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程氏一族

程浩然沉默良久,忽回首看了一眼。童毅等人起身一禮,退至十餘丈開外。

楚錚猶豫了下,對許唯義等道:“你們也退開吧。”

等衆人都走遠了,程浩然道:“楚將軍,聯秦攻趙一說其實並非出自程某之口,不過此事再做辯解已無意義。當年我程家突遭大難,近萬族人被誅殺殆盡,若說程某等人對趙國無怨恨之心純屬虛言。試想倘若楚氏一族也遭此不幸,將軍該如何處之?”

楚錚沉聲道:“在下至少不會借異族之力爲已復仇。”

程浩然輕嘆一聲:“楚將軍,你誤會我們程家了。”

“誤會?”楚錚雙眉一揚。

程浩然緩緩說道:“程某曾祖父程通雖爲程氏族人,但久居北疆,如令尊太尉大人一般,亦是出身旁系,因在軍中作戰勇猛立下不少戰功,這才被京城程家看中,不到三十便已升至偏將一職。可曾祖他老人家對京城程家所作所爲向來頗有微辭,認爲長此下去,終有一日。董程兩家會與皇上兵戎相見,因此在程氏一族如日中天之時就已着手安排退路。武帝二十一年秋,曾祖察覺北疆營兵力調動異常,心知大難將至,便帶着北疆兩郡的族人離開大。臨行前,族內曾有人勸說曾祖:趙國既如此對待我程氏,我等何不投靠西秦,定可受重用。楚將軍可知他老人家如何迴應?”

楚錚心中一懍。拱手道:“請程先生道來。”

“曾祖答道:趙國不容我程氏,我等離開就是了,但我程家歷代皆爲大趙臣子,豈可轉投西秦?”程浩然輕聲道,“於是,我程氏一族倖存者在曾祖率領下。一路西行,輾轉數千裡來到阿爾泰山,從此定居於此,距今已經近百年了。”

楚錚想了想,忽道:“聽程先生所說,令曾祖程通程將軍對我大趙雖有怨恨之意,但無復仇之心,可此番突厥犯我北疆,程氏一族爲何多有作爲虎作倀助其入侵我中原之舉?”

“曾祖到了阿爾泰山後,一次偶然中結識了突厥大可汗。並深得其賞識,最高曾任類似中原朝廷內兵部尚書一職。爲報突厥大可汗知遇之恩,我程家子孫爲前後五位大汗效力,打下了一片大大地疆土。楚將軍生長在中原恐怕還未必知道,外面的天地竟是如此廣闊。突厥國土之遼闊,已經遠超秦趙兩國之和,縱使與整個中原相比亦是相差無幾!”

楚錚不由點了點頭,突厥的確是前世古代歷史上曾經最強大的幾個國家之一,他們的後裔也就是土耳其的一位總統曾放出狂言:“大突厥地利益區應從亞得利亞海直到中國的長城。”此言雖然被人視爲笑談。但古突厥的輝煌由此可見一斑。

程浩然卻有些詫異了,對他的話眼前這楚將軍居然無動於衷。要知道自漢代以來,中原人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從不把周圍鄰國放在眼裡。程浩然出使西秦,發現秦國對北疆草原之外的世界幾乎一無所知,朝中大臣都沒聽說過突厥這一名字,更不會想象到突厥的疆土大到何種地步。(這段話並非杜撰,有興趣朋友可以查一下南北朝後期和隋朝初年的地圖,那時整個突厥比中原大多了。不過本書中歷史已經改變,因此與實際史書所載大不相同。)

程浩然只好繼續說道:“曾祖臨終前幾年意識到,日後大而一統的突厥如若東進,定對我中原故土威脅極甚。因此立下遺言,我程氏子孫想方設法不可讓突厥踏入中原北疆半步。幸虧前些年以匈奴爲主的北疆諸部頗爲強盛,而突厥向來採取五可汗分立治國,彼此牽制良多,也沒有必勝把握,我程氏一族因此亦不負曾祖遺願。”

楚錚簡直不可思議,如果程浩然所說是真,那程氏一族不但不是賣祖求榮的漢奸,反倒是中原百姓地大恩人了?

