孃的記憶力第199章臨走前的畫大餅第756章算計不到者死第768章電焊和無線電第425章宴席中的李淵第360章曖昧的樣子第1章別對流星亂許願第707章留一穴與我第330章接何龜第325章破銅爛鐵,有用麼第35章三都鎮第520章王崔氏的野心第68章吳歡的漁事第105章千夫長薛安梟首示衆第452章心動的馮盎地567章李元吉和謝叔方第334章我們燕軍只效忠一個人第212章罵人境界第458章癲狂的平陽公主第593章長遠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