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領主“專利”(下)

師偃臉紅脖子粗,憋出兩個字來:“不仁!”

趙武很納悶:“我的山林,我不讓別人砍,怎麼就算不仁了?”

師偃用力拍着大腿,大聲喊:“‘你’的屬民,進了‘你’的山林,砍伐‘你’的柴木做炭薪,做的依舊是趙家飯——有何不可?”

趙武哦了一聲,又問:“我們不是發掘出石炭了嗎?如果我禁止他們砍柴,而後給他們發放一些石炭,這總成了吧……我這麼做也是爲了環保啊,環保你知道嗎。”

齊策插話:“主上,這個問題且放一放吧——列國君主以及領主,都未曾頒佈類似條文,我們還是等等看,等他們頒佈了,我們再跟上學,也不遲啊。”

趙武想了一下,又問:“我準備開發山林,東郭離,你有沒有辦法在國都找見一些店鋪,我好銷售趙地的貨物……”

東郭離毫不猶豫:“下臣原來居住在東郭,對左鄰右舍非常熟悉,些許貨物,寄售在東郭,事後給他們付點利潤,也算是幫助他們生活,這不成問題。”

齊策馬上拍手:“這是管仲治國六策中的第二策——輸以財。不錯不錯,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在國都附近逐漸滲透,而且委託東郭‘國人(國人,相當於國民,在春秋時代的意思是市民、自由民)’出售我們的商品,其他人即使有不滿,也不敢觸怒國人。”

趙武接着說:“目前來說,似乎我們的財路唯有木材一項,雖然長期看,我們可能還會在紡織業有所成就,但等到形成規模,在列國當中造成一定的品牌影響力,恐怕還要十幾年的努力,所以我打算在開發山林上下手,我可不可以禁止老百姓砍伐成材的樹木,至於那些枯枝敗葉與樹枝,百姓要拿去燒柴,我絕不禁止。”

師偃平靜下來,答:“成材的樹木禁止砍伐,這或許能夠實行,但直接如此頒令,恐怕不妥……”

齊策插嘴:“主上是擔心:這木材生意做起來,會有許多人涌進山林,砍伐屬於主上的木頭。山上的樹木雖多,但一棵樹想要長大總得幾十年,而伐倒只需要一兩個人、幾把斧頭、用半天時間,所以山上的樹木再多,也經不起砍伐,需要想個辦法,阻止人亂伐才行。”

師偃馬上點頭,趙武也使勁點頭:“沒錯,我就是這個意思。”

師偃說:“主上若是有這種想法,或許可以諒解——這樣的話,我們要把道理跟百姓講清楚……不過,趙地的山林雖然屬於主上,可也屬於趙地百姓,但凡主上有獲利,是不是也考慮分點利潤給百姓?”

“這沒問題”,趙武說完,衝齊策一拱手:“你這位管子稷下學宮出來的高徒,就給我們說一說管子治國六策。”

齊策馬上點點頭,站起來邊踱步邊介紹。

第一策,厚其生。開闢田野,研究種植,鼓勵耕作……這叫“改善人民生活”;

第二策,輸以財……按現在的話說:這叫給百姓輸送財物,送給人們投資創業的啓動資金,期間的細節還包括:廣開財源,整頓庫存,修築道路,便利貿易等。

第三策,遺以利——指疏浚積水,打通河道,修理水溝,建造橋樑,這叫做給百姓提供便利;

第四策,寬其政——指減免租稅,輕徵捐賦,寬簡刑法,赦免輕罪,寬恕小過,這叫做寬鬆的政治;

第五策,匡其急——指敬養老人,收養孤兒,救濟鰥寡,關心疾病,弔問喪禍,這叫做救人之危急;

第六策,振其窮——指給寒冷的人以衣服,給飢餓的人以食物,救助窮人,賑濟災民,資助赤貧……,這叫“創立完善的社會保障福利體系”。

趙武聽完,摸着下巴問:“先說第一策,我們領地內可有未開墾的土地?”

東郭離還沒有回答,齊策從懷裡掏出一份卷軸,在趙武面前獻寶一樣的展開:“下臣周遊列國,對於山川形勢瞭如指掌,這是下臣繪製的列國形勢圖,正好對着這份圖譜給主上解釋一下。”

這是一份地圖,其上粗略繪製着各國疆界與主要城市,比例雖然不恰當,很多部位出現了變形,但對照這份圖譜,趙武不再是兩眼一抹黑,至少他知道了趙城的位置。

師修走上前來,介紹:“趙城之北是霍城——霍城原是先氏封地,先氏被滅後,收歸國君所有。霍城正處在兩山之間,出了霍城正對的峽口,就是戎人的疆界了……”

……看着這份圖譜,趙武弄明白了:趙城大約在臨汾盆地北端,北面緊挨着位於臨汾盆地最北端峽口的霍城,依次是佔據太原盆地的大戎、小戎、佔領析定盆地的“嗇咎如”、再往北,是佔據了大同盆地的樓煩、林胡。

