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省錢省的“盡善盡美

季札心裡感慨:省錢也不能這樣省吧。

不過,無可否認的是,這羣商人把趙城經營的不錯,相比於沿路走過的城市,趙城市容市貌顯得更加整潔,更加有序,也更加繁榮。

學宮副祭酒繼續解釋:“這幾年。趙氏宗廟已經逐漸往邯鄲城遷移。所以如今的趙城已經成了一座純粹的學術城,城裡基本上都是圍繞趙城學宮謀生的人,他們或者是學宮裡的老師,或者是寄宿於此的、列國前來學習的學生,以及給學生提供食宿的商人,至於城裡商店買的東西,也多數以學生的需求爲主。書籍、紙張、筆墨,以及各類研究材料

說到這裡,副祭酒顯得很驕傲:“今年,除了設計大橋之外,執政又委託學宮進行兩項學術研究,其一是金屬的延展性,其二則是攻城器械的研究,所以最近趙城多了一些鐵匠。

季札被副祭酒提醒,連忙問他聽說過的幾個著名學者:“我聽說葉公如今在學宮教繪畫,聽說他畫的龍不能畫上眼睛,一旦畫上眼睛,則龍便破壁而飛。”

對於這種神話學宮教授的話題,副祭酒笑而不答,他轉身叫過來一名學者,向季札介紹:“這位就是葉公。”

被稱爲“公。”意味着他有貴族身份,季札趕緊按貴族禮節與對棄打招呼,雙方寒暄完畢,季札再問:“我聽說秦國的伯樂擅長相馬。他也曾在學宮停留,還有秦國的名醫“和”周室的典藏官老脅

副祭酒微笑的回答:“這幾位確實曾在我學宮講學。如今他們都已經各自回家了,但他們留下的幾位學生還在,這位是,,;這位是

副祭酒…給季札引薦學宮裡的著名學者,而後他引領着季札走向學宮的中心。

學宮中心分三角形的豎立着三座主建築,最中心的建築是學宮書殿。這座書殿很有現代行政單位通常的“蘇聯式風格”門廊是粗大的石柱,約十餘米高,頂天立地。柱子後是高大的,約三米高的雄偉大門。

這座建築也有現代意義上的窗戶,只是這年代玻璃的燒製技術還不太成熟,燒出的玻璃五顏六色,連大小形狀都不一致,所以書殿的窗戶都是花裡狐哨的,用青銅格柵製作的窗格,形狀很不規整,窗格之間鑲嵌着五顏六色的玻璃塊一這種建築風格在趙武的現代眼光看來,簡直是簡陋的無以復加,但在季札看來”,

季札已經說不出讚賞的詞了。在他看來整座殿堂不是人類的力量可以完成的,季札很懷疑這座殿堂建造的時候。有些鬼神貪圖趙武的錢財。來趙武這裡打了幾天工。因爲這座殿堂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它璀璨的無以復加,任何言詞在它面前都覺得蒼白無力。

季札站在書殿的大門口,他盡力擡頭向上仰望,想看清柱子頂部的石雕,因爲頭擡得太高,帽子都掉到的上,季札都沒有感覺,等副祭酒將帽子遞到他手上,季札失魂落魄的說了三個字,這三個字也是他常用來評價華夏文明的字詞:“觀之止。”

這座書殿出現在這個時代,是極具震撼性的,副祭酒很滿意季札的態度,他心裡嘀咕:“祭酒(趙武)說宏偉的建築本身就有徵服人心的作用,果然不錯啊。我趙城學宮在學術上稱雄各國,我霸主國國力以及知識文化在列國稱雄,這座建築果然恰如其分的體現了我們文明的實力。”

季札這時已經回過神來,隨從替他整理了官帽,季札還沉靜在震撼當中,許久,他夢一般的又吐出一個新成語:“盡善盡美!”

