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河西

ps:加上少樑,河西是九座城,上一章算錯了,已改,今天比較忙,只有這一章……

子蒲年過五旬,是秦國的大庶長,作爲一個遠支公族,這個位置不是他靠父輩蔭職得到的,而是靠自己一劍一矛打拼取得的。十年前吳師入郢,楚國將亡,申包胥入秦國乞師,在大鄭宮內哭得稀里嘩啦,七天之後,秦哀公實在不忍心,便賦詩《無衣》允之,表明秦楚兩國同敵同仇。

他派子蒲子虎這對遠房堂兄弟爲主將和副將,帥五百乘之兵入楚。這位子蒲不但會領兵,卻很機智,在與吳軍交手前,他對楚國王子子期說:“我不知道吳軍的戰術,不能貿然爲前鋒。”

於是便讓楚人先和吳軍作戰,秦軍緊隨其後,小仗坐享其成,大仗則突然切入打敵人一個猝不及防。雙方合力大敗吳國猛將夫概,還滅亡了唐國,最後在雍澨取得決戰勝利,驅逐了吳人。

整個過程中,因爲子蒲的機智,秦軍損失甚小,卻在事後得到了楚國表達謝意的”商於之地“這處秦楚險要之地,足足有數百里之廣,秦國疆域突然多出了不少,同時獲得的還有上面生活的十萬民衆。

子蒲由此成爲庶長,經過十年政治鬥爭,登上了大庶長之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今日的爭執和分歧,也是他掌權後從未遇到過的,在秦伯發問後,殿內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子蒲。

“少樑、屠原、彭衙、北征、輔氏、新城、邧、汪、鄜……”

大殿之中,子蒲當着秦伯和三位庶長的面,掰着自己的手指,不慌不忙從一數到了九。

“河西的九座城池,不用拿地圖查看,我一一都記得,因爲河西,是秦國的百年之恥!”

在子蒲的絮絮道來下,秦國的河西心結,再度明明白白地呈現在衆人面前……

……

秦國的歷史是一個西陲小族不斷東進擴張的歷史,他們立國雖晚,但發展較快,經過歷代向東擴張蠶食,武公、德公時期已控制了雍州西部中部地區,其影響已達大河以西,洛水以東的“河西”地區。

秦穆公十年,流亡的晉國公子夷吾欲卻秦的力量回國即位,並承諾:‘誠得立,請割晉之河西與秦。’於是秦派兵護送晉公子回國登上君位,是爲晉惠公。但晉惠公這個無恥的傢伙食言而肥,背約不與秦河西地,由是兩國結怨。

終於在秦穆公十五年即公元前645年,兩國大戰於韓原,晉軍大敗,國君被俘,時年十一月秦釋放了晉惠公;作爲回報,晉也獻出了河西之地,數年後(前640年)秦穆公相繼滅了樑、芮二小國,至此,秦控制了河西絕大部分土地,但晉國卻不甘心,常有反撲,雙方在河西拉鋸,也拉開了秦晉長達兩百年的河西爭奪戰序幕。

秦穆公去世後秦東進勢頭減弱,到了秦康公四年(前617年),少樑(陝西省韓城市南)被晉軍攻佔,秦國開始失去河西,隨着秦的衰弱,九座城池陸續丟失,最後退回到秦穆公初年的疆界處。

這之後歷代秦伯雖然見識有限,唯獨一個念頭是清晰的。

“屬於秦國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丟失,河西是穆公稱霸的夢想,必須奪回來!”子蒲今日便將歷代國君和庶長的心聲明明白白說了出來。

“如此說來,大庶長也支持接受知氏投靠,接收河西?”秦伯大喜,他又何嘗不想如此?

子蒲頷首:“然也!”

開玩笑,但凡頭腦清晰的秦國政客都知道,河西是秦人心裡的一根刺,如果一個庶長不號召收復河西,他就會被國人輿情所鄙夷;若是一位大庶長拒絕了唾手可得的河西,他就會被萬夫所指,失去國人支持,也意味着失去政治生命。

可以這麼說,復河西,就是在秦國做庶長的政治正確……

子蒲此言一出,秦伯寧鬆了口氣,右庶長子虎喜出望外,左庶長卻連連搖頭。

“大庶長,我祖上雖非秦人,但我也能理解,在秦人心中河西的地位,爲了河西地開罪趙魏韓,引發戰禍,實在是划不來啊,也許到時候秦國失去的,不止是河西……”

子蒲搖了搖頭:“左庶長,你看到了其一,卻沒有看到其二。”

他侃侃而談道:“河西之地乃雍州最開闊的地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又扼秦晉水陸通道,山河表裡險阻可恃,常爲孔道,爲有國有家者必爭的戰略要地。秦有河西,則可進取東方,秦穆公時秦軍一度到了鄭國和滑國,還打過激盪人心的王官之役,讓晉國不敢開絳都之門……”

“但若秦無河西,則晉人隨時可以威脅秦國,秦桓公時的輔氏之戰,秦國大敗,復河西無望!麻遂之役,秦國大敗,喪師一萬!景公時的棫林之戰,秦國大敗!晉人甚至已經進擊到了涇水以西,威脅到了雍城的安全!”