趙城之南是“揚”——數百年前,周王的弟弟王子帶招引“揚、拒、泉、皋、伊、洛”的戎人同伐京師,攻入王城,焚其東門,導致西周滅亡,時代進入了東周——之後晉國再三努力,終於消滅了“揚”的戎人,隨後,揚這塊土地成爲郤氏封地之一。

也就是說,趙城向北是國君的領地,不能觸碰;向南是三郤的領地,不敢招惹。

“南北方向沒有發展餘地了,只有東西方向了……這是什麼地方?”趙武指着西部一個城市問。

師修低聲回答:“這是蒲城,現在的國君,做公子的時候名叫‘州蒲’。”

“州蒲”這個名字說明了蒲城的歸屬。“州”是指國都以外的縣城。

晉國的公子沒有封地,但他們擁有某一個城市作爲生活來源。現任國君叫“州蒲”,意味着現任國君做公子的時候,蒲城雖然不是他的封地,但蒲城所有的賦稅都歸他,他可以用來養家餬口。

師修繼續輕聲補充:“十年前的春天,現在的國君匯合齊侯、宋公、魯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於蒲,率領諸侯準備接見吳國國君,吳國君卻沒來,讓國君很丟面子。但國君將諸侯會盟的地方定在蒲城,可見他深愛這份領地。”

這就是說,向西面拓展,也沒希望了。

趙武把手指向東比劃,指點着“甲氏”這個地名又問:“這是誰的領地?”

ps:諸位老大,又逢週一,換榜了,新書出頭不易,還沒有收藏推薦的讀者,能幫忙收藏推薦一下嗎?拜謝了!。.。

第78章 趙軍再上戰場第277章 他算是溫柔還是兇惡第181章 是何物第312章 以卵擊石的博野之主第18章 有關“趙武”的歷史之謎(下)第48章 那一場“鳥事”第188章 齊國人在擔心什麼第16章 軍國主義國家不好混啊(下)第168章 不自量力的結局第10章 “禮物”引起的驚恐第151章 傳統被羞辱者第139章 百姓有權驅逐第40章 我們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下)第297章 賞你,是因爲你乖第217章 好戰分子太多第302章 掏自家腰包第201章 齊國第一姦夫的期盼第9章 令人發抖的大“秘密”(下)第131章 鄭國人覺悟了第186章 綠帽子的誕生第161章 我決不撤退第184章 你不知道什麼叫尊重第110章 七重門第79章 搶錢搶到被人謝第156章 純粹想找茬第80章 超級大胡鬧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上)第221章 超級大國遭遇的騎兵戰第101章 都是被逼的第205章 智者之間的對話第115章 國君的欠條第262章 他罵我了第217章 好戰分子太多第37章 上古神農氏的傳說第193章 矛與盾的糾結第337章 綠色的楚國君主第21章 怎麼像個摟錢的耙子(上)第296章 鶴舞河間第92章 兵臨城下第30章 口才太差,不能怨別人(上)第133章 求你了容我降了第241章 挺進胡國第17章 “領主武裝”的要求(上)第332章 打完你,還要你獎賞我第48章 那一場“鳥事”第340章 如此一個妖人第283章 誰纔是天下第一將第305章 齊國第二綠帽的下場第92章 兵臨城下第109章 我等的花兒都要謝了第264章 來段鋼管舞第213章 饕餮盛宴第64章 殺國君的不是一個人第192章 最鋒利的矛第25章 一不小心成了暖被人(上)第4章 煮出一鍋好湯,難(下)第二十二十七章 比哀傷還要哀傷的事第334章 咱給楚軍再挖一坑第26章 翻身奴隸……沒有歌唱(上)第142章 無恥的巔峰第150章 對楚國的首次入侵第319章 要打,你就來吧!第71章 來幾個金髮妹怎樣?第286章 彷彿衝進一團迷霧中第22章 這種事能催嗎?(下)第203章 列國的福音第301章 我就是懸在他們頭上的劍第222章 爲華夏而戰第114章 憑啥我出錢第43章 絕世猛將的絕殺(上)第191章 我們必須糾纏第276章 軍隊再多也不夠使第284章 我居然成了誘餌第149章 可憐的王權第140章 早有準備的“被入侵”第310章 釜底抽薪與樹上開花第113章 好奸詐的秦人第228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343章 想死的心都有了第320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第5章 一個春秋人給現代人的教育(全)第275章 那些閒着與忙着的第148章 光榮的死第95章 得隴望蜀第121章 畫蛇添足第92章 兵臨城下第187章 國小無英雄第210章 一直在追趕,從來不超越第97章 揚眼中的“大國軍人”第230章 觀衆太不配合第166章 不該享受的待遇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下)第10章 “禮物”引起的驚恐第107章 楚國人的組合拳第221章 超級大國遭遇的騎兵戰第242章 附庸國的士兵們第188章 齊國人在擔心什麼第73章 好快的箭_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