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

ps:今天只有一章……

……

七千五百名兵卒,這就是今年秋天時,遠征軍的全部戰力。

哪怕趙無恤前後兩次遷徙移民過來屯田,爲這場仗積攢了兩年的糧食,霍人縣最多也只能供應這麼多人,若再多,大軍還未開拔,就得先鬧饑荒。

所以事先他就和計然商量好了,這場仗對於代國而言,是一次滅國的存亡之戰,對於趙氏而言,卻僅僅由太原一郡出兵的區域性戰爭,成功便好,不成功也不至於讓整個趙氏傷筋動骨。

這也是先謀代國,而不是中山的原因,對小而強悍的中山,必須讓東陽、太原、邯鄲數萬大軍一起發力纔有機會攻滅。

這次趙無恤甚至都沒讓統兵經驗老道的郵無正爲帥,而是點了穆夏爲將。

穆夏最初誠惶誠恐,爲自己找各種理由請辭。

“臣出身低微,僅僅是個牧童,比臣身份高貴的數不勝數。”

趙無恤卻不以爲然:“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市,百里奚舉於牛口之下,他們的起步和你差不多,都成就了功業。我親自將你從馬廄裡挑選出來,賜你爲穆氏,我的眼光可比孃胎裡帶出來的血統可靠多了。在過去十餘年間,你也無數次證明了自己。”

在孟諸之戰裡,他所在的左翼發動壓垮鄭軍的攻勢;在汶水之戰裡,是他擋住了齊人浩浩蕩蕩的戰車衝擊;在長平之戰裡,是他阻止了知瑤的突圍逃竄。

穆夏,這面武卒裡最堅硬的盾,趙無恤要試着讓他同冉求一樣,學會獨當一面了。

“臣只怕不能服衆……”

“你功勳卓著,是我親自提拔的中大夫,持玄鳥旗以伐戎狄,誰敢不服?真有人膽敢違揹你下達的軍令,自有軍法和士師將其繩之以法!”

話說到這份上,穆夏無法推辭,只能赴任北征主將,從開春到八月中秋,他已經在晉陽、霍人呆了大半年。

也是在這裡,他深刻感受到了爲將的不易。

……

這兩年是難得的和平時光,但國無外鬥,必有內憂,有人的地方便有爭鬥,這是難以避免的,在晉國趙軍中,兩股“派系”也開始逐漸形成……

以穆夏、虞喜、田賁、漆萬等人爲代表的是軍功武人集團,他們出身低微,早年或爲圉牧,或爲百工輕俠泥腿子,伴隨着趙無恤的發家,漸漸在武卒裡身居高位。

另一派,則是以郵無正、趙伊爲首的親貴舊部,多半是趙氏的遠支和家臣,他們家傳悠久,全族效忠趙氏有百年以上。在趙鞅時代,這些人是晉國趙氏的中流砥柱,可到了趙無恤執掌大權,打贏戰爭之後,他們卻發現自己********了……

軍功武人和新家臣擠佔了他們的位置,而在趙氏內部,這種權力再分配的格局,在各地還有所不同。

太行以東的河內、河北是趙無恤將範、中行、邯鄲的大廈扳倒重建的,因爲政權更迭,起用新人降將較多,又有趙無恤親自主持,基本上做到了“令吏必起於里閭,猛將必發於行伍”,唯纔是用,不看出身。

而剛建立的太原郡則有不同,董安於老成謀國,看重舊誼,十二個縣裡,縣令、司馬多半沒有更換,都是原先的大夫、邑宰。這些人的宗族在趙氏中資格老,關係盤根錯節,和太行以東的形勢迥異。

在戰後賞功策勳時,趙無恤將從魯國帶回來的武卒將吏盡數提拔,這些人爲他出生入死,屢立戰功,相較於舊家臣邑宰,他更信得過他們,封賞也有所傾斜。

在晉陽老早就有人抱怨:“上卿用人,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

如今他們發現,自己不但封賞不如人家,竟然要反過來受其節制!年僅三旬的穆夏被調到太原主持北伐事宜時,趙氏老臣們看着這個質樸謙遜的“牧牛兒”,一時間難以接受。

好在同樣功勳卓著的郵無正在鄴城做趙氏司馬,他也有自知之明,對軍功武人沒有歧視,更不喜歡攙和這些派系之爭。而趙伊也被派到大河以西防範齊國,所以感覺自己受了委屈的太原舊部只能向郵無正的兒子郵成靠攏。

郵成在戰爭期間留在晉陽,多次擊退敵軍進攻。他年輕氣盛,心高氣傲,對“牧牛兒”穆夏的差遣很是不屑,許多事情都是明遵暗違。

一起來的田賁氣得直咬牙,叫囂着要去和郵成分個勝負,楚人石乞則陰損地建議穆夏,不如仿照司馬穰苴殺齊侯親信莊賈以振威望的故事,故意設下一場點卯,找個理由讓軍法官將郵成斬了!

