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章 前朝密室(下)

不是不想提早發,實在沒辦法。從年初到現在,雙的天數絕不會超過一隻手,希望俺在雙休日多寫點的朋友,等奧運結束再說吧)

趙茗掛念侄女傷勢,未曾注意楚錚神態有異,見他已離去,便走入了石室,從懷中取出火摺子,將四周燈臺一一點燃。

這石室雖建於地底,卻高達數丈,方圓亦有數十丈之廣。石室南側擺放着幾排書架和十餘隻鐵箱,而正北方居然有兩座青石所砌的墳墓,在昏暗的燈光下,顯得有幾分詭異。趙茗來到位於下首的那座青石墳前,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弟子趙茗拜見祖師婆婆。”

行完禮,趙茗雙手合拳於頷下,微閉雙眼將爲何至此緣由默默道來,爾後又磕頭三下才站起身來,不由看了眼另一座青石墳墓。這座墳據說已有好幾百年了,就是不知裡面埋着的是前朝的哪位人物,砌造此墳之人想必亦是位了不得的人物,居然能將人安葬在後漢歷代帝王御書房的地下密室中,若被那些風水先生知道了,必會鼓吹什麼後漢之亡定有此因之類的胡話來。

這兩座墳還有個相似之處,就是墓前都未立碑,在世人眼裡,此舉乃是對死者最大侮辱。前朝這無名墳倒也罷了,祖師婆婆爲何亦留言不得爲她樹碑,而且命葉門後代弟子每逢清明時節,兩座墳需一同祭奠,真是怪事……

趙茗將墳前案上一數尺見方的紫檀木盒捧起,右手兩指摒如劍,在盒蓋上一劃,堅若金鐵的紫檀木頓時裂成兩半。看了下木盒內。趙茗微微一愣,只見裡面竟有兩本絹冊。上面那本封皮上書“青葉門”三字,左下角寫着“趙璐謹錄”。

“趙璐?”趙茗想了想,本朝歷代沒有哪位公主叫這名字啊?又看了看下方那本絹冊,封皮正中央竟是一片空白,只在左下角寫着葉雨兩字,不由更爲奇怪。這紫檀木匣既是祖師婆婆葉雨所置,怎會將這趙璐所錄之書放在上面,難道她也是本門前輩,輩分更在祖師婆婆之上?

還有。這青葉門是怎麼回事?

趙茗將兩本絹冊從盒內取出,忽瞥見紫檀木盒內壁似有字跡隱現,不由心中一動,將木盒翻轉過來,果然是幾行龍飛鳳舞般的字跡,似用利刃所刻,大致意思是開啓此盒者若是葉門弟子。想必是爲徒弟習武走火入魔之事,必須慎之又慎,將此兩本絹冊看完再決定是否救治……

趙茗感到古怪之極,視此文中之意,難道連單傳弟子也不該救嗎?這不存心要葉門自斷香火?

懷着諸般不解,趙茗翻開了葉雨所錄之書……

………

………

幾個時辰過去了,趙茗盯着這兩本早已看完的絹冊,形如泥塑。

“本是同根,相煎何急?”

這是當初皇宮外決戰前刑無舫所說地話。趙茗終於明白其中含義了。葉門原名青葉門,與魔門總堂、天魅門合稱爲魔門上古三宗,後天魅門因“媚惑衆生”的心法殘缺,千百年來再無傑出之仕。漸漸淪落爲魔門總堂下三門三宗之一,而青葉門歷代高手輩出,始終遊離於魔門總堂之外,只是門中弟子均爲女子,且大都出身豪門世家,極少參與江湖之爭,隨着歲月流逝,除了魔門總堂外,甚少有人還記得青葉門亦是魔門分支,尋常武林中人都不知世間還有這一門派。直至本朝初年。祖師葉雨在師門與家族之間終於抉擇,叛出當時已隱隱然爲天下義軍盟主的魔門,扶佐兄長建立大趙。青葉門亦從此改名爲葉門,與魔門再無關聯。

如果兩本絹冊上所載只是這些,那都不過是些史話而已,只可做爲茶餘飯後的談資,但之後的內容才使得趙茗極度震驚,對趙敏的傷勢救與不救,當真陷入兩難之境。

先前趙茗就有些奇怪,紫檀木匣內壁所刻與絹冊上字跡大開大闔,豪放不羈,根本不似一女子所書。待看過之後,才知祖師婆婆臨終前一年已是武功盡廢,全身經脈俱斷,唯有頭部可勉強轉動,而這本絹冊則是由祖師婆婆口述,現御膳房總管胡有林的祖師,是非書生張陶然所錄。

這一切,包括趙敏的突然走火入魔,皆是由於青葉門內功心法的隱患所導致。

青葉門武功源出魔門,同樣有着入門進境雖極快,可內力越高風險越大的特性,而且最高深地內功心法並非如影隨形,而是“太上忘情”。天魅門的“媚惑衆生”是將衆生玩弄於股掌之上,“太上忘情”則忘卻自身所有情感,將世間萬物視爲虛無,一切只爲本源,兩者心法截然相反,但修煉起來同樣極爲兇險。千百年來青葉門將此功修煉至大成者不過寥寥不足十人,其中一人名諱更讓趙茗屏聲靜息,姓呂名稚,竟是自己讀史書時最爲厭惡的呂后!

