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揚眼中的“大國軍人”

就這麼一華麗地轉身,許國成爲了晉國的盟軍,這個消息讓被俘的許國士兵大大鬆了一口氣。此時,揚的神志也略爲清晰,雖然他在野地裡跪了一夜,身體極爲疲憊,但思維卻活躍起來,心裡正琢磨如何跟家中的母親聯繫上。

果然,晉軍對許軍的態度好了一點,天亮時分,被俘的許兵被容許站起來,雖然還被禁止隨意走動,但晉人卻不禁止交頭接耳……隨後,許國的軍官被挑選出來,前去晉國的軍營接受命令;稍後,返回的許國軍官帶來了晉國的伙伕,後者擡着濃濃的熱湯,飄『蕩』出濃濃的香氣,讓飢腸轆轆的許國士兵忍不住喉頭蠕動,只咽吐沫。

早聽說晉國軍隊規矩大,這天早晨揚算是領教了——見到湯鍋端過來,許國的士兵頓時『騷』動起來,他們三五成羣撲向了湯鍋,以爲,晉國人也是按照許國規矩發放士兵的食物:即“誰先搶到是誰的”。

沒想到,那羣晉國人殺人不眨眼,他們毫不猶豫的砍到了最先撲來的許國士兵,然後用皮鞭抽的後續士兵滿地打滾。

等許國人平靜下來後,許國的軍官被要求上前領出自己的士兵,而後排隊領取自己的食物,如有攪『亂』隊列者(『亂』行),晉國人一律以軍法斬殺——這羣晉國人,連吃飯都要排隊。

揚的頂頭上司還在,他上前認領了揚所在的“卒”

。但許多失去軍官的士兵則被拋棄在原地,他們眼巴巴的看着同伴上前領取食物,而後,晉國人來了,他們嚴厲地聲稱,按照晉軍軍法,喪失軍官的“卒”、“旅”,所屬士兵要被抽籤斬殺(據《司馬法》記載),但此前許人不歸晉軍官,他們暫且繞過許人一次……隨後,晉人隨意的在剩下的士兵裡指定幾名軍官。

於是,所有許國人都開始排隊就餐。

輪到揚了,揚像夢遊一樣邁動着腳步,快走到湯鍋前的時候,不知什麼人往他懷中塞了一節竹筒、一個木碗、一個木盤,揚昏昏糊糊的走到晉國伙伕面前,只見那伙伕瞪着眼睛,衝他嚷:“端起來,怎麼不端起來?”

揚還在發呆,晉國伙伕旁邊一名晉國士兵,手腳麻利的抓起他的雙手,讓他的雙手平託,把不怎麼回事出現在他手中的木盤托起,又快手快腳的擰開竹筒的蓋子,將木碗、竹筒擺放在盤子上,吆喝:“記着,以後這就是你吃飯的傢伙,打飯之前,自己將竹筒的蓋子擰開,在盤子上,一一擺好。”

揚答應着,發覺他身邊有人聽了這話,已經手腳麻利的按照晉國伙伕的要求,整理自己的托盤。但還是有些人,想自己剛纔一樣,沉浸在夢遊狀態中。對晉人的要求一無所知。

接下來,揚覺得雙手一沉,他趕緊望向手中的托盤,一隻銅勺正在離開他的腕,碗裡多了一坨稠糊糊的菜粥,只聽那伙伕大喊:“下一個。”

身後的人一推,揚順勢挪動腳步離開了飯桶,他邊走邊悄悄觀察周圍情況。發覺晉軍的伙食供應似乎是以“卒”爲單位,每個卒面前都排着三個大桶,每個桶邊都站着一名伙伕負責打飯,所有桶前,還有一個晉國閒人,負責指點士兵遵循打飯的規則。