“程先生說了這麼多,可仍未解程氏一族爲何欲助突厥攻我大趙一事。”楚錚問道。

“人心難測啊。”程浩然沉默了一會兒,忽然憋出這麼一句話來。

“人心難測?”楚錚忍不住撓了撓後腦勺,“願聞其詳。”

程浩然道:“我程氏一族本打算不再回中原,世代在阿爾泰山終老。可我程家在當地畢竟是外來人,爲求自保從不參與突厥內部之爭,只聽從大可汗之命。沙鉢略乃大可汗指定繼承者,因此我程氏一族三年前起爲他效力,卻不料突厥內亂,達頭可汗聯合其餘幾位可汗突襲沙鉢略部,東突厥不敵,無奈只能東遷,我等也隨之來到北疆。”

“看着中原故土近在咫尺,我程氏族人無不感慨萬端,而沙鉢略可汗對中原的繁華富庶亦是嚮往已久,便召集我等商議,要我程氏族人助他,欲學二百年前胡蠻那般揮師南下,事成之後願與我程氏族人劃江而治,共享天下。此時距曾祖去逝已有五十餘年,他老人家的遺言已被不少族人拋之腦後,就是程某,聽了沙鉢略可汗所言,想到我程氏一族有望入主中原,也不禁怦然心動!”

“程某知道長江以北乃是秦趙兩國的疆土,一時鬼迷心竅請纓前往咸陽,欲勸說秦王按兵不動以便突厥分而攻之。”程浩然臉色一紅,“不想秦王卻毫不爲我所動,一番豪言擲地有聲,直叫程某無地自容。”

“秦王鄭炯是如何說的?”楚錚頗有些急切地問道。那日薛方仲只是說了有突厥使臣到過咸陽,而具體詳情並未提及。對這個可算“情敵”地一國之君,楚錚向來比較感興趣。

“……”

“……朕之英名定會永垂青史,萬載傳頌!而你,程無彥,定被千萬人唾罵,永世不得翻身!”

程浩然聲音低沉。將秦王當日所說的全部道來,最後一段話幾乎是一字一頓。楚錚直聽得熱血沸騰,脫口讚道:“說得好!”

程浩然如若未聞:“這末了幾句如晴天霹靂一般在程某耳邊迴響不絕,之後數月即便是夢中程某亦時常回想起秦王所言。那日程某如行屍走肉般,又被帶到程姓始祖宗祠內。跪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程某羞愧欲死,先祖程大將軍何等的英雄,追隨趙國太祖浴血百戰將胡蠻驅出中原,而我這不肖子孫竟想要引狼入室,助突厥肆虐我中原百姓。簡直禽獸不如。”

程浩然一拳狠狠地砸在地上。

楚錚看着他,對他的話信了七八成。人人都有羞愧之心,而且這世界地中原大地並沒有經歷五胡亂華,後漢雖也是被胡蠻所滅,但不到二十年就又被趕出去。即使有些貪生怕死之輩爲虎作倀,但在趙秦齊吳四國建朝後都被誅了個乾乾淨淨。漢人因此極爲自傲,程氏一族雖不得已與突厥人爲伍,可心裡未必就看得起這些胡人,從他們雖身穿胡服可仍梳着髮髻。而不象突厥那般將頭髮編成一條條小辮就可以看得出來。

“程某回到突厥後,便嚴令族人不得再心存此念,家父亦頗爲贊同。道若借胡人之力復仇,就算能問鼎九五之尊又如何?史筆如刀,我程氏一族定會遺臭萬年。可世家大族總有那麼一兩個敗類,沙鉢略不知從何知道了此事,將程某召去。程某不便明言,只是對他道東突厥再強亦不過與當年地胡蠻相仿,而中原四分而治之後,長江以北受創最深,兩百年來秦趙兩國僅以中原三成的人口對抗胡蠻。卻始終能拒敵於長城之外,絕非僥倖所致,東突厥就算傾盡全力恐怕也未必是北疆秦趙聯軍地對手,更勿論進軍中原了。沙鉢略以爲程某隻是敷衍於他,便提議將小女阿秀許配給他第三子都藍,兩家結爲秦晉之好,卻不想阿秀暗中早有了意中人,連程某這做父親的都不知曉,直至她與童毅逃離後才發覺他二人有私情。”

