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憑啥我出錢

一第一百一十四章憑啥我出錢? 看到荀罌還在猶豫,士田提醒:“趙武的莊園“原。緊挨着魏地,他那做莊園本來就是一座磚石堡壘,讓趙武去防守他自家莊園,這活也只能他幹,別人去了做不了。”

荀罌點頭:“這話不錯”只是小武資歷太淺。他回國主持國內防守,我怕別人不聽。這樣,你回去,士鯨是你士家人,你來指揮士傢俬兵。一定指揮得動。而統籌國內事務,你的資歷也夠了。我把軍符給你,你親自通知趙武。”

士旬形色匆匆走了,他的離開多少也引起了聯軍一點懷疑,聯軍看到晉國一副無憂無慮的樣子,元帥、副元帥則毫不慌亂的,按部就班的調動軍隊,他們雖有猜疑,卻沒有引發大的恐慌。

隨後,晉國聯軍渡河,駐兵陰口五日而過,”其實,陰口哪地方說是屬於鄭國,但它並沒有被開發,所以,那片地方不僅沒有鄭國軍隊,也沒有人煙。陰口唯一的建築是趙武設立的一座輻重轉運站古稱“舍”。

晉軍在陰口回國,有許多東方附庸國則沒有隨晉軍回黃河北岸,他們直接在陰口與晉軍分手,踏上了回國的路一比如魯國、齊國、衛國、宋國等。故此。聯軍等於在陰口解散了。

晉軍渡河時,鄭國接到消息,正卿子孔心頭一動,立刻找到子馳建議:“晉軍已經疲憊不堪了,這次他們居然沒有推進到我們都城之下,就開始解散聯軍,並準備撤退,如果我們乘這機會出擊,一定會大敗他們!”

鄭國終究有明白人,子展還保持清醒,他堅決否決子孔的提議:“如今,我們並沒有見到晉國新軍,新軍將趙武子是老牌斷後軍。當初晉國人攻打我們國都時,是晉國新軍最先推進到我們城下,當他們卻沒有參與最後的攻城戰,後來楚人來了,晉國新軍突然出現,迎戰楚出去追擊,我怕趙武會再來一次乘機奪城。許國頓國的先例在前面,如今面對趙武,誰還敢掉以輕心。”

子馳被提醒。驚出一身冷汗,連忙表示贊同子展的主張:“晉國畢竟是夫國,我們雖然投靠了楚國,但也不能過度激怒晉國一 我們之前不繳徵稅,已經把趙武子觸怒了,沒準他正躲在暗處,等着我們出擊吶,這樣冒險的事,我們不能幹!”

鄭國諸卿無言以對,於是,晉國聯軍順利渡河。完成撤軍。

跟隨聯軍返回北岸的多數是晉國的直屬附庸國。渡河之後,荀罌向聯軍宣佈:“楚軍撤退了,他們已經被我們嚇回去了。”

聯軍發集一陣歡呼,悼公急問:“真的嗎?”

聳罌平靜的點頭:“沒錯,渡河之前,武子傳來消息,說楚王的母親死了,他想趁楚國撤兵的時候進行追擊,請求我的許可,我拒絕了

逼退楚軍的榮譽。只能屬於君上。”

悼公不滿:“盡然如此,爲什麼不在黃河南岸宣佈這個消息,魯國人聽到這消息,一定會回去把它記述上,那麼。這段歷史豈不流傳下去,被萬世萬代傳頌?”

荀偃聲調毫無變化的回答:“如果魯國人知道了另一件事,他們只會覺得我們無恥 用一個虛假的、被篡改的勝利來掩飾我們的失敗,我們晉國還沒有淪落到那種地步,我們終究是霸主!”

悼公臉上的笑漸漸消失,他用詢問的目光望向自己的執政,副元帥荀偃在一旁插話:“士鯨這廝,就是窩囊廢!當初就不該留這個窩囊廢在國內,現在不僅沒守住晉國,還把趙武子辛辛苦苦建立的巡警隊伍全丟了。”

悼公身子晃了晃。荀罌一把攙住了他,緊接着,悼公劇烈的喘息起來,喘氣聲大的像急促的哭泣:“如此說來,我們國內已經沒有一兵一卒守衛?”