副祭酒帶着驕傲,手一引:“這邊請。”

季札隨着副祭酒走進書殿一樓。

趙城這座商人管理的城市果然充滿了市繪氣息,書殿的一樓全是各種各樣的櫃檯,每個。櫃檯後都有兩三人像是商店夥計一樣,臉上含着討好的笑坐在櫃檯後面。季札冷眼旁觀。不時的有人來到某個櫃檯前,低聲與櫃檯後的人交談幾句。而後櫃檯所在的夥計滿臉笑容的拿出一張紙來,在紙上記錄着什麼,有時,會有櫃檯夥計轉身向後面走去不一會兒,返回的夥計會拿來一本書,這本書或者是竹簡,或者是羊皮卷軸。或者是紙製品。

季札冷眼旁觀半天。不等他開口詢問,副祭酒上前介紹:“這是借書的地方,我趙城學宮的藏書分門別類,列國遊學的學生如果想借閱。可以按所屬類別,到相應的櫃檯借閱,咳咳,當然,他們借閱也是要付費的。我趙城學宮每年培養很多學生,這些學生沒有畢業的時候。就來圖書館抄錄書籍,並以此爲生。遊學的人付的借閱費就是給抄錄者的。如果遊學的人看了書後,覺得還不夠,打算買下這本書回去繼續閱讀,那麼他們會僱用人進行抄錄,這種抄錄是對外出售的

季札本想評價幾句,但剛纔在書殿門口,雄偉的書殿給他的震撼讓他產生了一股渺小的感覺,他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這種商業行爲,只好輕輕搖頭,

副祭酒看到季札沒有表態,他繼續引導季札向書殿的二樓去。整個書殿有三層,三層樓房在現代不算什麼,但在春秋時代已經很駭人聽聞了,季札進入書殿的二樓,看到二樓排列着無數長條桌,這一層樓窗戶更大,光線更充足,粗笨的長條桌上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竹簡,高高的竹簡山旁,有無數學子正在奮筆抄錄。還有一個角落不停的傳來據嘬聲。整個屋子飄蕩着一股油墨的香氣。

季札順着長條桌走去,那些專心抄錄的學生都很年輕,臉上充滿稚氣。副祭酒跟在季札身邊介紹:“這些都是列國來的學生,他們一邊在學校學習,一邊來書殿抄錄書籍,一方面通過抄錄,熟記書中的內容。另一方面,也藉此機會掙點小錢。維持求學費用nbsp;nbsp;我趙城學宮物價很貴,在這裡生活也不容易啊。”

季札不敢評價,他順着長條桌走到略略聲傳來的地方,這堆人是書殿當中最奇怪的,他們手裡拿着是鋼針,那種書寫不是在紙上,也不是在竹簡上,而是在一塊薄如蟬翼的蠟紙上剪錄,那塊蠟紙底下墊着鋼板。不時的有刻錄的人發出惋惜的叫聲,低聲自語:“壞了,又把蠟紙戈穿了

副祭酒上前解釋:“這是一種印刷術,學宮裡求購比較多的書籍,我們會組織人手玄錄蠟紙,而後用油墨印刷,印刷好的書再分發給想要購買的學生

季札好奇的問:“這種蠟紙一次能印多少本書?”

副祭酒嘆了口氣:“用這種蠟紙印刷,需要蘸上油墨,反覆刷錄蠟紙。每刷錄一次都要磨損蠟紙,所以一份蠟紙只能印刷一百多頁了,接着就報廢了。

而刻錄蠟紙是件很麻煩的事情,筆跡重了就要劃穿蠟紙,輕了則印不出字跡來。我們現在大約每天能刻錄一張蠟紙,每張蠟紙上刻錄大約一千字左右。另外,油印的時候也要極其小心,一旦操作失誤,這張紙就報廢了,不是將紙印糊了。就是字跡不清晰

季札在短時丹裡受的衝擊實在太多了,他已經無法評價副祭酒的話。在他看來,這種印刷術已經接近鬼斧神工的程度了,但副祭酒的口氣裡卻充滿遺憾:“已經很不錯了,一片竹簡上刻錄二十個字左右,一卷竹簡二十四片,大約五百字,兩捆竹簡上的字,也就一張薄薄的蠟紙全部記錄下來。而在竹簡上刻字。一捆竹簡至少需要玄錄一個月。