經過第一個桶的時候,士兵的碗裡會多一坨稠粥,第二個桶後的伙伕則往士兵的竹筒裡灌一勺熱湯,第三個伙伕會往士兵的托盤上放兩個熱餅……

晉國人規矩嚴,打上飯的士兵都回到自己的隊列,蹲在地上保持隊形,繼續就餐。揚端着食物,回到自己的隊列裡,只聽士兵悄悄議論:“是肉湯,竟然是肉湯。”

揚趕緊喝了一口湯,發覺滋味果然鮮美,他有點感動,才脫離俘虜地位就能吃上肉湯,果然像傳說中一樣,晉國這個老牌霸主國做事很仁義。恍惚中,他想起不久前聽說的一個故事,據說在齊魯交戰中,魯國的賢人曹劌曾憤懣的說:“肉食者鄙。”

這句話中充滿了酸溜溜的味道,連曹劌這樣生活優裕的人都爲產不能吃上肉而充滿怨氣,這晉國人居然給剛纔的俘虜、幾秒鐘前才變成友軍的許國人分肉湯,這未免太離譜了吧。

身邊繼續傳來低低的耳語:“呲——我們這吃的還算好嗎?你看看那些軍官吃的,他們盤子裡還有一條雞腿呢。”

揚趕緊擡頭張望,發覺他們所在“卒”的軍官,也回到了士兵羣中,同樣蹲在那裡,端着盤子吃飯,果不其然,軍官的盤子裡多了一條雞腿……等等——軍官不止多吃了一條雞腿,他們還多了一雙筷子:一雙閃着金屬光澤、青亮亮的金屬筷子(食箸)。

晉軍雖然發給許軍士兵盤子、碗與竹筒,但似乎忘了給大家發筷子,很多士兵只好用手抓,唯有軍官,卻獲得了全套的餐具

。他們手中的盤子碗,明顯比士兵們高檔。居然全是用金屬做的,只是那種金屬材質模糊。揚的見識略高一點,他只能肯定:那些餐具的材質不是青銅,但也不是惡金(鐵)。

軍官發覺士兵望向他的目光充滿委屈,他停止咀嚼,努力做着緩和工作:“你們看我吃得好——狗!剛纔我去見晉國人,他們已經說了,給予我們的是輔助兵待遇——輔助兵待遇,與正卒相差一級,我這名軍官最多跟晉國普通正卒待遇一樣。我可是貴族啊,竟讓我跟羨餘(輔助兵)一樣待遇,晉國真是瞧不起人。”

士兵的臉『色』稍微平和了一點,那軍官又抱怨:“論起來,那些長官死了的卒真是幸運,一個普通小卒,隨便被晉人一指就成了軍官,和我等‘公孫’享受一樣待遇,真是氣死人。”

看到士兵眼中『露』出羨慕的神情,那軍官抓緊吃了兩口,馬上說:“咱們既然是友軍了,晉軍許諾照顧我們家人——昨晚城內廝殺,城中百姓多有逃出城外的,向我們這個方向逃跑的百姓被晉軍攔截了,所以我們不知情。據晉軍說,城裡的百姓已經完全逃散,只剩下幾位公子及其家人。

等會兒晉軍會來幾名書記官,登記士兵的家屬。你們誰家裡還有親人,趕緊告訴書記官,書記官會派人出去查找……不過晉人也說了,這是『亂』世,這是戰爭,能找得到親人,是各位的幸運;找不到親人也沒有辦法,不要怨天尤人。”

聽到軍官交代,許國士兵頓時想起了城中的家人。心中掛念家人的安危,許國士兵匆匆結束了就食。不一會兒,晉國書記官果然來了,他們拿着一種很奇怪的叫做紙的東西,用鉛條在上面記錄着每個士兵的家庭住址——春秋時代就這樣,大多數人沒有名字。想尋找士兵的家眷,也許只能向難民嚷嚷:“某街、某巷、某男的家眷在哪裡?”