而另一絹冊所錄者趙璐亦是將“太上忘情”.了下文中記載,趙茗驚訝地發現,她竟是趙氏始姐後漢開國五虎將之一趙雲的幼女,亦是自己的祖姑婆婆。正是由她而起,“如影隨形”成了趙氏一族女子的祖傳武功,並留下遺訓,除非趙氏一族到了危亡之際,青葉門弟子不得再修煉“太上忘情”。之後趙氏歷代弟子都謹守此訓,直至趙雨(即葉雨)三十一歲那年,終於又重修此心法,然而究其原因,並非趙氏一族到了生死存亡之境,只是源於趙雨的好勝之心,或許其中亦夾雜幾分妒忌。

在中原四國地史書內,率先起兵抵抗胡蠻的魔門義軍極少被提及,至於魔門門主寧大先生之名更是一種禁忌。然而在武林之中,一代天道高手寧大先生已成一不解之迷,正因他的突然銷聲匿跡,如日中天的魔門頓成一盤散沙。在各大世家與白道武林的

,被逼退出中原。趙茗向來對此亦頗爲好奇,只是與趙家與此事定大有關聯,只得不再深究。

直至今日趙茗方知,正如世人所猜測那般,寧大先生是遭另四位天道高手暗算後圍攻致死,而這場震古爍今的天道高手之戰所在地,就在此石室內。而將大先生引入石室地,正是祖師婆婆趙雨。

然而此戰過後,寇、江、姬三人對趙雨漸行疏遠。尤其是同爲女子的“拈花仙子”姬悠然。在石室內調息完畢,對着寧大先生的屍首三叩首,走到趙雨面前一言不發,揮劍斷袍轉身離去。

魔門地教義與世家的利益格格不入,門下弟子大都出身貧寒,奉行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要求將胡蠻逐出中原後均田地、不爲奴。這些都決不是各大世家所能容忍的。寇、江、姬三人均爲世家大族子弟,進階天道雖都曾得寧大先生指點,亦欽佩大先生爲人,但都知彼此最終一戰恐怕難以避免。可趙雨地所作所爲實在讓人不恥,且不說四人中寧大先生與趙雨亦師亦友,待她如親妹,趙雨暗中苦戀大先生亦是衆所周知的事,只是大先生成親已久,夫婦和睦並有一子。且魔門教義中又不得取妾,大先生對趙雨這番心意只能故作不知。

沒想到趙雨傷心之下隱居幾年後,再度出山已是性情大變,四下唆使各大世家宗衛聯合對付魔門。並約他們三人聯手對付大先生,在各家宗主或長輩的嚴令下,寇、江、姬三人事先藏匿於過石室中。而趙雨利用大先生對她無防備之心,將其引入石室內,不僅在茶水內暗中下毒,並打開一錦匣,裡面竟是大先生夫人和孩兒地頭顱!

姬悠然當場就欲離去,但寧大先生卻以爲是他四人合謀而爲,見出口被兩塊數千斤的巨石所封,已懷必死之心。反而搶先出手。在這般生死關頭,面對已近癲狂的大先生,寇、江、姬三人唯有與趙雨聯手。苦戰一天一夜,大先生才力竭身亡。這一天亦正逢趙雨四十歲,修煉“太上忘情”至大成已整整兩年。

三年之後,趙、秦、齊、吳各自建立王朝,並昭告於天,認爲只有自己才繼承了大漢正統。由於趙國佔領了漢都洛陽,成爲另三國的公敵,聯合出兵討伐,加上北方胡蠻餘孽猶在,趙國四面受敵。幸得楚問天和王長鬆收編了衆多魔門義軍舊部,楚問天赴北疆擊潰胡蠻殘部,王長鬆在西線大敗秦軍,將其逼回潼關,趙太祖則坐鎮南線,全殲齊吳聯軍,這才安然渡過此次危機。

在這場長達兩年戰事中,趙雨四方奔走,刺殺了幾位敵國將領,並與姬悠然在長江一艘小舟上上演了一場驚世駭俗的大戰,結果兩人平分秋色,誰也奈何不了誰。這亦是趙雨最後一次在外露面,從此便幽居太平宮內,再也沒出京城半步。

趙國太祖五年,太祖六十大壽前夕,趙雨忽感體內氣息急速流逝,縱然在迴天鼎內調息養氣亦毫無功效,“太上忘情”功成後所做之事一一在眼前閃現,即便一微小細節亦清晰無比,待回想到自己砍下寧大先生那不足十歲孩兒頭顱的那一劍,趙雨大叫一聲,嘔血近鬥,暈死過去,醒來時已是內息散盡,經脈俱廢。