之前,竹簡的打磨拋光很費工夫,在竹簡上玄錄字的時候,一筆一戈寫錯了,整篇竹簡都要報廢。

二十四片竹簡金部刻滿字後。又要在竹簡旁邊打插,而後用牛皮繩栓起來,打捆的時候萬一出現失誤。整篇竹簡又要重新寫,,你用一天時間刻錄一張蠟紙,眨眼之間就能出一百餘份複製品,這樣的效率,如果用竹簡記錄,恐怕一年都無法完成,你還有什麼可說的,一年的工夫。你一天就完成了,這樣你還嫌效率不高嗎?。

副祭酒隨口回答:“聽家主說。這種印刷術並不完美,或許還能想出更好的印刷方法,比如在硬木上刻版,板上刻上反的字,一塊木板能印數萬份,,只是在木頭上覆版也很麻煩,我們正在摸索

季札隨手拿起一張印刷出來的書稿。書稿散發着油墨香味,只是這份書稿閱讀的方式有點怪異,季札按照以往的閱讀習慣讀了幾句,發現句子文理很不同。沒等他詢問,副祭酒趕緊解釋:“蠟紙刻錄出來的字。很不方便,比如蠟紙很薄,寫字的時候手腕在蠟紙上磨來磨去,會把蠟紙磨破,所以我們只能從左向右刻錄,這樣,寫過字的地方,手腕就不再去摩擦,以保證蠟紙的完整。

另外,蠟紙不像竹簡,以往竹簡上刻字,一片竹簡一句話,讀起來很方便,而在蠟紙上玄錄書籍,沒有竹簡的效果,人們無法進行斷句,爲了方便學生進行閱讀,家主發明了斷句的標誌,他把這稱作“標點符號”用各種符號來表示斷句,這樣。學生只要識字,無需通過口傳心授就能進行閱讀,方便了很多啊。”

季札想了想,又問:“這樣印出的書籍,恐怕很貴吧?”

副祭酒回答:“沒錯,是很貴。一冊書籍相當於中等人家三個月的日常花費

稍停,副祭酒又補充:“不過。我趙氏領地內,趙氏本族的人每年享受家主的補貼,家主自己掏錢給他們分發課本,到讓他們學習的費用降低了許多。”

副祭酒每次談到學院的祭酒的時候。總是口稱“家主”這倒提醒了季札一眼前這座學宮是趙氏家學,只不過對外開放了而已。

“趙氏今後必然能昌盛啊。”季札感慨:“趙氏培養自己的百姓,如此不遺餘力,等過幾年,趙氏人人都讀書了,趙氏想不昌盛都難啊。”

“請跟我上三樓,”副祭酒向前引路:“人人都讀書一nbsp;nbsp;真是個美好的願望,但可惜現在還做不到。如令人人不富裕,家裡供養一個孩子十多年,這孩子不下地勞動,專門進行讀書,恐怕一般的家不起。更何況。即使書本免費。筆墨紙硯終究還是耍化鞏的,所以讀書依舊是一件非常昂貴的事。

如今我趙氏只有勳貴子弟才送孩子來讀書,但他們也不見得情願,只是因爲家主有命令,強制勳貴子弟送孩子讀書,否則,他們將失去勳貴身份的繼承權

三樓是藏書樓,巨大的木架上堆滿了竹簡,木架很高大,從地一直延伸到天花板,木架旁邊很多人像蜂巢裡的蜜蜂一樣忙碌,他們扛着木梯。在書架旁邊來回穿梭,剛纔季札在一樓見到的幾名借書處的人員,正指揮這些人查找書籍。

“所謂“汗牛充棟,就是這個意思吧?”季札感慨:“拉竹簡的牛累的渾身冒汗。竹簡堆滿了房屋,以至於堆到了天花板,大概說的就是趙氏書殿裡的藏書吧?”