揚是幸運的,晉國士兵驅趕城裡人的時候,他母親因爲膽小,躲在家中不肯出來,晉人看她是個孤身女子,也沒有過分『逼』迫。結果,揚回城後順利的找回了自己的親人。而有些士兵則遭遇不幸,家人走失。其後,他們的家眷或許是因爲膽小,躲在野地裡沒敢回答晉人的呼喊,結果,直到開拔後,許多許國士兵還沒有找見失散的家人。

也有一些士兵的遭遇令人哭笑不得:他們陡然之間冒出了自認是親戚的國人,這當中如果真有他們的親戚在還好說,但如果自己真正的親人沒找見,反而多了一堆從來沒見過,也沒有聽說過的陌生人,哭着喊着要認親,那就讓人哭笑不得了。

好在這樣的混『亂』沒有持續多久。接下來幾天,許國軍人開始整編,揚幸運的被挑選進入許國正卒行列。他因爲獲得了一個好待遇:因爲晉人要順便徵發輔助兵,這些輔助兵將跟隨晉國大軍行動,雖然不發報酬但吃飽飯沒問題。所以被挑選上、成爲正卒的許國人,被允許推薦自己一到兩位親戚,列入晉國徵發範圍。

揚忐忑的將自己母親報上去,沒想到晉人並不在意她是『婦』女,隨即簽發了徵發令,自己的母親得以進入晉軍幫廚……

母親安置好了,揚對晉國人那森嚴的軍紀與重重的規矩,也不再有牴觸心理,他嚴格按照晉國軍官的要求,吃飯排隊、走路排隊,連上廁所都要排隊,還要定點——敢隨意大小便的許國軍人,都叫皮鞭抽的第二天起不了牀

如果說排隊是晉軍一個特『色』,那麼晉軍對洗浴的要求就讓人難以理解了,揚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就餐的經歷,那時晉軍似乎沒有過多要求,但之後晉軍的要求逐漸嚴苛起來,他們不僅要求飯前洗手、把自己的盤子碗洗乾淨,還要求托盤上的竹筒與碗擺放整齊,每次吃完飯後,還要求士兵立即把餐具洗刷乾淨,收藏起來……

順便說一句,晉國人似乎對裝備的追求近乎偏執,在第一次吃飯時,發給了許國俘虜一套餐具,其後就是不斷的發放東西,一會兒是發放一套行軍背囊,一會兒又給他們發放軍毯,然後是鞋子、軍裝、『毛』巾……當然,軍裝鞋子只有正卒才能獲得。

但是,士兵的筷子始終未發放,似乎晉人不太在意這些小玩意,令人牙癢癢的是:軍官們卻拿的金屬筷子在人眼前晃來晃去,實在讓人羨慕。

飯前洗手,大多數士兵可以理解,畢竟當時的貴族也有這個講究。然而,要求士兵們每隔幾日,必須洗澡,這就讓人難以接受了,因爲燒洗澡水需要很大的容器,要消耗很多的燃料……所以,當時的春秋平民,終身只在家中洗兩次澡,出生一次,死亡一次。其餘的,只有夏天跳在河裡方便了。

然而晉軍似乎不怕麻煩。與此同時,在晉軍的教導下,許國原來的軍官也越來越兇殘,他們每天會拿着皮鞭把士兵從帳篷裡抽出來,要求士兵出來跑步、做早『操』。每隔幾日回抽打着士兵列隊去洗澡,晉軍給許軍準備的洗澡水居然是溫的,他們從一個巨大的竹管裡噴下來,每個士兵被容許在竹管下呆數個呼吸的時間,在此期間,士兵必須迅速的用『毛』巾『揉』搓全身,快速的沖洗……

逐漸的,揚適應了晉軍的規則,而後他們結束休整,陷入漫長的行軍當中。大家不停的走,從早晨走到晚上,等到終於不用走路了,揚被告知,他來到南方的陳國。

在陳國駐紮的日子裡,揚一直感激自己的幸運,他確實是幸運的,因爲識字和懂劍術,身體條件還不錯,所以被選爲許國正卒,晉人所說的正卒其實是職業兵。日常知識訓練,不用參加沒日沒夜的築城活動。另外,在每日訓練結束後,他還能見到在伙房幫廚的母親。

