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穫

一隊穿戴的金光閃閃的婦人,提着籃子在田地裡掰玉米棒子的場景,其實很炸人眼球,至少熬夜之後起的比較晚的於秋,在陽臺上往下面看到這個畫面的時候,迷迷糊糊的眼睛頓時就感覺清晰了許多。

簡單的洗漱了一下之後,於秋就來到了水庫旁邊的田埂邊,這裡,房玄齡正和長孫無忌正圍着幾籮筐有差不多一尺長的大玉米棒子端詳。

於秋纔在他們身邊蹲下來,就聽到了趙七娘等人在田間的對話。

“秋哥兒可真是忍的住,像喜兒這樣長的細皮嫩肉的姑娘,他也不急着收房。我們家老蘇纔去了外面幾個月,就來信說想的慌了呢!回頭得跟秋哥兒說說,給老蘇放個假,讓他回山莊裡住一段時間,老孃我說不定還能再下個崽呢!”

“下崽應該不是你真正想要的吧!你想讓你家老蘇回來多跟你快活幾天纔是真,可憐的喜兒喲,都快十八了,還沒嘗過男人的滋味。”

“哈哈哈,就是,就是,一看七娘就是個貪歡的……”

“你們這些貨才貪歡呢!要不秋哥兒屬下的那些親衛們把持的住,你們這些老孃們只怕都往房裡拉了好幾個了……”

趙七娘她們聊起這方面的話題的時候,臺詞一向都是這麼的豪放粗糙,說的張喜兒的臉蛋上紅霞亂飛,然而,衆多婦人們卻都是習以爲常。

在她們原來的世界裡,就是三件事,幹活,吃飯,生娃。

現在於秋又給她們增加了一件事情,梳妝打扮,這讓她們瞬間意識到了自己是個女人,需要美美的享受生活的樂趣,比如:聊天八卦。

像她們這樣在身上掛着幾百克金飾,在陽光的照射下各種閃的模樣,簡直就是‘土豪富婆’這個詞的具體表象。

還別說,這非常符合這個時期喜好豔麗裝扮的大衆審美,如果讓她們幾人穿戴這身金飾到洺州城,或者洺津渡的街頭走上一走的話,一定會在婦人圈子裡面颳起一陣戴金飾的風潮來的。

“這個玉米,究竟怎麼吃?”將玉米的包衣和鬚子反覆剝開查看了好幾遍的房玄齡見到於秋過來了,立即開口問道。

“嫩玉米煮着吃,自帶一種甜味,這種還帶些水份的老玉米,可以烤吃,不過,最好是曬乾了之後,磨成玉米麪粉,做蒸餅,窩頭,煮糊糊,或者壓粉條吃,一般會比慄米和燕麥的口感要好一些,加一些其它材料,做的好的話,味道不輸給小麥大米。”於秋撕開一個玉米的包衣,一邊清理着玉米棒子上的毛須,一邊道。

就他手中的這個玉米,放到後世高產田裡,都算是品相極佳的,這與玉米種植下去之後,肥力,水份,日照都很充足,除蟲除草工作做的無微不至有關。

於秋只需要掂幾下手中沉重的玉米棒子,就知道,畝產量一千斤多斤是沒跑了,這說的還是完全曬乾以後的重量。

聽了於秋的這番講解,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其實是很想嚐嚐玉米的味道的,但是,這種高產作物種子得來不易,他們即便是心裡想吃,也不敢表露出來。

倒是想偷吃的小虎,因爲太過貪心,往懷裡多揣了幾個,結果暴露了,被於秋抓住之後,還咯咯笑的不斷掙扎,硬是抱着最後一個沒有被於秋掏出來的玉米棒子不鬆手。

看到在山莊里根本不缺美食的小虎都這麼想吃玉米,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頓時就相信了這東西的味道很好吃,剛纔下田的時候那些婦人們可就笑罵過,有人此前在地裡偷吃過玉米,小虎就算不是主犯,也肯定是其中一個從犯,肯定是吃過玉米的。

午後,數十框被剝開了包衣的玉米棒子在山莊前院的水泥地曬場上攤開,在沒有脫粒機的情況下,將玉米棒子曬的很乾了之後,再用兩個棒子手工相互磨,來達到脫粒的效果,是比較常見的方法。

廚房平時烤肉的鐵架子上,就着做午飯時沒有燃盡的一些柴碳,幾條玉米已經被於秋用削尖的竹籤串好,放在了上面。

老玉米其實不怎麼好吃,不過,刷上一些野生的蜂蜜,那就不一樣了,甜香的味道會讓人直抽鼻子。

還沒有吃午飯的長孫無忌看着金黃色且表皮逐漸爆開的玉米粒,嚥了咽口水道,“你不應該那麼着急着吃的,都還沒有稱重做記錄呢!”