荀罌平靜的回答:“渡河的時候,我已經派士自去調回新軍,算時間,新軍已抄近路先期回國 趙武子在國內還有附屬的大成小戎部落,在甲氏他還有幾支附屬的秋人部落,這些都是騎兵,調動起來很快,另外,許國也留了一半軍隊駐守國內,只要趙武回國,打不過他也能守得住。”

荀偃都過來向國君講解內情了:士田都已經派出去了、趙武已經回軍了,說明這事晉國正卿都知道了,只瞞着國君一個人。但悼公現在沒有追究晉國正卿的意思,他平靜下來,用少年人難以想象的老成,平靜的敘說一個殘酷的事實:“元帥剛纔說我們終究還是霸主,但現在,我們晉國的安全竟然需要戎秋人,以及許國人的保衛,可悲啊!”

稍停,悼公馬上自責起來:“看來是我年少衝動啊,我不該干涉元帥的軍事計利,這次如果不是我堅持要把國內的軍隊全帶出來,我們不會走到今日這境遇。”

荀偃臉一紅。在軍事討論會議上,他支持了國君的主張,所以晉國今日的遭遇,他也有責任。國君開始自責,荀偃動了動嘴,但他終究覺得道歉太丟面子了。沒有開口。

晉國大軍沉悶的向國中開拔 即使到了如今這狀況,他們還走得不慌不忙,隊列整齊而有序。

經過虎牢城的時候,大軍沒有入城,這時候,士兵們都知道晉國遭到入侵、以及士鯨戰敗的消息,士兵們心情沉重,但嚴格的軍紀讓他們依舊保持着嚴整的隊列。

大軍進入王野,預料中的新軍駐防死守並沒有發現,荀罌心頭一鬆,忙問駐守“原”的趙氏武士:“前方戰況如何?”

趙氏武士瞪大眼睛,茫然的回答:“沒有戰事啊?!”

荀偃暴喝:“蠢才,你們家主什麼時間率大軍過去的?秦國人現在到哪裡了?”

“噢,元帥原來說的這事 秦軍沒有入境,,錯了。他們只在魏地呆了段時間。上軍佐戰敗後,魏家馬上全體動員了。並收容了許多潰散的巡警,後來韓氏也派兵了,老元帥韓厥把所有的韓氏男丁全部趕上了前線,再後來,我們宗主趕回來了,接管了前線指揮權,魏待也回到了魏家,主持家族動員。

對面的秦軍看到趙氏宗主回來了,其後是不斷增援的戎秋人,他們緩緩而退,,宗主如今重奪情山山口,正杜址識魏家人在山口築城我聽說魏家人對領的內在添一座哦叩夥滿意,正動員全家老幼支援新城建設。”

荀罌再問:“士田在哪兒?他回來了嗎?士鯨怎麼樣了,是否受

?”

武士回答:“下軍佐士鯨兵敗之後,立刻回到了國都,主持國都防禦。上軍將範田是跟我家宗主一起回來的,聽說這種情況後,馬上也趕往國都,奇怪,沒聽說下軍佐士妨受傷啊?”

荀偃大罵:“這個蠢材;打敗了仗,把部下丟在戰場,自己跑回了國都,要不是老元帥還在,要不是魏家反應快。我晉國這次就要亂了。”

荀偃說的正是把封建制度下,把封臣冊封在邊境地區的原因。這些封臣爲了自己的家園,不用用國家大義號召,他們會自動的拿起武器,抵抗到最後一刻 這也是現代人所說的“封建社會結構的超級穩定性”

與之相對應的,是明亡、宋亡時,幾名入侵者就能讓一座城市投降。但即使明亡了,明王朝的封臣,雲南木家仍戰鬥在最後一刻當然,以上只是趙武的感慨。

趙武急匆匆的返回國內,原本以爲國內已經讓秦國人禍害的不成樣子了,沒想到,魏氏的劇烈抵抗讓秦兵止步於邊境線上。

帶韓氏家族私兵上來增援的是公族無忌一 也就走過去的韓無忌,他跟趙武熟。說話沒有顧忌:“士鯨真是蠢笨,你看看魏國這些預備役吧。魏家的預備役羨餘向來比別家的正卒還要兇悍。雖然魏氏已經帶兵出戰了。雖然按規矩不能於魏家再度徵召士兵,但我們遭到了入

士鯨愚蠢的來到魏地作戰,不順便徵召一些魏家兵,只依靠自己的家族士兵和巡警跟秦國人打,,我從來沒見過這麼蠢的人。”

趙武是新人,平常不喜歡多嘴多舌,更不喜歡在人面前評價他人,但公族無忌是自己人,趙武也就說了:“我看是利令智昏!士鯨是看到秦兵人數少。想獨佔這份功勞,所以沒有徵召魏家兵協助抵抗 你以爲他不知道魏家兵的厲害?”