……

“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此人一去,定能威服太原!”

“不妥,他畢竟是郵子良司馬的兒子,何況之後半年裡訓練兵卒、調遣輜重,還得多多仰仗太原各縣,不能將他們全部得罪了。說得不好聽,還認爲吾等仗着功勳,對趙氏舊臣刻薄呢,鬧到上卿那裡也不好看。”

穆夏是個注重大局的人,知道上卿派他來,除了主持伐代外,也有向自成體系的太原郡軍方釘入幾根鍥子的打算。

他親自去拜見郵成,提議讓他帶來的武卒和太原郡縣兵卒舉行一場軍演,相互間較量比試一二。

郵成心高氣傲,一向看不起穆夏等人低微的出身,對所謂“百戰百勝”的趙武卒也不以爲然,也沒多想就欣然允諾。

比試當日,從旁邊五縣聚集的三千太原郡兵到達約定好的地點,卻發現對面只有一千武卒老兵。

“這是何意!?”

郵成不由勃然大怒!他認爲這是侮辱,要知道,穆夏可是帶了整整一師之衆過來的。

“難不成汝等以爲,光憑藉眼前這點人,就能將吾等擊敗?”

穆夏扶着劍笑了:“上卿對武卒的要求,一向是能以少打多,以一敵三。”

這話太過囂張,從一貫敦厚的穆夏嘴裡說出來更加氣人。郵成受不住激,非要讓對面的武卒折戟,然而這場以木矛和卻掉箭頭的箭矢比試的結果,卻讓太原人瞠目結舌。

郵成率領的一方完敗!這些一向驕傲的晉陽悍卒被五百武卒結成的密集方陣衝得稀里嘩啦……

郵成等人這下不服也不行了,按照約定,他們只能唯穆夏馬首是瞻,配合他挑選各縣兵卒,進行訓練和調遣。

這次滅代之役,因爲補給線的限制,兵貴在精而不在多,從春到秋,穆夏從太原各縣挑選練出了兵卒五千,加上武卒,一共七千五百人,加上霍人駐軍,以及在呂梁山東麓訓練的騎兵,不超過一萬。

這是一支臨時捏合到一起的部隊,但是部隊中老兵的比例卻出奇地高,無論是百戰戰場的武卒,還是太原各縣服役數次到數十次不等的趙氏徵召兵,都是不折不扣的久經沙場強兵。

不過這支聯軍的協同程度不高,畢竟是混合編伍,太原人和武卒裡的宋人、魯人甚至很難交流。要在實戰中正常發揮戰力,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好在武卒老兵們已經有過多次協同作戰的經驗,他們更需要適應的,反倒是太原比宋、魯更加寒冷的天氣。

穆夏按照武卒章程訓練太原郡兵,除了強調秩序外,首要任務還不是能打,而是能走。

“從晉陽到句注塞,三百五十里,出句注塞到代城,也是三百五十里,吾等的敵人,在七百里之外!”

這無疑是一場遠征,去的還不是人煙稠密的中原,而是邊塞之外的荒涼絕域。所以必須做好充足準備,軍中一向只佩服強者,有武卒以一敵三的威嚇在,很多措施就能順利推行下去,比如打揹包和綁腿。

揹包的主體是一條秋冬蓋的羊毛氈子,裡面用繩子縛着一套換洗衣裳,以及急行軍時分發的乾糧,加上甲衣、武器,士兵負重合達三十斤以上。若是這些東西全提在手中,走出去十里手臂便要痠痛不已,不要說作戰,就連長矛都未必能夠握得住。只有把這些打成揹包背在背上,士兵纔可能攜帶着生存必需品進行長途行軍。

但要在一刻鐘內,將這些東西用麻布整齊地包裹起來背上,卻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太原郡兵們光練這一項,就花了兩個月時間才合格,武卒則在旁指點和笑話,他們彷彿看到了自己剛剛被招募入伍時悲慘的一幕……

扎綁腿也是如此,初見武卒清一色的葛鞋,在小腿肚子上滿滿紮了一層麻布綁腿,太原郡兵們好奇卻也有些牴觸,把這些玩意纏上去,走路豈不是更不方便?

武卒老兵們則神秘兮兮地對他們說:“這是上卿讓吾等穿的,武卒能成爲天下強軍,靠的就是這個東西!”