母親這段日子營養跟上了,臉『色』紅潤起來,竟然恢復了幾分當年的風韻——據母親說,晉國輔助兵中有一名五十多歲的老卒看上了她,這幾天正在向她獻殷勤。而那名老卒表示,他是趙氏老兵,這次服役大約是他最後一次出戰,多年的軍事生涯後,在慷慨的領主賞賜下,他在甲氏擁有約三千畝的土地,土地的邊緣是一塊湖泊——湖泊原本屬於領主的專利。

老兵征戰一生,以前曾有過孩子,但後來,在“下宮之『亂』”的趙氏守城戰中,老兵的孩子陣亡,妻子傷心而死。現在老兵空有三千畝土地,約六十名僕人,卻沒有人繼承家業。聽說眼前這『婦』人有揚這麼個兒子,還在許國正卒的戰鬥序列,他高興自己能有一個成年孩子來繼承家業,因此向揚的母親表示:只要她嫁過去,他保證把揚當自己的兒子看待。

這位晉國老卒還炫耀說:他是趙氏老人,兒子在保衛趙城中陣亡,像他這樣的人,有資格攔住領主的馬車,找領主直接對話。只要揚的母親嫁過去,那麼揚就算是趙氏自己人了,他會出面找領主,把揚從許兵的隊列中調出來,併入趙兵的行列——爲了顯示這個條件的優惠,這老兵還偷偷告訴揚的母親,別看許國正卒的待遇好,可細算起來,還不如趙氏輔助兵的待遇呢

出於對父親的懷念,揚當即對母親作出了否定回答——雖然母親的話中隱藏着懇求的語氣。

然而,私下裡揚也不禁猜想:我們現在都每天能喝一頓肉湯,每次月圓都能吃一次肥肉,這樣的待遇,竟然還不如趙氏輔助兵,那麼趙氏正卒的待遇又該好到哪裡去?難道像貴族一樣,每天能喝到酒,能聽到歌舞?

漸漸地,揚開始關心起周圍來。隨着周圍的城市逐漸成形,揚接觸到的士兵不再限於晉國的新軍,其他國家的聯軍士兵與晉國的上軍也開始與許國人接觸。揚感覺到:晉國上軍似乎與新軍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同樣舉止刻板而嚴謹,但他們的訓練強度卻遠遠不如新軍,比如他們早晨不跑『操』,只偶爾進行隊列訓練……而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上軍的裝備與伙食,也不如新軍。

對於這點差異,揚不敢找晉軍打探,他尋找其他的聯軍士兵,比如,長期跟晉軍並肩作戰的衛國軍隊。

衛兵聽說揚現在正在跟隨新軍一同訓練時,臉上『露』出同情的笑容,問:“兄弟,吃苦了吧?晉國四軍中,數魏氏的軍隊與趙氏的軍隊訓練最嚴苛。而這兩支軍隊當中,又數趙氏的訓練任務最沉重,他們每天早晨要繞城跑步,號角吹得震天響,皮鞭抽得讓我們都睡不成懶覺……啥,你就在趙軍啊,嗯,你的運氣可真夠差的……

不過,趙軍的伙食不錯,聽說他們的正卒每天有一斤肉配給,人吃肉都吃得膩了,見了肉都想扔……我還聽說,趙兵的裝備最好,因爲趙氏一貫窮,領民人口在幾大家族中最少,所以趙氏把武士看的像自己的眼珠子一樣,砸鍋賣鐵也要給士兵裝上烏龜殼,所以歷次戰鬥趙兵傷亡最輕,這一點可是聞名列國的。

你待在趙兵裡,至少不用擔心自己的『性』命了。趙家宗主絕不會讓自己的士兵白白送命……哈哈,你們不是每天都在練跑步麼?人都說這練得是逃命的本領。趙氏能跑,有一個笑話說趙兵的速度,說:當你追趕趙兵的時候,先是覺得劍能砍上對方。可當你抽出劍來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們之間的距離必須用弓箭才能夠得上……但等你準備好弓箭的時候,地平線上已經看不見趙兵的背影了。”