公族無忌冷笑:“果然是利令智昏。他也不想想,秦軍長途跋涉來到晉國,他們是來進行“國戰,的,怎會只派遣前鋒那麼少的人?難道秦國人昏了頭,明知道那麼少的兵力是送死,他們偏偏來找死嗎?士鯨連着一點都沒想到,就用輕軍迎戰入侵的秦軍一他不是昏了,誰昏

?”

趙武聳聳肩,迎向走過來的魏繹,順嘴回答:“反正不是秦國人昏了。”

魏卑樂呵呵的,魏舒也傻樂傻樂走在前者身後,魏修滿意地左右看了看,跟趙武打過招呼,說:“不錯啊。我魏家也能得到築城大師親手建築的一座堡壘,這次戰鬥,雖有損失也值了”我剛纔看了,這座新“武城,雖然建立在山口,周圍可耕地很少。但如果按照趙氏開發山林的方法,在山坡上種植果樹,釀造果酒,賺取的利潤也足夠駐軍開支了。”

趙武他們現在處身於半山坡上,山腳下就是正在新建的堡壘,此玄居高臨下俯視,堡中的建築歷歷在目。

指點着城堡內的佈置,趙武解釋:“這座城堡修建的太倉促了,最多隻能容納兩千人,再多,水源就不夠了。我在城中打了六口深井,平時這些深井足夠應付五千人飲水,但,一旦發生戰鬥,水要用來滅火,洗滌傷口”,據我的測算,最多隻夠兩千人。

這座城堡網好卡在山口,我打算在兩側山樑上再修建兩座哨塔,不過,這哨塔因爲修建在山頂之上,取水困難,一旦被包圍,恐怕難以堅守,所以我修的哨塔也不大,平時只夠一個“兩乃人。的士兵駐守,他們只能做預警用,一旦遇敵,你讓他們點燃烽火後,立即撤下來。

山下的城堡,周圍我給你留二里的緩衝帶,這緩衝帶裡只種野草,一旦發現樹苗萌發,你讓你的士兵立刻伐去

魏修打斷趙武的話:“爲什麼要種草?爲什麼不讓它寸草不

?”

“種草是爲了固定泥土,沒有野草存在,大雨一下,處處泥水橫流,士兵們運送補給很不方便。再說。秦人的攻擊多數發生在秋冬季節,這裡的野草乾枯後,網好就是引火之物。以後秦兵來了,你讓士兵們放火燒他娘。”

魏修馬上點頭:“我記下了,我一定提醒士兵們禁止在這片草地上放牧,也禁止他們拔草。”

趙武再次指點着城堡:“城堡前方要禁止任何人活動;城堡後方、距城堡二里處。我安排了可以容納一千戶左右的居民區”你剛纔說可以在山坡上種植果樹,這也是個辦法,但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比如燒磚窯。

我剛纔查探了一下,這附近有一個石炭煤礦眼,這樣,燒磚窯的燃料不成問題。陶土也可以就近取用。比如你在山坡上,採用掏洞式取土,取土後挖出來的大洞,可以當酒窖,也可以當儲藏室,儲存軍糧軍械。這地方原本盛產野果,再加上一座磚窯,偶爾你還能向外賣點蝶炭,別說養活兩千戶人,我看就是兩萬戶也能養活。

對了。忘了交代一句,你要向外運送陶瓷、果酒、蝶炭,一定要把路修好,路修好了,山腳下的城堡雖然兵力少。但我們可以隨時調兵支

魏修笑的嘴合不攏:“我看城堡裡不用兩千人把守,五百人足夠了。秦軍長途跋涉而來,如果在這座城堡裡與我們形成對峙,他背後是崎嶇的千里運糧小路,我們背後是整個晉國。所以只要五百人。就能守住這座山口一把你的弩弓在支援我一點,鄭國城下,韓氏的弩弓損壞了可以立即更換,我也想要這種技術。”

公族無忌勸解:“給他吧,這次如果不是魏氏奮力抵抗,我們晉國誰知道會亂成什麼樣子。如果魏氏有了弩弓技術,五百個手持弩弓的人,足夠守住這條山路了。”

趙武左右看看,膽怯地說:“我家嬌嬌不許我把東西白送人。”

魏修大笑:“我拿二百名武士跟你換:一個人換一張弩弓,可以

趙武直起腰:“人由着我挑!”

魏修回答:“弩弓也由着我挑!”