季札不打算走了,他要在趙城學宮多多停留幾天,以便閱覽這裡的書籍一這時代沒有電視電話,沒有,知識的傳承渠道單一,獲得書籍的手段只剩下一條途徑,別人口傳身授。自己執筆記錄,眼見着有個難得的機會”季札直接被趙城學宮的巨量信息擊到了。

不說吳國的季札在趙城過的悠哉悠哉,每日找一些學術人士研討學問。他來晉國後不着急開展外交活動。只是每天悠閒度日,在另一方面。趙武也不着急接見吳國人,因爲他繼位以來,第一件麻煩事找上門

了。

此時,晉國正忙着接收朝歌,忙着鞏固衛國新佔領地,面對衛獻公悲慘的遭遇,附屬國的幾位國君有兔死狐悲的感覺,於是。他們在重丘盟會上私下裡商議,委託齊景公、鄭簡公出面,爲衛獻公求情。兩位國君跟看來到新田城,晉平公設宴款待。齊、鄭兩國君臣通過席間的賦詩活動,婉請晉國留情,但晉平公似乎不爲所動。

隨後,齊國名臣晏嬰出動了。他找到叔向,直接向叔向遞話說:“晉君因爲在諸侯中宣揚自己的美德,同情諸侯的禍患,彌補諸侯的過失。糾正諸侯的錯誤,治理諸侯的動亂,因此才做了諸侯的盟主。現在爲什麼要爲了一個臣子而拘捕一位國君呢?”

晏嬰說的話很婉轉,但裡面的譴責意味非常濃厚,叔向不敢怠慢,趕緊找趙武商量:“元帥,我不是來說孫林父錯誤的,但“封建,是什麼,封建是完全的自主權。

衛國國君在自己的國內行使自己完全的自主權,對於衛國國君來說。這是他的封建君權,不管他與臣子孫林父發生什麼衝突,不管這場衝突中誰對誰錯,我們晉國無權干涉啊。

況且,諸侯小國的國君追隨我們,不就是期望我們霸主國能夠幫他們維護封建秩序嗎?如果我們連這一點都做不到,今後怎麼讓諸侯國心悅誠服的擁護我們呢?

更況且,對孫林父、衛國國君之間爭執的處理,還牽扯到對領權的尊重,趙氏恐怕也不希望自己在自家領地裡處理事務的時候,受到其他人的干涉吧?我們干涉衛國國君與孫林父之間的糾紛,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今日我們出手干涉了封建權,如果縱容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今後誰更有權勢,就有權干涉別人在自己的領地裡行使自己的領

權。

元帥,事情不能這麼辦啊!我們光考慮孫林父的感受,卻破壞了封建規則,如今各國君主已經開始抱怨了。如果我們繼續一意孤行,恐怕列國諸侯會對我們離心離德

趙武悚然而驚:“不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力,衛國國君處理自己的臣子,那是行使自己的權力,我不該因爲與孫林父私下的友誼,干涉了衛國的事務。”

稍停,趙武充滿遺憾的問:“可是,孫林父現在投靠了我國。他把領地獻給我晉國,自己又作爲晉國的臣子,費心竭力幫助我設立新的行政體制,他現在身爲晉國的臣子。我更應該庇擴他,不應該因爲別國國君的好惡,而使他受到傷害啊。”

趙武這是不想吐出吞到嘴裡的肉。叔向雖然固執的維護封建規則,但他終究是霸主國的臣子,他也不想將吃到嘴裡的肉再吐出去。

“孫林父進獻戚地給我國,這事咱們就先含糊過去吧。畢竟衛國國君確實進攻了我國,殺了我晉國戎卒三百名,這樣的惡行不應該不受到懲罰,所以我們接納孫林父的獻的。是爲了進一步的懲罰衛國,更保護我們晉國在黃河北岸的領地。