之後一年,趙雨躺在榻上終日以淚洗面,回想起祖師趙璐的遺訓,悔恨之意幾欲噬穿心房,終於下定決心,叫來趙太祖之女昭華公主,與她道“如影隨行”已經過寧大先生改良,葉門足以在世間立足,命昭華公主當着自己地面將“太上忘情”心法毀去。不料昭華公主執意不從,道即便不與寇、江、姬三家爭鋒,但葉門武功的特性使得眉心之處爲最大軟肋,稍受一輕傷或將內息長時間運集於此便可能導致走火入魔,唯有“太上忘情”心法可救治,因此決不可毀去,何況已有祖師趙璐遺言在前,葉門弟子不練就是了。

姑侄兩人爲此爭吵起來,趙雨全身癱瘓,拿昭華公主毫無辦法,只得召來宮中四聖衛,命其吩咐各自弟子,日後若有葉門中人私自修習“太上忘情”,四聖衛弟子可當即將其幽禁,終生不得出宮。昭華公主對此並無反對之意,畢竟趙雨這般慘狀讓她亦心驚不已,這等邪門功夫能不練還是不練爲好。

趙雨還是有些不大放心,便由自己口述,四聖衛之一的是非書生張陶然記錄,將修習“太上忘情”地惡處一一道來。說着說着,漸漸變成了趙雨對往事的回憶,對大先生的眷戀,對姬悠然和寇、江這三人的觀想等等,已成了一本雜記,張陶然只是仔細聽着,默默地記錄,從不出聲打擾。

直至第二年春季的某個深夜,葉雨在自己的喃喃細語中,闔然而逝,終年四十九歲。依其遺言,昭華公主將她與大先生合葬於青石墳內,位於祖師婆婆趙璐之墓下首。

隔日,張陶然將兩本絹冊封存於紫檀盒內,並留下對葉門後人地勸誡之言,爾後便拔劍自刎於此青石墳前。

四聖衛的另三人得知張陶然已隨趙雨而去,數日內亦先後自盡。昭華公主暗想姑姑既是與大先生同葬一墓,若泉下有知,定不會希望這四人再來騷擾,於是便將這四聖衛一同安葬至宮外的小山坡上,墳頭遙望着太平宮,似俯首致禮一般……

…………

…………

這些秘辛大都爲兩本絹冊所記載,另有一些是趙茗據自己所知推斷而得。然而如今擺在趙茗面前的難題,就是該不該用“太上忘情”心法來救敏兒。若是不救,只能眼睜睜看着她死去,若是救,祖師婆婆遺錄中說得很清楚,敏兒將會變成一無情無義之人,且不可能長壽,還會遭受散功之苦,餘生還可能在無窮無盡地悔恨渡過,當真生不如死……

趙茗陷入了兩難之境

第9章 重返大營第22章 天賜良機第38章 四足鼎立第45章 別有用心第119章 初登朝堂(上)第12章 算計第35章 暗下伏子第52章 三方會盟(中)第10章 傷心欲絕第13章 左家巷子第5章 冤家路窄第60章 四方雲涌(下)第95章 起程返京第59章 四方雲涌(中)第67章 趁勝追擊第57章 臨別託孤第79章 何去何從第5章 順水推舟第141章 一代妖孽第67章 趁勝追擊第32章 夜襲第30章 餘波未平第12章 算計第67章 趁勝追擊第15章 重返上京第82章 萬夫莫當第10章 流言蜚語第20章 亡羊補牢第42章 兩相擇利第39章 程氏一族第19章 內亂(上)第3章 東山再起第19章 內亂(上)第114章 得寸進尺第123章 有心失言第57章 臨別託孤第140章 天道之徑第83章 乘勢而來第23章 苦肉之計第6章 有心無力第138章 楚家宗祠第36章 楚府大婚第26章 前塵往事第9章 皇上駕崩第26章 再度相遇第25章 食殺第52章 三方會盟(中)第34 兄弟鬩牆第139章 浪子回頭第10章 綿裡藏針第5章 萬事具備第131章 無言以對第3章 顛倒乾坤第7章 京城突變第4章 上京風雲第27章 熊耳山賊第11章 兩權擇利第52章 三方會盟(中)第38章 四足鼎立第40章 離家出走第18章 合議第13章 火燒山莊第121章 不明所以第20章 內亂(下)第73章 逃出生天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一章第35章 暗下伏子第32章 夜襲第2章 風雨飄搖第17章 暗流第109章 咸陽城內第101章 天意難違第13章 左家巷子第14章 魔之天魅第83章 乘勢而來第106章 楚家長孫第33章 三度進宮第93章 功虧一簣第24章 排除異己第8章 坦承相告第65章 天意人心第9章 佛魔二門第1章 春意濃濃第80章 以和爲貴第10章 傷心欲絕第8章 有心投效第4章 鎮北侯府第5章 認祖歸宗第93章 功虧一簣第114章 得寸進尺第55章 圍三闋一第86章 葉門之迷第18章 重回京城第19章 內亂(上)第10章 流言蜚語第28章 諜影第2章 北疆首戰(下)第8章 軍中侍女第65章 天意人心第2章 自投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