殿中所有人都沉默了,庶長們默默聽着子蒲敘述。

“故在趙魏韓逼近之際,若無河西,則三家之患近矣,秦或許將和衛國一般,成爲被三家隨意宰割的牲畜。故於情於理,吾等都必須幫助知氏守住大河,將河西收歸己有,如此才能將咄咄逼人的晉人再度擋在大河以西,好讓恥辱不再重演……”

“至於趙魏韓三家會不會因此遷怒於秦,發兵進攻?”子蒲冷哼一聲:“趙魏韓此刻大概在瓜分知氏和晉公室的領地,三家矛盾重重,必不同心,吾等佔領河西后面對的敵人,很可能只是魏氏一家。左庶長擔心秦國舉國之力都敵不過趙氏,難道還敵不過魏氏麼?”

左庶長無言以對,回到了座位上,右庶長子虎則想到了什麼,興奮地說道:“秦人口口相傳,帝顓頊之女名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便是秦趙兩族的祖先,直到殷周之際才分離開來,秦人先祖在犬丘時爲了尋求庇護,還曾投效過趙志父,自稱爲趙氏,直到爲諸侯後比趙氏地位高了,方正式爲秦。既然秦趙同爲大業之後,高舉玄鳥旗幟,趙氏在晉國勢大,莫不如派人去聯絡,若能達成盟約,永不交兵,秦國大可放心地接手河西……”

子蒲對堂弟的這個建議卻嗤之以鼻,他想的也太簡單了,若同姓同族就可以信任,這時間哪麼多爭鬥:“秦趙雖爲同族,卻已經隔了二十幾代人,血緣早已比水還淡。當年趙盾爲晉卿時,是如何在令狐之戰裡欺瞞秦人的?當時他可曾念半分同姓之誼?還不是說欺騙就欺騙。國君,右庶長,還有左庶長、駟庶長,以及所有秦人,汝等必須牢牢記住一個教訓,晉國人都不可信!哪怕對方是我嬴姓同宗也一樣!”

在秦人眼裡,以晉惠公、晉懷公、晉文公、晉襄公、先軫、趙盾、魏壽餘這些晉國人的代表,實在是太過狡猾陰險了!在被坑了無數次後,春秋之世,老實巴交的秦人終於從晉人處學會了欺騙和毫無下限,並在戰國時期如數還給山東諸侯……

不過子蒲話音一轉,又道:”當然,雖然要提防趙氏不可信賴,但接洽還是要的,說不一定趙無恤自己也想削弱魏氏,秦趙甚至不用敵對,而是合作!”

隨着大庶長子蒲的拍板,秦國接納知氏之降,收復河西的決定便做出了,朝會結束之際,子蒲還拉住了子虎,對他說了幾句話……

……

WWW• TTκan• ¢Ο

“什麼?兄長不讓我去河西?”子虎滿心都是收復故土的壯懷激烈,有些不太高興。

子蒲撫着長鬚道:“知氏無路可去,河西派駟車庶長去接收即可,汝另有要事要做。”

“何事?”

“先君剛死就發生太子暴死之事,我扶持君上繼位,卻有許多近支公族不服,內鬥政爭陸陸續續持續數年,乃至於秦國無暇顧及晉國六卿之亂,平白錯過了大好時機。一年前我在朝堂上掃清政敵,也只來得及派兵去佔據了桃林之塞。”

“桃林之塞?那荒蕪的破地方,山川縱橫,除了慄樹桃樹外都種不了別的,要來有何用?”

子蒲有些失望:“十年過去了,你還是一隻知道衝鋒的莽夫,這桃林之塞前據華嶽,後臨涇、渭,一直以來都是秦國喉舌、用兵制勝者必出之地也。崤函之戰後,秦國一百五十年不能東出,就是因爲晉人扼住了這裡。”

“原來此地如此重要……”

“所幸去年我乘着知趙決戰之際,佔領了崤函的幾處隘口,你這就帥一軍之衆,再帶上擅長築關隘的大夫尹喜,在開春後去桃林之塞修築關卡。”

“關卡?是爲了防範晉人?”

“主要是韓氏,在擊敗知氏後,韓氏正發兵河外,只怕韓氏的家主是看上這一片了,要強行插一手了。”

子蒲又語重心長地對子虎說道:“你與左庶長間雖然有分歧,但還是需要忍讓,他說的也不算錯,趙氏崛起太強勢了,的確隱約可能成爲我秦國的大敵!雖然僻在雍州,我依然能感受到趙無恤帶來的威脅。”

“所幸有了桃林之塞的關隘,以及十年前你我助楚復國後得到的商於之地,加上河西,秦國在東北、東、東南三面便有了山河之固!”

子蒲信心滿滿,他不知道的是,因爲歷史已經面目全非,晉國內戰那些細節的偏差,如知氏的提前敗亡,趙魏韓微妙的關係,竟讓秦國有了一個小小的復興機遇……

“我爲大庶長期間,縱然不能實現穆公夢寐以求東進爭霸,也能自保有餘!”