至於朝歌城nbsp;nbsp;朝歌城是齊國獻給我們的,是齊國替齊莊公贖罪的。衛國從齊國手裡失去了朝歌,如果他們想要討還朝歌,應該向齊國討要,與我們晉國有什麼關係?所以朝歌城我們無須歸還

叔向這麼說,趙武很滿意:“沒錯啊,如果這麼理論起來,我們即使把衛獻公放了,我也沒什麼心疼的。”

“何止不用心痛nbsp;nbsp;”正在大廳裡幫忙處理公務的田蘇突然插嘴:“我還有個計策,元帥一定滿意”

第124章 任他十路來我只一路去第333章 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第308章 傑出的耀眼第330章 人必自辱,而後人辱之第17章 “領主武裝”的要求(下)第241章 挺進胡國第324章 富裕,也是一種天罰第75章 咱該享受的收禮“規格”第102章 韓氏的退意第197章 人心向我不向他第206章 “楚才晉用”的後果第260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259章 乖,你要有妾室心理第12章 嚇死人不償命(上)第343章 想死的心都有了第335章 披羽毛的不一定是鳥人第240章 世界第一“連弩”的兇焰第125章 華麗詞藻下的血腥第52章 你是我的打工仔了第91章 一對翁婿兩個烏龜流第124章 任他十路來我只一路去第282章 中國的澳洲孤島第101章 都是被逼的第322章 咦,又弱一個第6章 爲了生活,努力發明(上)第69章 不知道該姓啥了第191章 我們必須糾纏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上)第39章 瞧我的驚豔亮相(上)第161章 我決不撤退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上)第21章 怎麼像個摟錢的耙子(上)第112章 一場遊“戲”一場夢第266章 不給面子的宋國執政第27章 智姬的決斷(下)第208章 省錢省的“盡善盡美第0章 序 原初:我在哪裡?第71章 來幾個金髮妹怎樣?第214章 的讓人無話可說第177章 我們容易嗎第40章 我們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下)第233章 鐵壁囚籠鎖大江第29章 吃虧還是佔便宜(下)第339章 浪費是可恥滴第244章 都兵臨城下了第50章 請容許我俘虜你第64章 殺國君的不是一個人第163章 天下雄城的陷落第25章 一不小心成了暖被人(下)第192章 最鋒利的矛第193章 矛與盾的糾結第43章 絕世猛將的絕殺(下)第169章 陽奉陰違第71章 來幾個金髮妹怎樣?第137章 真拿叛亂當玩耍第109章 我等的花兒都要謝了第45章 郤至的溫柔三連擊(下)第47章 烤人肉的味道第42章 逼營列陣的楚軍(上)第249章 請容許我俘虜你第139章 百姓有權驅逐第278章 胃口到底有多大第262章 他罵我了第156章 純粹想找茬第96章 許國人揚的戰爭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上)第3章 “滅口”的危機第113章 好奸詐的秦人第96章 許國人揚的戰爭第293章 靜坐戰爭第120章 春秋第五霸第66章 咱是老牌“斷後先生”第62章 誰來殺國君?第167章 誰是睜眼瞎第213章 饕餮盛宴第207章 吳國公子中原遊第19章 領主大人對生活的思考(上)第278章 胃口到底有多大第255章 驚人的秘密第42章 逼營列陣的楚軍(下)第122章 一場史詩上的攻城戰第294章 驚弓之鳥第139章 百姓有權驅逐第34章 兩個女王的戰爭(下)第93章 小國寡民的掙扎第25章 一不小心成了暖被人(中)第149章 可憐的王權第88章 今天咱不想上班第29章 吃虧還是佔便宜(下)第151章 傳統被羞辱者第150章 對楚國的首次入侵第121章 畫蛇添足第122章 一場史詩上的攻城戰第118章 國君的嘯叫第12章 嚇死人不償命(下)第18章 有關“趙武”的歷史之謎(上)第22章 這種事能催嗎?(下)第173章 王級搶劫是第120章 春秋第五霸第83章 強力黨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