於秋笑了笑道,“玉米只需要靠眼睛看,就能讓大家知道它的產量很大,而且,我現在還需要向別人證明什麼嗎?”

“你真的不知道劉尚書就是爲了這玉米而來的麼?”長孫無忌再度嚥了咽口水道。

“大概知道吧!不過,我不怎麼在乎。”於秋專注的翻着幾條即將烤熟的玉米棒子道。

“如果,朝廷給你的條件是擴地三百里呢?”長孫無忌有些鬱悶的道。

“方圓增加三百里?”於秋挑眉看向長孫無忌道。

洺州現在總面積大概是方圓五百里,如果增加到方圓八百里,那增加的可不止是一倍的地盤,就跟兩個六寸的披薩,只有一個十二寸大的披薩的一半大小的算法是一樣。

“怎麼可能,朝廷的底線是將邢州的沙河,龍崗,南和,平鄉四縣劃歸洺州,將洺州城及轄下十二縣之地劃爲你的封地,允許你開府建衙設屬官立封國。”長孫無忌注意着於秋的表情道。

聞言,於秋只是笑了笑道,“只是向北延伸三百里的話,那就沒什麼意思了,這四個縣,現在應該已經都沒有什麼人口,長滿了荒草吧!

而且,我洺州本來就是自治,跟立封國開府建衙在政治上根本沒有什麼區別,你們搞這些名堂,不會是要給我派個國相來,制定一些有利於朝廷的稅收和管理政策吧!這樣說是封國,實際只是給地方官員下放了一點權力,換了個稱呼的手段,在漢朝時期就是常用的套路,那些郡國實際上還是受朝廷掌控,你們覺得我會接受嗎?”

於秋越說,長孫無忌的臉就越黑,因爲,他全部猜對了,朝堂上那些傢伙其實就是想用一個王爵的虛名和三百里荒地來忽悠於秋,實際上,卻是想要逐步介入洺州的管理,因爲,此前李淵將王門派過來做總稅官的時候,於秋並沒有拒絕,而且,王門在沙門島那邊,着實幫朝廷弄了不少海味和錢財回去,這讓李淵以爲,於秋對朝廷還是很恭順的,或許可以拿捏一下。

實際上,是於秋犯不着爲了點小錢,跟朝廷鬧的不愉快,經商繳稅,他認爲是天經地義的。

畢竟,朝廷沒有經費保證國家的治理和運轉,百姓們就不能安居樂業,他的生意也就不好做了。

“這些條件,其實都是可以談的,劉尚書此來的目的,終究只是爲了拿回玉米種子而已。”房玄齡在旁邊插了一句話道。

河南道的旱災讓李淵和李世民兄弟意識到了糧食在國家遇到災難危機的時候的重要性,玉米是可以在關中和北方種植,並且實現高產,作爲主糧的作物,由不得他們不重視。

在他們看來,百姓們只要在家鄉能夠吃的飽,就不會願意往洺州跑了。

現在的實際情況是,高產水稻差不多解決了南方的糧食問題,過兩年,說不定能有一些富餘,可從南運到北,運費是朝廷不想承受的痛。

高產小麥,對於田地的肥力需求較大,除非是向洺州買專用肥料,否則產量只是比原先種植的小麥高几成,即便是在朝廷的推動下,種植面積可能會加大一些,但也只能緩解大唐缺糧的局面,卻不能徹底根治大唐缺糧的難題,有玉米這種比小麥產量更高,更不挑地的作物做主糧,那可就不一樣了。

關中往西,現在有大量適合耕種的土地,一旦這種作物在那邊推廣開來,以後,糧食方面將再也不會成爲朝廷的難題,給於秋一個王爵又算的了什麼。

當然,李世民這麼運作,也有還於秋將西北之地白送給大唐的人情的意思。

讓李唐頭疼了好幾年的吐谷渾和党項諸部,直接被洺州軍一戰給拿下了,現在,高雅賢都帶着人已經將這些地方犁了一遍,殺貴族小頭領,收攏普通民衆,朝廷只需要派人過去接手人口和地盤,就能有效的統治,那可是後世整個青海地區土地,比朝廷劃給於秋的那四個縣的地盤大了十倍還多,道理上,不封王,是不足以酬謝於秋之功的。

種種原因,在將於秋往王爵上面推,只是有些人想利用這個機會,爲自己謀取一些戰略優勢而已。

玉米烤好了,小虎迫不及待的搶了一根就跑了,於秋將剩餘的幾根分配了一下,給了沈青一根,又給了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各一根,正準備拿起最後一根開吃的時候,他看到了不遠處張喜兒看向這裡的目光,於是,許久沒用的黑鐵刀又派上了用場,一刀,就將這根老玉米整齊的從中央切成了兩半。