在春秋時代,綁腿無疑是步卒的一件利器,以山地行軍爲主的遠程奔襲中,它實在是太有用了。不但能夠免於使小腿受蚊蟲螞蝗等叮咬,還能避免山間的一些荊刺灌木給士兵的小腿造成拉扯劃傷,而且長期扎着綁腿走路,可以有效避免因血脈下積而引起的小腿脹痛。

這是扁鵲加以研究後得出的醫學結論,老頭讚歎之餘,也不由佩服趙無恤的遠見卓識……

當然,剛開始時確實很不舒服,太原郡兵們打上後,時時刻刻都覺得腿肚子在發漲,走路不但沒有變快反而慢了,又適應了一個月纔算緩過來。

但他們的訓練是有成效的,到太原完成秋收後,趙無恤來了,他巡視了這支漸漸凝聚爲一個整體的軍隊,感到十分滿意,還讓郵成出來,上下打量一番後褒獎了他。

“子良司馬有一個好兒子啊。”

雖然和趙無恤年齡相仿,但郵成還是激動得滿面通紅,下拜頓首,自言願意爲趙氏效死。之前那點對穆夏的不滿,和對武卒的不以爲然,都隨着趙無恤的勉勵不翼而飛。八月中,駐紮晉陽的大軍向北開拔,他們將去往霍人,與那裡的戍卒匯合,準備出征……

……

九月初一這一天,秋風漸起,霍人縣外,凝視着眼前的八千兒郎,趙無恤不知爲何,突然想起了“古來征戰幾人還”這句話……

他使勁搖了搖頭,驅走這份軟弱,扯開嗓子對城下的將士大聲說道:

“三年前,代人在知氏邀請下入寇太原,焚燒城邑,掠奪人口,受破家之苦者,十之七八……”

不單是太原郡兵,旁聽的霍人百姓也面露憤恨之色,這是趙無恤打這場戰爭的重要理由,代戎的惡行在所有太原各縣民衆身上心裡劃下了巨大的傷疤,至今沒有癒合。他需要通過代人的屍體,徹底贏得太原郡百姓的心。

“子民憫難,吾身爲主君心如刀割,此仇絕不敢忘,如今趙氏家富民強,將以怨抱怨,以戈矛還以顏色!”

他目光轉向站得整整齊齊的軍隊:“趙氏將進行一次跨越絕域的行軍,一次震撼世人的遠征,百年之後,汝等的事蹟將和周穆王西涉流沙,齊桓公北伐山戎、斬孤竹的傳奇一同傳唱千古。”

“汝等將翻過白雪皚皚的夏屋山,汝等將跨過湍急寬闊的桑乾河,救回淪爲奴役的中國之人,踏平代戎的田地,宰殺他們的牛羊,奪盡其所有財產,抱着他們的妻女,讓其死前流淚痛哭,後悔入塞侵犯……” ωwш●Tтkan●C O

所有兵卒先是憋足了勁,又放肆地哈哈大笑起來。

“汝等的前面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代城!”

“替我攻陷它,毀掉宮室集市,刨開代君的陵墓,縱馬踏平代人的文化,在此之上,建立由中國之人居住統治的城池,將汝等的功勳永遠記述在廟宇中!”

“吾就是汝等的糧道,汝等的生命線,餓者將得到補給,傷者會撤回後方,放心地向北而去!”趙無恤揚起右臂,直直伸向北方。

“向北!”穆夏錘着自己的胸膛,這是他第一次獨當一面,主君的信任,決不能揮霍。

“向北!”郵成目光炯炯,舉起手中的劍,揮向空中,高喊道。既然上卿看重軍功,軍中將吏非軍功不得升遷,那就在這次遠征中證明自己吧,讓上卿看看,自己比起於卒伍卻身居高位的牧牛兒,牧馬童們要強得多!

“向北!”縣司馬胥渠大聲呼喊,他也將作爲嚮導,帶着一千本地士卒出征,他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向北!”近萬名揹着揹包,打着綁腿的士卒也振臂高呼,太原郡兵是爲了報仇,武卒則是爲了獲得功勳,得到更多的田宅奴隸。更何況,軍法官在中原着重強調的軍紀,出塞之後將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可以爲所欲爲。

誓師的聲音響徹晉陽城,震得書寫安民告示的縣令手裡的筆都掉落在地,震得城中信鴿也似是被這山呼海嘯一樣的喊聲驚醒,撲簌簌扇動翅膀,飛離了棲息的屋檐鴿屋,騰空而去……

它們將飛去通知鄴城、晉陽,戰爭開始了!

它們也會飛往呂梁山東麓的騎邑,向虞喜傳達趙無恤的指令:出征!不破代城終不還!(~^~)

第503章 外援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97章 不棄親暱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774章 搬山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1011章 國殤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541章 新宋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978章 秦騎趙騎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43章 畏此簡書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23章 君子如玉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168章 有女同車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1136章 樓煩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942章 刑人(上)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951章 連橫(上)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1144章 赤山第41章 釜底抽薪第47章 心懷愧疚第62章 公族之學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285章 名與實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第470章 醫院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606章 我回來了!(下)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645章 大風(2)第86章 汔可小康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23章 君子如玉第20章 術業專攻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1196章 列禦寇第92章 劍名獬豸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766章 宥之?殺之?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86章 汔可小康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1161章 如龍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