“成交!,,太好了,魏家武洲就讓我流口水了小次你魏氏給我的都是農夫,衆次我必舟記的武士 先從你的衛隊開始挑。”

“從我的衛隊開始挑?,那你需要再送我幾名製作弩弓的匠

公族無忌笑了,趙武也在大笑:“十名匠師可做不出來我家的弩

看到趙武已經說出了秘密。公族無忌不再保密,解釋說:“這弩弓,如今雖然家家都在仿製。但別人無論如何做不出趙家的質量來,是因爲趙家把弩弓的所有零件都肢解了,整個弩弓分爲一百四十七個工序,每個匠師只負責製作其中的一道工序 你只要十個工匠,他們只會製作十個零件,做不出完整的趙氏弩弓。”

魏修沉思,魏舒衝動,馬上說:“那我們不要弩弓了,你送我們一百四十七個。匠師吧。”

趙武微笑不語,魏繹嘆息:“我魏家二百名武士,的確換不回來一百四十七個匠師,這些人遠比武士珍貴,”武子,你說吧,你還需要什麼,我魏家當竭盡所能。”

“友誼!如果魏家願意添上一份友誼,那我送你一百四十七名工匠”趙武平靜的說。

魏修斷然回答:“願與趙氏立盟約,彼此永不相叛。”

公族無忌插話:“我願做見證。”

春秋時代並不太講究血緣關係,他們講究的是傳承與誓約。趙武現在已經是一個春秋人了,開始用春秋人的思維思考一些事情,他不要求魏氏與他結成姻親關係。轉而要求立下誓約,就是這種思維轉變的結

現在的趙武並不知道,他無意中建立的這份誓約,奠定了其後趙魏韓三家聯盟的基礎當這份盟約起作用的時候,中行氏與智氏這兩個同出荀氏的家族,已經開始殺得彼此你死我活。

晉國公卿之間的角鬥,就是如此血淋淋。

趙武給魏氏建築的這座城堡,最終被命名爲“武威”當武威建到尾聲的時候,國君傳來命令,要求所有的正卿與公族大夫一起回國,於是,剩下的建築活就交給了魏舒。

“秦軍退去未久,武威城還沒有修建完畢,國君克麼會把所有人都叫回國內?”回去的路上趙武納悶的問公族無忌:“我們西側的防禦工事還沒有建好,把未完成的工程交給魏舒,國君放心嗎?”

再對趙武的問題,魏修搖頭:“我跟你一樣,都是一路並肩長奔回國的,而後我與你步步緊逼壓退秦兵,國內情況怎樣,我現在毫無知

公族無忌輕聲回答:“秦軍擊潰了士鯨,雖然被魏氏的軍隊逼住了,但士鯨留守國內,負責向前線運輸糧草,所以秦軍並不是毫無收穫 他們把我們儲存的軍糧全劫走了。”

魏修沮喪的說;“我魏氏也沒有糧食了,幸好我們在前線耕作了三年,帶回了一點糧食,勉強可以讓領地內的百姓吃飽。可這樣,魏氏也堅持不了一個月,聽說,百姓已經把糧種都吃了”趙氏的糧食情況怎麼樣?”

趙武也在嘆息:“我剛剛回來,具體情況也不知道,不過應該還能撐下去吧。 ”難啊,領地內的壯勞力都上了前線,連續三年不耕作田地,可以想象我家領地的荒涼。如今,這麼多張嘴突然回來;而且都是壯勞力,即使我家再富裕。又能撐多久?”

“趙氏還能撐多久?”悼公也在問這個。問題。

問話是在新田城宮城內進行的,此刻,幾乎所有的重要家族都在大廳裡。現實的情況是:在外征戰三年的晉國武士們回到家中,猛然發現,他們留在家中的妻子兒女過得並不好,而現在他們回來了,家裡本來就緊張的口糧,也就立刻見底了。糟糕的是,如今這季節又恰好是開春,新作物還沒有從地裡長出來,經過了一個冬天的鳥獸又瘦又根本不是捕獵的好時機。

如此一來,大家都斷糧了。

趙武搖頭:“我網回來。請君上允許我詢問一下家臣。”

齊策被特地叫上殿來,他頻頻搖頭嘆氣:“情況很不好啊,我剛纔問了一下東郭離,這兩年國內連續發生災荒,領地內勞力匿乏,家中已經沒有多少餘糧了。”

國君沉默了,魏修起身:“臣,懇請君上執行《戰時經濟法》。”

魏修的戰時經濟法,此前經過數輪討論,內容大家都知道了,其中要求領主和國君放棄部分專利的建議,有點觸犯貴族權益,所以,這項經濟政策一直沒有實行。

魏修長偎,催促:“我們這些人,平常享用領民的供養,享受國君的賞賜,如今,領民們日子過不下去了,國君陷入困窘,該是我們回報的時候了。”

悼公點頭:“我願意放棄部分山林菏澤的專利,容許百姓去山林菏澤打獵捕魚,也可以容許百姓採礦砍柴,可這些”燃眉之急是:各家都沒有存糧了!,武子。你家可以調出多少雞鴨與糧食。”

大家討論了半天,都沒有想到追究士鯨的責任,這是晉國的慣例。晉文公當初認爲:每個人的能力各有長短,不能強求別人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戰場上的事尤其如此。所以只要將領盡力了,哪怕戰敗也不算什麼。爲此,晉文公還嘲笑了楚國的政策,說楚國要求戰敗將領自殺的規定,使晉國一次戰勝就能得到兩次勝利。

大家不追究士鯨的責任,貌似這廝造成的損失,要由趙武來買單了?!