衛國士兵說的話雖然刻薄,但揚從衛國士兵的嘴裡,聽到了幾個信息:裝備好,訓練苦,吃得好,善逃跑。

可這些還不能打動揚的心。

隨後,晉國的後勤部隊到了,部分後勤兵替換了服役期滿的輔助兵,原本那名追求揚母親的趙氏老兵也在其中。但是,這名老兵臨走前發覺揚拒絕的態度不再那麼堅定,他樂顛顛地去領主帳篷裡轉了一圈,又留了下來,看來,他打算繼續努力,完成傳遞家業的願望。

隨後,各國輔助兵的任務繁重起來,城外劃分了各國負責的領地,輔助兵負責在這裡開墾農田,播種糧食——聽那位老兵說,這項任務已經不再由趙氏宗主負責,趙氏宗主已經將後勤工作移交另一位晉國將領,自己轉而負責軍事上的新任務。

揚對於晉人的工作交接沒有太多的感覺,如果不是老兵告訴他真相,他完全感受不到其中的差異

。稍後,揚心裡直感慨:晉國的人才真多啊,那位總是笑眯眯的趙氏領主,能輕易攻破了許國國都。在揚看來,此人的本事至少比自己的國君大,但晉軍似乎隨便找一個人來接替他,成績都沒什麼兩樣。

多年之後,揚才知道,接替趙武的可不是隨便人,那是晉國的“第二才子”士匄。

揚感覺不到變化,是因爲他依舊在新軍裡——他們這支許國軍隊命運已經決定,將由趙武完整吞下。

所以,趙武已經慢慢的提高他們的待遇——晉國新來的補給部隊中,有七成的人員是東郭離帶領的趙氏羨餘(補充兵),他們帶來了充足的補給物資,不久,許兵也獲得了新的鎧甲與武器。當然,許兵獲得鎧甲與武器都是便宜貨,比如鎧甲只是木甲。

新的鎧甲武器拿到手,讓揚感覺到一絲大戰來臨的氣氛,他心中正在忐忑間,那位追求母親的趙氏老兵直入許國營中,遞上相應軍符,要求帶走揚。

揚心中滿腹不滿,但他不敢對一個晉人發脾氣,只好悶悶不樂的隨着老兵穿越大營,來到城中的高臺前,來到趙氏宗主的府邸門口,求見趙氏宗主。

趙氏宗主住在城中心高臺的第一層,這個位置也顯示了趙氏在整個聯軍中的位置。高臺第二層是三國聯軍統帥和全軍副帥士匄居住的地方。再往上,高臺最高一層,居住着聯軍統帥荀罌和他的幕僚班子……以及隨軍的占卜師。

似乎誰都不願意居住在最下層,連魏絳都不太樂意來這一層辦公,於是整個土築高臺的底層,就由趙武和他的幕僚佔據了絕大部分空間,此處來來往往的人,基本是趙氏的武士。

一名走過揚身邊的趙氏高級武士,看到揚身邊的那個老頭,兩者似乎認識,那名高級武士打招呼:“河老,等着求見吶?”

說罷,他打量着河老身邊的揚:“兒子找見了?不錯,不錯,身體還算不錯。不過,大概是從小沒有吃好,瘦得跟豆芽菜似地,想當內宅武士,恐怕這輩子沒希望了。”

“河老”就是揚身邊的那位老兵,揚到今天才知道,這位老人名叫“河”。

河老笑着,指一指屋裡頭:“家主正在議事,我自家那點小事,不敢打攪家主,還是等一會兒。”

那武士點點頭,隨即邁步走進屋裡。此時,屋裡正傳來一位中年大叔的聲音——揚並不知道,這個聲音屬於聯軍統帥荀罌:“……必須在十日內動手。剛纔傳來消息:我們走後,魯國國君(魯襄公)到新田城‘聽成(聽候霸主佈置工作)’,他藉機請求我晉國同意把鄫國作爲自己的屬國。