“阿秀從小受盡寵愛,以至過於任性。”程浩然嘆了口氣,拱手道:“幸虧遇上了楚將軍,不然落入胡蠻手中定是生不如死,程某在此多謝了。”

“此乃份內之事,程先生不必客氣。”楚錚還了一禮,言歸正傳,“程先生既心懷故國,可否告知東突厥面對當前局勢應採取何種舉措?”

程浩然看了楚錚一眼:“楚將軍最擔心的恐怕就是東西突厥合併實力大增吧?”

“不錯,此舉對我最爲不利。”楚錚坦然承認道,“但縱然如此,我趙秦聯軍也未必就怕了。”

程浩然點頭道:“想那秦王身爲一國之君亦能有與敵偕亡的氣魄,更毋論底下的軍士和百姓了。請楚將軍放心,程某已決定竭力勸阻沙鉢略沙鉢略向達頭可汗稱臣,連說詞都已想好了。”

楚錚眼睛一亮:“可是‘將軍迎操,欲安所歸?’”

程浩然一愣,笑道:“楚將軍果然文武全才,與程某想到一塊去了。”

楚錚所說的這段典故就是三國時期曹魏進攻東吳,東吳大臣畏懼者甚多,勸孫權投降,只有魯肅說道我如果投降了,以我的名望曹操想必會把我送還鄉里,從小吏做起,然後逐漸升官,到最後仍然不低於州郡一類的職位。將軍您迎順曹操,會得到一個什麼歸宿呢?

“沙鉢略在東突厥聲望極高,達頭可汗想要統一突厥就決不能容他活在世上。程某想沙鉢略也應明白此處。只可惜秦趙兩國分庭抗禮而非一統,不然叫東突厥向我漢人稱臣亦非難事。”程浩然猶豫了下,道,“楚將軍,北疆胡蠻已經勢微,突厥既是已經涉足此地,日後定是中原心腹大患,難得其族中正處內亂,程某覺得扶弱鋤強纔是正道。”

圖窮匕見了。楚錚暗想道,說到底程氏一族是因爲已不容於趙國,東突厥是他們唯一安身之所,程浩然纔會如此上心吧。

不過沖他們寧願遠走西域也不投靠西秦這一點上就幫他們一把吧。但要是東西突厥真打起來了那就一切免談,無論趙國或秦國都很樂意袖手旁觀最後來收拾殘局地。不過那達頭可汗想必也不會是個蠢材,這種情況出現地機率微乎其微。

楚錚沉吟片刻,道:“程先生說的不錯,可此事並非在下所能定奪,需我趙秦兩方商議後方可決策。”

程浩然一皺眉,但此刻也別無他法,只好道:“請楚將軍多費盡心了。”

楚錚起身道:“在下儘快返回大營向統領大人稟報。嗯,程先生可否派人與在下同去,有事也好讓他通知程氏一族。”

程浩然指指遠處的童毅:“就讓此人和程某另一家將劉峻隨楚將軍去吧,他若是留下,家父非將他扒皮抽筋不可。”

咦,程浩然對童毅不錯啊。難道見生米煮成熟飯就索性納他爲婿了?

“那阿秀姑娘……”

程浩然悵然道:“沙鉢略暫時雖無心過問此事,但讓阿秀回突厥大營終是不妥,煩請楚將軍替程某照料她一陣吧。”

楚錚點點頭,程浩然此舉恐怕也是爲了顯示他的誠意,不過這話聽得有些彆扭,把我當保姆了?