接過於秋遞給自己的半根烤玉米,張喜兒很是得意的瞄了一眼那些和自己戴着差不多款式的金飾的婦人們,小口小口的吃了起來。

現在她總算是明白,人應該吃什麼樣味道的食物纔算是合理的,想到自己以前勸於秋和自己吃穀糠粥的那些情景,她頓時對當時的於秋多了幾分理解,自己要是平時吃的是像現在這樣的食物,也是吃不下穀糠粥的。

甜而不膩,帶着幾分嚼勁,一根大玉米棒子,就能將肚子吃個七八分飽,如果是窮苦人家,不幹重體力活的話,頂一天應該是沒問題了。

這就是房玄齡和杜如晦對玉米的評價,他們這纔剛剛吭完沒多久呢!於安就跑過來向於秋彙報,禮部尚書劉政會帶着一干長安來的官員到了山莊門口請見,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連忙找地方,想將自己吃過的玉米芯藏起來,免得被朝堂上那些人知道自己不愛惜糧種,從而彈劾自己。

“別亂扔,這玉米芯磨成粉之後,是豬羊牲畜愛吃的飼料。”於秋提醒了兩人一句,便將自己吃過的半截玉米芯丟在一個桶裡,過一段時間,他可能會做一些脫粒機和碎糠機的研究設計,首批種出來的玉米芯,正是他用來試驗碎糠機效果的東西。

第兩百九十五章 借種第九十三章 製冰第四百五十八章 還得談第一百九十七章 四方會盟第一百四十七章 長安來人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難度增加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政法體系第四百四十章 夏國的村落第四百一十一章 得好好學第四百八十四章 成爲世界的債主第四百九十三章 難度增加第三百四十七章 聯合執政聯盟提議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斷進步中的夏國管理體系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結局第五百二十九章 根植文化第四百零四章 開始返程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禮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山莊第五百零三章 滅教運動第九十一章 神奇的山莊第五百零三章 滅教運動第十七章 好用的外衣第兩百七十三章 吸納天下錢財第三十四十八章 意向確立第兩百六十八章 結下情誼第四百七十七章 於秋的梟雄人格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斷進步中的夏國管理體系第四百三十八章 夏國的政治第兩百五十四章 外來人口的問題第四百六十三章 談判的進展第七十章 準備第一百九十六章 長安朝堂現狀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編高雅賢第一百八十六章 忽悠圓謊第兩百七十九章 連鍋端第五十六章 會面第七十六章 一出大戲第三章 借糧種第兩百一十二章 發展資本力量第三百一十八章 準備發動第兩百四十八章 鐵將軍憨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夏國的火車第四百二十八章 參觀銀樓第六十五章 戰將起第四百五十八章 還得談第四百八十七章 軍演章程第四百三十七章 小錢而已?第四百四十章 夏國的村落第三百六十二章 於秋最厲害的本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爲八月做的準備工作第十六章 吃貨兵痞蘇定方第四百二十三章 人究竟要到哪一步纔算好?第二十五章 寡婦村的秘密第六十一章 闞棱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車帶來的改變第兩百三十六章 長安的迴應第四百一十二章 夏國的軍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亮艦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莊的門道(騎豬虎爺萬賞加更)第四百三十一章 李淵北巡第一百二十二章 早有妙計第三百五十八章 輸血(騎豬虎爺萬賞加更)第一百三十三章 去山莊第一百零八章 李世民又上門第兩百五十七章 洺州的招工計劃第三百二十章 一對一千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山莊第八十四章 孩子們的變化第七十三章 救人從來都不簡單第五十三章 大黑牛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系統任務第兩百七十七章 震驚石化第一百二十九章 告一段落第四百三十二章 葦澤關一小震第三百七十九章 孺子可教第一百三十四章 靈鷲宮的學問第三百二十二章 第一次說出自己的名字第四十五章 活下去第兩百七十七章 震驚石化第十九章 兌換第三百六十三章 準備出行第六十三章 養殖教學第四百零六章 執政聯盟成立第五百章 驚神第一百一十章 忽悠第八十五章 營嘯第三百六十七章 慾望使人進步第一百四十七章 長安來人了第兩百八十二章 精確無誤的戰鬥第五百零七章 搶人大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迎接佈置第二十二章 十顆頭,一囊酒第一百零一章 商場居然如戰場第兩百六十三章 於秋平時傳授的知識第四百四十三章 夏國的工業第五十章 北地困頓的根子第五百一十七章 堅硬的後盾第一百一十五章 無工不商第兩百一十四章 羨慕的眼光第五百零八章 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