一開始我們國君不同意,但魯國正卿孟獻子強烈要求,寡君也就同意了——魯國人可能是認爲到自己侍奉晉國有功,希望獲得獎勵。說實話,他們也應該獲得一些獎勵。

你們知道,宗主國對屬國有保護的義務,一旦鄫國歸屬魯國,我們晉國就不再承擔庇護義務。但魯國有能力保護鄫國嘛?果然,這個答案來得太快——”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第202章 歷史該怎麼書寫第313章 今後你是我的人了第62章 誰來殺國君?第15章 領主“專利”(上)第二百九十八 掌天下第一的龜式狩獵第29章 吃虧還是佔便宜(上)第230章 觀衆太不配合第4章 煮出一鍋好湯,難(上)第271章 我有了新的戰爭目標第252章 黃金鞋下不覺冷第257章 我現在“販售”戰爭第326章 咱給他挖個大坑第84章 春秋人的英雄情結第39章 瞧我的驚豔亮相(上)第245章 來一場城下第332章 打完你,還要你獎賞我第149章 可憐的王權第56章 人不囂張枉少年第182章 鏖戰在國都第112章 視覺盛宴第189章 他來了第219章 我的酒杯你不能用第106章 天下間沒有愚民第223章 古典式對攻戰第315章 萬事無恆常第171章 內亂再起第218章 我開創了一個新時代第28章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下)第159章 夕陽下的狂奔第71章 來幾個金髮妹怎樣?第18章 有關“趙武”的歷史之謎(上)第77章 國君用什麼還賬第15章 領主“專利”(下)第100章 順手牽羊第34章 兩個女王的戰爭(上)第181章 是何物第283章 誰纔是天下第一將第334章 咱給楚軍再挖一坑第32章 雖是毒婦,卻是母親(下)第203章 列國的福音第175章 天下亂了第81章 終於稱霸天下了第282章 中國的澳洲孤島第40章 我們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中)第319章 要打,你就來吧!第154章 舉賢不避親的老大夫第115章 國君的欠條第17章 “領主武裝”的要求(上)第318章 大家都在裝第41章 我幹嘛教別人聰明(上)第22章 這種事能催嗎?(上)第153章 總是太心急第158章 看我不嚇死你第252章 黃金鞋下不覺冷第211章 春秋第一名嘴第192章 最鋒利的矛第29章 吃虧還是佔便宜(上)第185章 一波三折第74章 咱們一起造新城_第285章 征服人心的勝利第242章 附庸國的士兵們第207章 吳國公子中原遊第131章 鄭國人覺悟了第164章 當鐵嘴碰上銅牆第123章 王旗下的蛋第154章 舉賢不避親的老大夫第53章 小公子哥的收藏第276章 軍隊再多也不夠使第330章 人必自辱,而後人辱之第161章 我決不撤退第145章 好逍遙的間諜第263章 且讓我跳舞吧第128章 跟“天下第二”單挑的楚軍?第42章 逼營列陣的楚軍(上)第2章 日誌三·;我在春秋偷着樂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上)第333章 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第二十二十七章 比哀傷還要哀傷的事第96章 許國人揚的戰爭第297章 賞你,是因爲你乖第177章 我們容易嗎第79章 搶錢搶到被人謝第231章 養由基的後裔第112章 一場遊“戲”一場夢第194章 誇的人無動於衷第188章 齊國人在擔心什麼第283章 誰纔是天下第一將第103章 霸主的面子問題第80章 超級大胡鬧第330章 人必自辱,而後人辱之第159章 夕陽下的狂奔第4章 煮出一鍋好湯,難(上)第200章 即將來臨的第91章 一對翁婿兩個烏龜流第4章 煮出一鍋好湯,難(下)第247章 第一回合第一百九十八 掌漁翁得利第206章 “楚才晉用”的後果第288章 獸兵奔涌第271章 我有了新的戰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