……

踱步走出大鄭宮,外面的人已久候多時。

知果見子蒲如衆星捧月般與一衆秦國公族、大夫邁着毫不收斂的步伐走出來後,便立刻上前去拜謝。

“晉國亡人知果見過大庶長,敢問秦君可願接納知氏?”

子蒲淡淡地說道:“開春朝會時,你我便是同朝之臣了。”

這是成了的意思!知果聞言大喜,再拜道:“多謝大庶長,知氏會把自己當成秦人,爲秦國盡忠,之前答應大庶長的事,也會盡快去做,屠原是大庶長的了!”

子蒲笑眯眯地接受了知果的逢迎,接收河西,能讓秦國得到一處戰略要地,討好解開這個心結的公族和國人,讓自己大庶長之位更加穩固,還能得到一個食邑,簡直是一石三鳥,於公於私都有好處,他何樂而不爲呢?

“屠原是我這支公族得名之地,失而復得,心中甚喜,日後知氏與本庶長同朝爲臣,當齊心協力,一同抵禦晉國趙魏韓三家兵鋒。”

子蒲一頓,繼續問道:“不知知伯身體如何,我與他通信時,聽他自言垂病,命不久矣?”這也是他極爲關心的問題。

“父親在少樑城病倒了……”

知果臉色悽苦,屋漏偏遭連夜雨,知氏也是走了背運,連續的敗亡,昆父兄弟一個個死去,連家族的頂樑柱知伯,眼看也快不行了……

“他說在死前,只想見一個人。”知果再度擡頭,知氏的金帛錢財多半入了子蒲的腰間,這是他最後一個請求。

“知伯想見誰?”

“大庶長能否派人在秦國查查老子下落,聽說他在太華山隱居?老父死前,只想見老子一面,以解其惑……”

老子?

子蒲想了想後,搖了搖頭:”此人神龍見首不見尾,據說已經不在太華山,又不知去何處雲遊去了。“

……

三百年前,驪山之難,犬戎入寇,秦襄公因勤王有功而列爲諸侯,賜與歧西之地,因他的叔父也參加了這次救周行動,所以周室同時將秦襄公的叔父秦康封到大河西岸的樑地,稱之爲樑國。

樑國傳承了幾代人後,迎來了末代國君,這位國君別的不喜歡,就好土木工程,他徵發全國民衆,修了偌大的城池,又挖城壕。作爲秦晉間弱小的諸侯國,樑伯此舉遠遠超出了國力的允許範圍。繁重勞役早已使民衆們疲憊不堪,怨聲載道,人心向背引發了逃跑和反抗,於是秦穆公便乘此機會,滅亡了樑國。

其後秦將樑國名爲少樑,因爲少樑地處大河以西戰略地位異常重要,是以成爲兵家必爭之地,也使的少樑流離失所,時而歸秦,時而歸晉,如今則在知氏手中。

臘月將至,知氏在大河東面的殘部已經完全被剿滅,幸而他們也得到了來自雍城的消息,秦國已經接納知氏,並將派兵來少樑支援,幫助他們擊退魏氏的進攻。

少樑城裡的知氏家臣們只能指望今年大河不會冰封,以及已經臥病月餘的知伯躒能多撐些時間,不要在這個時候拋棄宗族,隨他的孫兒而去……

或許是祈禱應驗,或許是昊天護佑,十二月時,大河沒有完全冰封,未得到趙韓兩家相助的魏氏只能望着險要的龍門而嘆,對岸已經有秦軍進駐了,他們放棄了強攻河西的打算。

而知伯也撐過了最危險的幾天,他雖然已經精神恍惚,但每每到垂危之際總能醒過來。

這一日,正是夏曆一月初一,嚴陣以待的少樑城外來了一個奇怪的組合。

一頭老青牛毛光發亮,被養得膘肥體壯,在路上極爲醒目,看得出平日打理費了多少心思。不過也顯出一些老態,而且斷了一支牛角。它舔了舔路邊冰消雪融流下的溪水,睜着溼潤的牛眼,看着薄霧中的少樑城晃了晃腦袋,彷彿通人性。

一隻蒼老的手拍了拍牛角,青牛背上有鞍,鞍上坐着一位鶴髮童顏,目光深邃,笑容和藹的老者,他除了一件脫毛的裘衣外身無長物,只帶着一根竹笛,一身瀟灑,就這樣騎着老青牛,慢悠悠的向少樑走去。

老者吹奏的笛聲在晨霧中轉折迴盪,一人一牛彷彿春天的使者,在他的身後,河西正在漸漸甦醒過來……(~^~)

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960章 銅鞮宮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961章 趙無恤之心(上)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80章 陶瓬之器第824章 大學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76章 一步之遙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74章 射你一眼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34章 巡視鄉里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886章 少樑砲第363章 楮皮紙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479章 孔方兄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22章 贈我緇衣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873章 王孫勝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951章 連橫(上)第361章 邾國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1098章 濟南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492章 侯犯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350章 錦上添花第34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下)第304章 莫如樹人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33章 魏舒方陣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824章 大學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1123章 葉公白公