樑臨淵身爲欽差,又是禮部侍郎也可算朝廷重臣了,何況還有一個大內總管連奇同行,照理他二人離去時北疆大營衆將應該列隊相送。但樑臨淵自感重任在身,又是一大早起程,便婉言謝絕了。樊兆彥等人對他亦並無好感,也樂得省事,但孟德起身爲大營統領,禮不可廢,因此第二天一早,仍親自到營門爲二人送行。

一陣寒暄過後,孟德起道:“此事就拜託樑大人了,孟某在北疆恭候朝廷旨意。”

樑臨淵應是,正要告辭,忽聽不遠處大營門口傳來陣陣吵鬧聲。

孟德起心中不快,對身邊親兵吩咐道:“去看看是何人當值,怎麼這般喧譁。”

不一會兒,親兵回來稟報道:“統領大人,方纔是一人自稱從京城而來要求見楚參將。營門校尉告訴他楚將軍不在營中,他又要見禁衛軍地副將鄧世方,按軍規鄧副將沒有軍令不得出營門,那人卻道營門校尉是故意刁難他,因此吵了起來。”

孟德聽是京城來人,猶豫了下道:“將他帶過來。”

“遵命。”

親兵將那人帶了過來,孟德起見此人不過二十出頭,滿身塵土,眉宇間竟然有幾分熟悉,正感奇怪,身旁樑臨淵卻勃然變色:“是你?”

“哎呀。”那人一拍額頭,“我怎忘了樑大人也在北疆大營呢,早知報樑大人的名號就不必那麼麻煩了。”

樑臨淵卻無心與他說笑,森然道,“楚原!你身爲禁衛軍參將,孤身一人到北疆作甚,可有軍令?”

第13章 功成名就第24章 弄巧成拙第57章 臨別託孤第10章 馬到成功第50章 誓血爲盟第15章 要戰則戰第10章 馬到成功第21章 一親方澤第136章 班師回朝第106章 楚家長孫第91章 不死不休第4章 轉道太平第3章 家門醜事第一百三十章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二章第82章 萬夫莫當第8章 軍中侍女第16章 魔門血祭第14章 兄弟重會第2章 風雨飄搖第53章 三方會盟(下)第58章 四方雲涌第20章 亡羊補牢第137章 班師回朝(下)第50章 誓血爲盟第123章 有心失言第24章 弄巧成拙第4章 轉道太平第24章 文案第7章 五絕狂生第15章 重返上京第29章 栽贓嫁禍第1章 北趙楚氏第1章 楚氏宗主第29章 試探第13章 火燒山莊第6章 斬除羽翼第25章 浮出水面第10章 馬到成功第50章 誓血爲盟第25章 咬文嚼字第101章 天意難違第106章 楚家長孫第92章 世事無常第43章 北疆大帥第10章 綿裡藏針第7章 各懷心機第95章 起程返京第9章 未雨綢繆第2章 相逢無常第24章 史書之迷第5章 酒樓相聚第17章 齊人非福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一章第100章 章 前朝密室(下)第137章 班師回朝(下)第42章 兩相擇利第72章 一語成讖第6章 大趙儲君第12章 廢長立幼第9章 佛魔二門第18章 合議第61章 偷樑換柱第2章 針鋒相對第107章 聖女媚娘第17章 後世名人第65章 天意人心第36章 意外之舉第21章 各取所需第16章 大趙一葉第33章 三度進宮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7章 去蕪存精第137章 班師回朝(下)第88章 冰釋前嫌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二章第139章 浪子回頭第37章 亡命鴛鴦第91章 不死不休第3章 顛倒乾坤第16章 大趙一葉第22章 一國民心第5章 順水推舟第29章 試探第142章 終身大事第19章 三家聯盟第16章 皇儲之位第19章 內亂(上)第63章 兵變奪權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二章第一百三十章第90章 李代桃僵第123章 有心失言第25章 大德高僧第12章 當斷則斷第81章 文中巧喻第21章 風波驟起第10章 綿裡藏針第51章 三方會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