趙武慢悠悠的說:“身爲一個領主,照顧好自己的領民,是領主天然的責任。但,從來權益與義務是相等的,領民們平時供養我們,就希望我們在關鍵的時候能夠保護他們;國君平時重用我們,也希望我們能在國君需要的時候,替他解除煩惱。

身爲臣下,我對國君有義務;身爲領主,我對領民負有責任”

稍作停頓,在衆人的目光注視下,趙武突然說出一句石破天驚的話:“然而,沒有權力就沒有義務,同樣是天然的公理,我對其他人的領地不享有任何權利,自然也不承擔任何義務,對此,有人質疑嗎?”

以:求票,懇請讀者投票支持,多謝了!

第40章 我們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上)第119章 巨星隕落第103章 霸主的面子問題第89章 母雞太少要鬧騰第2章 日誌三·;我在春秋偷着樂第160章 齊國猛士的風姿第120章 春秋第五霸第40章 我們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上)第116章 鬱悶的霍城守第6章 爲了生活,努力發明(下)第206章 “楚才晉用”的後果第76章 製造“春秋第一討債高手”第247章 第一回合第103章 霸主的面子問題第42章 逼營列陣的楚軍(下)第一百九十八 掌漁翁得利第340章 如此一個妖人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上)第121章 畫蛇添足第52章 你是我的打工仔了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上)第209章 惹了我的人夜裡睡不好覺第220章 南北初次大碰撞第324章 富裕,也是一種天罰第294章 驚弓之鳥第233章 鐵壁囚籠鎖大江第12章 嚇死人不償命(下)第26章 翻身奴隸……沒有歌唱(上)第12章 嚇死人不償命(下)第83章 強力黨出擊第108章 大家都不容易第32章 雖是毒婦,卻是母親(下)第339章 浪費是可恥滴第138章 叛亂是種傳染第338章 美食大比拼第144章 釣大魚要下大餌第223章 古典式對攻戰第79章 搶錢搶到被人謝第216章 輕聲細語卻讓天下側耳第152章 又一場謀殺第230章 觀衆太不配合第74章 咱們一起造新城_第302章 掏自家腰包第125章 華麗詞藻下的血腥第226章 楚王好細腰第146章 恐怖的綿上閱兵第273章 玩着玩着成了天下霸主第308章 傑出的耀眼第181章 是何物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下)第249章 請容許我俘虜你第101章 都是被逼的第209章 惹了我的人夜裡睡不好覺第308章 傑出的耀眼第258章 楚國服軟了第23章 領主要大躍進(下)第242章 像馴猴子一樣調教人第5章 一個春秋人給現代人的教育(全)第109章 我等的花兒都要謝了第89章 母雞太少要鬧騰第270章 着急着去挖坑第58章 我的插心劍第102章 韓氏的退意第87章 秦國的警告第58章 我的插心劍第25章 一不小心成了暖被人(上)第240章 爲黃金而戰第224章 魏氏的貴族風度第321章 撐死膽大的第337章 綠色的楚國君主第151章 傳統被羞辱者第137章 真拿叛亂當玩耍第52章 你是我的打工仔了第279章 新官新景象第158章 看我不嚇死你第174章 魏氏的恐慌第193章 矛與盾的糾結第41章 我幹嘛教別人聰明(下)第337章 綠色的楚國君主第9章 令人發抖的大“秘密”(上)第35章 或許是場謀殺(上)第285章 征服人心的勝利第327章 我心煩,不是爲了豆子第52章 你是我的打工仔了第313章 今後你是我的人了第205章 智者之間的對話第112章 視覺盛宴第235章 “王對卿”的戰爭第345章 一個國家的面子第89章 母雞太少要鬧騰第4章 煮出一鍋好湯,難(下)第34章 兩個女王的戰爭(上)第152章 又一場謀殺第一百九十八 掌漁翁得利第40章 我們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中)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上)第41章 我幹嘛教別人聰明(上)第230章 觀衆太不配合第213章 饕餮盛宴第295章 國都內的奪權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